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日照市二二一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答在区域外或试卷上均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汉字书写,既是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
2、表达。尽管秦朝缔造了“标准字体”1小篆,但这不曾限制书体演变的脚步。汉字书写从一个极致走向另一个极致,软笔书写又赋予汉字以弹性,使其呈现出(变化无穷/变幻莫测)的线条之美,就像太极功夫,于闪转滕挪、无声无息中产生雷铤万钧的力量。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即兴写下兰亭集序2颜真卿几经找寻,在悲伤愤懑中蘸墨挥就祭侄文稿3苏轼在人生千疮百孔之时,于黄州草屋写下寒食帖。岁月(涤除/洗濯)不去汉字书法之美,亦不曾湮没那些书写者。见字如面,他们在飞扬的笔画里活着,在舒展的线条里活着,须臾不曾离开。愿你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宫阙。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缔造(d) 造型
3、 闪转滕挪B. 即兴(xng) 小篆 悲伤愤懑C. 湮没(yn) 蘸墨 雷铤万钧D. 须臾(y) 宫阙 千疮百孔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变化无穷 涤除B. 变幻莫测 洗濯C. 变化无穷 洗濯D. 变幻莫测 涤除3. 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第1处:冒号 第2处:分号 第3处:分号B. 第1处:破折号 第2处:逗号 第3处:逗号C. 第1处:冒号 第2处:逗号 第3处:逗号D. 第1处:破折号 第2处:分号 第3处:分号【答案】1. D 2. A 3. D【解析】【分析】【1题详解】A.闪转滕挪闪转腾挪;B.即兴(xng)(xng);
4、C.雷铤万钧雷霆万钧;故选D。【2题详解】变化无穷: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句中用于形容汉字线条,应是“变化无穷”;涤除:指清除,去掉。洗濯:指洗掉衣物等上面的污垢。句中用于形容“岁月”,应该选择“涤除”。故选A。【3题详解】第1处“小篆”是对“标准字体”的解说,应该用破折号;“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三个句子构成并列,且中间有逗号,分句之间用分号,由此判断23处用分号;故选D。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三星堆考古专家把先进的实验室等搬到考古现场进行考古的新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B. 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着生存困境,能否实现逆袭,关键在于探索出适合未
5、来的发展模式。C. 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他毕生奋斗的伟大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不挨饿。D. 根据赵德发小说经山海改编的电视剧经山历海,塑造了基层党员平凡感人的故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B.一面不能与两面相对,应在“在于”后加“能否”;C.不符逻辑,“不仅也”是递进关系,应把“中国”和“世界”的位置互换;D.搭配不当,“塑造”不能和“故事”搭配,应把“塑造”改为“讲述”或把“故事”改为“形象”;故选A。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其渔家傲一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都运用了典故。B.
6、 汪曾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其散文多写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C. 古代书信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写景抒情,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D. 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的尊称,范进中举中的“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答案】D【解析】【详解】D.“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故选D。6. 下面情境中,劝说最得体的一项是( )周末,全班同学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参观过程中,两位同学紧靠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中一位还摘掉了口罩。作为班干部的你看见了,走上前去劝说。A. 两位同学好!疫情防控时期,务必戴好口罩,保
7、持社交距离。请遵守纪律并停止说笑!B. 喂!你们怎么把先前的要求都给忘了?又说又笑,成何体统!快把口罩戴上,保持距离!C. 两位同学好!博物馆是公共场所,应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注意举止文明,你们觉得呢?D. 哈!两位同学,你们可真有个性!现在应该认识到错误了吧?快戴好口罩,不要再说笑。【答案】C【解析】【详解】A.“务必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请遵守纪律并停止说笑!”属严肃劝诫,不符同学关系;B.“喂”不够礼貌;C.有理有据,语言委婉;D.“认识到错误了吧?”不够得体;故选C。7.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1)蒹葭萋萋,_。(诗经蒹葭)(2)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3)回首向来萧瑟处
8、,归去,_。(苏轼定风波)(4)潭中鱼可百许头,_。(柳宗元小石潭记)(5)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6)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7)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写月映清江美景、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_,_。”【答案】 . 白露未晞 . 人迹板桥霜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解析】【详解】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晞、游、淡泊、峨眉、羌等。二、综合性学习(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历史不曾远去,梦想铸就未来。亲爱的同学,2021年“回眸仰望沉思”主
9、题语文活动开幕了!现邀你参加,请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回眸重温红色记忆】5月19日,现代吕剧先驱王尽美在日照市首演。全剧共有六场,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奋斗不息的一生,颂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下面是第三场和第六场演出的主要内容:第三场:在不懈努力下,1921年春,王尽美和邓恩铭等人秘密创建了山东省最早的党组织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烛光首次点亮齐鲁大地。为表达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王尽美激情赋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滩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他因此改名“尽美”以自励。第六场:终日奔波各地,积劳成疾,王尽美感染肺结核病。1925年4月,他再次到青岛组织罢工,罢
10、工胜利,他却病发倒在队伍中;7月,本在家休养的他告别母亲,到青岛继续工作;8月19日,不幸病逝,年仅27岁。病重期间,他让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口授遗嘱,无任何个人要求,唯愿全体同志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到底。8. 请根据你的理解,为以上两场演出拟定恰当的四字标题。场次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标题 辞家投考 走进风雨 _ 红船一大 纱厂喋血 _ 【仰望见证追梦奇迹】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火星,中国成为第三个真正踏上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实施火星探测即成功着陆的国家。“祝融号”火星车一亮相就引发广泛关注。9. 科普展上,一
