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 渔父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 渔父试题 苏教版必修5.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直面人生直面人生生存选择生存选择渔渔 父父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游:游泳 B.举世皆浊我独清 举:全 C.新浴者必振衣 振衣:抖掉衣上的尘埃 D.可以濯吾缨 缨:系帽的带子 解析:A “游”应为“行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D 均为结构助词,的。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B 项,句末语气词,吗/介词,和;C 项,形容词,全/名词,举动、行为。 3.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圣人不凝滞于物B.乃歌曰 C.鼓枻而去 D.安能以皓皓之白 解析:A B 项,“歌”,名词作动
2、词,歌唱;C 项,“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拍打;D 项,“白”,形 容词作名词,洁白的东西。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D.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解析:C A 项,颜色:古义为脸色,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 印象。B 项,形容:古义为形体容貌,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C 项,莞尔:古义 和今义均用来形容微笑。D 项,可以:古义为可以用来,今义是助动词,能够。 5.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
3、句式的一项是( ) A.是以见放B.众人皆醉我独醒 C.游于江潭D.圣人不凝滞于物 解析:B A、D 两项均为被动句,C 项是状语后置句(即介词结构后 置句)。 6.下列对课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 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 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 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
4、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 生动富于哲理。 解析:B “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错,应该是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 的科举制度。 B.敕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大体等同于诏和制。明、清六品以下的官授“敕命”,敕使是传 达皇帝诏书的使者。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下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 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父祖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 解析:A 汉代实行的是
5、察举制度。 8.名句默写。 (1)渔父中表明保持高洁品质句子是:“ ,?” (2)渔父具有灵活的处世观,当尘世污浊,世人迷醉时,他的观点是:“ , ? , ?”(3)屈原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借世间常理表明自身对理想志向的坚定态度。借水的清浊表 达灵活处世的语句是:“ ,; , 。” 答案:(1)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2)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 皆醉 何不饣甫其糟而歠其醨 (3)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9.翻译下列句子。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 (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 答案:(1)全
6、世上(的人)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沉醉不醒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关键 词:举、是以、见) (2)哪里(或:怎么)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关键词:安)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 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 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 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3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 宁以凉非
7、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 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 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 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 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帝知状,谓 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何?”志宁 对:“春秋:陨石于
8、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 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 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 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 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 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
9、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 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 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 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 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解析:B “俄”是时间副词,不久的意思,“詹事”“中书侍郎”是官职,“母丧”是
10、指母亲 去世,“以母丧免”是指因为要替母亲服丧而免去职务,“固请终丧”是指坚决请求要服丧 满期,“志宁乃就职”是说于志宁才复职。再结合上下文可推断出来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是:不 久,兼任太子詹事,因为要替母亲服丧才免去了职务,太宗诏令提前复职,于志宁坚持请求服 丧满期,太宗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促开导说:“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现在太 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力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于志宁这才复职。据此可 正确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 后的评判性称号。
