《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射洪中学高2022级1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方志与古代小说在文献地位、价值功能等方面具有共同性。方志作为古代 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是以“正史之补的形态而存在的。古代小说在长期流
2、传过程中,同样也以“补史”形态而得以存续,明人甄伟在西汉通俗演义 中写道:“予为通俗演义者,非敢传远示后,补史所未尽也J这反映了作为文 献形态的古代小说的实际地位。方志与古代小说的编撰初衷,在价值功能上往 往都以教化为先,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有云:“凡旧志所载,多有怪诞不经、 幽眇难明、惑世诬民者,悉去之不录,为名教虑也。”明清时期,方志迅速发展。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较之以前更为繁富,但学 界对此领域的关注尚待加强。系统整理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对扩大古代小说研 究视野、拓展古代小说研究空间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研究价值大体表 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扩充古代小说文献存量,丰富古代小说研究对象
3、。新时期以来古代 小说研究之所以能不断开拓新的研究境界,这与古本小说丛刊古本小说集 成等大型小说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密切相关。就当下古代小说研究而言,既 有小说文献固然值得学者继续深入研究,发现新的小说史料也非常重要。而明 清方志就是一个早已存在却亟待深挖的可贵矿藏。在明清方志的人物传记、逸 事、仙释等门类中,有不少属于小说类的文献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不乏佳作,值得辑录。第二,有助于考证小说家生平,填补对小说家生平认识的空白。古代小说 在文体序列中备受轻视,因而小说作者往往无意署名,这使得大量小说作品难 见真正著者,即使有些小说能明确作者,但其生平情况往往也模糊不清,这给 小说研究
4、带来了诸多困扰。而倘若将视野投向明清方志,往往能有一些意外收 获。例如,明末清初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学界一直以来对其生年、字号、 交游等情况的认识有不少错误,有学者在梳理南潺镇志震泽县志乌程 县志和湖州府志等诸多方志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考辨,得出了 “陈 忱生于1615年,字遐心而非字敬夫,号雁宕或雁荡,平生交结对象主要为惊隐 诗社成员”等结论,修正了既有的不当认识,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摘编自杨志平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 材料二: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方文献。方志的内语文答案1 .C【解析】(“方志中的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与世情小说”错).C【解析】(“证明了方志
5、与小说在文献地位上有共同性”错)2 .B【解析】(重视用其他文献内容来印证方志内容”不能支撑文中观点).文献地位:都可作为正史的补充文献;价值功能:编纂都往往强调教化功 能。(每点2分,共4分)注意:本题答案如果没有写出提示语“文献地位” “价值 功能”,每点扣1分,最高可扣2分;没有分点整体扣1分。4 .“方志小说”强调的是创作理念(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借鉴志书编纂理念和手 法),“方志中的小说”强调的是载体或出处;而盘瓢笠泽古柏只是记 载于方志中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所以应称为“方志中的小说”。(每点2分, 共4分)注意:本题答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回答出什么是“方志小说”和“方志 中的小说”
6、,给分2分,只答出一点给1分;第二层回答盘瓢笠泽古柏等为 什么被称为“方志中的小说”,给2分。第二层答案必须答出盘瓢笠泽古柏 等“方志中的小说”与方志的关系。只答出“盘都笠泽古柏等是神话故事 或民间传说”给1分。5 .D【解析】(“憨直中有着麻木与虚伪”错). A【解析】(“洒脱的性格特征”错)6 .感激:因吴书记的照顾而心头暖一一不安:看到招待所的陈设后,担心费 用高一一心疼:因住宿花了五元钱而心疼一一不忿:花钱后想到要价有所值 而返回房间继续睡觉一一埋怨:因没有先买帽子伤了风,才导致后续事情的发 生一一得意:此次的特别经历,可以给大伙讲讲,这让他心生“自豪”。(每点 1分,共6分).修辞运
