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5689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观刈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2 .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 .写作训练,片断练习。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 源。感悟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掌握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增强社 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教学方法1 .多媒体演示法 以播放动画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的情绪在演 示的动画情节中感知诗韵,理解课文。2 .朗读点拨法 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知诗人。1、新课导入。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

2、句诗出自 何处?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 心百姓疾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观刈麦(板书)“刈”是“割”的意思。 白居易看割麦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2、作者介绍。点击课件“知诗人”按钮进入作者介绍页面。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初中教辅资料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 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

3、出 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但凡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 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 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识别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一一三国赤壁之战时的 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 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 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四、齐读并背诵这首诗。引导学生边齐读

4、边思考:1、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烽火硝烟)2、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形象?(曹操:假设胜那么横槊赋诗于 长江,弦歌艳舞于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压群芳,顾盼生情。 东吴领袖:指挥假设定,风流儒雅)3、你还看到了谁?(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自负知兵, 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 有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4、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比拟阅读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

5、,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1)、杜牧的赤壁与胡曾的咏史赤壁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 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教学目标: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的思 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

6、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美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辅助手段: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预习要求: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2、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例如。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开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可是在我们 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 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 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

7、吉安)人。1275 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 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初中教辅资料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 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 (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 明志。1279年被送至U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 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沉着就义。此诗是文天祥的代

8、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 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范读。(采用多媒体画面配乐朗诵。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 读节奏。(二)指导学生朗读。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两句要节奏放慢但要大声。)2、全班齐读。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一)学生

9、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二)板书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选拔。干戈:古代兵器。寥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年。身世:个人的遭遇命运。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 竹简为汗青。五、把握全诗意思。(-)总体把握: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这一点学生比拟容易把握, 不必花太多时间)(-)具体把握:小组讨论交流,组织班级交流。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

10、了解写作背景、 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乱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 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 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诗的 “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

11、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 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 丁”具有双重含义。(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 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 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那么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达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

12、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品味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考:该诗最能表达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 么?(组织班级交流,发挥想象,感受意境,联系实际,体会真情。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讨论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外表上看,诗句毫无技巧,直抒 胸臆,但这首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 迹。“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映衬,在色彩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七、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提供的有关爱国或不

13、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 终死在风波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 敌人侧刀下慷慨就义。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姥吟留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课堂预测:这一环节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事例和诗句,因为现在学生中有资料的情况比拟多, 这局部可抽学生回答。另外教师可按

14、以下分类: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观,以 身殉国的浩然正气。这样可防止混糊重复。)九、课堂总结,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 的精神却升上了历史的高度。在这祥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每 一位同学都应该“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 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十、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背诵全文。(二)再读全诗,思考本诗给了你哪些启发,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附:板书设计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 丹心垂史(述

15、怀诗)颈联追忆过去 悲愤忧惧映照千古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激情慷慨初中教辅资料己亥杂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 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三、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

16、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 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 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 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四、朗读这首诗五、对诗句的理解: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 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六、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

17、仅是离 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 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表达。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 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 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七、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说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 作春泥更护花二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八、小结全文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

18、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九、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完成课后练习。十、板书设计己亥杂诗龚自珍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夕阳西下一吟鞭东指一落花自比浩荡离愁一轻松愉快一有所作为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2,学科:语文.课时:13 .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2)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三、教材分析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

19、元诗词曲无首中的一首元曲。 这首萧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 书,任职期间体恤百姓,赈济灾民,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此文就是他任职陕西行台中 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经之地“潼关”时,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散曲。 四、教学方法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 学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每一次都应该有新的体验。因此,我采 用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 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让

20、我们一起来欣赏伊能静的歌曲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家听完这首歌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师:是的,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 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 大悟的理解。同学们,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 胸豁然开朗。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初中教辅资料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

21、起欣赏这首名曲?1,揭示课题:初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 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 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假设干曲子组成,小令以 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 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二)、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L教师播放范读作品,学生用心欣赏,同时注意容易错读的地方2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教师纠正。3 .教师简要讲解: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