11、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 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 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解析:A “庙号”的解释是错误的。“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 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 名号。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A.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
12、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 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用正道来辅佐 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的那部分田产 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借机 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解析:B “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表述有误,原文“勉之,官赏可不次 得也”的意思是唐太宗希望
13、于志宁好好教导太子,同时向他许诺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 序而破格获得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 译文: (2)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译文: 答案:(1)太子李承乾屡犯罪过,于志宁想挽救、阻止他,呈上谏苑婉言劝说。(关键点 “数、过恶、救止、讽”) (2)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 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关键点“固、虽、戒、害”) 参考译文: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县人。曾祖父名谨,在北周立有功劳,授太师官衔, 封燕国公爵号
14、。父亲名宣道,在隋朝官至内史舍人。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被选调为冠氏县 长,山东发生暴乱,他弃官回家了。 高祖李渊进入关中时,于志宁带领随从到长春宫迎接拜见他,高祖下诏授予他渭北道行 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中书侍郎。太宗李世民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 “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敕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于志宁是第四品。” 太宗明白过来了,特地诏令他参加宴会,当即授予他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等官职。当 时商议建立供奉皇家祖先的七庙,大家都希望把凉武昭王李暠奉为世祖,于志宁认为凉武昭 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只他一个人的意见跟大家不同。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太宗曾 对于志宁说
15、:“往昔周成王以周公、召公为老师,每天听到的都是正道,反复熟悉就成了他的 本性。现在太子年纪小,您应当用正道来辅佐、教导他,不让邪门歪道诱惑他的心灵。努力 办好这事,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破格获得的。”太子李承乾屡犯罪过,于志宁想挽 救、阻止他,呈上谏苑婉言劝说。太宗看到后非常高兴,赏赐给他黄金十斤、绢帛三百 匹。不久,兼任太子詹事,因为要替母亲服丧才免去了职务,太宗诏令提前复职,于志宁坚持 请求服丧满期,太宗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促开导说:“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 现在太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力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于志宁这才复职。 太子在农忙季节时建造深邃的密室,一
16、连几个月不停工,还过度地爱好歌舞。于志宁劝 谏太子,太子不听。李承乾的太子身份被废除后,太宗了解了实际情况后,说道:“听说您多 次劝谏,承乾不听您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这时东宫属官都获罪免官,唯独于志宁(因勤 勉)而受到慰问和鼓励。 永徽四年,有十八颗陨石坠落到同州,高宗询问说“:这是什么征兆?我要以悔改以前的 过失、修养以后的德行来警戒自己,怎么样?”于志宁回答:“春秋记载,有五颗陨石 坠落在宋国。内史说:这是自然现象,不是产生吉凶的根源。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 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5妨害的。”不久升任太傅。曾和右仆射张行成、中书
17、令高季辅一起得到高宗赏赐的土地,于 志宁禀奏:“我家从北周、北魏以来世代居住在关中,家产没有失去。张行成、高季辅如今 才开始经营田产,希望把赐给我的土地赐给不足的人。”高宗赞赏他的美德,把赐给他的土 地分赐给了张行成、高季辅。 显庆四年,因为年老请求退休,诏令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改授太子太师官职,保留中书 门下三品头衔。王皇后被高宗废除时,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劝阻却不被高宗采纳,于志宁 不敢说话。武则天皇后认为他不替自己帮忙,心怀不满,后来趁着杀掉长孙无忌时,于志宁也 获罪免职,离京任荥州刺史,改任华州刺史,朝廷批准他退休。去世时,七十八岁,追认为幽州 都督,谥号为“定”。 三、诗歌鉴赏 阅读
18、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注】 尧夫,范仲淹次子。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本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 (1068-1077),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不得意时期。青春,即春季。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与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酩酊大醉,当即写下此诗赠 好友。 B.首联写园林偏僻,连绵春雨初停,寒气袭人,反衬出与朋友相聚的 喜悦。 C.“卧对满窗月”,此举使人从视觉的角度写酒醒后,银色的月光洒 满窗
19、。 D.“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景象,“群动”意谓宇宙间的各种 声响。 E.颈联“万象寂”“群动绝”远近结合,写四周景色,一派沉寂,悄无声息。 解析:AB A 项,“当即写下此诗赠好友”表述错误,由“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可以推 测,应是酒醒后写下此诗,第二天早晨呈给好友;B 项,无反衬,应是烘托酒醒后的寂寞。 15.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解析:理解诗人感情要理解诗文的意思,首句“园僻”看出园林偏僻,颔联“卧对”看出酒醒 后辗转难眠,尾联“玉壶冰”“比明洁”运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的坚守。 答案:孤独寂寞。园林偏僻荒芜,入夜以后,寒气袭人,夜半酒醒,辗转难眠,倍感孤寂。 对高洁品性的坚守。以比玉壶冰清明洁的明月自喻,表明对自我操守的坚守。内心的压抑 与委屈。尽管品性高洁却仍不被理解,政治上不得志,感到压抑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