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柳诒徵柳诒徵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论语译注论语译注1.1.掌掌 握握 课课 文文 中中 出出 现现 的的 重重 要要 文文 言言 实实 词词、虚虚 词词 及及 文文 言言 句句 式式等等。2.2.理理 解解 每每 一一 章章 的的 基基 本本 内内 涵涵,理理 解解 中中 华华 文文 明明 的的 价价 值值 和和 意意义义。3.3.思思 考考 儒儒 家家 思思 想想 学学 说说
2、对对 立立 德德 树树 人人、修修 身身 养养 性性 的的 现现 实实 意意义义,学习借鉴他们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学习借鉴他们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教 学 目 标 孔 子 开 创 私 人 讲 学 之 风,倡 导 仁 义 礼 智 信。有 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孔孔孔子子子子(公公公公元元元元前前前前551551551551年年年年公公公公元元元元前前前前479479479479年年年年),子子子子姓姓姓姓,孔孔孔孔氏氏氏氏,名名名
3、名丘丘丘丘,字字字字仲仲仲仲尼尼尼尼,鲁鲁鲁鲁国国国国陬陬陬陬邑邑邑邑(今今今今山山山山东东东东曲曲曲曲阜阜阜阜)人人人人。中中中中国国国国古古古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作 者 简 介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文 学 常 识论语写作背景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当时是由奴
4、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仁”为核心的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
5、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录在论语之中。【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一章第一章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而慎于言,于事而慎于言,就有就有道而正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谓好学也已。”敏敏:勤勉:勤勉就就:靠近、看齐。:靠近、看齐。有道有道:指有:指有才艺或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道德的人。正正:匡正、端正。:匡正、端正。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君子饮食
6、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疏 通 文 意【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一章第一章 谈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谈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本章所谓本章所谓“君子君子”,可以理解为,可以理解为有德之人,有德之人,也可以理解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在位之人,两者都需要,两者都需要“好学好学”。有德之人好学以修身,在位之人好学不仅修身,更能推己及人。有德之
7、人好学以修身,在位之人好学不仅修身,更能推己及人。“好学好学”的表现有三条。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的表现有三条。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第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第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第一条重在排除干扰,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第一条重在排除干扰,第二条重在实践锻炼,第三条第二条重在实践锻炼,第三条重在虚心请教。对重在虚心请教。对“君子君子”来讲,这都是为学必须的功课。来讲,这都是为学必须的功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8、,儒家的学习内容,不仅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主 旨 解 读【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二章第二章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礼何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而而:如果。:如果。如礼何如礼何:“如如何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名词或其他词语
9、,意思是“把(对)把(对)怎么样(怎么办)怎么样(怎么办)”。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孔子说: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当晚死去都可以啊。”【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二章第二章 谈仁与乐、礼的关系。谈仁与乐、礼的关系。八佾共八佾共26 26 则章句,在整本论语之中,这是主题相对集
10、中的一篇,主要谈儒家的礼则章句,在整本论语之中,这是主题相对集中的一篇,主要谈儒家的礼乐思想。其中,近半数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批评对象涉及季氏、乐思想。其中,近半数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批评对象涉及季氏、三桓、鲁君、孔门弟子以及已经故去的管仲等历史人物。另一大半则记录了孔子作为践行者、三桓、鲁君、孔门弟子以及已经故去的管仲等历史人物。另一大半则记录了孔子作为践行者、阐释者、研究者和推广者对传承、发扬礼乐思想所作的贡献。在孔子心目中,制礼作乐的周阐释者、研究者和推广者对传承、发扬礼乐思想所作的贡献。在孔子心目中,制礼作乐的周公是万代敬仰的圣贤人物,恢复公
11、是万代敬仰的圣贤人物,恢复“郁郁乎周礼郁郁乎周礼”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正如礼记所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正如礼记所言:言:“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礼“辨异辨异”,即区分等级,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统同统同”,即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即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而“仁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这就是
