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林治波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慨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
2、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
3、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
4、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选自 2016 年 4 月人民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B. 因为社会风气变得浮躁,所以人们面对浮
5、华世界而欲壑难填。C.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这欲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D. 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忙着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总分的形式,提出观点,揭示本质,剖析危害,探究原因。B. 文章在论证中多角度阐述了浮躁之风的危害,凸显了拥有宁静之心的重要性。C. 文章以古人对于浮躁的态度为例证,揭示让宁静成为心灵常态的主旨。D. 文章的论述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论证严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 “躁则失君” ,呈现的是一
6、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B. 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C. 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 ,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D. 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答案】1. D 2. A 3. D- 3 -【解析】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曲解文意、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内容,在文中
7、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A 项,不是总分式,文章是先指出现象,再分说,最后点明主旨。3.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有误。由原文最后一段“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可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聂志红肖伟从银行出来,打电话向老婆请示:“
8、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 “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老婆吼道。肖伟连连答应,准备离开时,忽然听见从旁边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好大的口气!肖伟倒抽一口冷气,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亲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冲动的念头在肖伟的脑海浮起。肖伟在对面商场买了礼品出来,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我有一百万,那何必低声下气求汪主任?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倾- 4 -尽全
9、部积蓄给他“上供” ,谁知这两万元会不会打水漂?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他瞥见车上果皮箱旁有备用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哩!肖伟坐在车上,一点点积聚勇气,只待女人放松警惕。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赶紧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拦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然
10、后又换车到城西,再换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多远,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回过头一瞧,只见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 ,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 “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
11、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你的钱我拿来没用?是美元?英镑?到底是什么?肖伟决定看个究竟。当他拆开袋子,立即魂飞天外我的妈呀!那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肖伟立刻四肢瘫软,哆嗦着爬回去,跪倒在女人的脚下,拼命地磕头:“求求您放过我吧,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您的钱全还给您,我以后一定常来给您烧纸钱,求求您”女人笑得直不起腰来,指着肖伟说:“你这是干什么呀?这钱是准备烧给我爸爸用的。”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座孤坟。女人告诉肖伟,她父亲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
12、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的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 5 -“今天是爸爸的忌日,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女人一边说着一边点燃了手中的纸钱。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对肖伟进行刻画,心理描写颇多,比如激烈的思想斗争,拿到钱后的紧张,被女人追上后的吃惊与惧怕,从而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B. 本文对比鲜明,一方面是肖伟为个人私利患得患失,谋取私利,
13、甚至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是老人为开垦荒山默默付出,无私奉献。C. 肖伟自认为得手后通过不停换车来到荒山的情节,既体现了人物的多疑谨慎,也为下文二人在荒山相遇做了铺垫,引出下文情节。D. 文中的女人虽然着墨不多,但她发现塑料袋故意拿错后,一直寻找失主,不贪不昧的形象也很鲜明,令人敬佩。5. 当肖伟拆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纸钱,对于这种结果,前文有多处伏笔,请列出几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 小说结尾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D 5. 伏笔:女人只用一个普通塑料袋装钱。女人在打电话时说“让他在那边享享福” 。上车后,女人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好处:使文章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14、情理之中,保证了情节的合理性。 6. 结尾描写了满山盛开桃花的盛大景象。既照应了题目,也突出了老人开垦荒山的巨大成果,蕴含着对老人的赞颂。暗示肖伟内心受到的触动和震撼,烘托人物心境产生的变化。用景物描写结尾,含蓄蕴藉,引人联想,韵味悠长。【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项, “发现塑料袋被故意拿错”于文无据。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设置。题干说“当肖伟拆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纸钱,对于这种结果,前文有多处伏笔” ,要求列出几处,并分析这样写的
15、好处。题干问题目标设置很明确,作答时要从前文找出有关暗示袋子里装的都是纸钱的文笔,如小说第 1 段“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 , “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 6 -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 。第 3 段“女人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 。这样安排情节,为下文出现肖伟拆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纸钱这样的结果提供了可能性,使小说的这种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6.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结尾有怎样的作用” ,要求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首先分析结尾的内容“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
16、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 ,结尾主要是景物描写,描写了漫山遍野嫣红一片的桃花盛开景象,这是老人开垦荒山取得的巨大成果,同时老人的事迹也震撼、感染了肖伟,暗示了肖伟内心的变化。在结构上,与小说的标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相照应,同时也升华了小说的主旨。另外,用景物描写结尾,可以使小说意蕴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点睛:小说结尾的作用一般有:(1)表现手法上,与前文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思;(2)主旨上,深化(升华)主旨,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3)人物形象塑造,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经历、命运、能力、成绩。 (4)故事情节上,小说的结尾照应了
17、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 16 日在北京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 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政府不仅有坚强的决心,还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 年时间减贫 7000 多万,意味着每年要
18、减贫 1170 万,平均每月减贫 100 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政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7 -“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比如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贫困群众不是一搬迁出来就脱贫了,还有扶持产业、增加就业等后续发展保障问题,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
