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医药的简史.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569565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6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族医药的简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苗族医药的简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苗族医药的简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医药的简史.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苗族医药的简史苗族医药的简史苗族医药简史苗族医药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现简述如下。一、苗族医药的起源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者谁,有的学者认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中国通史简编)。有的学者认为,汉族文献所记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说,药王爷是一个周

2、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东部苗语即“寻找药方”),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苗族东西部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至今黔西南州安龙、贞丰、晴隆等地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这个传说同淮南子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非常类似,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其中“有翼”和“有翅”、“透明”的传说,均是神话时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由于苗族本身无本民族文字和史实的记载,故其医药的起源难于考证,但从众多的其他文献和传说、古歌

3、中,仍可窥知其具体情况,其特点一是起源较早,历史悠久;二是起源于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实践。苗族由于生活于药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较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识和药用价值。至今在苗族地区,几乎每人都能认识掌握几种甚至几十种药物治疗方法,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庭院落房前房后皆种植一些常用药物,形成人们应用草药极为普遍的特点,具有“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史载楚国巫师经常用苗药作巫具,楚辞中有不少记有被称为“苗药的“菖蒲”和“泽兰”,长沙马王堆一、二号汉墓把“泽兰”作为殉葬品,说明了苗药的历史悠久和广泛应用。汉武帝时唐蒙在南越吃到枸酱,问从何来,曰:“道西北(yangke 江)”(史记?西南夷列传),即古

4、夜郎境内,兴仁县志载:“山产萎(草头加弱),花如流藤,叶如荜茇,子如桑椹。苗家沥其油,醢为酱,味亦辛香。取其叶,裹槟榔食之,谓可辟瘴,苗女持赠所欢,以为异品。”兴仁在古夜郎境内,从上述记载,可知苗族开发植物资源作为食品和药物的历史悠久。苗族“古歌”中关于远古发现药物的故事也很多,如黔东南一首叫垫哈的古歌,说的是哈哥小时不幸被虎背去,十年未返,后被父母找回时,野性不改,声音嘶哑不能说话,一次他跑出去到河边吃了很多浮萍,哈哥不但能说话了,还改掉了野性,苗家因此积累了浮萍能治嘶哑病的经验。虽然苗族生活在植被繁茂、药物丰富的地区,但苗族早期迁徙频繁,所到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和瘴疠之乡,自然条件

5、十分恶劣,但这种环境反而锻炼了苗族生存斗争的能力。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如果没有起源较早的医药活动,绝对不能保证民族得到生存和繁衍。苗族的许多有名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经验,就是来源于这种生存斗争。如苗医著名的糖药针疗法,是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此法广泛流传于贵州西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贵州关岭镇宁、紫云等地的苗医,用此法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糖药针疗法溯源于古老的弓弩上应用的弩药,从弩药的成份上看,主要是古代苗人将“见血封喉”的剧毒药汁敷涂于弩箭尖上,以猎取虎豹等凶猛动物,宋史?蛮夷列传载,蛮夷人(主要指苗瑶民族)“其保聚山险者,虽有畲田,收谷粟甚少,但以药箭射生,取鸟兽尽,即徙他处。善为药箭,中者大叫,

6、信宿死,得药解之即。”至今苗族仍有狩猎习惯,古代苗族应用弩药是可以肯定的,但其他民族也有弩药,而苗族都能将它应用在治病上,可谓是一创造。苗族在应用弩药的漫长过程中,配制者为适应治病的需要,有意减去了其中的剧毒成份,加入蜂糖等降低药物毒性的成份,用特制的排针或三棱针沾药汁刺于患处,其操作简便,治疗迅速,副作用小,糖药针是苗医独特的外治法,是起源于苗族古代狩猎活动而发明的弩药,这正是苗族医药起源于古代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有力佐证。二、苗族早期的医药活动与“巫医合一”由于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医籍,这同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很难确定一样,苗族医药发展无明显的分期。但苗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