11、位外国中学生对“祝融号”火星车的命名很感兴趣,向你请教。以下介绍,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这一名称是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环节最终确定的“祝融号”的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希望以此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神秘宇宙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教人们学会用火我们以火神的名字命名第一辆火星车,寓意点燃中国行星际探索的火种A. B. C. D. 【沉思积蓄前行力量】暴风雪咆哮不止,猖狂了一夜。借来的那件旧上衣一点也不保暖,一只脚上的旧套鞋老往里灌雪,好几次掉到雪里,另一只脚上的靴子也有随时掉底儿的危险。由于睡在水泥地上,他的脖子上长了两个大洞包。瘦骨嶙峋的他,两眼熬得通红,猛
12、烈地挥动着大木欲铲雪。他发烧好几天了,这天的体温比哪一天都高。吮吸工程队血液的肠伤寒也悄悄地向他进攻了。但是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奋力地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上工。(有删改)10. 片段选自_。这是“他”在艰苦的环境下_的场景,体现出“他”_、_的品质。【答案】8. . 改名自励(激情赋诗) . 英年早逝(青岛病逝) 9. B 10.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筑路 . 钢铁般的意志 . 顽强奋斗【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标题。先分析其它场次的标题,为四字标题,概括王尽美的主要事迹,总括本场次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审读第三场和第六场,用四字语概括即
13、可。结合第三场的“为表达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王尽美激情赋诗”“他因此改名“尽美”以自励”可概括出,激情赋诗或改句自励;结合第六场的“积劳成疾,王尽美感染肺结核病8月19日,不幸病逝,年仅27岁”可概括出,英年早逝。【9题详解】本题考查排序。这一段文字介绍“祝融号”火星车的命名。第句是总说;句紧承句的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介绍“火神”“祝融”;句说明以“火神”命名的寓意,句“也”紧承句进一步说明寓意;最后句说明这一名称的确定。由此可判断排列顺序为:。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由“暴风雪”“工程队”“伤寒”等词语可判断是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保尔筑路的场景,由环境极端恶劣
14、,且“他”烧了几天,但仍“打起精神”“和大家一起上工”可看出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三、古诗文阅读(共8小题,19分)(一)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B. 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烟,“候骑”指侦察
15、、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C. 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D. 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12. 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1. C 12. 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指北归的大雁,作者借鸿雁传书传达思乡之情;使至塞上中“归雁”是诗人自比,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写景,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
16、绘中。“言事”“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无中生有;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前者“归雁洛阳边”,写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希望书信能够到达家乡洛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雁”表面是指传书的大雁,借指自己的书信;后者“归雁入胡天”写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像蓬草和归雁一样,只身慰问边疆,这个比喻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17、(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18、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1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 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出师表)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 不足为外人道也 酿泉为酒(醉翁亭记)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5.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B. “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
19、言简意丰。C. 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D. 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答案】13. B 14.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5. B【解析】【13题详解】A:属:类。名词/同“嘱”,嘱咐,嘱托。动词;B.悉:都是“全、都”的意思,副词;C.其:代词,代洞中人/助词,表加强诘问语气;D.为:对,向,介词/做,动词;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的翻译要准确。【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
20、。B.结合“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可以判断,“皆叹惋”的应是桃源人,而非渔人;故选B。【点睛】译文: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
21、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22、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郦生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遗卒守成率,此乃天所以资汉也。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海内摇荡,天下之心未有所定。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臣请得奉明诏说
23、齐王,使之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注】荥(xng)阳:地名。成皋(go):地名。巩:地名。洛:地名。郦生:刘邦谋臣。敖(o)仓:古代重要粮仓,在荥阳东北数山。杜:堵住。形制:占据有利地形以制取对方。藩:属国。画:谋划。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捐成皋以东 捐:放弃B. 屯巩、洛以拒楚 以:来C. 乃引而东 东:东方D. 据敖仓之粟 粟:泛指粮食17.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乃天所以资汉也。18.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项王充分认识到
