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辽宁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辽宁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地区诗题作者朝代首句形式辽宁鞍山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律诗辽宁本溪水调歌头苏轼北宋明月几时有词辽宁朝阳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律诗辽宁大连游东田谢眺南北 朝戚戚苦无愫古体诗辽宁丹东城东早春杨巨源唐代诗家清景在新春绝句辽宁抚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辛弃疾南宋何处望神州词辽宁阜新前出塞杜甫唐代挽弓当挽强律诗辽宁阜新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律诗辽宁锦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巴山楚水凄凉地律诗辽宁盘锦江城子李好古南宋平沙浅草接天长词辽宁盘锦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老夫聊发少年狂词辽宁营口秋浦途中杜牧唐代萧萧山路穷秋雨绝句游东田.谢眺戚戚苦无惊
2、,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注惊(c6ng):快乐。陟(zhi)累榭:登上多层的台榭。阡阡:通“芋苹”, 草木茂盛的样子。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并写出全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的变化。【参考答案】鱼儿追逐嬉戏,触动了水中新荷;鸟儿四处飞散,摇动了树枝,枝上的余花纷纷飘落。 诗人的情感从愁苦(忧愁)到快乐(愉悦)。【详解】第一问:考查描绘诗句景象。作答此题,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鱼、新荷、 鸟、余花”进行描绘。例如:鱼儿游来游去,互相嬉戏,水中新绽的荷花被触动,轻轻摇 曳;树上的鸟儿飞散开去,枝头上的余花纷
3、纷飘落一第二问:考查情感变化。由“戚戚苦无惊”可知,诗人的心中不乐,是愁苦的;诗的 最后两句“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 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化作赏景的快乐。故诗 人的情感变化:从愁苦到快乐。(2021辽宁大连)12.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假设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诗家:诗人的统称。上林:即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 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A.首句中“新春”就是早春。“清”不仅写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还指这
4、种景色 刚刚显露出来,环境清幽,别有一番风情。B.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才”“半”二字,不仅照应题目中的“早”字, 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生动逼真。C.三、四句“假设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理趣浑然,告诉我们要善于捕捉新 生事物的道理,是千古传诵的名句。D.诗歌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开拓了意境,更加突出了诗人对 上林苑暮春时节花团锦簇之时的无限向往和喜悦之情。【参考答案】D【详解】D项“突出诗人对上林苑暮春时节花团锦簇之时的无限向往和喜悦之情”有 错。首先,诗题为“城东早春”,可见作者要描写的是早春景色;其次,首句“诗家清景 在新春”,突出了作者对“新春
5、、早春”的喜爱;第二句描写“绿柳才黄半未匀”, “才”“半”不仅照应了诗题的“早”,也刻画出了柳刚刚生发嫩芽的色泽与姿态;三四 句想象上林苑繁花似锦时,看花的人太多的盛况,是虚写,实际上却更加反衬了早春的独 特与诗人的慧眼,说明诗人善于捕捉新生事物,善于发现早春美景;应选D。(2021辽宁丹东)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释】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二年(842)杜牧受李德 裕排挤,由吏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四年(844)又由黄州(今湖北新洲)刺史移任池州 刺史,此诗即为此次行役而作。杜陵,在长安西南,杜牧老家樊川即在那里
6、。13 .赏析“萧萧”“淅淅”两词的表达效果。(2分)14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2分)【参考答案】13、“潇潇”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潇潇”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 凄风假设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14、诗的后两句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 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那么直接表现了对故乡的 牵挂。译文: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淅沥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问刚来到寒沙安家的 鸿雁,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吗?(2021辽宁营口)7. (2分)下面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7、()望岳 杜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开篇说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城内都能望见,表现出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三、四句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五、六句中“荡胸”和“决眦”将诗人目不转睛、极目远望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D.七、八句表现诗人的登临决心和豪迈气概,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表达。 【参考答案】【分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 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8、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 情壮志。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局部。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 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解答】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BD.正确;C.有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荡胸”不是。 应选:Co【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
9、歌产生的时代背 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 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 解诗歌的主旨。(2021辽宁鞍山)5.选出以下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10、,千里共婵娟。A.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C. “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I).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参考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B. “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有误,“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 人间。应选B。(2021辽宁本溪)8.(2分)以下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有误
11、的一项为哪一项()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首联记述作者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四年。B.颔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 的悲哀。C.颈联巧用地名,写出了旧日的惶恐与今日的伶仃之感,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 危苦。D.尾联由悲而壮,由扬而郁,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 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参考答案】【分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12、此诗前 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 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 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 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 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 映照史册。【解答】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BC.正确;D.有误,“人生自古谁无死,