12、本章句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样对待音乐呢?这就是本章句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八佾第一章提到孔子对季氏的看法,八佾第一章提到孔子对季氏的看法,连连“八佾舞于庭八佾舞于庭”这种严重越礼的这种严重越礼的 事情都干得出来,他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去做呢?八佾事情都干得出来,他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去做呢?八佾第二十五章又提到,孔子对韶乐和武第二十五章又提到,孔子对韶乐和武 乐的看法,他认为大舜时的韶乐尽善尽美,而武乐的看法,他认为大舜时的韶乐尽善尽美,而武王伐纣尽管是正义之战,但其武乐还有王伐纣尽管是正义之战,但其武乐还有“未尽善也未尽善也”的地方。由此可见,的地方。由此可见,仁是礼乐的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
13、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主 旨 解 读【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三章第三章子曰:子曰:“朝朝闻道,闻道,夕夕死可矣。死可矣。”(里仁)(里仁)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第三章第三章 谈谈“道道”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这句话是
14、成语这句话是成语“朝闻夕死朝闻夕死”的出处,意思很好理解,孔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表达了对的出处,意思很好理解,孔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表达了对“道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关键是,孔子追求的关键是,孔子追求的“道道”究究竟该作何解释?据杨伯峻统计,竟该作何解释?据杨伯峻统计,“道道”字在论语中出现过字在论语中出现过60 60 次,作为名词时有四种意思:次,作为名词时有四种意思:第一,笼统的术语,指道德(本立而道生)、学术(吾道一以贯之)或方法(不以其道得之)第一,笼统的术语,指道德(本立而道生)、学术(吾道一以贯之
15、)或方法(不以其道得之);第二,合理的行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第三,道路、路途(中道而废);第四,技艺;第二,合理的行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第三,道路、路途(中道而废);第四,技艺(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按照这种分类,(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按照这种分类,“朝闻道朝闻道”中的中的“道道”最近接第一种最近接第一种,即作为笼,即作为笼统的术语,但无论解释为道德、学术或方法,在本句中都欠通,故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统的术语,但无论解释为道德、学术或方法,在本句中都欠通,故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又随机将其翻译为又随机将其翻译为“真理真理”:早晨得知真理,让我晚上死去,都可以。可真理又是一个来自:早晨得知真
16、理,让我晚上死去,都可以。可真理又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哲学概念,置于孔子似乎也不太贴切。个人认为,西方的哲学概念,置于孔子似乎也不太贴切。个人认为,“闻道闻道”两字合看,似乎近于道两字合看,似乎近于道德经中德经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虽然道家所。虽然道家所指的指的“道道”背后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儒家有显著区别,但在这里从形而上的层面理背后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儒家有显著区别,但在这里从形而上的层面理解起来,两家是相通的。解起来,两家是相通的。主 旨 解 读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喻:知晓,明白。喻:知晓,明白。主 旨 解 读 第四章第四章 谈谈义利关系问题。义利关系问题。本章语句简单,但理解起来有分歧,关键在于对本章语句简单,但理解起来有分歧,关键在于对“君子君子”“”“小人小人”的解释。把君子理的解释。把君子理解为有道德的人,则小人指无德之人,意思就是君子懂得解为有道德的人,则小人指无德之人,意思就是君子懂得“义义”(即道义),小人懂(即道义),小人懂得得“利利”(即利益)。这句话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即利益)。这句话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义是公心,利是私欲,
18、义是公心,利是私欲,懂公心为君子,行私欲者为小人懂公心为君子,行私欲者为小人。如果把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在。如果把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在孔子的观念里,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孔子的观念里,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这样解释,这句话又成了基于人性假设的治国建议了。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这样解释,这句话又成了基于人性假设的治国建议了。宋儒朱熹、程颐、陆九渊等多作第一种解,民国以来新儒家多作第二种解,教学中不宋儒朱熹、程颐、陆九渊等多作第一种解,民国以来新儒家多作第
19、二种解,教学中不必强求一致。里仁篇里必强求一致。里仁篇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章与本章章与本章类似,可参看。类似,可参看。“君子君子”1 1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如诗经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如诗经小雅小雅大东:大东:“君子所履,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小人所视。”2 2有道德的人。如爱莲说:有道德的人。如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3 3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如诗经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如诗经王风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知其期。”“小人小人”1 1地位低下的人,平
20、民百姓。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如孟子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如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2 2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如尚书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如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在位。”3 3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如左传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襄公三十一年:“小人实不才。小人实不才。”关于关于“君子君子”、“小人小人”。【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
