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岳岳麓麓版版高高中中历历史史必必修修一一知知识识复复习习提提纲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第 1 1 课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 2070-前 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传子制度二、商朝政治制度前 1600-前 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不同程度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自主权.3、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三、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前 1046-前 7711 1、分封制封邦建国分封制
2、封邦建国: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1 1 目的: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 2 内容: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姬: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关系:诸侯在封国内有相对独立权,也要承担义务服从周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3 3 影响:影响:A 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B 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 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D、局限性:诸侯有相对独立性,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国家分裂局面4 4 特点:特点: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3、;分封对象多样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血缘为纽带,家国同构2 2、宗法制宗法制1 1 目的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2 2 性质性质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3 3 内容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体系: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 4 影响:影响: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将“国”“家”结合起来,强化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 3、礼乐制、礼乐制: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
4、的体现;宗法制为里,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第 2 2 课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2、内容:1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体现君主专制的本质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各自职责: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和太尉军务;九卿分管皇家和国家的各种事务;作用: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 地方:郡县制;与分封制对比见三维设计第5 页作用:
5、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4 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5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但给人民带来苦难;三、影响:见郡县制作用第第 3 3 课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西汉 1、王国问题出现: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强大,出现七国之乱 2、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设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3、影响巩固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专权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长官节度使
6、,并进一步演化成五代十国局面;陈桥兵变北宋建立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入手加强中央集权 A 收精兵:禁军由三衙统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B 削实权: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C 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3、影响:A 积极性: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局限: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三、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7、第第 4 4 课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官制或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中央官制或中枢权力体系变化,针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针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二、西汉:中外朝制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三、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影响:A 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B 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 C 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D 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决策失误4、与西方三权分立的对比:同分工明确;相互制衡异唐朝三省受制于皇权,体现君主专制的特点;西方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二、宋朝:分相权:“中书门下
8、”-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长官叫计相“度支、盐铁、户部”-财政三、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宰相权势过重四、明朝: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2、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3、影响:1600 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二内阁的演变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票拟”、“批红”内阁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五、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
9、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2 直接原因: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2、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事务3、特点:品级不高,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简、速、密3 影响:A 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 完全听命皇帝,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六、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遭到压制;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第 5 5 课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城邦制度公元前古希腊城邦制度公元前 8 8 世纪公元前世纪公元前 6 6 世纪世纪1、城邦含义: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社构成;2、城邦主要特征:
10、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3、古希腊地理环境:山多,适宜农耕土地少,三面环水,多港湾,多岛屿;影响:政治小国寡民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制;经济有利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建立和形成平等的观念民族精神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注意:城邦政体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地理环境不是决定因素4、城邦政体划分依据:根据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除此之外还存在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5 城邦公民含义城邦公民含义: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公民、未成年人没有公民权;6、公民政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第第 6
11、 6 课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体的发源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体的发源地一、民主制确立过程1、政体演变: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2、民主制确立背景:1 贵族制的原则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条件2 公元前 7 世纪末,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3、民主制确立过程1 前前 594594 年年,执政官梭伦改革执政官梭伦改革内容:见课本 25 页第一段小字意义: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奠定民主政体的制度与社会基础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奠定民主政体的制度与社会基础2 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内容:陶片放逐法,实质是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
12、的有效方法,但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工具3 伯里克利时期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达到繁荣时期雅典民主达到繁荣时期二、雅典民主政治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表现:1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2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3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重要的原则是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4 也体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
13、机关上三、意义和局限1、积极:1 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2 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2、消极:1 民主范围的狭隘性: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没有民主权利2 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3 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4 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 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第第 7 7 课课古罗马的政