24、成皋、敖仓的重要性,但迫于汉王兵势,只让罪犯守成皋,放弃了敖仓。B. 汉王从“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到派兵“复守敖仓”,可见其善于听取意见。C. 从劝汉王占要地、争天下及主动请求劝说齐王可看出,郦生洞察天下大势,善于进谏。D. 选文从正、侧两方面刻画郦生形象,其建言献策是正面描写,汉王称善纳策为侧面描写。【答案】16. C 17. 这是上天拿这些粮食资助给汉军。 18. A【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C.句意:而是带兵向东而去。东:向东。不是“东方”的意思;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25、注意重点词语“乃:是。所以:用以,用来。资:资助、供给”的翻译要正确。同时要注意这是一个判断句,要翻译出判断的句式“是”来。【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A.由“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可判断项王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成皋、敖仓的重要性,由此“项王充分认识到成皋、敖仓的重要性,但迫于汉王兵势”的判断错误;故选A。【点睛】译文:东汉三年的秋天,项羽攻打刘邦,攻克了荥阳城,刘邦计划要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屯兵巩、洛以与楚军对抗。郦生进言道:“王者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粮食为天。敖仓这个地方,天下往此地输送粮食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听说现在此处贮藏的粮食非常多。楚国人
26、攻克了荥阳,却不坚守敖仓,而是带兵向东而去,只是让一些罪犯来分守成皋,这是上天要用来资助给汉军。当前楚军很容易击败,而我们却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了。更何况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不能同时并立,楚汉两国的战争经久相持不下,全国混乱动荡,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还没有决定下来。所以请您赶快再次进军,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让诸侯们看看今天的实际形势,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该归顺哪一方了。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打下来,我请求奉您的诏命去游说齐王,让他归汉而成为东方的属国。”刘邦回答说:“好!”刘邦听从了郦生的计策,再
27、次出兵据守敖仓,同时派遣郦生前往齐国。四、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21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未来,电从天上来庞之浩太阳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地球上的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太空电站或将成为21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太空电站,简而言之,就是把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空,在“天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送到地面。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在地面上,太阳能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及季节与昼夜更替等因素的影响衰减很多,能量密度也变化巨大,很不稳定。太空中的太阳能非常充裕。据估算,每平方米太
28、阳能电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高发电功率约为0.4千瓦,在平流层为78千瓦,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电功率可达1014千瓦。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从技术原理看,太空电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向地面接收系统发送波束;地面转换装置,将其转换为电能接入电网。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并计划于2023年进行空间段到地面段的电力传输演示。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
29、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例如,假若有了太空电站,电动车就无须四处寻找充电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充电。不过,建造太空电站还需要攻克多重技术难关。单个太空电站的面积至少相当于1400个足球场,发电功率为兆瓦级,使用寿命须达到30年以上。要建造这么宏大的空间系统,在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及维护等不少关键领域仍有待突破,远距离无线传输大功率电能技术也亟待攻关。此外,高昂的成本和安全隐患也须考虑在内。未来,电从天上来。英国对太空电站已展开研究,日本也开始了试验。中国已于2018年在重庆启动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还绘制出实现目标
30、的技术路线图,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太空电站的国家。(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1日,有删改)19. 下列相关表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 导致地面太阳能衰减的因素有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以及季节与昼夜的更替等。B. 美国研发的“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目前尚未进行电力传输演示。C. 建造太空电站需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如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与维护等。D. 太空电站虽能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但因建造成本高昂、安全隐患巨大,并不被各国看好。20. 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题目新颖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31、体现了科学小品文富有趣味性的特点。B. 第自然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准确说明地面上的太阳能很不稳定。C. 第自然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强调单个太空电站的最小面积,表达准确严谨。D. 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介绍太空电站的建设目的、装置、优势及当前需攻克的技术难关。21. 就选文看,太空电站的优势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案】19. D 20. B 21. 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辨析。D.结合第段“英国对太空电站已展开研究,日本也开始了试验。中国已于2
32、018年在重庆启动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可以看出,“并不被各国看好”不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辨析。B.结合第段开头“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可以看出,本段的说明中心不是“地面上的太阳能很不稳定”;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筛选和概括结合段的“太空中的太阳能非常充裕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可概括出,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高,能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结合段的“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
33、、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可概括出,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二)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和那棵树寇建斌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先剃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
34、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颌看父亲摘。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