7、用恰当。如“简直像拎了束灯草”,生动形象表现了陈奂生轻松愉悦 的状态;叠词使用到位。如“微微吹” “暖烘烘”,让人对寒潮过后天气好转有了具体印 象;整散句相结合。让文字富有变化且有韵律感,并呈现出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的 美感;语言通俗活泼。多用口语,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多处用儿化音,语言显得活泼 亲切。(每点2分,答满3点得满分,共6分)评分细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简直像拎了束灯草”,生动形象表现了陈奂生轻松愉悦的状态;使用叠词。如“微微吹” “暖烘烘”,让人对寒潮过后天气好转有了具体印象; 整散句相结合。让文字富有变化且有韵律感,并呈现出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的 美感;(或多用短句。如:个儿又
8、高、腿儿又长,上城三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 句子简短,语气轻快,有助于突显陈奂生脱贫后的轻松心情。)语言通俗易懂或活泼。多用口语,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多处用儿化音,语言显 得活泼亲切。(若学生只答到语言口语化,有恰当的分析也可给2分)7 . C。【解析】句意:太祖回头问这是何物,赵普如实回答。太祖说:“海中特 产必定佳美,当即命人开封,全是瓜子金。赵普惶恐谢罪说:“臣未来得及开封 看所送的文书,实在不知道盛的是瓜子金。”第一个曰”的主语为“帝”,故排 除BD, “书”做“发”的宾语,排除A,故选C。8 . D。【解析】前一个“当”为应该,后一个“当”为面对。9 . D。【解析】“后升官至武胜军节
9、度使”错,原文是“罢为武胜军节度使”。10 . (1)卢多逊与赵普不和,多次趁着入(宫)奏对之际指摘赵普,皇帝(对他) 愈发不满。(5分:不协:不和、关系不好、不和谐均可得1分,翻译为“不 协调、不合作、不理解”等不给分。数:屡次、多次、频频等均可给1分。 因:趁着,1分,翻译为“趁机、借机”等不给分。短:指摘、揭发过失、 指责等均可给1分,译成“诋毁、中伤”不给分。句意1分。【说明】滋:不是 给分点,只要翻译为“滋生、产生”等就不扣大意分。由于翻译句前省略了 “时 官禁私贩秦陇大木,多冒称普市货都下,三司使赵址以闻,帝大怒,即欲逐普, 王溥力为救解,得止”的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得出“滋”为“更
10、加、愈益”的含 义,所以作为“滋生、产生”也可说通。)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 错了。(5分:博学:广泛地学习,1分;省:省察,1分;参省乎己:对 自己检查、省察,状语后置,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当初,赵普因辅佐太祖称帝有功,代替范质等人为相,太祖倾心信任他,有 事无论大小,都向他咨询并作出决定。赵普曾荐举某人担任某种官职,太祖不允 许;第二天赵普仍然奏请,(太祖)仍不允许;第三天他又接着上奏,太祖(因 此)非常生气,将奏折撕碎然后扔在地上。赵普依然面色不变,跪下拾起被撕碎 的奏折退朝回家。过几天,赵普将被撕碎的奏折补全好,再度像往日那样奏请,
11、 太祖省悟。终于任用他推荐的那人。又有群臣某人应当升官另有委任,因太祖平 素厌恶这个人,不予允许,赵普坚持为他请求,太祖生气地说:“我坚决不赞成, 爱卿你能怎么办?”赵普说:“刑罚赏赐,是天下国家的刑罚赏赐,陛下哪里能以 自己的喜怒来独断专行。”太祖更加大怒,起身离坐,赵普也跟随而起。太祖入 宫,赵普站立在宫门前,久久不肯离去,最终竟得到允许。赵普一人独居相位近 十年,用事很专断,曾因私怨诬陷冯瓒、李美、李械,以贪赃罪处死,朝廷中的 大臣很多人都忌恨他。太祖经常走访赵普的家宅,恰巧吴越派遣使臣送文书给赵 普,还有所赠的海中特产十瓶,放置在帘下,未来得及开封,太祖便到来了,仓 促之间来不及藏起来
12、。太祖回头问这是何物,赵普如实回答。太祖说:“海中特 产必定佳美,当即命人开封,全是瓜子金。赵普惶恐谢罪说:“臣未来得及开封 看所送的文书,实在不知道盛的是瓜子金。”太祖说:“你只管收下,他们认为大 宋国家的事都是由你这个书生来决断的。”卢多逊与赵普不和,多次趁着入(宫) 奏对之际指摘赵普,皇帝(对他)愈发不满。此前,开宝初年,判大理寺雷德腹 因寺内属官附会赵普的意图而增减刑名,贬为商州司户参军。很久以后,商州知 州奚屿迎合赵普的意图,上奏德骥心怀不满,获罪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流放 到灵武。德骥的儿子名叫有邻,击登闻鼓陈冤,一并上诉中书省官吏其他违法事, 太祖为此下令御史审理此案,通过审讯而
13、澄清事实真相。太祖愈发怀疑赵普,于 是下诏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与赵普分日轮流押班,来分割赵普的权力。赵普 终于被罢相,直到太祖驾崩,不再被召见。赵普长期忧郁而不得志,宋太宗太平 兴国五年,因向朝廷密告谋反叛乱事件,赵普被召为司徒。太平兴国八年,罢赵 普为武胜军节度使。太宗为赵普作诗饯行,在长春殿赐宴。赵普捧诗哭泣说:“陛 下把诗赐给我,我应当刻石留念,来日与我的骸骨共同埋葬在九泉之下。”太宗 为此深受感动。11 . C (“正思念江南夏日和煦的阳光”错).对大雁遭遇的同情:大雁因受伤而脱离雁群,其声之哀,让诗人“不堪闻”;对人生际遇的感伤:大雁的哀鸣之声会让漂泊在外的诗人更加伤感,因此觉得
