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系统生理》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血液系统生理第三章血液系统生理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理教研室陈刚领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理教研室陈刚领2大大 纲纲 要要 求求1 1、了解: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血液凝固及止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血液凝固及止血的机制。血的机制。2 2、掌握:掌握:抗凝血药肝素、双香豆素、链激酶、促凝血抗凝血药肝素、双香豆素、链激酶、促凝血药维生素药维生素K K、氨甲苯酸及抗贫血药铁制剂、叶酸、维、氨甲苯酸及抗贫血药铁制剂、叶酸、维生素生素B B1212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用药注意。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用药注意。3讲讲 授授 目目 录录第一节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2、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第四节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复习题复习题4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二、血量二、血量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浆(一)血浆(二)血细胞(二)血细胞(一)血液的比重(一)血液的比重(二)血液的粘度(二)血液的粘度(三)血浆渗透压(三)血浆渗透压(四)血浆(四)血浆pH值值5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6第三节第三节
3、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三、止血栓的溶解三、止血栓的溶解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血液凝固7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凝集:凝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凝集。中的红细胞即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凝集。血血型型的的分分类类:目目前前已已知知人人类类的的RBCRBC除除ABOABO血血型型外外,还还有有R R
4、、MNSSMNSS、P P等等1515个血型系统个血型系统,还发现一些亚型。还发现一些亚型。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如如人人白白细细胞胞上上的的抗抗原原系系统统(HLAHLA)在在体体内内分分布布广广泛泛,与与器器官官移移植植的的免免役役排排斥斥反反应应密密切切相相关关;白白细细胞胞和和血血小小板板的的抗抗原原在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8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 (一)(一)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 1、分型原则、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凝集原: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
5、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寡糖链)。凝集素: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IgMIgM)。)。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9血型凝集原凝集素遗传基因型A型A抗BAA AOB型B抗ABB BOAB型A+B无ABO型无抗A+抗BOO2、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一)(一)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0双亲双亲 子女子女 双亲双亲 子女子女OO O AB OOO O AB O或或A A或或B B或或ABABOA
6、 OOA O或或A AAB AA AAB A或或B B或或ABABOB OOB O或或B BAB AB BAB A或或B B或或ABABOAB AOAB A或或B BB OB BB O或或B BAA OAA O或或A ABAB AA ABAB A或或B B或或ABAB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一)(一)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3、ABO血型的遗传血型的遗传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114、血型的鉴定、血型的鉴定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一)(一)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12(二)(二)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恆河猴(恆河猴(Rhesus
7、 monkeyRhesus monkey)抗原与分型抗原与分型D D、E E、C C、c c、e e等。等。RhRh+:有:有D D;RhRh-:无:无D D特点:特点:中国人中国人99%99%为为RhRh阳性,白种人阳性,白种人15%15%,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2-52-5血清中不存在血清中不存在RhRh“天然天然”抗体。当抗体。当RhRh+的的RBCRBC进入进入RhRh-的人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Rh的抗体。的抗体。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二、红细胞血型二、
8、红细胞血型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13在正常情况下,在正常情况下,ABO血型系统中,只有相同血型的血型系统中,只有相同血型的人才能进行输血。临床上在输血前,即便是已知为同型人才能进行输血。临床上在输血前,即便是已知为同型血液输血,除了严格查对外,还必须常规地进行交叉配血液输血,除了严格查对外,还必须常规地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血试验。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三)血型的应用(三)血型的应用14 供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供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主侧主侧;受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则称受血者的
9、红细胞混悬液和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则称次侧次侧。两侧均无凝集反应者为最理想,称为配血相合,可以输两侧均无凝集反应者为最理想,称为配血相合,可以输血;血;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不管次侧结果如何均为配血不合,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不管次侧结果如何均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发生凝集者,一般不宜如果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发生凝集者,一般不宜进行输血。进行输血。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三)血型的应用(三)血型的应用15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三)血型的应用(三)血型的应用16复习题
10、复习题1试述内源性、外源性凝血过程。试述内源性、外源性凝血过程。2白细胞的分类及生理功能。白细胞的分类及生理功能。17水(水(91%-92%)蛋白质(蛋白质(7%):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白原等脂质(脂质(1%):卵磷脂、胆固醇等):卵磷脂、胆固醇等糖类(糖类(0.1%):葡萄糖等):葡萄糖等无机盐(无机盐(0.9%):):Na+、Ca2+、Mg2+、K+、HCO3-、Cl-、SO42-、HPO42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第一节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血液血浆(血浆(55%)血细胞(血细胞(45%)红细胞
11、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18血浆:血浆:抽出的血液放入抽出的血液放入有抗凝剂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细胞。血清:血清:抽出的血液放入抽出的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称为会凝固成血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清。比积(或压积):比积(或压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积(或压积)。为血细胞比积(或压
12、积)。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浆:血浆:19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浆:血浆:20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白蛋白;2.参与免疫功能参与免疫功能球蛋白、补体;球蛋白、补体;3.运输作用运输作用与蛋白结合;与蛋白结合;4.营养功能营养功能营养贮备;营养贮备;5.缓冲作用缓冲作用白蛋白及其钠盐;白蛋白及其钠盐;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作用参与凝血和抗凝血作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因子。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因子。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浆:血浆:21一次失血一次失血20%,生命活动受到显著
