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高新部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高新部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 ,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 、 “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
2、诗亡,然后词作,故日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迭意。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 、 “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
3、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
4、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 ,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 2 -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1. 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A. 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B. 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
5、心世界。C. “词为艳科” ,在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方面,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D. 受听众影响,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2. 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B.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C.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D. “诗庄词媚” “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亡,然后词作, ”词被称“诗余” ,
6、并不是说诗的发展,到了宋代便开始消亡。B. 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C. 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D. 词在咏史言志时,也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其表现情感相对于诗更深沉幽微。【答案】1. C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C. “词为艳科” ,在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方面,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与题干所问的无关,所答非所问的问题。2. 试题分析:B.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与原文没有关系。3. 试题分析:C. 由于词具有
7、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从第一段“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可以看出该项错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 3 -误等方式。此题 C 项属于曲解文意。二 、小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
8、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 ,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
9、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 ,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10、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 ,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 4 -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
11、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
12、“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注】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作品开头对回民馆子的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是汪曾祺对平民美食的关注,是他的作品风格之一。B. 和老头同桌吃饭的小伙子们嫌弃老头的邋遢,所以小声议论,但当老头出去约架的时候又觉得没面子所以没有“应战” 。C. 店里的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对男人和女人动作的细节描写,体现他们不拘小节,不讲文明的恶习
13、。D.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来店里,服务员热情安排座位,上菜比别人分量大等细节的刻画,揭示了讽刺当时社会以权谋私的社会现实的主题。5. 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 有人批评汪曾祺模仿痕迹重,老头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十分相似,你同意这种批评吗?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4. A 5. (1)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2)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3)开头和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 5 -奇。 6. 观点
14、一:同意。出场环境都是饭馆或者酒馆,都是被人轻视漠视的人物,特点都是迂腐,都是社会底层人物。体现的都是对社会冷漠的批判。 (具体分析略)观点二:不同意。老头是底层劳动人民,他又老又丑,衣着老旧,邋遢,但却敏感自尊,并不缺钱。他渴望的是别人的关注,来小饭馆吃饭也是为了得到一丝温暖。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同情。孔乙己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他迂腐可笑,穷困潦倒甚至去偷,他在酒店里得到的是人们的嘲笑,体现的是对吃人的封建文化教育和害人无数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解析】 (1)试题分析:B 文本中没有“嫌
15、弃邋遢”的暗示。C 主要是为了说明老头出现的场合是一个下层人吃饭的小馆子。D 主题是人们的冷漠。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一般可从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要人物、强化主题等方面进行考虑。小说的第二段介绍了饭馆里的老主顾和流动客人。老主顾都是附近的工人,周围的人都把这里当作食堂,彼此关系紧密;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在饭馆里自在用餐。这些次要人物的描写,为老头出场做铺垫。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6、。(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 6 -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三、小说阅读训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捞月亮的母亲石兵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在那座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不定,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蓬,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
17、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账蓬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零时,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账蓬,小心翼翼地循着她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这时,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只有
18、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母亲用力地在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 7 -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她们的面前。 我说:“大嫂,
19、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账蓬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蓬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账蓬和我了,只是也许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两母子
20、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两母子在睡前的交谈。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两母子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
21、满面。第二天一早,我匆匆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两母子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在山里宿营的我听到远处悉悉索索的声音;午夜有人上山汲水让我不寒而栗;最后确认,他们只
22、是上山打水的普通母子.这样的确设计使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8 -B. 文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C. 我联系了一家医院,和朋友开车到山里接母子二人去看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很羞愧,因为我能帮助他们的也只有这么多。D. 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含意丰富,既指给孩子希望,母亲捞月亮,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捞起。8. 文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文中说“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答案】7.
23、A 8. (1)吃苦耐劳.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地。(2)不怨天尤人.同样的贫穷使得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的了。(3)善良淳朴.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4)温柔,有耐心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 9. (1)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深深打动。母亲疼爱儿子,为了尽快攒钱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日夜辛勤劳作,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2)对小男孩深表同情。小男孩年仅六岁,却患有白内障,无法看清这个世界。(3)由母子二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十分惭愧。我因爱情破灭而选择了放逐和放
24、纵自我,没有考虑亲人的感受。【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选项中 B 没有“心理描写” ,C“我”的“羞愧”是因为本是他们帮助了“我” ,D 没运用比拟手法。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读全文;抓标题;辨文体;找线索;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答题关键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筛选关键情节,概括形成答案。由“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
25、种田”可以看出“吃苦耐劳” ;“同样的贫穷使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助,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的了”可以看出“不怨天尤人” ;“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可以看出“善良淳朴” ;“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可以看出“温柔、有耐心”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 9 -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 “我泪流满面的原因”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密字令伯,犍为
26、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
27、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10 -(选自晋书李密传 ,有删节)【注】改醮:改嫁。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28、虫流: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后因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故。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B.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 相与:互相C. 华善之 善:好,对D. 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1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B.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C.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D.