14、“不堪闻”。(每点3分,共6分)评分细则:本题为近年来常见考法,破除模式,反对套路,关注学生对诗句含义 的理解,我们在参考答案的基础上给出如下要求。(1)每个观点句一分,分析两分。其中,只有观点句的,两句给一分,只有一 句话不给分;分析时只誉抄原诗句不给分,必须要有对原诗句的翻译和理解;诗 句理解错误扣除分析分,找错依据扣除分析分。(2)目标明确:只要分别答到对大雁和对自身的感叹(亦可理解为表层原因和 深层原因),即认为方向正确,请根据前面提示给分。(3)除原答案外,若学生采取以下答题方式可看作是一个方面,总分不超过3 分:例1:大雁的鸣叫“不堪闻”是因为诗人由大雁联想到了自身。哀叹自身命途
15、多舛、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借大雁曾遭受弓箭的伤害,比喻自己一生漂泊中遭 遇的不幸。哀叹自身家园难返、亲朋无信的人生遭遇。离群的孤雁象征着漂泊 无依的诗人,找不到亲朋、回不到家乡使人感到孤苦。例2: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大雁其实是在指诗人自己,借受伤离群的大雁 哀伤自己的漂泊无依。16、(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触胪千里 旌旗蔽空.A【解析】(尘网为比喻)17 .挥汗如雨/汗如雨下/汗流决背;度日如年(每个成语2分,共4分) 【解析】第空,前文叙述今年盛夏奇热,酷暑时长罕见,又说“人们在炎炎烈 日下”,后文说“每天都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横
16、线上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体因 天热而水分流失”,符合这一意思的成语有“挥汗如雨”“汗如雨下”“汗流淡背”。 第空由前文的“在酷暑中”和后文的“从未觉得时间如此漫长”,可知横 线处表达的意思是人们十分难受,觉得时间过得缓慢。能够体现这一意思的成语 是“度日如年”。【评分细则】第空答“挥汗如雨”或“汗如雨下”或“汗流狭背”给2分。若答“大汗淋漓”(因运动或体力劳动而流汗,或因身体虚弱而流汗)“汗流满 面”(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而流汗)均不给分;若答“满头大汗”(不是成语)不给分;若答“口干舌燥”之类的成语不给分,这里的语境不是说“口渴”,而是“人体 因天热而水分流失”。第空答“度日如年”给2分,其
17、余答案均不给分。18 .月亮之爽,爽在它的通透、干净,爽在月华如水、月辉如银,爽在高挂它的 天幕一碧如洗。(句式整齐3分,表意通顺1分)【解析】(1)整句:句子整齐一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整齐匀称的句子,叫 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句、六字句(2个及以上)等一般是整句。(2)方法(散变整):一是先根据前后文的内容、句式找基本格式句;二是要注 意排序。(3)可以“月亮之爽,爽在它的通透、干净”为基本格式句,答案如下:月亮 之爽,爽在它的通透、干净,爽在月华如水、月辉如银,爽在高挂它的天幕一碧 如洗。可以“因为月华如水、月辉如银”为基本格式句,答案如下:月亮之爽,因为 它的通透、干净,因为月华
18、如水、月辉如银,因为高挂它的天幕一碧如洗。可以“表现在高挂月亮的天幕一碧如洗”为基本格式句,答案如下:月亮之爽, 表现在它的通透、干净,表现在月华如水、月辉如银,表现在高挂它的天幕一碧 如洗。【评分细则】第一种答案:月亮之爽,爽在它的通透、干净,爽在月华如水、月辉如银,爽在 高挂它的天幕一碧如洗。(划线处1处1分,艺术表现1分,共4分)“月亮之爽”,后面的句式用“爽在”,有顶真之修辞,其次整个句子突 出一 “爽”字,前后文衔接更紧密、文意更通畅,且更易表达人们对中秋爽月的 喜爱之情。第二种答案:月亮之爽,因为它的通透、干净,因为月华如水、月辉如银,因为 高挂它的天幕一碧如洗。(划线处1处1分,
19、艺术表现不给分,共3分)第三种答案:月亮之爽,表现在它的通透、干净,表现在月华如水、月辉如银, 表现在高挂它的天幕一碧如洗。(划线处1处1分,艺术表现不给分,共3分) 第四种答案:不是以“月亮之爽”开头,但还是写成了整句的,可适当给分,最 高给3分。如:之所以被称为爽月,是因为它的通透、干净,因为月华如水、月 辉如银,因为高挂它的天幕一碧如洗。(划线处1处1分,艺术表现不给分,共3 分)【特别说明】本组整句,由三个排比句构成,若只写出一个不给分,只写出两个 可给1分。19 .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女性的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药物在肠道内 停留的时间较长。【评分细则】空答到“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给
20、2分;空答到“女性有两条 X染色体”即可给2分;空答到“药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给2分。共6 分。20 .医生在开药时,应该将男女差异纳入考虑范围,不应该再对男性和女性“一 视同仁”。(改对1处得1分,改对2处得3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评分细则】医生(在)开药时,应该考虑男女差异,不应该再对男性和女性“一 视同仁”。(或改为:医生(在)开药时,应该将男女差异纳入考虑范畴/范围, 不应该再对男性和女性“一视同仁”).审题立意标题“劳动的颜色”如何解读?根据材料的提示“劳动者身着万千颜色”, 可以解读为劳动者着装的颜色(实);“在不同岗位上挥洒热情与汗水,成就了 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即颜