19、力。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贫困家庭学生 7 个层面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众,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摘编自新华社 2015 年 10 月 17 日讯)材料二: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 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 7 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
20、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 40 年;面向未来,到 2020 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1000 万”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中国确立每年千万的减贫任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7 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 2016 年的 4335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4.5%。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8
21、 -对此, 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 2017 年 1 月 16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国家发改委主任 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特别突出的:第一,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 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 6.8%。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
22、全球经济总量的 15%左右。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将近 33%,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第二,稳就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新增创造了 1000 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 1300 多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第三,平稳增长的表现是脱贫攻坚,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 120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第四,稳中求进的“进” ,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
23、好的环境,夯实了更好的基础。(选自“中国网”2017 年 3 月 5 日,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22016 年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是 2016 年,最多的年份是 2013 年。B. 近五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 1200 多万的速度稳步推进。C. 至 2016 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将近一半,计划 2017 年脱贫人数仍在 100 万以上。D. 至 2020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实现脱贫,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两项是A. 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
24、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 9 -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B. 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其世界影响。C. 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贫人数巨大两个角度说明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脱贫攻坚的决心,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人民。E. 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9. 怎样才能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
25、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A 8. BD 9. 国家确立扶贫攻坚目标,政府要有决心和担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减贫、扶贫政策,逐步推进计划落实。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和“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保障多种措施共同发力。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增加就业,精准扶贫。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析】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
26、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项,根据统计示意图可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应是 2014 年,当年脱贫人数是 1232 万,而 2016年脱贫人数是 1240 万。8.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符合原文的” “两项” 。A 项,遗漏信息,还应有“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及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C 项,不止两个方面,国家发改委主任接受提问时,是从四个方面谈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的,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千万就业岗位、1200 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深度进展。E 项, “不加任何主观评价”错,新闻里可以也允许有所
27、评价,但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这也是新闻客观性。选文中“扶贫必扶智” “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贫困家庭摆脱贫穷的实在收获与喜悦”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等语句就体现了- 10 -新闻记者的观点态度。9. 试题分析:题干问“怎样才能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作答时要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内容,材料一“中国政府不仅有坚强的决心,还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28、。 ” “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 “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政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后续发展保障问题,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材料三“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 “稳就业” “平稳增长的表现是脱贫攻坚” “稳中求进的“进” ,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了更好的基础。 ”然后将这些筛
29、选好的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分点概括即可。点睛:信息理解筛选概括类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 ,声甚悲,坐上皆凄怆
30、。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侯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 11 -乘其怠击之。 ”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
31、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故有是命。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朔,
32、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 旧五代史唐书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B.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C.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D. 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俗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物。B. 刺史,古职官,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军事
33、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知州等。C. 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引申为“初生” “开头”等。D. 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B. 李存勖勇武善战。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C. 李存勖宠信伶宦。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最终他还是
34、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D. 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疑忌,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12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答案】10. C 11. A 12. D 13. 梁兵庆幸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我应该乘其怠惰发动进攻。我已经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很多年没兑现,我不好意思见这两个人,你应委屈一下听从我的。【解析】10. 试题分析:“及长”表时间推移,后面断开, “习春秋 ” “通大义”
