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管理学期末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城市管理学期末简答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管理学简答题(期末)16、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29、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绪1、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2、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3、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性?4、城市政府管理体制涉及哪些内容?5、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6、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 示?7、城市发展战略涉及哪些内容?8、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 象有哪些?9、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性?10、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1、土地运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 2、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 问题?13、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体制进行改革?1 4、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性?1 5、我国城市
2、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是 什么?施有哪些?1 7、城市人口管理涉及哪些方面 的内容?1 8、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是什 么?19、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20、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2 1、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此? A 3 2、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性?23、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 么?24、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25、城市边沿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有哪些?26、城市边沿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 的因素是什么?27、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28、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的局限性有哪些?4 0、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31、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决策系统 的重要任务是什么?32、
3、在解决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防止为主的原则?33、在解决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 反映?34、城市事故劫难解决的原则是什 么?35城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的原 则是什么?管理和调配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这 一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重要表 现为经济系统的效率低下及人力资源的潜 能不能充足发挥。(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 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 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 度。其基本内容涉及六个方面:领取;登记; 效力和期限;换领和补领;交回、收缴和收 回;查验和扣留;(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 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
4、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 本政策。(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我国城市 化水平和进程现状相联系,城市流动人口 已经成为在城市中生存的不可忽视的群体, 对于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必须纳入城市 人口管理的工作范围,否则不也许实现有 效的城市人口管理工作。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既 有户口管理、治安管理、劳动管理、工商 管理,也有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生产 安全管理,等等。因此,管理好流动人口, 并不是哪一部门的事,需要城市各部门共 同参与,齐抓共管。当前,流动人口较多 的地方,普遍都设有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 流动人口较少的,
5、一般都由公安一家从维 护社会治安角度在管理。机构设立健全、 合理是管好流动人口的组织保障。流动人 口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管理工程,它与 公安机关原有户籍相对静止状态的管理有 很大区别。因而必须要采用相应的管理机 制,才干有效地发挥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 作用,克服流动人口所带来的负效应。20、(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 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 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 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 性组织(如治保会、联防队、门栋关照小组 等组织),为发明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 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 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
6、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 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 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 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 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 水、粪便解决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 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 进行的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这重要是指 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 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 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 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 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 理征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重要 是指
7、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队, 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 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里弄、 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 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 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 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抱 负、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 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21、(1 )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 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积极参与、由 下而上实行的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以间接 介入为原则,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规 范协调社区内的各种利益关系,为社区居 民的参与活动提供制度规范。社区层面的 组织及居民按照自主自治的原则解决社区 具体事
