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实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实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部编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揭题,知背景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闻”是什么意思?生:听到的意思。师: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中或成语中带有“闻”这个字,意思也是听到?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生:闻鸡起舞。师:你看,在理解诗词意思时可以借鉴以前学过的知识。师:那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生: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师: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首诗是杜甫写的,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生: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生: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
2、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生:杜甫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生: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师:对,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生:这首诗作于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级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战乱的诗人,当时正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的生活。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无比激动,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一脍炙人口的名作。师: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已初步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3、”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使其开始了长达8年的逃难生活。在这8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相。“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忽然,情况有变,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杜甫有什么表现呢?我们来读诗理解。二、初读,解诗意(一)初读,读通顺师:现在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首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阅读。)师:谁来读一下这首诗?(指学生读。)师:“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妻子”读qz。(二)再读,明诗意师: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顺了,那怎样才能把它
4、读懂呢?有没有好的办法?生:用熟读的方法理解。生:结合注释理解。生:查阅资料帮助理解。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生:结合插图理解。师:好,同学们现在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阅读、理解这首诗,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学生自读自悟。)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并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帮助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标出来。(小组合作交流。)师:谁能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生: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惊喜,眼泪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
5、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师:刚才,我们合作理解了诗意。(板书:明诗意。)三、细读,悟诗情(一)生成探究的主干主题师:在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中,“忽传收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喷薄而出。浦起龙曾称赞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你认为这里的“快”是什么意思?生:快乐的意思。师:这首诗既然是杜甫一生中所作的最快乐的诗,那你们最想感兴趣的探究主题是什么?生:从哪里体会到杜甫的快乐?生:诗人快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杜甫的“快乐”,以及他“喜欲狂”的真正原
6、因。(二)感悟“快乐”师:自由阅读,看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的快乐、喜悦之情。可适当作批注。(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师:我们来交流阅读收获,看从哪些地方能感悟到诗人的快乐。生:我从“喜欲狂”三个字感悟到诗人不是一般的喜悦,而是近乎疯狂的喜悦。(板书:喜欲狂。)生:我从“涕泪满衣裳”感悟到诗人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生:我从“却看妻子”“漫卷诗书”感悟到家人的喜悦,更增加了诗人的喜悦,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地卷起诗书与家人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生:我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感悟到诗人的喜悦。“放”字和“纵”字表达出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师:是啊,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
7、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作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生:我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感悟到诗人的喜悦。师: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路途又是何等的漫长艰辛,诗人却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足以看出他归心似箭、欣喜若狂。师:通过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感悟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三)感悟“爱国”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
8、是因为个人吗?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感悟。生:诗人的喜悦是因为官军收复失地,是为祖国统一而喜悦。生:诗中包含着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师:看来同学们真的感悟到诗人的强烈情感了。(板书:悟诗情。)四、品读,品诗语(一)自主阅读品析师:这首诗的语言和写法都很有特色,自由阅读,尝试着品味赏析一下语言和写法的精妙。(学生自主品读。)(二)展示交流品读收获1.品味语言特色师:我们先一起来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特色。你觉得这首诗用词怎么样?生:这首诗用词恰当。比如,“剑外忽传收蓟北”中的“忽传”,恰当、确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正因如此,常年流离失所的诗人才会“喜欲狂”。师:确实如