21、色所承载的劳动者的精神品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虚)。就劳动的对象而言,可以写一个人:自己或他人(如亲人、邻居、朋友、清 洁工);可以写一类人:如“白色”借指的医护人员,“橙色”借指的环卫工人, “绿色”借指的农民。就劳动的内容讲,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儿(如打扫街道、农活),也可 以指脑力劳动(攻关科研、艺术创新)就具体的颜色而言,则根据劳动者的穿着和劳动的场景、特点和意义来定调;可以是单一的某种色彩,也可以是多种,但总的说来最好有一个由实到虚的升华。 评分细则:注:高分与低分都要有依据。建议45分切入,等级与分数分配如下,先入等,再给分!一类文5460分:立意有升华(如由实(着装颜色或场
22、景颜色)到虚(品质精神); 选材典型;描写细腻(如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渲染);语言生动(修 辞象征等);卷面美观。二类文4853分:能点明“颜色”的含义,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所写事件能够体 现主题;叙事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卷面整洁。三类文4247分:事件能够基本扣住话题;开头或结尾能够点题;平铺直叙;叙 事比较有条理,字迹清楚,可给4547分。卷面糟糕或点题不太明显4244 分。文体具备记叙性散文特征(如介绍几个劳动者),最多47分。四类文3641:所写事件未扣话题,通篇未提或者不能体现“劳动的颜色”。或 者写成议论文或者纯粹写景抒情的散文(注意认真判断)。五类文36分以下:立意消极,不
23、健康,完全跑题。其他扣分评定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3分为止。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残卷评定(1) 400650字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2) 300400字之间的文章,3035分之间评分(3) 150字一300字之间的文章,1035分之间评分(4)只写一两句的,给1分或2分(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容涉及一地之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该地历史的极其珍 贵的资料。方志在某种意义上还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相比于诗文研究,学界在小说研究中对方志的价值认识尚显不足,对方志 的运用尚不充分。其实,方志中有不
24、少作品本身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在方志中,有不少近似于“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与“世情小说” 的文艺作品,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入小说一类。辛谷在“方志小说”探源中将 之称为“方志小说虽然辛先生将方志中的这些异闻逸事资料命名为“方志小 说”有待商榷,但在历代方志中存在大量异闻逸事资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异 闻逸事资料,往往虚构故事,叙写传说中的奇人奇事,类似于古代小说中的“志 怪小说”“志人小说”与“世情小说”,将这些异闻逸事归属于中国古代小说之 列,定位是准确的。但这种小说与当代文学评论界所称的“方志小说”不同。 近年来,在当代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铁凝的笨花、野莽的庸国、迟子建 的
25、白雪乌鸦等以某个真实存在或虚构的地域为叙写对象,借鉴志书结构和 叙述方式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当代小说评论界将这些在创作中借鉴了志书编纂 理念和手法的小说命名为“方志小说”,这比辛谷先生将方志中的小说命名为“方 志小说”显得更为科学。因此,为了避免与当代“方志小说”概念混淆,我们 将方志中的一些记载当地异闻逸事称之为“方志中的小说、“方志中的小说” 一般都是民间神话与传说故事。有的是神话故事,如广 东海丰县志中的盘瓢、新安县志中的休咎禅师、龙门县志中 的道士斗妖、广西续修兴业县志中的洞庭湖神、湖南衡山志中 的南岳夫人等;有的是民间传说故事,如肇庆府志中的勿学你翁、 海澄县志中的柔娘、高要县志中的巧
