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课前导学 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课前导学 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6.1老子四章重难点:一、文言知识通假字日余食赘行(“行”同“形”)其脆易泮(“泮”同判别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同蓄土筐) 一词多义易其安易持(形容词,容易)移风易俗(动词,改变)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动词,轻视)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动词,交换)复复众人之所过(动词,弥补,补救)不敢出一言以复(动词,回答)复行数十步(副词,又)山重水复疑无路(动词,重复)伐自伐者无功(动词,夸耀)十年春,齐师伐我(动词,进攻,征伐)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名词,功绩,战功)古今异义强行者有志(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民之从事古义:做事
2、。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不贵难得之货(形容词作动词,看重)其安易持(形容词作名词,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其脆易泮(形容词作名词,脆弱的时候)其微易散(形容词作名词,细微的时候) 句式积累(1)倒装句自知者明(宾语前置句,应为“知自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句,应为“胜自者强”)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未有为之”)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未乱治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句,应为“合抱之木,于毫末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状语后置句,应为“九层之台,于累土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状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 (2)省略句蜒埴以为器应
3、为“蜒埴以(之)为器”凿户牖以为室应为“凿户牖以(之)为室” 二、常识积累文化常识户牖:门窗。文学常识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二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开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道”。在政治,上,老子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 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养生健体、虚心实腹、不与人争。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以哲 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 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
4、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一、选择题1 .以下划线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为哪一项()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自伐者无功C.胜人者有力 D.复众人之所过.以下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治之于未乱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 .以下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死而不亡者寿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A.死而不亡者寿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治之于未乱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填空题4.重要字音。辐()*户牖()累土()呜然()*济僻统()( 二、填空题4.重要字音。辐()*户牖()累土()呜然()*济僻统()( 毂
5、()*赘行()五石之瓠( 措()( )蜒埴()() 易泮() *)( )龟手( )鬻( )5.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车毂()蜒( )埴( )户牖() 自矜 () 赘( )行大瓠()瓠( )落 喷 ) 然撒)龟()手济( )僻( 激 () 鬻( )技三、小阅读一课内.6 .请赏析老子四章中的以下内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7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老子四章3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8 .其
6、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那么 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9 .老子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排比 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 否相同?10 .重点: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7、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老子四章参考答案:1 . 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不行”,古义为不能远行”,今义为“不可以”。B.“无功”,古今相同,意思是“没有功勋”。C.“有利”,古今相同,指“有力量工D.“众人”,古今相同,意思是“大多数人工应选A。2 . 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定语后置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即“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B.状语后置句,“治之于未乱”即“于未乱治之工C状语后置句,“起于累土”即“于累土起”。D.状语后置句,“始于足下”即“于足下始”。应选Ao. 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
8、文句式的能力。A项,一般句式,“死而不亡者寿”的意思是: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B项,状语后置句,“治之于未乱”的意思是: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正常语序为 “于未乱治之C项,状语后置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意思是: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 的。正常语序为“于累土起工D项,状语后置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 的。正常语序为“于足下始工应选Ao3 .fUgiishWn zhiyouzhulpan I6i dan hu (9)xiaop6u(ll)jun ping pi kuangy。【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4 . gu
9、 shan zhi you jm zhui hu hud xiao pou jun ping pi kuang yu【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毂”,形声,从车,本义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 轴,借指车轮或车。“蜒二 读作y4n,本意是地的边际或墓道;读作shin,本意是用水和土。“埴。解释为细腻 的黄粘土。“牖”,是会意字,从片户甫,本义为窗户,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后泛指窗。“矜”,形声,从矛,今声。本意是指矛的柄,矛在仪仗中,用于迎接贵宾等场合。读jm时 作动词,是自夸、自恃;怜悯、同情的意思。“赘。形声,从敖,从贝,贝亦声。“敖”义为“抬
10、高、抬升”;“贝”指“价值”。“敖”与贝”联 合起来表示“价值提升工“瓠。形声,从瓜,夸声。本义是瓠瓜,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吃。“瓠落”中“瓠”读hub。“口号然”,指内中空虚的样子。“拾”,形声,从手,音声。读p6u,本义是用五指扒土,还有聚敛、搜括的意思。读pbu, 作动词,击、抨击的意思。“龟手”,读gulshbu,解释为缩手。jun shou,指冻裂手上皮肤。“济僻统”,意指在水上漂洗棉絮,漂洗棉絮。“鬻。会意字,“鬲”指煮饭的炊具,两个“弓”字代表热气腾腾,米在鬲里热气腾腾。“鬻” 的本义是粥。“鬻”原为“粥”的本字,“粥”是“鬻的异体字,后两字从形、义
11、分化,鬻的本义 消失,由“粥”代替本义。而“鬻”那么假借为“卖.从“道”的角度,形象地说明了以上四种态度是不可取的,明确地指出有道之人不会这么 做。【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段落的赏析能力。本语段的意思为: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 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 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 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是从“大道”的角度,明确指出以上的 四种态度是错误的。5 .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
12、“自见”“自 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会使人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论证方法的能力。意思是: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 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 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作者为了说明“经常自我表现”“经常自我夸耀”“自以为自高自大” 会导致“名声大不起来”“没有功劳”“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的结果,用“企者不立,跨者不 行”作比喻,可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论点。6 .此处的排比句强调做任何事都要防患于未然,为下文讲述正确的方法做铺垫。【解析】此题考查赏析修辞
13、手法和作用的能力。这段话的意思是: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 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 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 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 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 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 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 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
14、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 不会妄加干预。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强调做任何事都要防患于未然,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 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 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开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 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并为下文讲述正确的方法做铺垫。7 .观点一相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
15、“积水成渊”“不积踪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 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观点二 不相同。两者的思想有某种继承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局部观点。但荀 子与老子的结论是不同的,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 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主张; 而老子那么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 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章内容、情感,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作答此题时,考生认为相同或不相同均可。如果观点是相同
16、,可从二者皆强调“从小处开始 积累,才能完成大事”的角度进行阐释;如果观点是不相同,那么可从老子与荀子思想观点不 同的角度进行阐释,老子强调“无为”,而荀子强调积极做事,而且过程中要坚持、有耐 心、不放弃。考生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8 .这些语句中包含辩证意味,其表现及结果往往是对立统一的,贯串着以退为进和所谓 “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要灵活运用。【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有道者所“不处”的。急躁冒进、自 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 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都是人类的通 病。老子在这里再三说明,一个人有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及时反 省,反省后要自我改正。这几句同时还包含着辩证法的观点,即“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等篇中所揭示的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 立的,这正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