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报任安书报任安书( (节选节选)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则仆偿前辱之责 B.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见狱吏则头枪地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及罪至罔加 解析:D A 项,“摩”同“磨”,“责”同“债”;B 项,“见”同“现”,“关”同“贯”;C 项,“失”同“佚”,“枪”同“抢”;D 项,“罔”同“网”。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解析:C A 项,“固”,均为副词,本来。B 项,“于”,均为介词,在。C 项,“所”,表被动; 表处所,的地方。D 项,“所以”,均为代词,的
2、原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 C.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D.魏其,大将也,衣赭衣 解析:C “相”,偏指一方,这里指代对方。A 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B 项,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受辱;D 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B.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C.下流多谤议 D.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解析:B A 项,非常:古义是“不同寻常”,今义是“十分,极”。B 项,郁结:古义、今义均为 “积聚不得发泄”。C 项,下流:古义是“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卑鄙龌龊”。
3、D 项,发 愤:古义是“发泄愤懑”,今义指“决心努力”。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2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解析:B “却不以为辱”错,司马迁知道是莫大的耻辱,但是他选择了“践志”,以实现人生 价值为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僭,即僭越。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 B.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4、,比如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路”也是行政区划名。 C.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如“玉斗一双,再 拜奉大将军足下”。 D.江左,江东,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而“江表”则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江南地处长 江之外,故称,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解析:C 举例错,例句中“足下”指范增,他既不是战国人,也不是 国君。 7.名句默写。 (1)用概括性的句子评论古人著书立说的原因的句子是:“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 ,思 来者。” (2)司马迁认为诗经成书的原因是:“诗三百篇, 。” (3)司马迁认为文王、仲尼、屈原和左丘明著书的原因是:“盖 ;仲尼厄而作春秋;
5、,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4)司马迁认为孙子著书的原因是:“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 答案:(1)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4)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 答案:(1)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 (2)也是想要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变化的规律,成就一家的学说。 二、拓展阅读 (2017全国新课标高考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6、12 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 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 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 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 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 谢。3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
7、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 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 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 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 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 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 下所以为慎夫人,适
8、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 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上林:秦汉时皇家 苑囿。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 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 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
9、相/王刘氏不 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 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解析:D 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及句子结构。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 “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 A、C,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排除 B 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 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 的
10、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 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 是褒,周厉王的“厉” 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 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 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 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 别称。 解析:C “常同席坐”与我
11、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 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 哥保任他为中郎。4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 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 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
12、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 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解析:D “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 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 皇后平起平坐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译文: 答案:过了不久,绛侯(周勃)责备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 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关键词:已而;望;谢) (2)臣闻
13、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译文: 答案: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 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或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关键词:共; 舆;独) 参考译文:袁盎是楚国人,字丝。他的父亲原先聚众为盗贼,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高后 当政之时,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长袁哙保举他做了 中郎。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 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 袁
14、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 存亡与共。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 样,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吕后逝世,大臣们 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 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 都失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是不可取的。”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 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周勃)责备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 你小子却
15、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封国中有人上书朝廷,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 囚禁在监狱中。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出来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 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多次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 暗中谋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 袁种劝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应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赵 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
16、的英雄豪杰。 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大笑,让赵同 下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同席而坐。这次,等到 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 上也动了怒,站起身来,回到宫禁中。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 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 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重赏她即可。陛下宠幸慎夫5人之举,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彘,之祸
17、吗?”皇上这才高 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三、诗歌鉴赏 (2018南昌摸底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在苍梧,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 她们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云和:古山名,出产乐器。冯夷:传说中 的河神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18、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 B.“冯夷空自舞”,写动人的瑟声吸引了河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来表现湘 灵的哀怨。 C.本诗描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来体 现音乐的魅力。 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飘过浩渺的 洞庭湖。 E.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 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解析:BC B 项,“冯夷空自舞”,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C 项,李凭 箜篌引使用了“以声类声”的表现手法,如其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本诗并没有使用 此类表现手法。 14.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 以分析。解析:结尾句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 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 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 答案:以景结情。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处青山。表现了湘灵的哀怨融 入山水之中,成为永恒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