29、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密孝敬祖母,尽心尽力。他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刘氏生病,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B. 李密学习刻苦,富有才华。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C. 李密臧否人物,客观公正。面对司空张华的询问,李密认为安乐公比齐桓公差了很多,从他们功业的成败即可看出。D. 李密心怀不满,最终免职。他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对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心怀怨恨;他因在诗中表达不被重用的不满而被免职。13. 将文中划线的句
30、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2)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解析】- 11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句子带入原文中翻译,C 项“华善之” ,在原文的意思是:张华点头称是或张华认为他是对的。所以“善”是意动用法,可以译为:认为对。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
31、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管仲”“竖刁” “安乐公” “诸葛亮” “黄皓”等即可作出判断。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李密认为安乐公比齐桓公差了很多”说法错误,原文是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所以李密认为安乐公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抓住各个选项,读全读准。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
32、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仕” (做官) 、“数” (多次) 、 “称” (称赞) ;第二句得分点:“白” (禀告) 、 “以” (因为) 、 “劾” (弹劾) 、“弗之劾也” (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
33、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
34、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 12 -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 ”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 ”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 ”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所以简洁雅致, 大诰与
35、平常人说,适宜琐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他的言教就琐碎啊。 ”张华点头称是。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36、。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 将:岂。纪:经营。14.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A.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13 -E. 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15.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案】
37、14. DE 15.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鉴赏。A 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 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 项“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趣” ,感受到一种美好
38、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六、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抱负不能实现,知音难求,得不到同情与慰藉,并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
39、呼应的一句是“_,_,_” 。(2)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内心充满矛盾的诗句是:_,_。【答案】 (1). 倩何人唤取 (2). 红巾翠袖 (3). 揾英雄泪 (4). 千呼万唤始出来 (5). 犹抱琵琶半遮面【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倩” “唤取” “揾” “始” “琵琶”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 14 -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一般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
40、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第 IIII 卷卷 表达题表达题七、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他虽然入行不久,但有极好的新闻敏感,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报道。技术的革新与道德的建设是互相促进、相互统一的。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让两者并驾齐驱,愈行愈远。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学校不应以任何理由
41、拒绝。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一件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关于禁枪的又一轮争论。强调道德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不能用道德绑架他人,不论它听起来有多么冠冕堂皇,也不足为训。网络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胫而走,这既损害公民权益,也损害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这里感情色彩不当。 “并驾齐驱” ,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
42、、程度等不相上下。使用正确。 “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可以谅解,不可过分指责。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可非议” ,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此句中所发生的事情是事实,并非夸大,应该用“骇人听闻” 。“不足为训”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使用正确。 “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 15 -地传播开去。使用正确。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比如“捕风捉影”多指不好的行为,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
43、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B.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C. 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
44、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D. 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答案】A【解析】B “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两面对一面。 C “奥运项目的实施”搭配不当,应为“奥运工程的实施” ;“奥运项目”指的是奥运会设置的比赛项目,这是不能“实施”的。D “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缺中心语,应在“具备的”后加“素质” 。19. 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
45、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B. 文学社的成立得到了专家的鼎力支持,王蒙、贾平凹等知名作家忝列其间。C.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投资问题。我们将不吝赐教,将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予您最优质的服务。D. 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适逢先生 80 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共贺恩师高寿。- 16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莅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此处不当。B、 “忝”字,作为谦辞,有“玷辱” 、 “惭愧”之意,自己说自己“忝列其间”是表示谦虚,但用来说别人则是对别人的不尊敬。C “不吝赐教”用于请教别人,此处可改为“为您提供信息(提出建议)” 。语言
46、得体注意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注意一些词语的固定运用对象和固定运用场合。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0. “打猎不仅无害于动物,反而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观点最有可能的前提是A. 许多人除非自卫不会杀死野生动物。B. 被猎获的动物大部分是弱小动物。C. 当其他食物缺乏时,野生动物会偷吃庄稼。D. 当野生动物过多时,减少其数量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观点选择出“最有可能的前提”的一项。首先品读题干中给出的观点, “打猎不仅无害于动物,反而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句话是说打猎的作用对动物
47、无害,且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D 项明确减少动物数量的意义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A 项是说杀死野生动物的原因自卫,这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说的;B 选项是说猎获的情况,C 选项是说明打猎的原因。21. 以下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椅子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
48、达连贯、通顺、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要注意空间顺序,首先“临窗大炕” ,其次“两边” ,再次“左边、右边” ,之后“地下” ,之后“椅- 17 -之两边” ,最后为句。【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纵观近几年高考的语句衔接题,题型无非是三种:嵌入题(也称“复位题” ) ,已给定上下文(句) ,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 ,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 。在熟悉题型的基础上掌握“句式知识” “命题规律” “解题方法”等;平时多读些名家作品或时文中的精美语段,增强语感;要有整体意识,欣赏一段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意识地研究语句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语言风格等;要有文体意识,把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文字的各自表述顺序;要学会从陈述对象入手,通过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陈述主体,确定选句的角度。该题中考核“排列题”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15 个字。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_。如果将教育比作一棵树,那么,家庭教育则是树根。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