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英语阅读课的实践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式英语阅读课的实践与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探究式英语阅读课的实践与反思探究式英语阅读课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技能教学目标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遵循语用学理念,对探究式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小结、分析,强调探究式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探究式;阅读课;实践反思 探究式阅读教学就是在课堂中教师围绕文章特定的语言目标设计出明确而又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学生通过表达、询问、交流、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兼顾学困生,使学生每一节课都学有所获,不断积累知识,逐步达到新课程提出的
2、教学要求。笔者在课文教学中遵循语用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式实践,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激发了大多数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学方法实践 (一)课前预习 1、布置学习内容和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 以Unit 5,Book 5 中First Aid的阅读课为例。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是通过情景导入,切入话 题,了解一些急救知识,并能理解与话题相关的语言,要求学生能运用“Always do; Dont do ; Never do 等祈使句式表达建议和劝告;能力目标是通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
3、学习一些发表个人看法和见解的句型,学习在过去和将来情况下的虚拟语气,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乐于去完成各项实践活动。 根据以上目标,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几个课前要求,以便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A、What kinds of first aid do you know? B、Why do people usually take first aid ? C、Make up three sentences using the patterns “Always do; Dont do ;Never do ” 2、教师精心备课,根据学生阅读课文的实际,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教师
4、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知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即“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二)课堂活动 1、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有些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我们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传授新内容时,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语言,这样能够分散难点,降低难度,这样就能使教学显得精彩、灵活,更见成效。有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到黑板上写答案、写句子时,往
5、往会因为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同伴的称赞而激动万分,面带笑容,挺直身子,更加认真地听课了。 2、营造自主、和谐的讨论气氛。 讨论是探究式思维的“催化剂”。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分组讨论,这样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在课堂讨论时,按好、中、差不同程度把学生搭配起来,采取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班集体效应:别人的英语都能学好,为什么我不能?通过讨论学困生能够得到成绩较好同学的帮助,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课堂训练的任务。 3、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三)课后巩固 1、讲究练习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针对学困生不善于思考,思维片面、单向的特点,笔者尝试了在布置课后作业时,精心选题,创设思维情境,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必须明确“What the students want to know”、“ What the stud
7、ents know”以及“ What students have learned等方面的问题。练习的内容要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具有灵活性,注意设计的问题简单点,梯度小一点,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则。培养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找思路,后解题的习惯,保证他们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作业。 2、讲究练习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新颖的课后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时,思维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学生在感受自己的能力逐渐提高的喜悦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加强。本学期在复习完“He
8、althy eating”这个单元后,根据本单元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的特点,笔者布置了以下几个话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1)My eating habit; (2)Advice on healthy eating; (3) How to keep healthy? 要求学生任意选一个话题,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并且在第二天及时上交. 二、课后教学反思 笔者尝试的探究式课文教学,较好地改进了教学方法,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几个月来的教学实践,本人深有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今后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时多加注意。
9、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 探究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把英语教学更多地视为一个学生主动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 坦率地说,本学期自己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这方面是仍有一定差距。没有真正变讲授型课堂为交际型课堂,变知识型课堂为探究型课堂,在英语课堂中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语言环境不够到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能够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语言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
10、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语言体验”,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保证每个活动的预设目标 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应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笔者认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紧扣主题,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探究性或趣味性的活动而偏离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Unit 1,book7 “Living well阅读课时,让学生拓展讨论“如何对待和帮助残疾人”的话题,这样的讨论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课文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又与本单元主题呼应,将语言融入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情操。有效
11、的课堂教学是兼顾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善于营造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课堂氛围,设计“动之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认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三)讲究教学活动的评价语言 沟通从交心开始,对于学困生尤其要以鼓励为主.一位男同学拿着他写的阅读笔记给我看,说:“请老师帮我批改,这是我自己写的阅读笔记How to keep healthy。当时我就很高兴,心想这位同学课前能预习课文,还兴致勃勃阅读笔记和选择答案拿来叫老师马上批改,说明他学习很认真,想跟老师一起来分享他的成就感。于是我就认真看起来,然
12、后表扬他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同时指出英语阅读必须以掌握文章大意为前提。 另外,本班有一位女学生,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太好,而且性格十分内向,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不愿意多讲话.因此,笔者课外多次与她谈心,让她克服心理障碍,让她懂得学习英语必须要多读,多讲,总之多开口。于是我经常有意在课堂上鼓励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口多了,自然她也没有恐惧心理,英语成绩也有较大提高.应用鼓励、建议和劝说的句子,能够充分发挥鼓励性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学生不能流畅地甚至不敢站起来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所学知识,这对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以及表达能力的评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虽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但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13、和反馈信息不够及时有效.有时,教师应该准备一些语言知识方面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这些知识更好地运用英语判断正误、回答问题、表达思想。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或者鼓励小组长进行点评。 总之,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当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言语的亲身体验为基本要求,以真实的人际交往为表现特征,以学生认知、思维、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效果。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反馈来看,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