35、日子。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脱,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铸、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
36、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1,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
37、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2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5月25日,有删改)2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自然段,单句独立成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以阅读冲击感。B. 父亲当民办教师,工资很少,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感到后悔,羞愧不已。C. 第12处“笑”
38、含义不同,第1处是不在意的笑,第2处是心愿终了倍感欣慰的笑。D. 文章构思巧妙,以香椿树为线索,既叙写眼前的事,又插入相关回忆,行文波澜起伏。23. 第自然段写臭椿树有何作用?24. 请根据提示,赏析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词语运用角度)25. 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她感悟到什么?请写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22. B 23. 内容上,对比衬托,以臭椿的“趾高气扬的傲慢”等特征反衬香椿树的美好,表达了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构上,为下文以香椿树象征父
39、亲做好铺垫。 24. “擎”“眯”“闻”“钻”“充盈”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云吮吸香椿香味的醉人情景,侧面描绘了香椿树香味的怡人,表达出喜悦和赞美之情。 25. 感悟到要像香椿树那样为后人留下芬芳;感悟到要像父亲那样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香气”。香椿树一年两茬献出叶子,最后即使做成桌子,仍有“繁复细密的花纹”“渗出的香气”,由此看感悟做人要奉献,要为后人留下芬芳;父亲虽然是一个手巧的木匠,但因为有放不下他的学生,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甘愿受贫,获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B.由段的“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他一刻也放不下他
40、的学生”可知,“感到后悔,差愧不已”不正确;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结合第段的“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脱,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可以看出,作者把臭椿树与香椿树进行了对比,更能突出香椿树的美好,表达喜爱和赞美之情;结合段的“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可以看出,作者是以香椿树象征父亲,因而,它又具有铺垫的作用。【2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
41、言赏析。注意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可抓住动词,如“擎”“眯”“闻”“钻”“充盈”等,具体细致地写出了云嗅香椿、品香椿香时的动作和陶醉,从侧面写出了香椿树香味的怡人,表达出云对香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5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感悟。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段的“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可悟出,生命的活力不在张扬,也不在让别人仰视,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即可。结合段的“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可悟出,即使生命消逝了,但也可以让奉献的美不消失。结合段的“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
42、,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可悟出,做人要像香椿树一样,要奉献,要为后人留下芬芳;要像父亲一样,让生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五、写作(共50分)26. 按要求写作。题目:那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透漏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答案】【考场佳作】那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满头银发的姨婆在客厅里练唱,快要七十岁的她,身姿优雅,歌声动听。阳台上,表姐拿着教鞭,对着小黑板教我们认字。表弟还小,坐在那里扭来扭去。表姐板起脸,生气地批评他:“亮亮,快点坐好!不认真听课不是好孩子!
43、”表弟不服气地说:“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姨婆笑眯眯地走过来说:“因为姐姐是老师呀!小朋友就要听老师话!”我和表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说:“我要当老师!我要当老师!”姨婆笑眯眯地说:“好!你们都要当老师,当个真正最好的老师!”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在我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我上幼儿园了,周围都是陌生的小朋友,我想家了,想妈妈了,偷偷抹着眼泪。一位温柔的阿姨走了过来,牵起来我的手。她是我的第一个老师,时间过去了很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她的脸,那是世界上最温柔、最美丽的面孔。我的小学班主任是一个胖胖的老教师,我们叫他“爷爷老师”。爷爷老师从不发火,总是笑呵呵看着我们淘气。他喜欢叫学习好的孩子上讲台当“小老师
44、”。每当听课的同学起哄调皮,他总是敲敲桌子说:“大家不要吵,我们来听小马老师讲”“小马老师”就是我,我总是羞红了脸,可是心里既得意、又快活。我不知道,那颗种子已经悄悄萌芽,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后来,我上了中学了。妈妈在家里开了一个棋牌室,每天很多人进进出出。一个阿姨看见我回来,转头对妈妈说:“你家崽很爱学习哦,不过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儿子大学毕业要去贵州支教,白养他那么大!碰!”我皱着眉头走开了。周末,我去医院看望姨婆。姨婆病了,但还是精神矍铄,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有的已经中年,有的正意气风发。姨婆拉着我的手说:“崽崽,你是我家的读书种子,一定要向这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
45、人!”我眼眶湿润了,郑重地点点头。耳边又回想起姨婆教我唱的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姨婆,你在我心里种下的种子,从未停止生长,在未来的某天,它一定会枝繁叶茂、撑开一片浓荫。【解析】【详解】这是一则命题作文。1.审题与立意。这一命题的关键词有三个:一个是“那粒种子”。“种子”本意指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可以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或根源。因此这颗种子,可以实指自然界中的一颗种子,也可以虚指成理想信念、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等等。很明显,这里应该取其引申义;一个是“从未”,从来没有,强调是一直成长。这里面暗含着一个铺垫,即认为已经停止,但实际上没有停止;第三个是“生长”,也就是要展现“种子”发展变化的过程,凸显其变化才符合命题意图。既可以采用纵向,展现一粒种子不停生长,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也可以从横向,多角度展现一颗种子的成长。总之,要学会别致立意,由“种子”的成长,最终目的要落脚在成长感悟上,这样立意才准确、恰当。2.选材与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