7、巫医合一”的时期,说苑辨物上所说的“苗父”属于这种情况,宋史?蛮夷列传载:“西南诸夷,汉(yangke)地,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苗族人民喜用铜鼓,用它祀鬼神以治病,是较早时期的情况。我国汉族地区在春秋时期,巫与医已经完全分离,但经济科学文化落后的苗族,却比较完全地保存了“巫医合一”的特点。道光凤凰厅志?风俗篇载:苗族民间“疾病延医服药之外,惟祈祷是务,父母病则延老者,十八人牲牢为请命于神,谓之打十保护。童子病则延巫为之解煞,名曰杨关。”这种“巫医合一”的方式,用苗族的俗语来讲,叫做“巫医一家,神药两解”,到清代还很盛行,民国剑河县志载:“民知尚稚,笃信鬼神,患病者不事医药治疗

8、,惟气灵于巫祝,有跳神走阴诸名色”。民国兴仁县志载:“黑苗巫曰密那,遇病延之,杀犬而禳,名曰打老魔。”上述记载很多,除方志外,清?田雯黔书载:“苗人病不服药,惟祷于鬼,谓巫为鬼师,鬼师乘以愚人”。清?梁雪绳黔苗词中曰:“寨旁?岩屋湄边,手携力弩作嬉嬉,病来不解神农药,杀犬屠牛事鬼师。”可见苗族医药中,巫师治疗疾病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历史现象。有的地方延续至今,呈现了十分复杂的情况。苗族的巫师,在湘西称“巴对雄”,在黔东南称“相孬嘎”,在川滇黔交界区称“笃能”,女巫又称“迷婆”或“迷那”。苗族在历史上由于苗巫文化的影响而笃信鬼神,日常生活中婚、丧、疾病、节日,都要请巫师主持祭祀仪式。许多村寨都

9、有 1,3 名巫师、巫师必须熟习各种鬼神的名称、性质和祭祀的方法,会背诵咒语。人生病时,苗巫师对病人施行巫术,称“过阴术”或“望鬼术”,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单纯以巫术治病,除了有心理治疗作用外,一般与医学无关。但巫师是苗族早期社会的一种分工,他们又是本民族最早的知识分子,由于医药经验的积累,有一部分巫师掌握了一些医疗技术,施行巫术的同时,还兼用草药和其他方法治病,后来巫师由于社会地位的下降而衰落了,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分化为职业苗医,但在行医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巫术的内容和形式。苗医外治法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起源于巫术,虽然它们已完全脱离了巫术的内容与形式,如苗医的滚蛋疗法,最早是巫师敲蛋占卜望鬼时

10、,为加强其法术的神秘性,将煮热的蛋滚动全身而形成。滚蛋疗法在苗医中广为流传。操作简便,疗效较好。更为独特的是,苗医应用滚蛋后蛋壁和蛋黄的颜色变化以诊断并预后疾病,这同巫师敲蛋占卜有着某种联系,构成了苗医的诊法特点。其他如化水疗法、踩铧口疗法等,也有类似情况。另外,在临床治疗中,一些苗医(或病人自己)主张神、药结合,一方面用药治疗,一方面求神请祖。由于对许多疾病的发生无法解释,对危重病的发展死亡无法理解,只好求助于鬼神而与巫“合作”,既彼此利用,又互相对峙,形成“巫医一家、神药两解”的局面,据黔东南 10 个县的调查统计,巫与医并用的现象至今在某些局部地方仍然存在着。“巫医合一”是苗族医学发展史

11、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社会发展缓慢而又极不平衡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说明了苗族医药的形成过程,脱离巫术的不彻底性和复杂性。但对“巫医合一”情况应作具体的分析,不可一概而论,虽然巫术阻碍了医学的发展,但并未吞噬医学的精华,从而阻止医学的破土而出,这是由于苗族医药扎根于山区的群众之中,又有几千年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的缘故,不能以此作为否定苗族医药存在的理由。今天,由于苗族文化知识的提高,这种“巫医一家”的状况已逐步解体。三、苗族医药的形成苗族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被人们认识和引起重视,还是近代的事,即苗族社会经济发展地位较高的时代。由于苗族与外界的交往增多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湘西、黔东