26、对、海阳县志中的制 敌妙法、江苏震泽县志中的笠泽古柏等等。这些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 按照中国古代小说观念,都可归入小说之列。其实,在中国各地的方志中,一 般都会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方志中保存的小说是相当丰富的,我们有必要 加强对“方志中的小说”的收集与整理。(摘编自伍光辉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方志文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清方志中有很多小说史料,系统整理这些小说史料,可以拓展古代小说研究 空间。B.古代小说研究想要更上层楼,既需要对既有文献进行研究,也要发现新的小说 史料。C.方志中的“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与“世情小说”都可归属于中国古代小说 范
27、畴。D.休咎禅师道士斗妖属于神话故事;勿学你翁制敌妙法是民间 传说。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介绍了方志中的部分内容可归入小说范畴,这很好地印证了材料一第三 段的观点。B.两则材料都认为学者在古代小说研究方面对方志的利用还不够,应该加强对方 志的整理。C.材料一引用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中的内容,证明了方志与小说在文献地位上 有共同性。D.材料二列举了大量的方志中属于神话和传说的篇目,从中可看出方志对小说研 究很重要。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胡适与鲁迅据淮安府志之人物志近代文苑艺文志淮贤文目和 山阳县志之人物艺文等
28、书中的相关内容,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 吴承恩。B.赵景深治学严谨,他在判定野叟曝言的作者时,重视用其他文献内容来印 证方志内容,他在江阴县志找到证据后,又以浣玉轩诗文集等文献来佐 证。C.有关清代小说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的生平,学界认识一直较模糊,许隽超 通过整理蔚州志相关史料,发表了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实。 D.陆林在德清县续志中找到了清代笔记小说家徐承烈小传,印证了听雨轩 笔记的作者清凉道人是徐承烈,并让我们对徐承烈的生平事迹有了较清晰的认 识。4 .杨志平为什么认为“方志与古代小说在文献地位、价值功能等方面具有共同 性”?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回答。(4分).文章认为将盘瓢笠泽古柏等
29、称为“方志中的小说”比称为“方志小说” 更合适,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回答。(4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 饱,身上穿得新,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也许是气力大, 也许是包儿轻,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他个儿又高、腿 儿又长,上城三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 身,自更不用说,何况太阳还高,到城嫌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 光。他到城里去干啥
30、?到城里去做买卖。去卖什么?卖油绳。赚了钱干什么?打算 买一顶簇新的、呱呱叫的帽子。说真话,从三岁以后,四十五年来,没买过帽子。 解放前是穷,买不起;解放后是正当青年,用不着;之后,虽说上年纪了,肚子 吃不饱,顾不上穿戴,也怕脑后风了。正在无可奈何,幸亏有人送了他一顶“漏 斗户”主帽,也就只得戴上,横竖不要钱。七八年以后,帽子不翼而飞,当时只 觉得头上轻松,竟不曾想到冷。今年好像变娇了,上两趟寒流来,就缩头缩颈, 非买一顶帽子不行。好在这也不是大事情,现在活路大,这几个钱,上一越城就 赚到了。陈奂生真是无忧无虑,他的精神面貌和去年大不相同了。他是过惯苦日子的, 现在开始好起来,又相信会越来越好
31、,他还不满意么?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 到囤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像家人家了,就兴致勃勃睡不着。过去,他总觉得比别人矮一头。人们聚拢来聊天,他只听不说,别人讲话也 总不朝他看,因为知道他不会答话,所以就像没有他这个人。他只好自卑,他只 有羡慕。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一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渴 望过精神生活。他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 就好了,就神气了。走到县城的时候,还只下午六点不到。他不忙做生意,一路游街看店,找到 了满意的一顶帽子,突然想到没有带钱,于是打算到火车站卖油绳。下车的旅客 一拥而上,七手八脚,伸手来拿,卖完一算账,竟少了三角钱。因为头