22、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 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灾难频繁,百姓受苦。4 .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5 .本小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给学生一定时间反复朗读直至背诵,抽假设干人背。(三)、课堂探讨:学生通读全部课文后,提问:1 .请同学讨论这首散曲的优点?试说明理由。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不合理的地方大家要共同讨论。例如:望 弄清影 怒 聚等等 (四)、堂上练习:完成下发的练习(五卜布置作业:默写这首曲子(六卜板书设计潼关怀古张养浩凭吊古迹峰峦、波涛、

23、宫阙抒发感慨兴,亡百姓苦七、教学反思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散曲,学习时,首先带着同学们初步了解散曲的基本知识,其次, 了解本散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情感上有个基奠。学习过程中,以讲为辅,以学生朗 读学习为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那种追怀古人古事的哀伤与沉痛。联系社会背景, 从而认识当时社会封建统治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扎实, 体会更深刻。初中教辅资料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 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以长恨歌、琵 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

24、的一个方面。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 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讽喻诗:秦中吟、新乐 府.写讽喻诗的目的: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3、解题。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 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 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二、诗欣赏。1、点击课件“诗欣赏”按钮,欣赏课文内容的动画演示。2、请一名学生说说看过动画后的感受。三、读诗句。1、点名朗读课文观刈麦。请二至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注意句读。注意一下字词的 读音:刈 荷 箪童稚携 饷 灼 秉穗禄

25、石 晏 邦2、学生齐读、概括内容。整理归纳:农忙季节送水送粮南冈刈麦贫妇诉苦惭愧不已四、明诗意。1、大家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注释翻译课文,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 解决,或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上台操作课件,点击“明诗意”按钮共同学习。2、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请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适当指导纠正。(1)刈(yi):害I。(本诗为古体诗)(2)陇:同“垄”,田填,这里泛指麦地。(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填。覆:盖。(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e)箪(dan)食(shi):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 篮盛的食物。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

26、味的饮品,有 时也可以指米酒。饷(x送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南冈:地名。(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7)秉(bi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用手握着。敝:破。(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顾:视,看。(9)输税:缴纳租税。(10)曾(zng)不:从未。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11)吏禄三百石(da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中初中教辅资料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An,现在念shi)(12)岁晏(yn):岁末。晏,尽。五、悟诗情。1、诗文欣赏。全

27、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 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 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 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用水壶装着的浆水,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 们送饭的。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 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 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 少。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2、

28、写法鉴赏、表达与抒情的文美结合。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 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 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比照手法的运用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比照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比照,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 了比照。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 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 余粮”,因而

2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比照, 十分难得。这样一种比照,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 首诗的思想高度。3、思考问题,领悟诗情、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明确:农人挥汗如雨割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景物描写:夜来黄;场面描写:足蒸光;语言描写:家 田肠;心理描写:力尽长。、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 家的关心和同情?明确: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 长”。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 自愧,尽日不能忘”。从文中找出

30、叙事与抒情的局部,将农民与自己进行比照,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并思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明确:一个字:苦;原因:输税尽。、面对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样,说说作者对百姓疾苦所持的态度。明确:愧同情关心百姓疾苦。初中教辅资料六、练习一下。1、小黑板提示:背诵观刈麦,思考完成以下问题。、你了解白居易多少?、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7E: , 。、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 O、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 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

31、痛苦的心理,这一句、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02、课件上的练习:点击“练习”按钮进入练习页面。六、扩展延伸。1、点击课件的“扩展延伸”按钮,进入大林寺桃花的欣赏。2、体味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杜牧赤壁教案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 .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3 .熟读并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ppt课件)电教法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32、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 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 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 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 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 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 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 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 慨时事,抒写性情,诗

33、风俊朗雄丽。(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齐读。(三)解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 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 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那么是怀古咏史之作。2、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 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初中教辅资料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

34、云人物。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 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四)了解诗的内容1、词义解释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销:锈蚀。将:把,拿。前朝:以前的年代。东风:春风。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漂浮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 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 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教师): 这是一首很著名

35、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漂浮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 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识别出 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 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 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 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 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 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

36、此抒发心头之感。接着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 是议论。意思是说,倘假设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 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 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说明了曹操要像 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 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 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 脂和干柴

37、,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 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 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 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 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五)思考并提示:1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2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那么就会有相反的结果。3 .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 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4 .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5、诗歌的主旨?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三、课文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