13、影响,生命活动受到显著影响30%,危及生命,需输血抢救,危及生命,需输血抢救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量: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体重为。体重为60kg的人,血量为的人,血量为4.2-4.8L。22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1.血液的比重血液的比重()。()。2.血液的黏滞性血液的黏滞性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数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数血液:血液:45血浆:血浆:1.62.43.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
14、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所含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血浆中所含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碳酸氢盐缓冲对碳酸氢盐缓冲对磷酸氢盐缓冲对磷酸氢盐缓冲对蛋白质缓冲对蛋白质缓冲对4.PH值(值(7.357.45)23等渗溶液:等渗溶液:等渗溶液:等渗溶液:与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与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与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与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渗溶液。如:渗溶液。如:渗溶液。如:0.9%NaCl0.9%NaCl,5%G
15、lucose5%Glucose。溶血:溶血:溶血:溶血:将红细胞置于低渗将红细胞置于低渗将红细胞置于低渗将红细胞置于低渗NaCl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溶液中,水分进入细胞,红细胞膨胀成球形,可致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红细胞膨胀成球形,可致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红细胞膨胀成球形,可致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红细胞膨胀成球形,可致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中,称为溶血。中,称为溶血。中,称为溶血。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24一、血细胞的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的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的一
16、般过程一、血细胞的一般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25一、血细胞的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的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的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的一般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26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四)红细胞的破坏(四)红细胞的破坏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27三、白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各类白细胞均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白细
17、胞所具各类白细胞均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白细胞所具有的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有的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能的生理基础。(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四)白细胞的破坏种类不同,存活时间差异很大,(四)白细胞的破坏种类不同,存活时间差异很大,在组织中死亡或被肝和脾中的巨噬细胞清除;在组织中死亡或被肝和脾中的巨噬细胞清除;28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正常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为(正常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血
18、小板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的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节。)的调节。(四)血小板的破坏(四)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平均寿命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平均寿命为为7-14天,但只在最初两天具有生理功能。天,但只在最初两天具有生理功能。29(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形态:直径形态:直径78m,圆盘,圆盘形,中间下凹,边形,中间下凹,边缘较厚;缘较厚;数量:男性()数量:男性()1012/L,女性()女性()10
19、12/L;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男性男性120160g/L,女性女性110150g/L。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30(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2)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2、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运输O2和和CO2红细胞含有多种缓冲对,可以缓冲血液中的酸碱物质。红细胞含有多种缓冲对,可以缓冲血液中的酸碱物质。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31(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在成人,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在成人,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1、
20、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1)铁)铁2)叶酸和维生素)叶酸和维生素B12。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爆式促进激活物()爆式促进激活物(BPA)。)。2)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3)性激素)性激素雄激素可提高血浆中雄激素可提高血浆中EPO浓度,促进红细胞的生浓度,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成。32(四)红细胞的破坏(四)红细胞的破坏正常人的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正常人的红细胞的平均寿命120天。每天约有天。每天约有0.8%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破坏后被血管中的中性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破坏后被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肝和脾中的巨噬细胞清除,粒细胞和
21、单核细胞吞噬,肝和脾中的巨噬细胞清除,血红蛋白分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回收利用;血红蛋白分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回收利用;33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内的沉降速率。意义: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如肺结核、风湿病、肿瘤等。病情变化的参考,
22、如肺结核、风湿病、肿瘤等。特征特征:RBC在血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是由于在血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是由于RBC与血浆与血浆的摩擦阻碍的摩擦阻碍RBC下沉。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下沉。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分变化有关。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3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概念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脆性小=不易破;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脆性大=容易破。容易破。正常值:正常值:0.450.45 正常值正常值=抗低
23、渗液的能力大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脆性小=不易破不易破 正常值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脆性大=容易破容易破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35(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中性粒中性粒细胞胞5070%吞噬与消化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嗜酸性粒细胞胞35%参与参与过敏反敏反应、寄生虫免疫、寄生虫免疫嗜碱性粒嗜碱性粒细胞胞0.51%参与参与变态反反应淋巴淋巴细胞胞25
