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诫子书》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描写的是谁?诗中描写的是谁?诸葛亮(诸葛亮(181234181234),字孔明,琅琊),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95)1515岁时随叔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卧龙先生。西晋陈。西晋
2、陈寿寿三国志三国志有有诸葛亮传诸葛亮传,并整理其,并整理其诗文诗文诸葛亮集诸葛亮集传世。传世。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书即书信,书即书信,即诸葛亮给儿子写带有劝告、警即诸葛亮给儿子写带有劝告、警戒性质的信戒性质的信题目题目 夫夫 淡泊淡泊 淫淫慢慢 遂遂 庐庐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f)(dn)()(b)(yn)(su)(l)诫子书诫子书 夫夫/君子君子/之行之行,静静/以修身以修身,俭俭/以以养德养德;非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无以明志,非宁静非宁静/无以无以致远。夫致远。夫/学学/须静也,才须静也,才/须学也。须学也。非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无以成学。淫慢
3、慢/则则/不能励精,险躁不能励精,险躁/则则/不能治性。不能治性。年与时年与时/驰,意与日驰,意与日/去,遂成去,遂成/枯落,枯落,多不多不/接世,悲守接世,悲守/穷庐,将穷庐,将/复何及!复何及!听读文章,注意节奏听读文章,注意节奏 诫子书诫子书 夫夫/君子君子/之行之行,静静/以修身以修身,俭俭/以以养德养德;非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无以明志,非宁静非宁静/无以无以致远。夫致远。夫/学学/须静也,才须静也,才/须学也。须学也。非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无以成学。淫慢慢/则则/不能励精,险躁不能励精,险躁/则则/不能治性。不能治性。年与时年与时/驰,意与日驰,意与日/
4、去,遂成去,遂成/枯落,枯落,多不多不/接世,悲守接世,悲守/穷庐,将穷庐,将/复何及!复何及!夫夫 君子之行君子之行,静静 以以修身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非非淡泊淡泊无以无以 明明志志,非宁静无非宁静无以以致致 远远。诫诫 子子 书书告诫,劝勉告诫,劝勉书信书信f,f,句首句首发语词发语词屏除杂念和干扰,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宁静专一用来用来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用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用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品德。明确,坚定明确,坚定到达到达远大目标,远大目标,形作名形作名不能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不能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
5、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法达到远大目标。内心恬淡,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慕名利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广才,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淫慢 则不能则不能 励精励精,险躁险躁 则不能则不能 治性治性。增长,形作动增长,形作动放纵懈怠放纵懈怠振奋精神振奋精神轻薄浮躁轻薄浮躁修养性情修养性情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6、性情。年与时年与时 驰驰,意意与日与日 去去,遂遂 成成 枯落枯落,多不接世,悲守,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穷庐,将将复复 何何 及及!疾行,指迅速老去疾行,指迅速老去意志意志消失消失最终最终凋落,衰残。比喻人年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老志衰,没有用处。穷困潦倒之人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住的陋室。又又来得及来得及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 1、诸葛亮
7、写这封信的本来用意是什么?、诸葛亮写这封信的本来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 2、文中哪一句是中心意思?、文中哪一句是中心意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全文围绕一个字全文围绕一个字“静静”3 3、全文围绕、全文围绕“静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从原文找出句成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从原
8、文找出句子)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志才,非志非学无以广志才,非志无以成学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学习学习立志立志惜时惜时4.4.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1 1)品行高尚的人)品行高尚的人 (2 2)志存高远的人)志存高远的人 (3 3)博学多才的人)博学多才的人 (4 4)珍惜时间的人)珍惜时间的人诫子书中首次指出诫子书中首次指出“学习学习”“立志立志”与与“成才成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诸葛亮犯了经验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9、。我认为诸葛亮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成义错误。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成才才,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1.书不记书不记,熟读可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直是无着力处。朱熹朱熹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王守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王守仁3.生、死、穷、达不易其志。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苏轼苏轼4.人须立志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未有无志而建功。无志而建功。朱棣朱棣5.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诸
10、葛亮诫外甥书诸葛亮诫外甥书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又必须修养道德。练习练习1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夫君子之行 淫慢 遂成枯落(f)(f)(yn(yn)(su)(su)2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 夫:(2)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明志:(3)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4)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5)遂成枯落 枯落:助
11、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增长才干放纵懈怠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3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A(解析:A.夫/君子之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 陈太丘与友期行B将复何及 白雪纷纷何所似C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D君子之行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A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
12、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A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1.非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无以明志,非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以致远。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淫慢淫慢/则则/不能励精,险躁不能励精,险躁/则则/不能治性。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薄浮躁就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不能修养性情。看句子猜成看句子猜成语 淡泊明志: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俭以养德: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宁静致远:宁静致远: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