8、务。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 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 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政府与社 区行为紧密结合,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 和具体,并在社区中设立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治理表现浓厚的行政色彩。新加 坡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 式是政府-居民处在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 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行方式并行的社区治 理模式。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 政府的重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 支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 展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日本是这种模 式的典型代表。22、( 1 )复合性。城市环境是一种
9、高 度人工化的自然一人工复合环境。城市环 境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也不单纯是人 工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高度融合 是城市环境最显著、最基本的特性。因此, 城市环境的发展和演化,既遵循自然规律, 也遵循人类社会的规律。自然环境是城市 环境的基础,但人工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主 体。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最强 烈的地方,城市的各种自然要素都带有明 显的人工痕迹,甚至己经被人工改造得面 目全非。但即使如此,城市环境仍然受到 自然规律的制约,城市的自然环境仍然遵 循着自然演化规律。(2)人为性。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主 体和中心的环境。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人 不仅发明了城市的人工环境,并且剧烈地 改变了
10、城市的自然环境,因此人是城市环境的发明者。人发明城市环境的目的是为 了人自身,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环境的 主线宗旨。但是,以人为本并不是人类 中心论,不是追求人对自然的绝对主宰和 控制,而只是强调城市环境的人文关怀(3)开放性。城市环境是一个高度 开放性的环境系统。每一个城市都在不断 地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进行着大量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互换,输入原材料、能源, 输出产品和废弃物。因此,城市环境的状 况,不仅仅是自身原有基础的演化,并且深 受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的影响,城市的自 然环境与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本来就是一 个无法分割的统一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 环境的这种开放性,既是其显著的特性之 一,也是
11、保证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连续进 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4)脆弱性。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 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 然调节能力弱,重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 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拟定因素;并且 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 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 他因素的连锁反映,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 和功能表现出相称的脆弱性。城市环境的 脆弱性,重要表现在城市的环境问题种类 繁多,并且日益严重。与乡村地区相比,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集中之地,污 染源众多,污染物数量大,污染现象严重, 特别是大气污染。城市的环境污染不仅影 响到城市自身,并且往往扩散到城市的周 边地区。城市环
12、境对外部资源的依存性以 及城市环境自身的易变性决定着城市环境 系统的脆弱性,也意味着城市对于环境污 染的承受力不强。治理污染是保持良好环 境、提高城市竞争水平的重中之重。2 3、(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 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 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换句话说,人 们必须学会防止废弃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 治理。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 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 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例如,轻型轿 车既节省金属资源又节省能源,仍然可以 满足消费者关于各种轿车的安全标准;而 光纤技术能大幅度减少电话传输线中对铜 线的使用;由于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废弃物 排放来自
13、包装,因此过度包装或一次性的 物品是不符合减量化原则的;在消费中,人 们可以减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例如减少 人们所要买的东西,假如人们不是消费至 上主义地去买它,它就不会变成垃圾。人 们可以学习大宗的购买,选择包装物较少 和可循环的物品,购买耐用的高质量物品 等。假如人们这样去做,那么就是在身体 力行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减少对垃 圾填埋场的压力。(2)再运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 的方法是尽也许多次以及尽也许多种方式 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通过再运用, 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 进行设计。人们还需要鼓励重新制造工业 的发展,以便拆解。修理和组装用过
14、的和 破碎的东西;在生活中,人们把同样物品扔 掉之前,应当想一想在家中和单位里再运 用它的也许性。保证再运用的简易之道是 对物品进行修理而不是频繁更换。人们可 以将可用的或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 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 则是尽也许多的再生运用或资源化。资源 化是把物质返回到工厂,在那里粉碎之后 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资源化可以减少人 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制成使 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有两种不同的资源 化方式:最合意的资源化方式是原级资源 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 成与本来相同的新产品;略为逊色的资源 化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
15、被变成不同类 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 以减少2 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而 次级资源化减少的原生物质使用量最多只 有2 5%。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和 生产者应当通过购买用最大比例消费后的 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使得循环经济的整 个过程实现闭合。24、(1 )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 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也许从主线上避免 污染发生;(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 越来越高,它在相称限度上抵消了经济增 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 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 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 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