12、交界的腊尔山区和黔东南雷公山区,在清朝乾隆之前,还未入“官籍”,被称为“苗族生界”,其他大部分地区仍沿袭清初土司制度,有“蛮不入境,汉不入洞”的禁令,汉医药没有传入这些地区。据地方志载,汉医药的传入是在全面改土归流之后,而西医的传入,则是民国以后的事,这说明当时广大的苗族地区,治病全靠自己的苗医苗药。苗族地区的医药,在改土归流入官籍之前,就已经享有盛名。道光凤凰厅志?丧葬篇记载:“苗地多产药饵,其药名诡异,非方书所载,或吞或敷,奏效甚捷。”兴仁县志载白苗“喜居高山,常采草药,售于市,转徙不恒。”这是地方统治阶级对苗医存在的承认和肯定,这是在对苗族人民十分歧视的时代,作为官方撰修的地方志作出的记

13、载,说明在这之前,苗族医药已经形成。以后的记载逐渐增多,清咸丰年间,苗族领袖张秀眉在黔东南领导了震憾全国的大起义,义军中有一位住在黄平黄飘地方的苗族老人叫潘购赊里江,担任医生工作,用苗族医药为起义者治疗疾病和枪伤,是苗族较早的职业医生,至今仍为苗族群众怀念。苗族医生技术高的有起死回生之术,19 世纪中叶,湘西苗医治肚脐风的医术已经很高明,还能割取病人腹中的毒瘤,几天后伤口即可愈合。光绪凤凰厅志说,苗族医生治疗麻风病的医术颇高,有的还能开刀治肺病。同治年间,永绥厅苗医师石光全精通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骨骨折、脑挫伤、脑震荡方面很有办法,远近闻名,被苗族歌圣石板塘编入苗族名人歌中加以歌颂。凤凰厅的麻老

14、苗用药外敷,可取出体内竹签、弹片、铁钉、铁屑等异物。还有如松桃厅的杨八厅、龙老二,凤凰县的龙长清、吴老如、谭明清,花垣县的龙玉六等,都是远近闻名的苗医师。据贵州通志载,19 世纪末,松桃厅地甲司苗族医师龙老二,能为孕妇剖腹取出死胎,曾轰动一时,传为奇闻。贵州黎平的苗医能治毒箭射伤和毒蛇咬伤:并能用古老的膀胱取石术取出结石,雷公山的苗医治疗蛇伤可谓里手,并能在短期内治愈能致人死命的疔、痈、疽和毒疮,对关节炎和风湿症也有较好治法。苗医伤科中的“正骨”特别有名,云南马关县志?风俗篇载,“苗人,有良药接骨生筋,其效如神。”湘西、紫云、关岭、镇宁等的苗医也很擅长治疗骨折,以小夹板固定并外敷以伤药,20,

15、30 天即可痊愈,紫云县苗医杨老包即以擅长骨伤而远近闻名。由于苗医的医术出名,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总理多次派人到湘西要求苗医到北京行医。苗族医药师许多人有良好的医术,在当地很有名气,有的已成为医疗世家,如贵州黄平苗医杨光利,三代行医 90 多年,祖辈行医按五经进行分治,但更多的是土生土长于群众中不知名的广大苗医。他们按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方式行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都具有一技之长。由于缺乏文化,他们不具备整理总结医疗经验的能力,只对疾病有青朴素的认识,具有初步的医药理论的知识。这些苗医没有付诸文字的医药论著,仅以师承父授,或以苗谚歌诀口传心授为传播方式,苗医除行医治病外,也参加一些劳动,完全融合在

16、群众中,这种职业(包括业余)苗医,在当地统称为草医、土医,有很庞大的队伍,这种苗医的形成,可追溯到未改土归流之前的元朝和明朝。苗族职业医的出现,是苗族医药形成的重要标志。苗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但知医、行医者多,而且深受群众欢迎。在农村中,许多寨子都有苗医,他们了解和熟悉本民族的健康状况,诊疗上有民族特色,看病不分贵贱,收钱很少,苗医历来就是医护一体,无专门的护理员,自古有:“行医上门,送药到手”的医德。苗医在历史上无专门的医疗机构,均是个人设诊,采取民间行医的方式,较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方便了群众。贵州关岭一带的苗医,每年远出行医者极多,外出行医的人都是一个小组,二三人不等,药品自备,随用