21、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五章第五章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里仁)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贤:形容词做名词,有贤德的人。贤:形容词做名词,有贤德的人。齐:形容词作动词。与齐:形容词作动词。与.看齐。看齐。【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
22、)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主 旨 解 读第五章第五章 谈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谈个人道德修养问题 见贤思齐意思近于前文提及的见贤思齐意思近于前文提及的“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区别在于,区别在于“就有道而就有道而正正”是一种更为主动的行为,而是一种更为主动的行为,而“见贤见贤”则具有随机性,但总的来说,遇则具有随机性,但总的来说,遇到更有修养、有学问的人,不要去嫉妒他、排挤他,而要虚心主动地向对到更有修养、有学问的人,不要去嫉妒他、排挤他,而要虚心主动地向对方看齐、向对方学习,这是君子的美德方看齐、向对方学习,这是君子的美德。孔子更高明的是后半句,他并没。孔子更高明的是后半句,他并没有讲
23、有讲“见不贤见不贤”就要去教导人家,那是好为人师的做法,更应该做的是就要去教导人家,那是好为人师的做法,更应该做的是反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有没有相似的不贤之心、不贤之举,然后去改正躬自省,看看自己有没有相似的不贤之心、不贤之举,然后去改正可可见儒家强调的学习无处不在,而学习又是以提高自身修养为要义的。见儒家强调的学习无处不在,而学习又是以提高自身修养为要义的。【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六章第六章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
24、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然后君子。”(雍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显得虚饰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显得虚饰浮夸。文采与质朴两者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浮夸。文采与质朴两者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质:质朴、朴实。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指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文质彬彬:指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25、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主 旨 解 读第六章第六章 谈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谈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质胜文质胜文”,就是缺,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自然。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自然。“文胜
26、质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七章第七章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27、,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泰伯)译文:曾子说: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大。【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
28、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主 旨 解 读 第七章:第七章:谈儒家之士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谈儒家之士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曾子的这句话非常有名气,被历代很多仁人志士引为座右铭。此句包含三个曾子的这句话非常有名气,被历代很多仁人志士引为座右铭。此句包含三个因果关系。首先,因果关系。首先,“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是因为“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弘,一说为广弘,一说为广大,一说为刚强,后一种更合语大,一说为刚强,后一种更合语 境,因为境,因为“任重任重”对应刚强,对应刚强,“道远道远”对应毅对应毅力,更加贴切力,更加贴
29、切。接下来解释为什么。接下来解释为什么“任重任重”,因为以,因为以“仁仁”为己任。为己任。“仁仁”是是孔子学术中最重要的概念,即孔子学术中最重要的概念,即“忠恕之道忠恕之道”,这是第二层因果关系。最后解释,这是第二层因果关系。最后解释为什么为什么“道远道远”,因为贯彻,因为贯彻“仁仁”的精神需要终生不倦、死而后已,这是第三的精神需要终生不倦、死而后已,这是第三层因果关系。后面两层因果关系合起来是对层因果关系。后面两层因果关系合起来是对“任重道远任重道远”的解说,而的解说,而“任重道任重道远远”又是对又是对“士不可不弘毅士不可不弘毅”这这 一中心句的解说,这种抽丝剥茧的论说方式强一中心句的解说,
30、这种抽丝剥茧的论说方式强调和凸显了首句中的调和凸显了首句中的“弘毅弘毅”,反问语气又增强了,反问语气又增强了 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力,又有感染力。第八章第八章 子曰: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止,吾止也止,吾止也 。譬如。譬如平地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罕)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
31、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篑:盛土的竹筐。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平地:填平洼地。平地:填平洼地。主 旨 解 读 这句话孔子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这句话孔子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而废。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这时候停了下来,是我自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这时候停了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平整土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了一筐土,可以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
