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诗经》第四-2023年八年级寒假新名著《经典常谈》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2940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诗经》第四-2023年八年级寒假新名著《经典常谈》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04 《诗经》第四-2023年八年级寒假新名著《经典常谈》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4 《诗经》第四-2023年八年级寒假新名著《经典常谈》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诗经》第四-2023年八年级寒假新名著《经典常谈》阅读+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经第四原文阅读(限时30分钟)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 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 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 反正要将颈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 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 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 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

2、些, 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 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了。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 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 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 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 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

3、,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 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记录的人似乎并 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 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 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 各国使臣往来,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 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太师们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 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平民的作品是不会入选的。他们搜得的歌谣,有些是乐

4、歌, 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工,便不能保存 歌词的原来样子。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 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剌、颂美 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 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 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 亡佚。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言”、

5、“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 “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春秋时通行赋 诗。在外交的宴会里,各国使臣往往得点一篇诗或几篇诗叫乐工唱。这很像现在的请客点戏, 不同处是所点的诗句必加上政治的意味。这可以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 责难等等,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 就当时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宴晋使赵孟于垂陇,赵孟请 大家赋诗,他想看看大家的“志”。子太叔赋的是野有蔓草。原诗首章云:“野有蔓草, 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

6、示郑 国欢迎赵孟的意思,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更不管了。可是这样办正是 “诗言志”;在那回宴会里,赵孟就和子太叔说了“诗以言志”这句话。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 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发嗟,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 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 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 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 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 一句话可以

7、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 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孔子以后,“诗三 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 而言。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时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 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时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 时代,诗已经不常歌唱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 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的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 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都是断章取义,甚 至断句取义-断

8、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 厉了。毛氏有两个人:一个毛亨,汉时鲁国人,人称为大毛公,一个毛装,赵国人,人称为小 毛公;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 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和毛氏 一鼻孔出气,他们都是以史证诗。他们接受了孔子“无邪”的见解,又摘取了孟子的“知人 论世”(11)的见解,以为用孔子的诗的哲学,别裁古代的史说,拿来证明那些诗篇是什么时代 作的,为什么事作的,便是孟子所谓“以意逆志”(12)。其实孟子所谓“以意逆志”倒是说要 看全篇大意,不可拘泥在字句上,与他们不

9、同。他们这样猜出来的作诗人的志,自然不会与 作诗人的相合;但那种志倒是关联着政治教化而与“诗言志”一语相合的。这样的以史证诗 的思想,最先具体的表现在诗序里。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好像总论,托名子夏,说不定是谁作的。小 序每篇一条,大约是大、小毛公作的。以史证诗,似乎是小序的专门任务;传里虽也 偶然提及,却总以训诂为主,不过所选取的字义,意在助成序说,无形中有个一定方向罢了。 可是小序也还是泛说的多,确指的少。到了郑玄,才更详密的发展了这个条理。他按着 诗经中的国别和篇次,系统的附合史料,编成了诗谱,差不多给每篇诗确定了时代; 笺中也更多的发挥了作为各篇诗的背景的历史。以史证诗,在他手里算是集

10、大成了。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 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说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这都是按着教化作用解释的。照近人的研究,这三个字大概都从音乐 得名。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便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乌”字,似乎描写这种 乐的呜呜之音。雅也就是“夏”字,古代乐章叫作“夏”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 又分大雅、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的缘故。颂就是“容”。容就是“样子”;这 种乐连歌带舞,舞就有种种样子了。风、雅、颂之外,其实还该有个“南”。南是南音或南 调,诗经中周南、召南的诗,原是相当于现在

11、河南、湖北一带地方的歌谣。国 风旧有十五,分出二南,还剩十三;而其中邺、郦两国的诗,现经考定,都是卫诗,那么 只有十一国风了。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商颂经考定实是宋颂。 至于搜集的歌谣,大概是在二南、国风和小雅里。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 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14)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 所谓“主文而瑞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谪谏”。说的人无罪,听 的人却可警诫自己。诗经里许多譬喻就在比兴的看法下,断章断句的硬派作政教的意义 To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毛传只在有兴的地

12、方标出不标赋、 比;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兴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 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毛传标出的兴诗,共一百十六篇,国风中最多,小雅第二;按现在说,这两部分搜集的歌谣多,所以譬喻的句子也便多了。注释:吕氏春秋古乐篇英美吉特生英国民歌论说。译文据周作人自己的园地歌谣章。“土鼓”、“菁椁”见礼运和明堂位,“苇籥”见明堂位今诗经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卫风淇澳的句子。论语学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的句子:素以为绚兮” 一句今已佚。论语八僧阂思无邪”,鲁颂胡的句子;“思”是语词,无义。论语阳货。(11)、见孟子万章。(13)卫、王、关

13、R、齐、魏、唐、秦、陈、桧、曹、豳。(14)周礼大师郑玄注。参考资料顾颉风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古史辩 第三册下)。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同上)。朱自清言志说(语言与文学)。 朱自清赋比兴说(清华学报十二卷三期)编者案:朱先生两文,今均见诗言志 辩中。内容概括歌谣可分徒歌和乐歌,徒歌随口唱,乐歌随乐器唱。歌谣的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叫复沓。今诗经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孔子后,诗成儒家六经之一。庄子荀子”诗言志,志便指教化而言。 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以史证诗的思想,最先体现在诗 序里。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托名子夏,小序约出自小毛公。赋本是唱诗给人听,大序: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兴,大序主文而谪 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谪谏。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 的叫做兴。随读演练(限时30分钟)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一一断句取 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本次读书结束了,你一定收获颇多,请用简要的语言记录本次读书感受。参考答案诗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