35、两个事件,中间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及长”表时间推移,后面断开, “习春秋 ”“通大义”两个事件,中间断开。11. 试题分析:应为“雅乐以外” 。12. 试题分析:李嗣源是因“军变”而造反的,不是被李存勖逼得走投无路最终造反。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幸”译为“庆幸” , “怠”译为“怠惰” , “除”译为“授予官职” , “
36、经年”译为“很多年” 。参考译文: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起初,李克用在邢州击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演戏的人奏百年歌 ,声音很悲哀,弄得满座的人悲伤。当时李存勖年方五岁,在李克用旁边坐,李克用感慨地捋着须,指着李存勖笑着说:“我们老了,这孩子很奇特,二十年后,他能代替我在此地作战么?”李存勖十一岁时跟随李克用打败王行瑜,李克用派他献捷报于京城,昭宗对李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赐给绘有双水鸟的圆形盛酒器、翡翠盘,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形状奇异,后当富贵,不要忘了我们。 ”李存勖长大了,善骑射,胆勇过人,稍学习春秋 ,就能了解春秋之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和戏剧。天祐五年(908)正月,李存
37、勖在太原即晋王位。叔父李克宁杀都虞侯李存质,他的宠幸大臣史敬镕告李克宁谋叛。二月,李存勖捉住史敬镕杀掉,并将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诉周德威,周德威为此从乱柳回师太原。梁在夹城的将士听说晋有大丧事,周德威的军队退走了,- 13 -就松懈起来。晋王对众将说:“梁兵庆幸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我想乘其怠惰发动进攻。 ”于是进兵上党,行至三垂岗感叹地说:“这是先王摆酒宴的地方啊!”那天雾大得白天像晚上一样,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同光二年(924) ,帝坐车来到文明殿,任命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任命储德源为宪州刺史,二人都是梁朝演戏的优伶。起初,
38、庄宗平定梁朝,陈俊与储德源都被宠伶周匝推荐,庄宗因此答应让他们当郡官,郭崇韬认为不可以,庄宗秘密召见郭崇韬对他说:“我已经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很多年没兑现,我不好意思见这两个人,你应委屈一下听从我的。 ”所以有这次的任命。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都因谗言被害死,李嗣源因为名位高,也被李存勖怀疑猜忌。赵在礼在魏州反叛,大臣都请求让李嗣源讨贼,庄宗不答应。大臣们多次请求,庄宗不得已,才派遣他去。李嗣源到魏州城下,在河南屯兵抵御,赵在礼登楼谢罪。遇到亲军哗变,李嗣源被胁迫入魏州城,与叛军赵在礼合势,派遣石敬瑭率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叛,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归附李嗣源,李嗣源拥军入汴州。皇
39、帝从万胜镇返回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谋反,四月一日,皇帝死。七月,李嗣源将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庙号庄宗,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村居书喜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中“红” “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B.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C.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D. “鹊声
40、穿树”将无形的喜鹊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E. “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怀”有异曲同工之妙。15. 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 14 -【答案】14. AB 15. 风景如画的水乡美景: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花香鸟语。充满闲趣的乡村生活:乡间酒贱,可常买一醉;原野耕地,舒散筋骨。平静无人打扰的乡居生活: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解析】14. 试题分析:C、 “袭”是拟人;D、说不上“生动可感” ;E、不同,陆游的惬意,杜甫的贫病交加。15. 试题分析:前两联可谓天时,第三联为地利,最后一联乃人和,可从这三个方面各
41、概括出一事。(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 。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 。【答案】 (1). 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以游无穷者 (4). 问君能有几多愁 (5).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乘” “御” “辩” “似”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
42、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少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校运动会上,他以绝对优势荣获 800 米比赛第一名,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近十年来,我这个普通焊工,不敢说目无全牛,但凡电焊上的活,没有能难住我的。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在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上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日薄西山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A. B. C. D. - 15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
43、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生喧扰,议论纷纷。用错对象,应用“纷纷扬扬” 。数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用来形容某种“现象” ,使用正确。大快人心:指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来形容比赛获奖,不合语境。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符合“但凡电焊上的活,没有能难住我的”语境。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符合语境。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不能用来指太阳落山,望文生义。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
44、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 (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入伍七年来,亲手抓捕犯罪分子 12 名。如今他已是一名老队员,虽然浑身遍体鳞伤,但每次训练和战斗都有他的身影。B. 直到深夜,
45、小王才回到宿舍,一开门就见屋子里灯火通明,老书记米正孝和他的朋友任晓菲还坐在炕沿上,一边聊天一边写着什么。C. 中央自从下定反腐决心,决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后,各级政府官员作风大有改观,但仍有不少贪腐分子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D. 能否将决策建立在民主、透明、科学的基础上,求得决策与民意的契合,这既是对决策意识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 16 -分。A 项,成分赘余, “遍体鳞伤”已含有“浑身”的意思,所以“浑身”赘余,删
46、掉。B 项,表意不明, “他的朋友”指代不明。C 项,中途易辙或介词语序不当,把“中央”调到“自从”之后。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近日,欣闻敝校百年校庆将至,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B. 老大爷,请问你的黄瓜多少人民币一千克?C. 得知您老病了,父亲让我登门探望,祝您早日康复!D. 凡在本店购物满五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 项, “敝校”不得体,改为“母校” ;“躬临” ,是对别人的到来表达恭敬的说法,敬辞,不得体,改为“来参加” 。B 项, “人民币”和“一千克”书面语,不适合
47、用于口语语境。C 项, “探望” ,看望,使用正确。D 项, “惠赠” ,敬辞,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使用不当。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不懂得工作真正含义的人,_。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 ”一些人之所以感觉工作是累并快乐着的,_,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为他人带来幸福,_。【答案】 (1). 只会视工作为苦役 (2). 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别人 (3). 他们往往感到无比高兴.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17 -
48、读大学就应该上 985,至少也要是 211,否则就找不到好工作。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上什么样的大学将决定你一辈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试卷改得好,试卷改得好不如志愿填得好。所以,一定要好好复习,好好考,考出高分才有话语权,才有出息。考出高分不一定就有出息。_。_。【答案】 (1). 找好工作不一定非得读名牌大学。 (2). 读普通大学并不意味着未来人生就一定会输掉。【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推理之处,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看其是否恰当即可。如“考出高分才有话语权,才有出息” , “读大学就应该上 985,至少也要是 211,否则就找不到好工作”等,说法都过于绝对。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中国成语大会火了,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 朗读者又火了。为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 ,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一改颓废,文化类综艺破土而出事实上,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