17、随采,除配售草药外,尤其重视外治法,均简捷而有疗效,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关岭县五岗乡一苗寨,500 人中有 300 多人能看病,被誉为“苗医之乡”。从贵州历史上来讲,苗族草药医在城乡人民中享有盛名,不少人都请苗医治病,他们不但能治常见病、多发病,也治好了不少疑难怪症,很受欢迎。苗医对风湿、偏瘫、胃炎(心口痛)、骨伤、骨髓炎(巴骨黄)、颈淋巴结核(九子疡)、癫痫(羊癫疯)、炭疽(飞疔)、肺痨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苗医对妇科病的月经病、子宫下垂(吊痂)、不孕、避孕,产科中的难产、产后病(产后风月家病)等,以及儿科的惊风、疳积等,都有有效的药方。苗医对病因的认识较为朴素,认为是季节气候和外来毒素(如风

18、毒、水毒、气毒、寒毒)等所致,基本上已摆脱了神鬼巫术的桎梏。在贵州黔东南、铜仁、湘西等地,苗医对疾病的认识历来均有两纲、五经、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说法,两纲指冷病、热病,五经指冷经、热经、半边经、快经、哑经;三十六症一般是指内科病;七十二疾一般指外科病。各地基本大同小异,不离一百零八病症的范围,但认识形式特殊而广泛,它包括了人体的消化、呼吸、神经、生殖、内分泌等十大系统,也包括了疾病的分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传染科、精神科等。苗医的辨病立症,特别是对疾病的命名,是以民族生活习惯,所见所闻为主,形象具体,易于对症下药。如乌鸦症(昏厥虚脱休克)、蚂蚁症(神经麻木)、鱼鳅症(

19、中暑时令病)、南蛇缠腰症(带状泡疹)等,均是苗医实践中的创造。最近在贵州松桃发现的一本手抄本医书,刊于 1934 年,内容也是讲 108 种病症的,有四十九翻、四十九症、十丹毒之分类,但以“翻”命名为世所罕见,也是以形象比喻来命名,如乌鸦翻、象翻、狗翻、蛇翻等,并附有治疗方法,此书流传于贵州松桃、黄平、剑河一带苗族地区,说明苗族医学对疾病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苗医的诊法也十分独特,诊断病情常用望、号、问、触,也就是看望、号脉、问诊、摸触四诊。苗医的望诊丰富多采,除望形态、面色外,还有指甲诊、耳壳诊、指纹诊、头发诊、毫毛诊、鬓角诊、掌面诊或其他特定部位的望诊。问诊是间病情和病史。号脉主要是

20、切足脉或手脉,切脉的手法和部位同中医很不一样,如有三关脉、上马脉、下马脉、指间脉、肘脉、昆仑脉、五指脉等,但多凭自己的经验,各地并非一样,松桃等地的苗医,对五指脉掌握得较好。触就是对病人有关的部位,特别是胸腹部用触诊较多。苗医的诊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却简便实用,利于传授,苗医还有许多诊法的歌诀,可以说是苗医多年的经验总结。苗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简、便、廉、效的治疗方法 20 余种,其中外治法别具特色。最著名的有薰蒸疗法、滚蛋疗法、糖药针疗法、化水疗法、挑筋疗法、发泡疗法、佩戴疗法、火针疗法、酒火灸疗法、烧药火疗法、放血疗法、药热敷疗法等,均很有特色,其他如妇产科方面的“坐产分娩法”,治骨

21、折方面的“背椅法、“悬梯移凳法”、“双胳膀悬吊法”,治劳损风湿的“踩铧口疗法”,治脓肿方面的“打火针疗法”、治小伤小病的“桐油点烧法”,以及劳武结合的“体育疗法”等,无一不是广大苗医和苗族人民的创造,而且临床效果都还很好。各地苗医各有所长,如关岭、镇宁、紫云苗医外出行医时,除用草药外,还喜用耳针、硫黄针、糖药针、膏药外敷、放血、推擦、刮痧等外治法,广西融水苗医用药物煮沸淋洗治精神病、癫痫等,都很有效。四、苗族药物的发展苗族是农业为主体的民族,生活在长江以南温带亚热带气候湿润的山区,这些地方药物资源十分丰富。苗族应用药物的历史悠久,历代本草书均有很多记载。从历代医籍中,可以看到苗族先民对药物命名