16、公司满足于遵守 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 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见解, 而是导致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 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 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 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25、(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 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 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 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重要依赖不断升值 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少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 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 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 人口管理的盲区2 6、( 1 )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17、 导致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主线因素。 城市边沿区一直存在农村和城市两种管理 体制,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从镇分设出来的 新街道实行街带村的混合管理体制,但事 实上仍保存各自的管理方式。城市和农村 两种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边沿 区的特殊性又导致许多方面两种管理都无 所适从,产生管理漏洞,出现各种社会问题。 同时,由于城市化的政策不明确,在大城市 的扩展中,只注意到空间结构调整的问题, 对周边农村的城市化方向和道路没有拟 定,体制也没有理顺。二元管理体制直接 导致了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阻碍城乡走 向融合和一体化。(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 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城市边沿区是
18、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异常 活跃的地区,具有许多特殊性,这就决定 了城市边沿区的管理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前 瞻性。目前的管理制度对不断变动中出现 的新情况、新特点缺少及时的制度调整,存 在管理滞后和不力的弊端,对城市边沿区 是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地区,是未来城市的 一部分的结识局限性。管理思想仍停留在 农村层面,贻误了整治改造的有利时机, 导致更加复杂的局面,给城市化进程设立 了重重障碍。(3 )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导致 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城乡管理体制改 革的目的是理顺城乡关系,使乡村尽快纳 入城市管理体系。城市边沿区改制后,经 济结构调整、就业、分派、社会保障、社 区建设、教育培训等还没有完全与城
19、区接 轨,往往导致农民身份变化后心理上无所 适从,甚至感到失大于得,进而影响转制的 积极性和动力,这是导致改革难以顺利推 动的最大阻力。(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沿区的 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城市边沿区作为大 城市的战略发展区域,缺少专项的发展规 划,现有的规划重要是针对规划建成区范 围和小城乡、村的规划,对城市边沿区这样 的综合发展区,也是城市改造的敏感区,却 没有考虑充足的前瞻性的规划。城市边沿 区普遍存在的违章乱建、抢建,征地成本提高,用地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这都是对城 市边沿区缺少超前规划和用地控制管理的 突出表现。27、(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 点以减少建设成本。在缺少政策引导及法
20、规约束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往往是城市建 设投资主体追求的唯一目的。城乡交界处 规划编制的粗放、政府吸引投资的迫切、 投资主体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等综合作 用,使农村居民最终成为“弱势群体。占 据优势的投资方在征地费用低廉、适于成 为建设用地的农田菜地和居住密度大、拆 迁安顿费用相对较高、建设周期较长的居 民点之间,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为减 少补偿成本,也为了避免解决与城中村相 关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城市在 征地中故意避开城中村,村镇也乐意保存 原有的居住方式与社区关系,这是城中村 产生的直接因素。(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 的形成。交通轴如公路、铁路等是城市对 外人流、物流的通道
21、,由于增长极效应, 临近交通轴的城市地区呈指状发展,介于 两交通轴之间的农村地区渐被环抱随 着城市辐射力的增强,城市区域垂直于交 通轴方向向外扩展。研究结果说明,投资 效益与城市辐射力成正相关关系,在交通 轴周边体现为衰变规律,即距交通轴越远其投资效益越低,投资效益趋零的地区逐 渐演化为城市灰色区。(3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原位于城市边沿区的农村集体组织在围 入城市后,逐渐意识到土地的价值而不愿 被动城市化,或是受土地增值获利动机 的驱动,不愿立即被城市化如衡阳郊 区快乐村,运用与城市的紧密关系,以位置 优越的土地为依托,建立起一批服务于城 市的农工商联合公司,获利丰厚,故不愿 被
22、动城市化。或者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 提出难以接受的安顿费用,拒绝征地拆迁, 这种农民卖地获利的惯性思维是很大一部 分地区难以完毕改造而形成城中村的典型 成因之一。(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改革开放后,许多城市周边村镇经济迅速 发展,经济结构由单纯农业向以工商业为 主、农业为辅转变。村民从事非农活动的 收人大大超过种田、养鱼的收入。兴办三 资公司或经营房地产开发使不少乡镇数 年间就实现了工业化,村民生活水平也迅 速达成小康。对于吸引外资而言,有些城 市边沿区的农村由于比城市有更多的引资 关系和更灵活的招商手段,也占有优势。 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促进下,以出借土 地、兴办开发区,吸弓I”
23、三资公司为重要方 式的村镇经济逐渐发展起来。这种发展方 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地招商、卖地致富的直观经验。因此,村镇便设法尽也许 多地控制土地。这种村镇经济发展方式成 为城中村产生的另一直接因素。28、(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 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 然存在。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 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城 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规 定紧迫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 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 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 和商品互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
24、系 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 为城市一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2)分久必合一城乡复合系统发展 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 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 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 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 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历史上的城乡 关系经历了混沌-对立-隔离的过程,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 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城市乡村地区,城乡 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生态学家马世骏 曾强调,对城乡这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 系统,不应将各亚系统分别对待,必须重 视整体综合。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 展是互相依赖的,都规定其他系统的