32、第二个比喻是平整土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了一筐土,可以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未成一篑未成一篑”“”“虽覆一篑虽覆一篑”是两种极是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垂成,一是初始,垂成之际容易懈怠,初始之时容易畏难,故孔子特别端情况,一是垂成,一是初始,垂成之际容易懈怠,初始之时容易畏难,故孔子特别加以强调。之所以说加以强调。之所以说“吾止吾止”“”“吾往吾往”,是强调,是强调“为仁由己为仁由己”。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句省略了太多信息,另一种解释也可通,即当止则止,即便只差一筐土,也要停下本句省略了太多信息,另一种解释也可通,即当止
33、则止,即便只差一筐土,也要停下来;当进则进,只倒了一筐土,也要坚持往前走。至于用什么来衡量当止还是当进,来;当进则进,只倒了一筐土,也要坚持往前走。至于用什么来衡量当止还是当进,自然是儒家强调的道义准则了。自然是儒家强调的道义准则了。第八章:谈道德品质的塑造。第八章:谈道德品质的塑造。第九章第九章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知同知同“智智”。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勇敢的人不畏惧。”主 旨 解 读 本章表面意思不难理解,但是论语中越简单的章句越难
34、解释。不同解读本章表面意思不难理解,但是论语中越简单的章句越难解释。不同解读者对这三个分句有不同理解。要而言之,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知道大者对这三个分句有不同理解。要而言之,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
35、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故言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故言“勇者不惧勇者不惧”。第九章谈儒家的核心道德第九章谈儒家的核心道德【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十章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克己复礼,天下归归仁焉。为仁由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非礼勿
36、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回虽不敏,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说: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这样做到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
37、的事不做。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话吧。”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日:一旦。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归:称赞,称许。目:条目,细则。目:条目,细则。事:实践,从事。事:实践,从事。【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主 旨 解 读 第十章、第十章、孔子关于仁与礼关系的阐述孔子关于仁与礼关系的阐述。这是论语中影响
38、力非常大的一则章句,历代大儒如朱熹、王守仁等都基于这是论语中影响力非常大的一则章句,历代大儒如朱熹、王守仁等都基于自己的学说作过专门的解释。究其原因,一是讨论的话题很重要,即自己的学说作过专门的解释。究其原因,一是讨论的话题很重要,即“问仁问仁”,涉及儒家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二是提问者是颜回。事实上,子贡、子路、樊涉及儒家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二是提问者是颜回。事实上,子贡、子路、樊迟、仲弓等都问过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各不相同,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体迟、仲弓等都问过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各不相同,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体现。具体到颜回,他是孔子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他的日常行为表现最接近现。具
39、体到颜回,他是孔子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他的日常行为表现最接近“仁仁”的境界(颜回三月不违仁),因此孔子的回答最有可能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或的境界(颜回三月不违仁),因此孔子的回答最有可能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体现了他内心最高的标准。总的来说,者体现了他内心最高的标准。总的来说,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一旦做到这一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一旦做到这一点,天下都会称赞他具有了仁的品格。点,天下都会称赞他具有了仁的品格。达成仁的境界要靠自身的努力,具体的操达成仁的境界
40、要靠自身的努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作方法有: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做。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不说、不做,不说、不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内涵上与克己复礼对在内涵上与克己复礼对应,二者具有一致性。应,二者具有一致性。【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
4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有一言一言而可以终身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译文:子贡问道: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孔孔子说:子说:“大概是大概是恕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要强加给别人。”一言:一个字。一言:一个字。行:奉行。行:奉行。其:大概。其:大概。【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