22、的痕迹。如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来治病的“答”,这个“答”,汉语无法解释,而苗语却很了然,现在苗语仍称豆为“答”,可见“答”是豆类植物,是汉语记音词。据新近的统计,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中,中草药借用苗语记音的药物,药名直译(记音)的占有 30,左右,苗名意译的占 40,,这说明苗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由于苗族地区盛产药物,是历代地方官上贡朝庭的主要贡品。宋史?蛮夷列传载:“咸平元年,古州刺史向通展以芙蓉朱砂二器,马十匹,水银千两来献。上溪州刺史彭文庆来贡水银、黄蜡。”“咸平五年,汉(王旁加尧)(西南夷王龙汉(王旁加尧)又牙校率部蛮千六百人,马四百六十匹并药物布帛等来贡。”

23、历代本草如本草纲目菖蒲条引宋代苏颂的记载说:“黔蜀蛮人常将(菖蒲)随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蛮谷中者尤佳。人家移种者亦堪用,但干后辛香坚实不及蛮人持来者,此皆医方所用石菖蒲也。”这段记载说明了苗族用菖蒲治病的情况,也说明了产地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滇南本草(于怀清本)有灯盏花主治“左瘫右痪,风湿疼痛”的记载,是据云南邱北县苗医的经验收载的。植物名实图考也收载了不少苗药,如白及条有“白及根苗妇取以浣衣,甚洁白,白及为补肺要药”的记载。改土归流后,苗族的药物得到较大的发展,曾有过较为兴盛的时期,这是由于对药物需要的增加,使得药市得以繁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当时黔东南和湘西等地大批药材经湖南洪江

24、、常德转销武汉等地,刺激了药物的生产经营及药市的产生。如号称“滇黔锁钥”的关岭县,据关岭县志记载商品类药物已达 200 余种,其境内的关索、坡贡、永宁、花江等地形成了繁荣的“场期药市”,许多苗医一方面售药,一方面看病,还进行民族医药的交流。其他如黔东北的松桃厅志就记有苗药 52 种,湘西凤凰厅志也记有苗族常用药物 100多种,并进入市场销售。苗药的药市,使种植生产苗药的药园发展起来,促进了苗药的发展。如湘西风凰县禾库村老苗医吴忠玉家药园有近 200 年的历史,贵州安龙县酒垤村老苗医杨明珍、熊德芬,关岭县老苗医杨少堂家都有祖传几代的药园。苗医药物品种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1000 多种。

25、所用药物,疗效很高,且和中医有许多不同。“药色诡异,非方书所载,统称草药。”(光绪凤凰通志?风俗)有些药虽为中医本草书所载,运用也有很大不同,具有自己苗药的特点。苗医对药物应用的原则来源于生活的实践和几千年的用药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药命名,有的突出药物的特殊形貌,有的反映药物的特殊气味,有的则根据药物的特殊功效,总之,命名形象而具体,注意实际,易懂易记。苗医很重视药物的功效,为此还编出许多口诀,各地均有,生动易记。苗药在加工炮制及剂型方面,苗族医师除多数主张用生药外,还懂得将药物通过晒、炒、浸、酒制、醋制、茶制、尿渍等加工方法,使药物减低毒性,提高药性。在用药上主张“立方简要,“一方一病”,“对症(病)下药”,以单验方治病为主。民间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事实上不止如此,仅湘西一带,单方达 1000 多个。由于苗族历史上无文字,对其医药的发展,历代文献记载甚少,但经过近年的实际调查,发现了苗族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虽然苗族在历史上倍受压迫和摧残,但却以自己的创造精神和民族形式,形成创造了自己的传统医药,是我国各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必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为苗族的健康繁衍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