25、配合 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 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 略目的,采用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 顺利贯通。(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 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安顿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 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 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 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 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对这部分劳 动力是否应进入大城市,学者们众说纷纭。 剩余劳动力不也许所有涌入城市,也不也 许所有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 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 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 由、合理流动。正
26、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 蠹,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将会促进城 乡间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 从而繁荣城乡经济。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 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 疏导和分流。29、(1)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 重限制城市发展;(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 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3 0、(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 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助于减 少运营成本,也有助于资源在更大地区空 间的有效配置;(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 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也许获得规模 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 化,迫使公司加强经
27、营管理、开发运用新技 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成本,这样 又反过来会提高区域竞争力;(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上更有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互相之间 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 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5 )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用 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 作关系,更有助于融入国际市场;(6 )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 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 减少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 区域市场,有效地减少了国际资本在全球 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高本 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 社会、环境
28、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连续 竞争力和魅力。31、(1)制订突发事件解决预案,构 建预案储备库;(2 )对突发事件的性质、限度、潜 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 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3)对事件的解决作出灵敏的、具有针 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4 )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 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32、普遍来看,贯彻防止为主的原则 重要从四个方面执行:(1)宣传教育。(2)准备预案。根据既有的和潜在的 事件设立多重备选预案,缩短反映时间;(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33、坚持快速反映,就必须把握快、 准、齐、实四个要点。快就是
29、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 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解决队伍进 行快速反映,赶赴现场解决。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 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 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 针对性措施。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解决要做 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实就是调查解决方案拟定之后,分 工负责,狠抓贯彻,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 到位。34、(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 和过硬的反映队伍。(2 )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涉及预 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 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合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 面前临危不乱减
30、少损失。3 5、(1 )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 伤亡;(2)加强平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3)积极努力发明安全空间,减少事故 隐患。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答案1、(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重要的聚居地;(2)城市空间组合上发生了巨变,规定 城市朝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 )城乡融合、差别趋小。2(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产 业革命冲破了自给自足、分散无序的农村 自然经济的桎梏,使得资本和人口在机器 大生产条件下高度集中,由此导致城市规 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长。工 业化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城市 革命,是由于它所具有的几个特殊经济本 性,
31、即所谓的初始利益荆轮效应原则”和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工业边际产出 大于农业,使工人工资高于农民收入,吸 引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迅速集中。人群 的集中带来了大规模的市场活动、商业经 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发明着新的就业机 会。这些因素的互相影响,使城市化的趋 势越来越强劲。(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综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总是一方面在 那些农业分工完善、农村经济发达的地方 兴盛起来。农业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 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原料、市 场和劳动力等等。农业现代化限度和生产 力水平越高,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力和剩 余农产品越多,城市发展就越快。(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32、随着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发展与应用,信息产 业形成并在一些城市成为主导产业,社会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工业社会让位于一个 崭新的社会信息社会(又称后工业社 会)。后工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 劳动者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 服务业。3、(1)协调管理目的的前瞻性与连续 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 式的预想,是城市短期目的与长期目的的 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是前瞻性与 连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 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 有前瞻性与连续性。所谓前瞻性是指城市 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并且要预想 到未来也许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连续性 则强调城市管理的
