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说课稿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数学说课稿五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幼儿园数学说课稿五篇 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针对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复习110数字的认识,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培
2、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此次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友爱、互助的快乐,在一个有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说活动分析: 重点: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的物体的数量。 难点: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数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操作法等 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
3、兴趣。 五、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六、说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导入活动。.基本活动。.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在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也用数字来表示呢。然后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通过幼儿动手
4、操作给实物找朋友,小圆点找朋友的连线活动得以巩固。 2.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一、说活动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点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就是将吸管一端对齐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长短。活动中问题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动目标,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发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
5、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四、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吸管的长短。 难点:通过比较,能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 五、说教法、学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采用启发探索法、观察比较法与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活动中以多感官观察发现,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征以及用一端对齐比较吸管长短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
6、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感受比较的需要,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吸管,了解吸管的外形特征;其次,通过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点,并通过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其次,引导幼儿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强化比的方法;最后,将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分开展示,引导幼儿检查排序情况。 第一环节,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吸管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第二环节,再次提供吸管,引导幼儿自选
7、第二根吸管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长有短,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中,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强化幼儿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按长短排序的能力。通过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帮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幼儿
8、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最后第四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的排序卡分两边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检查排序情况。这样既有助幼儿再次直观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时又能巩固幼儿的排序经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3.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下面我将从幼儿、教材、教法学法、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幼儿。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3岁刚刚入园的孩子,我将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是孩子特别喜欢按照顺序背数字,甚至可以背到10,这种行为表明这些孩子对这些数字特别感兴趣。 二是
9、孩子还没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当孩子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习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表示三,有一次我换成了另外三个指头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想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初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 二、说教材。 我准备的资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儿智慧活动课程”小班上册数学领域上的“1”和“许多”。 认识“1”和“许多”是认识量的基础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关系的基础,单个的数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许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这种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和“1”的对比后却能够很容易感知这两个量以及“许多”这个大集合是由一个一个元素组合而成的。 三、说教法。 活动过程中,我
10、要运用提问法,图片展示法。 四、说学法。 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 五、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 (一)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能力目标:能区别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 (三)知识目标:知道 许多是由一个一个1组成的。 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又循序渐进。 六、说话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一)经验准备:能听懂老师的指令。 (二)物质准备: 1、若干苹果图片是为了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具体操作而准备的材料。 2、让孩子们观察图片,图片上是有很多的苹果,是为
11、了在第四个环节中帮助孩子感知很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3、课件是为了在第三个环节中帮助孩子通过三组图片的对比感知“1”的量和“许多”的量的区别。 七、说话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上共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帮助孩子初步探索和感知一个苹果的含义。 第二个环节是引导通过观察PPT,感知“1”和“许多”的差异,并能够区别“1”和“许多”。 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感觉“1”的量和“许多”量之间的区别。 第四个环节是通过孩子们的观察,一个一个的数一数,感知“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八、说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将在生活中寻找“1”和“许多”都藏在了哪些地方?作为了活动的延伸有三个作用,
12、第一是可以巩固对这两个量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帮助孩子建立数学的知识是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的意识和观念。 4.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
13、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 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
14、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15、。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
16、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
17、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习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
18、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
19、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
20、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
21、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习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平发展到“双向数链”水平,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
22、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习习惯的
23、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
24、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 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
25、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进一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