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阅读 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该 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以“喜欲狂”为诗眼,描绘了一幅“惊喜返 乡图”,痛快淋漓地表现出诗人听闻是失地收复后激动、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力都有一定的经验, 可采用“先学后教”的理念来实施教学。学生对诗的写作背景不态清 楚,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人情感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可根 据学情适当的补充介绍“安史之乱”的有关知识,引导
2、学生深入理解 古诗。设计理念:新课标高年级学段诗词阅读与鉴赏的目标要求是: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 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节课以“知诗人解诗题 初读理解诗意一精读品悟情感一对比阅读深化主题”的思路实施教学,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并结合注释引导学生自主理 解诗歌大意,抓住诗眼“喜欲狂”来指引学生精读古诗,感悟诗人的 爱国情怀;对比阅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诗人,深化主题。整节课 的设计以语言运用为基础,更好地体现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 统一的性质。教学目标:1 .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2 .
3、抓住“喜欲狂”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抓住“喜欲狂”与文本和诗人对话,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知诗人解诗题1 .猜猜他是谁?(出示杜甫图片)师描述,生猜测。2 .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3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板书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师生猜诗人游戏激趣引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 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理解诗意1 .初读感知,课件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师引导: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课件出示:蓟北 涕泪 衣裳 襄阳 巫山指读词语。指导理解“涕泪”(涕泪的古义:指眼泪;今义:鼻涕眼泪)“衣裳”(读chGng,古指上衣和裤子,今指衣服。)2 .引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3 .结合注释说说诗歌的主要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读准字音,读出 诗韵,在读熟的基础
5、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细读品味,领悟诗情1 .诗既可明志,亦可抒情,那么这首诗中哪个词最能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呢?(板书:喜欲狂)(是呀,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多数诗都在写愁,而这首诗写 的却是喜,此诗也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喜欲狂”既传递出了作者 高兴的心情,同时它也是这首诗的诗眼,表明了杜甫喜的程度之深, 看到这三个字,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喜极 而泣)2 .古诗中杜甫的“喜欲狂”都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 人,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抓住诗人的神情、动作等体会。圈 一圈、写一写,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引导细读品味,
6、体会“喜欲狂”。(1)从“泪满衣裳”体会“狂态”。出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师深情朗读)师引: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杜甫的“喜欲狂”?(涕泪) 从中你们仿佛看到了诗人怎样的神情?(诗人泪流满面,衣服都哭湿 了)相机板书:泪满衣裳师引: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时此刻,杜甫却泪流 满面,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激动、高兴的泪)为什么呢?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齐读)师补充资料:安史之乱发生后,诗人多年漂泊在“剑外”,不仅壮志未酬,还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经 平息,诗人那山河破碎之愁,百姓流离失所之愁,个人思乡之愁,都 已愁云散尽,怎能不欣喜若狂啊
7、?(相机板书:狂态)齐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2)从“漫卷诗书”“放歌纵酒”体会“狂行”。你们还从哪里看出杜甫的“喜”呢?指名交流。(相机板书:漫 卷诗书放歌纵酒)此时此刻你们又看到了杜甫怎样的动作?(生自由交流)师引: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么爱读书的杜 甫,此时为何无心读书了呢?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齐读)。难怪作者的行为会如此发狂?(板书:狂行)(1)从“青春还乡”体会“狂想”。师引:诗人的喜还藏在其他哪些诗中呢?你来说。(青春作伴好还 乡)(板书:青春还乡),并指导理解。青春:春光、春天 还乡: 回到家乡请读出作者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8、阳) 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归心似箭)出示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感受作者内心还乡的急切与喜悦。“即从穿,便下向等词写出了一副“急速归 乡图”,不由得使人想起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仿佛故乡洛阳 就在眼前。短短两句诗便写出了作者“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还乡的 美好想象。(板书:狂想)让我们带着喜欲狂的心情再读全诗。【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诗眼“喜欲狂”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诗 歌中体现杜甫神态、动作、心里等的词语先自主学习古诗,然后师引 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想象诗句所承载的知识、情 感、文化。以教材为载体,以“读一悟一说一读”为基本的活动程序, 让
9、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提升学生的阅读交流 和审美鉴赏能力。四、对比阅读,走近诗人1.出示杜甫的春望及注释。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 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2)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4)恨别:怅恨离别。(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6)抵:值,相当。(7)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8)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10、。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 以免散开。)2 .此诗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流亡途中所写,请同学们结合注释 自读春望,说说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生自主交流)3 .指导学生读春望。4 .学生交流,两首诗的异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的是“喜”,春望写的是“愁”。 两首诗都表现的是诗人的爱国情怀。5 .小结:杜甫的一生,愁的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喜的是收复 失地,国泰民安,这一愁一喜都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心系天下。同 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像杜甫一样深爱自己的祖国。【设计意图】读诗知人,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杜 甫,体会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并受到感染。在学习语言运 用和诗词积累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体现 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板书设计:狂态狂行狂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泪满衣裳漫卷诗书(爱国)喜欲狂-放歌纵酒青春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