33、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 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 参与性。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 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各项 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 营规则的建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的选择达成共识。城市管理的多元性强调 了管理主体不仅涉及政府,还涉及非政府 组织、公司、市民等,多元主体共治才有也 许将复杂化、多样化的现代城市内外部关 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 充当协调角色的重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 价、回应的作用。(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 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 和服
34、从的性质和状态,它与法律规范没有 直接的关系。正式的制度框架,如法律、政 策、公约(涉及城市公约与国际公约)等一 般比较容易被认可和服从;非正式的制度, 比如地方习俗等,一旦被自觉认可以及遵 守,就同样具有了合法性。城市管理的顺 利、有序进行依赖其合法性的建立。因此, 现代城市管理不仅注重法制,并且也要更 加尊重传统与习俗。在知识化、信息化、 全球化的时代中,城市管理的手段以及工 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对的的决策依 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良好的 治理也要依靠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字城市、 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逐步地使城市政府功 能强化,并且加速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民主 化。(4 )培养管理方式
35、的系统化与市场 化。城市作为一个人群运动的综合社区, 其诸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因此,现代城市 需要被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才干做 到有针对性并实现优化。对现代城市的大 量信息,只有通过系统分析归纳,才干使管 理有序化,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的市场 化就是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 制。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自身是一个经济 人,要追求自身利益的优化;另一方面政 府对变化的反映也许不够灵敏。因此,现 代城市管理具有市场化导向,许多事情政 府已经交给营利性部门。4、(1)市建制体制,市建制,事实 上是国家为了便于对城市地区的管理而设 立的一级政权机构,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 步,也是研究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前
36、提。(2)市政府构成体制,涉及城市国家 政权的构成及其互相关系。(3)市行政管理体制,涉及市行政领 导体制(如市长负责制、委员会制等)、市 行政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的有机结合体、 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本级政府与上级对口 业务部门的权责关系及其运营机制等。(4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市公共事 务管理体制也称市权力系统权责关系,即 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系统中,政府、事业 单位及公司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5、(1 )市民的政治参与重要涉及行使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 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 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 种规定和建议,
37、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 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 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2)市民的行政参与重要涉及参与城 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 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 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 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 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 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 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3)市民的社会参与重要涉及参与城 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 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 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 文化、体育、
38、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 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6、( 1 )哺育多元主体共治。新公共 管理认为,政府应当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 和内容,来决定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和供 应主体。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发展 的最重要载体,城市管理同样在政府公共 管理中被赋予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城市管 理的复杂性决定必须引入多元化主体共治, 以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发挥不同主体的 地位与作用。政府可以将一部分职能授权 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队、私营部门或个 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城市 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城市政 府在职能上要实现从划桨
39、人到”掌舵人 的转变,从万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城 市政府更应将其职能集中在决策、监督、 协调和指导等工作上,而把非纯公共物品 生产的具体职能让渡给公司和半行政性的 机构。如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公司签订生 产协议、授予经营权、BOT、TOT等多种 形式,与私人公司建立伙伴关系,采用市场 机制,将部分业务让渡出去,而政府则集中 重要力量做好总体的决策、监督、协调和 指导工作。(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 先进理念和方法。新公共管理主张从私营 部门的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政府公共部 门可以运用私营部门采用的战略管理、绩 效管理、目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 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
40、 好的管理和服务。对城市管理来说,在城市 政府内部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将刺 激政府提供更有效率的管理。7、(1)城市公共产品供应局限性。城 市公共产品不仅涉及有形的物质产品,如 公路、桥梁、航标灯等,还涉及无形的非物 质服务,如法律、政策、消防等;不仅涉 及以政府为重要供应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如地铁、下水道等公用设施,还涉及 其他主体也可以提供的公共产品,如城市 文化氛围的塑造、城市清洁环境的维护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里每一个住民都也 许成为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然 而,城市某些公共产品的供应面临着典型 的囚徒困境问题。例如一项需要住民出资 的公共事业,倘若住民乐意共同出资