32、昏,怕算 错,再认真算了一遍,还是缺三角。他叹了一口气,自认晦气,只好认了吧,横 竖三块钱赚头,还是有的。打算动身凯旋回府,谁知一站起来,双腿发软,两膝 打颤,只得找个位置坐下,一头横躺在椅子上卧倒了。一觉醒来,天光已经大亮, 用手一摸,身下贼软,连忙一个翻身,低头望去,证实自己猜得一点不错,是睡 在一张棕绷大床上。陈奂生吃了一惊,要弄清楚怎么会到这里来的。他好像有点 印象,好不容易才想出了县委吴楚书记和他的汽车,吴书记送他到招待所,并要 了一个单独的房间。他和吴楚之间,其实也谈不上交情,不过认识罢了。只有一次,吴楚在大队 蹲点,有一天突然闯到他家来吃了一顿便饭,听那话音,像是特地来体验体验“
33、漏 斗户”的生活改善到什么程度的。细算起来,那算什么交情呢!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眼泪热辣辣,在被子上拭了拭,便睁开来细细打 量这住的地方。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天花板白得耀眼,地板暗红 闪光,照出人影子来;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皮,也叫不 出它的名字来。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的是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 绸面,呱呱叫三层新。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 上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 点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 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
34、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 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一瞧别 人是穿了鞋走路的,知道不碍,也套上了鞋。心想这哪儿是我该住的地方!这样 好的房间,不知要多少钱,我又没处报销。闹不好,一夜天把顶帽子钱住掉了, 才算不来呢。他心里不安,赶忙要弄清楚。横竖他要走了,去付了钱吧。他走到门口柜台处,朝里面正在看报的大姑娘说:“同志,算账J“五元J陈奂生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然后细细数了三遍,数定了五元;交给大 姑娘时,那外面一张人民币,已经半湿了,尽是汗。陈奂生出了大价钱,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旅行包还丢在房间里,就又回过来。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
35、“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 想道:“出了五块钱呢! ”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 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大姑娘说可以住到十二点,那就 再困吧,困到足十二点走,这也是捞着多少算多少。对,就是这个主意。这陈奂生确是个向前看的人,认准了自然就干,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 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 也不值!可是他睡不着,他想起了吴书记。这个好人,大概只想到关心他,不曾想到 他这个人经不起这样高级的关心。千怪万怪,只怪自己不曾先买帽子,才伤了风, 才走不动,才碰着吴书记,才住招待所,才把油绳的利润用光,连本钱也蚀掉一
36、块多那么,帽子还买不买呢?他一狠心:买,不买还要倒霉的!他出得门来,再无别的念头,直奔百货公司,把剩下来的油绳本钱,买了一 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飘然而去。眼看离家不远,忽然想到这次出门,连本搭利,几乎全部搞光,怎么说呢? 陈奂生自问自答,左思右想,总是不妥。忽然心里一亮,拍着大腿,高兴地叫道: “有了 J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总算有点自豪 的东西可以讲讲了。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有谁住过五 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唔!他精神陡增,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 家门。(人民文学,1980年2期,有删节)【注】漏斗户:常年贫困的人家。油绳:一种油煎的
37、面食。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以“漏斗户”来称呼陈奂生,写出其以前生活的贫穷;今日“悠悠” 上城,写出他在生活变好之后,心情变得愉快。B.文章第三段连用三个设问句,既交代了陈奂生上城的目的,是买顶崭新的、“呱 呱叫”的帽子,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C. “囤里有米、橱里有衣”反映出当时农村发生的可喜变化,而陈奂生在物质得 到了基本保障之后,也有了精神层面上的追求。D.陈焕生善良中有着自私与虚荣,憨直中有着麻木与虚伪的性格特征,反映出当 时社会发展与农民精神状态之间存在矛盾。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卖完油绳,