14、制与法律、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古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君主制贵族制元老院是决策机构元首制前27 年,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公开君主统治戴克里先二、罗马法1 1、开端:十二铜表法、开端:十二铜表法1、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2、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3、评价:A 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B、但是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C 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古罗马的基本法;2 2、发展:前、发展:前 286286 年阿奎里亚法年阿奎里亚法,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
15、端3 3、完备:、完备: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1 形成:前 3 世纪后,东罗马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2、组成: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总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3 影响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巩固东罗马帝国有效工具4、罗马法的影响:1 历史地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法律2 在维系罗马帝国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起来重要作用3 长期被东罗马帝国和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采用4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是现代许多国家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
16、基础5、罗马法遗产:陪审制度、律师制、不告不理审判原则、一审终审和一事不再理的原则6、罗马法的基本内涵1 核心内容是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3 自然法思想 4 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7、罗马法的划分 1 从形式上看: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演变的原因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2 从范围上,分为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与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第第 8 8 课课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现代政治制度的起源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现代政治制度的起源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背景:1 历
17、史传统: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3 政治前提: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年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不流血,基本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2、确立标志:16891689 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限制了国王权力,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3、确立意义: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时期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
18、成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 年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2、运行原则 1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3、两党政治:19 世纪中,议会选举成为两大政党权力角逐的战场;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三、三、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8321832 年议会改革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再进一步下移到公民民主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内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更多席位影响:确保
19、了资产计价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2、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3、内阁与议会关系: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4、首相是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5、权力中心:议会,掌握立法权 6、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合的产物五、英国政治制度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第第 9 9 课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1787 年宪法的制定1、背景:1 美国建国初形成松散的邦联,邦联政府
20、软弱无力2 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3 面临的问题:既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要确保共和制4 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2、制定:1781 年费城制宪会议3、原则:1 联邦制原则联邦制原则国家结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内容内容: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其余未列明的权利归各州或人民作用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利和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为州权主义埋下隐患2 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21、行使,又相互制约课本 40 页分权制衡图要背过3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并实行任期制注意:注意:2323 条作用防止专制独裁条作用防止专制独裁,保障民主共和制度保障民主共和制度易考选择题: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每州两名;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 4 年,总统对选民或宪法负责;总统任命内阁,内阁对总统负责;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相互制约4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是美国权力中心4、1787 年宪法的评价:1 地位: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2积极:美国成为联邦制总统共和国,保证了美国的
22、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 局限:未充分保证人民权力;承认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奴选举权被剥夺;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的原则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1、战争方式:18611865 年南北内战,林肯政府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2、法律方式:通过宪法第13、14 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之后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三、两党政治驴象之争1、形成:华盛顿之后,总统选举受到统治控制,国会形成两党对垒局面;2、地位:分权制衡重要组成部分;3、基础:19 世纪中期,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
23、利益;南北战争后,各自基础发生了变化;4、本质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第第 1010 课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各种政体的试验场1、政体演变:一共 1792,共和制第一帝国 1804,帝制-二共 1848,共和制-二帝 1852,帝制-三共 1870 年,共和制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见三维设计30 页2 2、确立共和确立共和-标志:标志:18751875 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1 立法权归国民议会立法权归国民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2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总统:产生-由国民议会
24、依据多数票选举产生;任期-任期 7 年,可连选连任;地位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权力: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受限制:总统命令需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3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总统和内阁共同对国民议会负责,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4 权力中心:国民议会 5 政体:议会制共和制3、巩固共和制:修正宪法,将马赛曲定位国歌,7 月 14 日为国庆日,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以君主派的复辟之路二、德国1、背景:1864 到 1870 年,在首相俾 斯麦的策划下,进行三次自上而下王
25、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但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德意志帝国:1871 年,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1 国家结构:联邦制2 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世袭;权力: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行政权,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有立法权,统率军队,任命军官有军事权3 首相首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4 议会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不完整的立法权,对政府无任何监督权,仅有预算审查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国会有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选举产生据此看出有一定民主性5 权力中心权力中心:皇帝 6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3、德意志帝国特点:1 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2 帝国国会有民选基础,但对帝国政府无任何监督权 3 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4、评价:1 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 局限性:专制主义浓厚,专制为实,立宪为虚;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埋下了战争的隐患,成为一战策源地注注意:第三单元印过一张纸意:第三单元印过一张纸,拿出来背过拿出来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