41、,所有 人的福利都会增长。然而,每个人都会以囚 徒博弈的方式思考:若某个住民不出资而 由别人出资,则该住民可以免费享受别人 提供的公共产品;反过来,若该住民出资 而别人不出资,该住民也许会得不偿失, 因此,该住民理性的最优选择是不出资, 当所有人都形成同质性思考方式时,囚徒 困境便出现了。这种搭便车式的囚徒博弈 纳什均衡使得公共产品供应出现短缺、公 共福利无法提高。(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以传统 科层体制为主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体系, 管理的纵向层级设立过多,横向部门权责 不明,其中横向部门之间的管理往往会出 现囚徒博弈的困境。由于权力分野不明, 各部门之间缺少科学的协调与交流手段, 合作意
42、识不强,部门竞争剧烈,管理实务在 有利可图时集体争夺、一拥而上,在责任 承担时集体缺位、互相推诿。城市公共管 理体系效率和价值消失殆尽。(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城市 间、区域间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对资源、资 金、人才等要素的竞争上。出于对自身利 益考虑,各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时,往往只 考虑可以使自己城市获得利益的方案,而 忽视了对周边其他城市的影响。中国的许 多城市都发展相似的产业,甚至某些相邻 城市之间产业定位完全一致。为吸引某些 产业或厂商,各城市进行招商引资时,在税 收政策、土地租金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 展开剧烈竞争,最后的结果是单个厂商受 益,而各个城市自身利益受损。城市之间沟 通交流
43、少,难以搭建信任平台,合作意识不 强,囚徒博弈的恶性竞争下自身利益受损 的同时,也导致区域发展潜力有限、秩序混 乱等问题。8、( 1 )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 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 条件;(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 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成的 总体目的;(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 实现战略目的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 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 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 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 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用的策略和具体 措施;(5)战略反馈,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 实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4、,同时也是一个多 阶段的动态过程,前一个阶段的战略措施 的结果以及外围环境的变化,将形成下一 个阶段发展的基础状态。9、(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 即组织的共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4 )组织具有极强的自我发明力;(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6)可以实现充足的自主管理。10、(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 谐的原则。城市人工环境的建设,必然要 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这种改造对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导致破坏,已经到了不 能再继续下去的限度。在强调经济发展的 时候,不应忘掉经济发展目的是要为人类 服务,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这一目的 的主线保证。城市规划师
45、必须充足结识到 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 明保证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所有城市规划 师崇高的职责。城市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 的保护的确有一定的影响,但其间的关系, 绝不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城市功能的 合理布局是保护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自 然生态环境和各项特定的环境规定,都可 以通过合用的规划技巧,把建设开发和环 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 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我国人口多,土地资 源局限性,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是我国 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长远利益所在。城 市规划对于每项城市用地必须精打细算, 在服从城市功能上的合理性、建设运营上 的经济性的前提下,各项发展用地的选定 要尽量
46、使用荒地、劣地,少占或不占良田 沃土。在规划设计城市时,还应注意建设工 程中和建成后的城市运营中节约能源及其 他资源的问题。可连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和 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达成和谐的必经之路。(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 原则。保持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 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 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并使之为大众服 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新科学 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等,都是城市规划师 的历史责任。城市规划师在接受任何新技 术的时候,必须以城市居民的利益为标准 来决定新技术在城市中的运用。我们要警 惕那种认为只要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就 可以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幻想。城市发展 的
47、历史表白,新技术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同 时往往也带来许多新问题。把科技进步和 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统一起来,让城市 成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和谐载体,是城市 规划师努力追求的目的之一。工业社会向 信息社会的转变将成为21世纪最显著的 变革。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 技术,正在对全球的城市网络体系建立、城 市空间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经济模 式和城市景观带来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 影响还将继续下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将不断成为 城市规划的社会责任,基于公正和可连续 发展基础上的效率提高会成为项全球策 略。城市规划还必须从实际出发,重视当时 本地的客观条件、历史传统,
48、针对不同的 规划设计对象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避免盲目抄袭、千城一面(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 生活和谐的原则。城市是时代文明的集中 体现。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逐 步现代化,同时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 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 明发明条件。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规划更 应为城市中所有的居民,不分种族、性别、 年龄、职业以及收入状况,不分其文化背 景、宗教信仰等,发明健康的城市社会生 活。坚持为全体城市居民服务,并且为弱势 集团提供优先权,这是城市规划师的主线 立场。强调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 会集团之间的社会和谐,重视区域中各城 市之间居民生活的和谐,避免城市范围内 社会空间的强烈分割和对抗。城市中的老 年化问题,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 的居民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问题,城市中 残疾人和社会弱者的照顾问题,都应成为 重要的课题,这些问题必须融入到城市规 划师的设计中,并给予充足的重视。11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 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土 地运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