38、陈奂生算账发现虽“少了三角钱”,但他安慰自己横竖还有三块钱 赚头,从中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征。B.小说插入吴书记和陈奂生有“交情”的这一情节,以交代陈奂生之所以入住高 档招待所的原因,让情节发展显得合理。C.付钱的时候,陈奂生“细细数了三遍这将他花钱时的心疼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中也可看出他平日的生活并不富裕。D.小说在塑造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时,既通过个性化的行为和语言展现人物性 格,也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他的精神世界。8 .从“陈奂生想罢”到小说结尾,其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 括。(6分)9 .莫言认为好的小说最重要的文学特征就是语言。本篇小说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 力也离不开小说
39、语言的成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第二自段的语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初,普以佐命功,代范质等为相,帝倾心任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普 尝荐某人为某官,帝不许;明日复奏,不许;明日又奏,帝大怒,裂奏牍掷地。 普颜色不变,跪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牍,复奏如初,帝悟,卒用其人。又有 群臣当迁官,帝素恶其人,不许,普坚以为请。帝怒曰:“朕固不与,卿若之 何?,普曰:“刑赏,天下之刑赏,陛下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怒甚,起,普亦随 之。帝入宫,普立宫门,久之不去,竟得允。普独相且十年,颇专,尝以私怨诬 冯瓒、李美、
40、李橄,以赃论死,廷臣多忌之。帝常幸其第,会吴越遣使致书于普, 及海物十瓶,置帘下,未及发而帝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 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帝曰:“第受之,彼谓国 家事皆由尔书生耳。”卢多逊与普不协,数因入对短普,帝滋不悦。先是开宝初, 判大理寺雷德雅以寺官属附会普增损刑名,贬商州司户参军。久之,知商州奚屿 希普意,奏德腹怨望,坐削籍,流灵武。德3襄子有邻,击登闻鼓陈冤,并诉中书 吏他不法事,帝为下御史狱,鞫实。帝愈疑普,遂诏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与 普更知印押班,以分其权。普竟罢,终帝世不复召。久郁郁不得志,太宗太平兴 国五年,遂因上变事,得召为司徒
41、。八年,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帝作诗饯之, 赐宴长春殿。普奉诗泣曰:“陛下赐臣诗,当刻石,与臣朽骨同葬泉下。”帝为之动容。(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匮之盟)【注】普,指赵普。此处指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此处指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谢曰/ 臣未发/书实不知/B.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谢日/ 臣未发书/实不知/C.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谢日/ 臣未发书/实不知/D.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曰/海物必佳
42、/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谢曰/ 臣未发/书实不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帝倾心任之”和“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两句中的“倾”含义不相 同。B.大理寺,官署名,是我国古代专门负责审理刑狱案件的部门,最高长官为大 理寺卿。C.太宗,本文中指赵光义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 的名号。D. “陛下赐臣诗,当刻石”和“木兰当户织”(木兰诗)两句中的“当”含义 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普是辅佐宋太祖称帝的有功之臣,太祖非常信任赵普,遇到政事,都会与 赵普商量。B.赵普举荐官员,即使有