9、此,正因为“忽传”给了诗人一个惊喜,使得诗人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心中涛翻浪涌。“忽传”这个词用得恰当。生:这首诗用词很准确。比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穿”“下”和“向”用得都很准确。师:具体说一说。生:我查了一下资料,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成陆路,所以用“向”,用字很准确。师:真不错,很善于搜集和整理资料。师:除了用词恰当和准确外,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什么特点?生:这首诗语言很凝练、简洁,却很好懂。师: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生: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这
10、一句,“涕泪满衣裳”很简洁,但一读就知道是泪流满面的意思。生:“涕泪满衣裳”表现出诗人听到捷报的一刹那所爆发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心理的真实表现。师:是啊,写“初闻”捷报后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笔法,需要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5个字作形象地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生:“涕泪满衣裳”还很形象,我读了就想象到诗人泪流满面的样子了。师:你看,这首诗的语言凝练、简洁、形象、生动,还通俗易懂。这首诗的语言还富含意蕴,你品味到了吗?生:我觉得“却看”就是“回头看”,但比“回头看”更有味。师:谁能再说说“却看”?生:确实如此,“却看”这个动作很有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
11、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须说什么,因为此时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师:“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甘共苦的妻子儿女。亲人的喜悦增加了诗人的喜悦,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与家人同享欢乐。2.品味表现手法师:这首诗语言文字有特色,表现手法也很妙,我们来品味赏析一下。生:整首诗围绕“快乐”这一中心来写,每句诗都抒发了诗人忽然听到收复失地这一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生: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围绕“喜欲狂”这个主题来组织的。师:是的,这首诗中心突出,
12、充满真情实感,作者的感情奔涌直泻,毫不拖泥带水。生:这首诗写得真切自然,最后两句竟然连用4个地名,我觉得很有意思。师:连用4个地名,是不是有点累赘?生:我觉得因为这4个地名始终贯穿着诗人的喜悦心情,并不累赘。生:这4个地名的连用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更能表达诗人“还乡”的急迫心情。师:连用4个地名,诗人爱国、思乡之情自然流露出来,这也正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高明之处。师:你们觉得这首诗对喜悦之情描写得细致吗?生:这首诗对喜悦之情描写得很细致。不仅写“狂”态,还写“狂”想: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全诗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全面地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生:
13、我觉得不仅描写得细致,还通过看似矛盾的地方表达出真实的、强烈的情感。比如,杜甫已人到老年,老年人难“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而真实的表现。生:这首诗还巧用对偶。“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即从”对“便下”,“巴峡”对“襄阳”,“穿”对“向”,“巫峡”对“洛阳”,非常工整。师:这两句诗的对偶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赏析。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前后两句间的句外对。你看,前一句中“巴峡”对“巫峡”,后一句中“襄阳”对“洛阳”,这都是一句中的句内对。还有,“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巴峡”对“襄阳”,“巫峡”对“洛阳”,都是地名对地名;而
14、“即从”对“便下”,“穿”对“向”,都是动作对动作。这两句中的对偶特别工整,堪称对偶的典范。生:我还读出诗人对实境的描绘充满着想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让人读着脑中呈现出诗人疾速还乡的画面。师:是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飞驰的想象;“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串起来,便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五、背诵,诵诗韵师:这么著名的诗篇,情感如此真挚,语言文字如此富有特色,表现手法如此精妙,如果背诵下来,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情。师
15、: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觉得怎么能快速背诵过这首诗呢?生:用想象情境的背诵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杜甫及家人当时的情景。生:用关注韵脚背诵的方法。本诗押n韵,韵脚的字是“裳”“狂”“乡”“阳”,可在关注韵脚的基础上快速背诵。生:用关注对偶的背诵方法。“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运用了对偶的表现手法,对照着背诵,很容易同时将两句诗一并记住。生:用动作演示的背诵方法。边想象演示诗人及家人的动作边背诵,提高背诵速度。生:用结合插图的背诵方法。就是边读边看课本中的插图来背诵。生:用抄背结合的背诵方法。边抄写边背诵。生:用歌唱的背诵方法。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旋律来哼唱诗的内容。生:用化整为零的背诵
16、方法。先一句一句地背过,最后合起来背诵。生:用抓关键词语的背诵方法。抓住“漫卷”“放歌”“纵酒”等表现诗人喜悦的关键词语来背诵。生:用自己限时背诵的方法。自己给自己限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全神贯注地背诵。生:用联系生活的背诵方法。联系自己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情时的心情来体会杜甫的喜悦,从而设身处地地背诵。生:用结合背景的背诵方法。结合杜甫当时的写作背景,来体会他的“喜欲狂”,提高背诵效果。师:背诵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并综合运用自己最感兴趣也最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一定会背诵得非常快。(学生自由背诵。)师:我们来进行背诵展示。(学生背诵展示。)六、拓展,感诗境师:学了杜甫的这首诗,同
17、学们一定还想阅读杜甫的其他诗词或其他描写快乐心情的诗词,来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加深对诗词意境的感悟。一是同诗人诗词拓展阅读。阅读体现杜甫表达其他思想感情的诗词,如与这首诗思想感情截然相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出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是同主题诗词拓展阅读。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的喜悦之情,再来阅读其他表现作者喜悦之情的诗词,如孟郊的登科后。(课件出示登科后。)七、练笔,写诗感师: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诗词有了一定的感觉,喜欢上了诗词,想不想也尝试着写一首小诗,成为小诗人呢?看练笔要求。课件出示:1.模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一首诗。2.表现真情实感,最好表现出自己喜悦的心情(也可表现其他的思想感情)。3.尝试着押韵就更好了。(生自由习作。)师:我们来展示赏析。(展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