42、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主 旨 解 读 第十一章、谈社会道德修养的核心。第十一章、谈社会道德修养的核心。本章在论语中比较特殊。我们都知道孔子讲究本章在论语中比较特殊。我们都知道孔子讲究“中道中道”“”“中庸中庸”,他的很多观点,他的很多观点都是辩证的,甚至是变化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当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都是辩证的,甚至是变化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当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践行时,孔子却给出了明确答案:践行时,孔子却给出了明确答案:“其其恕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恕”是推是推己及人的意思己及人
43、的意思,即礼记所谓,即礼记所谓“絜矩之道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左,毋以交于右。”恕和忠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体两面。里仁篇载孔子与曾参对话:恕和忠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体两面。里仁篇载孔子与曾参对话: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唯。”子出,门人问曰: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
44、,忠恕而已矣。”何谓何谓“忠忠”?雍也篇载孔子和子贡的另一次对话:子贡曰:?雍也篇载孔子和子贡的另一次对话: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可见,可见,“忠忠”是是“己欲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进取的道德,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故本章言,这是积极进取的道德,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故本章言“恕恕”不言不言“忠
45、忠”。【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子曰:子曰:“小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兴 ,可以可以观观 ,可以,可以群群 ,可以,可以怨怨。迩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阳货)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社会,可以提高人际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社会,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6、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小子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夫夫:那。:那。兴兴:指激发人的感情。:指激发人的感情。观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怨:指讽刺时政。:指讽刺时政。迩迩:近。:近。【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
47、T)主 旨 解 读第十二章:谈学习诗经的意义。第十二章:谈学习诗经的意义。这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指出了学诗的益处。这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指出了学诗的益处。兴、观、群、怨讲的是兴、观、群、怨讲的是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兴,孔安国注为兴,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朱熹注为“感发志意感发志意”,是说诗歌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调动内在情感。观,郑玄注为,是说诗歌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调动内在情感。观,郑玄注为“观风俗观风俗之盛衰之盛衰”,朱熹注为,朱熹注为“考见得失考见得失”,是说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盛衰和政,是说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盛衰和政治得失。群
48、,孔安国注为治得失。群,孔安国注为“群居相切磋群居相切磋”,朱熹注为,朱熹注为“和而不流和而不流”,是说诗可,是说诗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切磋砥砺,提高修养,课文第一章即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切磋砥砺,提高修养,课文第一章即是“群群”的表现。的表现。怨,孔安国注为怨,孔安国注为“怨刺上政怨刺上政”,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怨愤和讥刺之情。“兴、观、群怨兴、观、群怨”以以“兴兴”为首,互相结合,关系到社会生为首,互相结合,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新教材
49、】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具 体 探 究1.1.孔子认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好学好学”的标准是什么?这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在今天有何意义?个标准在今天有何意义?答案参考: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以下三点,才算达到了“可谓学也已”的要求。“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不以饮食与居住为生活的第一要务。儒家追求“仁”的道德理想,所以就需要人们节制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要求,把重心放在道德修养上。“敏于事而慎于言”。对“饱、安
50、”没有太多讲究的人,他的志趣与理想在别的地方,为了更重要的志趣与理想,当然没有理由草率行事,他必须“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稳重而不浮躁之人,不会自以为是,他必会经常检讨自己,以“有道之人”为目标,正视听,清混淆,辨是非,从而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新教材】4 论语十二章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38张PPT)2.2.根据孔子在论语根据孔子在论语 雍也一章中的阐述,雍也一章中的阐述,你认为你认为“文文”和和“质质”的关系是什么?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参考:孔子所言之“文”,指合乎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