43、些人不被太祖喜欢,赵普也仍坚持举荐,甚至因此惹 怒过太祖。C.商州知州奚屿为迎合赵普,上奏雷德骥对朝廷不满,雷德骥因此被革职,流 放到灵武。D.太平兴国五年,赵普任司徒一职,后升官至武胜军节度使,赴任之际,太宗 为他饯行。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卢多逊与普不协,数因入对短普,帝滋不悦。(5分)(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归雁二首(其二)杜甫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睫。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注】大历三年(768年),
44、杜甫带着家人离开四川,欲由水路辗转返乡;大历五 年(770年)春,诗人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作此诗。清:清水,在河南。渭:指 渭川,在陕西。伤弓:被弓箭所伤之鸟。行断:指大雁离群。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大雁作为候鸟,在大雪来临之前离开胡地,在将要开花之时又离开湖南 北归。B.看到洞庭湖畔振翅高飞一路向北的雁群,诗人猜想,它们不久将会飞过清水和 渭川。C.诗人遥想塞北的春天将要逝去,而滞留在塞北的大雁,正思念江南初夏的和煦 阳光。D.本诗以“归雁”为题,虽然诗句中没有一个“雁”字,却处处紧扣着“雁”而 展开。15 .诗人为什么认为大雁的鸣叫“不堪闻”?请
45、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在修身时很注重自我反省,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劝学 中有“ ”,荀子认为这样做了就可以达到“”的境界。(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 “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3)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秋一天天深了,燥热的天气一日日消解,天空渐渐湛蓝,变得透明、清澈、 深邃。在街
46、巷里游荡,触摸活泼的市井生活,感受到了深深秋意。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 老城墙下冒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无精打采,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 裸露出藏青色大砖。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今年的盛夏奇热,很多地方气温都打破了历史最高纪录,酷暑延续的时间 之长也是数十年来所罕见。即使立秋许久了,也毫无秋意。人们在炎炎烈日下, ,每天都需补充大量的水分;在“秋裹伏,热得哭”的酷热中 , 从未觉得时间如此漫长。有人预测,今年的初秋还得一直热下去,暑气要完全 退去,估计要到中秋节了。于是,人们格外盼望今年的中秋节。中秋节是一
47、定要吃月饼的。月饼因月而生因月而名,不仅仅是与圆月形似, 更蕴含团圆的美好寓意。桂花与菊花都会被人们用来做馅,制作成桂花月饼与 菊花月饼,食用时,清凉之气会侵入肺腑。中秋月,是一年中最为清明爽朗之月,因此被赋予爽月的美称。月K宏力 爽在它的通透、干:氢 还因为月华如水、月辉如银,被赋予爽月2爽症装现后 了高挂月亮的天幕一碧如洗。这正是: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16 .下列选项中,和文中“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无精打采”所用修辞手法不相 同的一项是(3分)一去三十年 一任解芳妒 万里送行舟 送我至物溪一去三十年 一任解芳妒 万里送行舟 送我至物溪A.误落尘网中, B.无意苦争春, C.仍怜故乡水, D.湖月照我影,.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7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散句,请改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 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一般而言, ,尤其是在年龄超过110岁的人中,女性占比高达95%。 两性之间在寿命长短方面为何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女性比男性多一条X染色体。 ,其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而男性的细胞中则是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其中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 Y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