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7233626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秦帝国的兴亡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识读秦朝疆域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并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暴政的第

2、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猜谜游戏、古诗文、成语典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培养识图绘图的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组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学会联系与归纳法分析历史条件,学会解读历史材料,如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 1。

3、导入新课: 猜谜:半部春秋-打一朝代名,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趣味性。 2。课前热身: 读战国形势图,温故而知新,明确战国末期,秦国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3。合作探究: (1)出示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教师引导学生疏通诗文大意,明确最终是秦国统一了天下。 (2)教师设置问题秦国是突然强大起来的吗?为什么是他统一了六国,学生结合课文以及所学知识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出示纸上谈兵,请学生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阅读课文,抢答问题: 。秦国兼并六国的时间。 。秦灭六国的顺序。 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5)出示秦灭六国形势图,请学生演示并讲解,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6)教师就课文中有倾向性、结论性的观点设置问题秦朝统一了,你们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呢?一方面让学生关注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又扩大了问题的含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7)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学生讨论秦的统治如何?,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它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秦为什么会速亡,也有助于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最后,教师强调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8)出示陈胜吴广起义图片,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起义的时间、经过以及结果。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9)教

5、师补充揭竿而起成语典故的来源,向学生说明张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10)通过学生讨论交流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强调其首创精神。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关键词沉重打击了,而不是推翻了。 (11)出示标题楚汉战争,相关成语典故接龙。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看哪一组成语典故最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2)阅读课文,了解楚汉战争的结果。 (13)教师提问俗话说:成王败寇,刘邦建立汉朝所以是英雄,项羽只是徒有武力的匹夫而已,你们怎么看这个观点?,这是一个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各抒己见的问题,让学生在争辩中相互学习,并倾听对方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

6、小结:统一灭亡西汉建立 5.课堂练习,其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7、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

8、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五、本课难点: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在各个诸侯国中,最初秦国并不是最强的,但它后来为什么能统一中国,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六、教学方法设计

9、:(展示课件首页) 根据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课堂的形式。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七、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第一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的课内思考题来实现:第二是通过识图绘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八、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课件)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

10、学过程设计说明一下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展示课件) 1、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并要求在事先准备好的战国形势图上填出七国的名字,然后指出是秦统一了六国,引入新课。 2、秦王扫六合,此目内容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应当花较多时间来探讨。这里主要从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完成统一过程、秦朝的建立以及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四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 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由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我可以适时的进行引导。主要原因包括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国力以及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抵抗强秦的进攻等。 完成统一的过程,这个子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

11、。涉及到成语纸上谈兵,可以由学生进行讲述或扮演,可以提高兴趣。 秦朝的建立及其疆域范围,我不仅仅是通过老师的演示,而是要求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大概绘制,然后展示评比,可以弥补初一学生历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同时增强动手能力。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人民的要求。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是极大的,统一可以是人民安心生产,生活也相对安定。 3、陈胜吴广起义。 首先通过对学生收集的图片兵马俑、万里长城、阿房宫等名胜古迹,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秦朝的赋税沉重徭役繁多,从而最终爆发了历史上第一场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其次起义过程,简单介绍一下大泽乡起义以及起义军的路线和最后的失败。涉及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最后总结一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的意义,应着重强调其首创精神。 4、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在教材中属小字内容,只需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双方以及结果即可。在讲述巨鹿之战和楚汉战争时,简介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来源。 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