13、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 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由悲而壮,由扬而郁” 错误。应选:Do【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此题考查了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 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2021辽宁朝阳)5 .选出以下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享赏析有误的一项()(2 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A.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
14、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怀古永志之词。B.“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 感。C.下阙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挖苦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 怀。D.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相互呼应,又层次清楚。【参考答案】分析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 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 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 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
15、次清楚,互相呼应; 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参考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 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 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 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解答】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 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CD.正确;B.有误,“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作者对历史的
16、怀念。应选:Bo【点评】理解诗歌内容:1 . 了解诗歌基本意思;2 .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 .注意重点句子。(2021辽宁抚顺)8 .(2分)选出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概写诗人“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凄凉地”三个字,举重假设轻,“弃置身” 三个字,点明是被贬逐、被“抛弃”,这一联表达了他无限的辛酸和悲凉。B.颔联用两个典故,写诗人被贬后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 自己孤身归
17、来,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无限悲哀怅惘之情,油然而生。C.颈联中“沉舟”和“病树”两个意象表现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千帆过”和“万 木春”两个意象又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心绪,此联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 之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示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参考答案】【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先 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 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 之情,人事全非,
18、自己恍假设隔世之人。无限悲哀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 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消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 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 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 强的艺术感染力。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 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 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解答】此题考查对诗歌句意的赏析,解答时需要明确句意以及作者
19、在诗句中所蕴含 的思想情感。ABD.正确;C.有误,“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 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应选:Co【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 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 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 解诗歌的主旨。(2021辽宁锦州)7 .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20、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前出塞(其六)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注】列国:各国。侵陵:侵略。A.甲诗中“搔更短”“不胜簪”以特写镜头将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浓缩在诗人苍老 的形象中。8 .乙诗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指明作战取胜的关键。并用比喻说明凡事击中 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C.两首诗都写到战争,甲诗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久盼家书而不至的急迫心情;乙 诗用反问强调了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D.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甲诗融情于景,乙诗在记叙中抒情。
21、【参考答案】D【详解】D.乙诗以议论取胜,前四句写战斗的关键,要拥有强大的军队,制敌有方, 智勇兼施,才能克敌制胜。后四句,诗人提出观点,拥有强大的军队是为了守卫边疆,而 不是为了征伐。无论是为制敌而“射马”还是“擒王”,都要以“制侵陵”为限。所以D 选项“乙诗在记叙中抒情”说法错误。应选D。(2021辽宁阜新)【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江城子 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
22、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就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注】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或(gu6): 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记功。双阙:指代朝廷。维扬:即扬州。宋室南渡后金人屡次攻入 扬州,破坏沉重。7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词运用典故:“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 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8 .乙词中的“沙”“草”“天”“路”这些意象,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景象, 再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共同营造了辽远凄迷的意境。C.甲词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以议论为主。乙词上片前五句描写见闻,下片 结尾处点维扬,全词中间局部集中抒情,这种写法能使结构紧凑。D.两首词都表现了作者想奔赴沙场、英勇杀敌的报国壮志。苏轼虽带着不得重用的无 奈,但更有进取的“狂气”。李好古虽目睹维扬破败,痛心惆怅,但仍有御敌情怀。【参考答案】C (根据甲词下片关键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可知,诗人 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表达方式是抒情)(2021辽宁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