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四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
2、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
3、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
4、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
5、分数的基础知识。 2、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0、1、79、 、0.25、0.6、100、 、 、 、85%、30、90%、7、8、2.35 学生分类填数: 2.导入:上题同学们填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一)整数 1.小组讨论。 2.师生总结。 自
6、然数:0、1、2、3、 自然数是整数。 教师说明:在小学只学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进入初中就要学习小于0的整数。 想一想:自然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说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分数。 1.引导学生思考: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什么数?(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什么?(分数单位) 在整数范围内能计算29吗?有了分数以后能计算吗?为什么? 2.填空练习。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 ;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 的分数单位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成了整数。 3.教师说明:两个
7、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即: 4.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教师板书: 谁能说出真、假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举例说明)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反之,整数和带分数也可以化成假分数。 教师板书:假分数 教师说明: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可以相互转化。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三)小数。 教师引导:从分数的意义联想一下,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8、还学了哪些有关的知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板书: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百分数。 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 教师板书: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并形成了知识网络,对数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数的意义”】 1.填空。 (1)把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米 . (2)分数单位是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
9、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认识射线和直线,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及其联系。了解从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并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会用符号表示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相应的读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 感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 教师打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提问: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 再问:如果把激光灯的发射点和墙
10、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根据线段的特点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评析:用学生熟悉、喜爱的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及时将具体的生活实例上升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机孕伏与复习了线段的特点,为射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提问:如果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尽头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 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 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出示教材第16页的情景图。 提问
11、:这幅美丽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 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部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 反馈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 评析:揭示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 二、 认识直线在操作中体会 谈话: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
12、? 学生画出的图形可能有: 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讨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 提问: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 评析: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三、 形成概念在比较中整理 谈话: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3、?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板书。)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评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放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在归纳中有效区分三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加深了对射线和直线的认识,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 知识延伸在实践中提炼 1. 画一画。 提问: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学生按要求画图) 再问: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为什么? 谈话:如果老师要你以一个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
14、你会画吗?试一试从这个端点能画几条这样的射线?(学生尝试画图) 小结:从一点起能画出无数条射线。 谈话:如果老师要你经过一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小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提问:如果老师要你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可以画几条?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 小结: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 说一说。 谈话:其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评析:让学生在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交流与实践过程中,既巧妙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又适时归纳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
15、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同时,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及时拓展到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3. 想一想。 出示下图,谈话:小明从学校回家有A、B、C三条路线可以走,你认为小明选择哪条路回家最近? 谈话:这只是我们凭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如果量一量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 学生反馈测量结果。 谈话: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让学生在纸上画两个点,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评析: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交流,明确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从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 五、 角的
16、概念在自学中获取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指学生画的从一点引出多条线段的图形),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图,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吗? 谈话: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请大家想一想,关于角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再打开课本第17页,自学例题,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对于角,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自学后,组织反馈,并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角?角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 提问:你能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师生共同评价。 评析:由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巧妙地引入角,形象地突出了角的两条边是射线这一关
17、键,使学生对角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六、 练习拓展在辨析中提升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图中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思考,明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七、 回顾反思在生活中延伸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很多数学知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找一找,看一看,并将你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4 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
18、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没有把“等式”这样一个概念交给学生。并且已经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来培养代数思维。例如:( )814,90( )65,因此,在北师大教科书里没有从方程和等式的内涵上作太多比较,直接以等式为立足点,立足点较高。 (2)语言信息及价值分析: 本课教材的三幅情境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第一幅情境借助平衡,让学生领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第三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立
19、方程的概念。 (2)在简单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简单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核心关键词建立方程的概念。 (2)难点: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借助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
20、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借助天平,启发思考。 我将教材情境动态化,通过FLANSH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当天平两端都没放物品的时候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当我们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时候,或者两端放的物品质量不等的时候,天平的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这时候左边大于右边,或右边大于左边。当我们经过调整,天平两臂再
21、次平衡时,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即左边=右边。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对情境中数据也进行了分批给出的处理。先给出了左边鱼食和小砝码的重量,让学生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天平左边的质量,再给出天平右边的质量,让学生列出等式。这样就较好地避免了学生习惯性的使用算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顺利地进行了用数字表示向用符号表示的转化。在这一情境的教学中,借助天平这一载体,启发学生理解了平衡,认识了等式。 第二个主题图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把这一信息转化为等量关系。4块月饼的质
22、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数量关系“每块月饼的质量4”来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4”表示的是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也表示4块月饼的质量,所以他们相等。从而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的转化,改变学生的长达4年的惯性思维方式。 3、变换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图隐含着多样的等量关系,也正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情境。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入程度,可适当让学生体会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让学生探究,根据不同的认识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学中,先引导孩子发现情境中的基本相等关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2000
23、,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等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欲 望,调动孩子思考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找到多样化的等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断巩固。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出方程的含义。通过三道例题的简洁数学式子表达,让小组合作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概念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并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应用,提高能力。 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紧接着我让同学们根据直观图象列方程。这些题目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并且分别以现实情境图、线段、文字叙述、综合拓展为顺序,层层递进。学
24、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后,他们在写方程时会更加关注方程的本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练习 强调学生在按照“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方程”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等不同的形式学会用方程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会到方程的作用,为以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附板书: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 两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5 一、说设计理念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
25、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说教材 节日礼物,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
26、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
27、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到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 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
28、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学生自己,让学生动一动,说一说,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是通过两个活动完
29、成的。 活动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首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模拟数学情境,通过数学活动的手段,从中帮助学生真正去发现、感悟、理解、解决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 对于书本中的主题图,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就让学生亲身体验。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们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自己的课桌,好吗?请看(课件)要求:蹲着观察;眼睛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站着观察。观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们,你所看到的物体画面有什么不同呢?说得对,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由于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画面的范围也不一样。 这时我把书中的主题图节日礼物改成练习,出示课题节日礼物,同
30、时这时出示课件,同时让学生思考:小狗贝贝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礼物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呢?这时学生就能在刚刚亲身活动的基础上看到东西的变化很快的判断出他们观看时所处的位置,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板书低到高范围扩大)那么大家在生活中你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吗?能举一个例子吗?谁来说一说,前后左右可以交流一下。你们说的都很好。通过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的不同 对于设计由远到近观看物体教学时,因为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观察学校内的景物,使学生对于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和从近到远观察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
31、我先让学生进行说说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从近到远观察物体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呢?对,站得远,看到的范围大;站得近,看到的范围小,但是清楚。(板书远到近范围缩小)。接着我不作较多的讲解,直接进行了练习,课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动态画面。途中标出A、B两点,再出示两幅图和问题: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大家先独立完成,再将你的想法小组内说一说,进一步巩固了远近观看的规律。然后再次请同学们分组从教室的最后面、中间及讲台上这三个地点来观察黑板,再次体验远、近观察物体的不同。从而验证了刚才交流中发现的规律。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3、生活延伸,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57页的画面(课件显示),同学们请先观察然后在书上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能完成吗?好开始。 (这时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有困难时,我呢作适当的巡视指导。)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第 36 页 共 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