24、30%T细胞胞细胞免疫胞免疫B细胞胞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单核核细胞胞7%吞噬、免疫吞噬、免疫二、白细胞的分类二、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与数量名称名称百分比百分比主要功能主要功能白白细胞分胞分类及功能及功能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胞数量为()()109/L36(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 1、粘附、粘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粘附。2 2、释放、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粒或溶酶体内的物体内的物质排出的排出的现象,称象,称为血小板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分泌)。放(血
25、小板分泌)。3 3、聚集聚集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称为血小板聚集。称为血小板聚集。4 4、收缩、收缩 血小板的收缩与血小板的收缩蛋血小板的收缩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有关。白有关。5 5、吸附、吸附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血因子。37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溶胶状态转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它包含着由一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它包含着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的酶解反应,其最后阶段表现为血浆的酶解反应,其最后阶段表现为血浆中的可溶性的纤维
26、蛋白原转变为不溶中的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性的纤维蛋白。38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根据其发现的先后顺序,由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以罗马数根据其发现的先后顺序,由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以罗马数字编号命名,共有字编号命名,共有12种,即凝血因子种,即凝血因子。除钙离子与磷除钙离子与磷脂以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蛋白酶,脂以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蛋白酶,它们在血液中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它们在血液中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的
27、水解作用才具有酶的活性,习惯上在该因子代号的右下角标的水解作用才具有酶的活性,习惯上在该因子代号的右下角标上上“a”,如,如Inactive(F)被激活为)被激活为Activea(Fa)。)。(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39血血浆浆和血小板中的和血小板中的酶酶,加,加强强纤维纤维蛋白蛋白间间的的结结合合和和维维持血凝持血凝块稳块稳定定纤维纤维蛋白蛋白稳稳定因子(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factor,FSF)蛋白水解蛋白水解酶酶,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激活,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激活纤维纤维蛋白溶解蛋白溶解酶酶接触因子(接触因子(contactfactor
28、)肝合成血肝合成血浆浆蛋白,缺乏将引起血友病蛋白,缺乏将引起血友病C。参与。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内源性凝血机制血血浆浆凝血激凝血激酶酶前前质质(plasmathromboplastinantecedent,PTA)肝合成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机肝合成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机制制Stuart-Prower因子因子肝合成血肝合成血浆浆蛋白,缺乏蛋白,缺乏时时将引起血友病将引起血友病B。参。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与内源性凝血机制血血浆浆凝血激凝血激酶酶(plasmathromboplastincomponent,PTC)肝合成球蛋白,缺乏肝合成球蛋白,缺乏时时将引起血友病将引起血友病A
29、。参与。参与内源性凝血机制内源性凝血机制抗血友病因子(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factor,AHF)肝合成血肝合成血浆浆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机制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机制前前转变转变素(素(proconvertin)肝合成或血小板肝合成或血小板释释放的血放的血浆浆蛋白,参与外源性蛋白,参与外源性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机制凝血和内源性凝血机制前加速素(前加速素(proaccelerin)从从饮饮食和骨食和骨释释放放获获得,参与血凝全得,参与血凝全过过程程Ca2+损伤组织释损伤组织释放的磷脂蛋白复合体,激活外源性放的磷脂蛋白复合体,激活外源性凝血机制凝血机制组织组织凝血激凝血激酶酶(ti
30、ssuethromboplastin)肝合成的血肝合成的血浆浆蛋白,可被激活蛋白,可被激活为为凝血凝血酶酶凝血凝血酶酶原(原(prothrombin)肝合成的血肝合成的血浆浆蛋白,可被激活蛋白,可被激活为纤维为纤维蛋白蛋白纤维纤维蛋白原(蛋白原(fibrinogen)特性和功能特性和功能名称名称因子因子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40(二)凝血的过程(二)凝血的过程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第一步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的形成第二步第二步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第三步第三步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31、41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2.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凝血的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激酶,因子是指凝血的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激酶,因子)是来自)是来自组织,而不是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故又称为凝血组织因子组织,而不是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故又称为凝血组织因子途径。途径。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二)凝血的过程(二)凝血的过程42Ca2+Ca2+KPKa内源性内源性血管内壁损伤血管内壁损伤表面胶原接触表面胶原接触aa+,Ca2+,磷脂磷脂a组织损伤时释放组织损伤时释放、Ca2+、PL外源性外源性
32、,Ca2+,磷脂磷脂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Ca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多聚体a第第1步步第第2步步第第3步步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43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三)血液凝固的控制(三)血液凝固的控制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1)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细胞合成NO、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2)内皮细胞合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血液中的抗凝)内皮细胞合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血液中的抗凝血酶血酶III与之结合后,可灭活与之结合后,可灭活FIIa、FXa等多种凝血因子。等多种凝血因子。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
33、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度的亲和力。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度的亲和力。进入循环的活化凝血因子可被血流稀释。进入循环的活化凝血因子可被血流稀释。443、生理性抗凝物质、生理性抗凝物质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三)血液凝固的控制(三)血液凝固的控制45三、止血栓的溶解三、止血栓的溶解纤溶是指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纤溶是指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分解产物的过程。白降解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分解产物的过程。纤溶酶原纤溶酶原血血管管激激活活酶酶组组织织激激活活酶酶激激肽肽释释放放酶酶纤溶
34、酶纤溶酶()()抑制物抑制物()()()()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降解产物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示意图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示意图()()促进作用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抑制作用46(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三)纤溶抑制物(三)纤溶抑制物1.使生理止血过程中所产生的血凝块能随时溶解,从使生理止血过程中所产生的血凝块能随时溶解,从而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畅通;而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畅通;2.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等多种功能。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等多种功能。三、止血栓的溶解三、止血栓的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