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起来感受古人的盛会!(一)学习目标:1、了解王羲之生平以及本文写作背景。2、掌握课文1、2段重点字词知识。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识作者”“知背景”的知识讲解。(了解评论者如何称赞王羲之的行书笔势;明确兰
2、亭集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知道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2、朗读兰亭集序第1、2段,并结合课下注释翻译1、2段。注意:(1)实词:毕、咸、激湍、映带、次、信等。(2)古今异义:以为、其次等。(3)词类活用:少、长、流、曲、极等。(4)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3、共计12分钟。答案点拨:答案点拨:1、评论者称赞王羲之的行书笔势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
3、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即兰亭集序。2、翻译:永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时贤名流都到了,年老的年少的都聚在一起。这地方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用场面,然而临流饮酒,对酒赋诗,也足可以畅叙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候,实在令人快乐。自学检测:书面检测:完成导学案P82第一(1、2
4、、3)题。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答案点拨答案点拨:书面检测:一、1、(1)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癸丑,永和九年的干支纪年。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玉、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修:动词,举行。(3)修:形容词,高。(4)其:代词,代“流觞曲水”。次:旁边。(5)所以:用来(.的景物)。(6)极:穷尽。(7)信:副词,实在。2、(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然而临流饮酒,对酒赋诗,也足以畅叙幽雅的情怀。(2)抬
5、头仰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答案点拨答案点拨:3、这两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幕春之初)、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事由(修禊事也);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氛围(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和心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兰亭集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知道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同时也掌握毕、咸、激湍、映带、次、信等实词的大意和“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等特殊文言句式知识。完成课后第一题的1小题。六、当堂训练,分层优化六、当堂训练,分层优化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复习上节课毕、咸、激湍、映带、次、信等实词导入。(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第3、4段重点字词知识。2、理清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1、朗读兰亭集序
7、第三、四段,并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三、四段。注意:(1)实词:取诸、向、兴、期、临、喻等。(2)古今异义:怀抱、斯文等。(3)通假字:悟、趣。(4)词类活用:老、一、齐等。(5)特殊句式:当其欣于所遇。死生亦大矣。2、思考: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情感?请找出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3、共计12分钟。答案点拨:答案点拨:1、翻译: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虽然不一样,性格也有文静和浮躁的不同,但当遇到高兴的事,从中有所得,他们都会感到愉快满足,觉察不到衰老即将到来;等到他们对津津乐道的东西感到厌倦,
8、情绪就随事情的变化而转移,感慨也就产生了。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陈迹,而且还往往因此而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所以古人说:“生与死也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大事情啊”,我们能不感到痛惜吗?我每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伤情,但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如此。现在才明白,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天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后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古人,多么可悲啊!所以我一记下这次参加集会的人,录下他们的诗作,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之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同的。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
9、产生同样的感慨。2、抒发了(修禊)之乐一(死生)之痛一(今昔)之悲的感情。语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自学检测:书面检测:完成导学案P8283第二(1、2)题、第三(1、2)题。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答案点拨答案点拨:书面检测:二、1、(1)或:代词,有的人。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悟言:对面交谈。悟:通“晤”,面对面。(2)于:介词,对。“于所遇”为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要提前。(3)犹:还,尚且。(4)修短:寿命的长短。期:至、及。2、(1)等到他们对津津乐道的东西感到厌倦,情绪
10、就随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也就产生了。(2)原先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历史的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而激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完全听凭造化的安排,终归要走到尽头!三、1、(1)嗟悼:叹息、悲伤。(2)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齐:意动用法,把.作相等。(3)犹:如同。(4)所以:相当.的原因”。(5)于:对。“于斯文”为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要提前。2、(1)每当看到前人抒发感慨的缘由,像符契那样相合,面对他们那些文章我没有不嗟叹悲悼的,而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这样。(2)所以我一一地记下当时参加兰事聚会的人,抄录他们作的诗赋,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的思想情趣一样的。四、反
11、馈质疑,精讲点拨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 本节课我们重点梳理第三、四段的文句,积累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理清了作者感情的变化:(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同学们课下要及时巩固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六、当堂训练,分层优化六、当堂训练,分层优化1、完成课后第二题。2、完成导学案P80“积词语”部分。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复习上节课的作者所表达感情的发展轨迹: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导入。(一)学习目标:1、深刻领悟作者的“乐”“痛”“悲”,体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表现手法。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二、出示目
12、标,自学指导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1、阅读兰亭集序,思考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并思考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的?(2)第4段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怎样步步推进的?(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4)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体现在哪些方面呢?2、共计12分钟。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答案点拨答案点拨:书面检测:1、(1)文章第 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良辰、美景、乐事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
13、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就转而为“痛”的感觉。(2)第一步,从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章看到:古人也会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生悲,这和今人为人生的变化兴叹生悲完全相同,甚至比今人还要伤感。这使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开解。第二步,作者推测后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今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的陈迹,后人也必像今人一样,临前人之文而感叹。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起作者的感叹。第三步,作者点出此书序的主旨: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此次宴集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以免湮没不彰,同时也
14、使将来之人了解自己心中的感触。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答案点拨答案点拨:(3)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将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都是人生大事,但二者不可等量齐观。作者的这种生死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4)本文仅三百余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够举数例如下: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
15、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影,所用之词皆普通词汇,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趣。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说。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 通过本节课和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刻领悟了作者的“乐”“痛”“悲”,体会了本文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表现手法,理解了作者的生死观。人生无常,时不我待,大家要珍惜时间,多做自己想做的事。完成固学案P23“阅读理解”。六、当堂训练,分层优化六、当堂训练,分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