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题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佛山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题历史 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 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B正确;材料中没有 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D错误。1 .【答案】B【解析】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B正确;材料未涉及“神秘色彩”,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从“公天 下”到“家天下”的变化,与家国
2、同构无关,C错误;材料未涉及继承人的品德问题,D错误。 3.【答案】B【解析】材料“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 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体现的是甲骨文的发展使对商朝的研究 有了确凿的史实证据,因此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B。4 .【答案】C【详解】材料“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 焉”体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稳定和团结,C正确;A属于手段,排除; 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5 .【答案】D【解析】孟子主张天下统一,墨子认为天下百姓与天子
3、相同,只有在统一后才会 处于相同的国家内,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也是维护国家统一,选D项;君主专制是法家主 张,排除A项;仁政是儒家思想主张题干未体现,排B项;以德治国是孔子主张,排除C项。 6.【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分布更广泛”可 以看出,华夏文明对周边部族的吸引力增强,周边部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也在增强,故A 正确;分封制的崩溃、中央集权加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D错误;血缘政治得到加强的表 述与战国时期的史实不符,故C错误。故选A。7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中最接近史实的是 秦朝实行暴政,即“内兴功作,外攘
4、夷狄,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C项正确;“废先王 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的文化专制并非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六 国后代的反抗即“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不是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B项错 误;打击儒家即“四维(指礼义兼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 叛”并非秦朝短命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8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西汉中 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西汉政府推行“盐 铁官营”政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经营,打击了山东东部地区渔业盐业等工 商业的优势,故
5、选B项;西汉政府“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 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无关,排除A项;西汉政府“开通了丝路贸易”有利于 促进商业的发展,并非“山东东部地区开始步入商业低谷”的原因,排除C项;儒家义利观 强调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涉及主体为义利关系,影响整个宏观的汉 代经济,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不符,排除D项。9 .【答案】C【解析】由材料“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 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而非百家争
6、鸣的局面,排除A 项;材料强调汉代推崇儒学的原因而非秦朝对儒学的打击排斥,排除B项;汉书是官方 史书,史记是史学家编撰通史的典范,排除D项。10 .【答案】A【解析】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能够解答生活实 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表明在他看来,中国古代数学应该注重实用性,A项正确;涉及领域 较为狭窄与“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不符,B项错误;服务于农业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 提出的应用问题”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项错误。11 .【答案】A【详解】根据“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里肯定的是史记对后世史学的编写体例和学术研
7、究影响深远,A项正确;其内容丰富与史 官写史之法无关,B项错误;史记的价值在于治史,不在于讽刺和批判,C项不符合题意;史记作为纪传体史书对史官、学者的影响,不在古籍文献的整理与保存上,D项错误。12 .【答案】A【详解】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农民起义爆发, 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整 个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一过程中造成了人口大量减少,故选A。这一时期北方自然条件并未发 生重大变化,人口南迁不会造成总体人口数量的大量减少,排除BC;经济中心在南宋时完成 南移,D项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排除。13 .【答案】D.【答案】D【
8、解析】材料反映了五代政权更替情况,内部争权夺利情况严重,政权存续时 间短暂、更替频繁,这说明五代时期战争多发且政治混乱,选D;后梁、后唐为非法继承,其 他均是正常继承,排除A;后梁、后唐的开国君主死于非命,其他均不是死于非命,排除B; 后梁出现儿子杀父现象反映了道德沦丧,但“儒家伦理道德已尽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14 .【答案】D【解析】材料“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 澄清”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设立初期对于澄清吏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D正确。15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可知,题干是北魏统一黄 河流域、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交融,
9、鲜卑习俗受汉人习俗影响,符合题意的是D项;A、 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16 .【答案】D【解析】“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 唐王朝的生命线”可知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选D;题干内容无法说明当时中国的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是否领先世界,故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沟通,但没有体现水 路交通是否成为主要交通形式,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17 .【答案】A据材料“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官员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根据实绩实行奖惩、升迁或黜落。”可知,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这说 明了中央政府
10、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地方官的任免及考核,没有涉及“封 建国家的财政负担、调动了知识分子入仕的积极性、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BCD错误。18 .【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 上皆承受于尚书省”可以看出尚书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行政运行的枢纽,D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因此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 权力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是中书省的职能,B项错误。三省六部 制有利于加强皇权,是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不会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故C项错误。19 .【答案】A【解析】科
11、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是有学府考试合格者、有自学成才者、也有 皇帝临时下诏选拔者,体现人才来源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A正确;材料未涉 及贵族特权的内容,B错误;科举考试是通过乡试省试殿试等选拔的方式选举官员,C错误; 科举制依据成绩选拔官员,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但不能保证绝对的公正,D说法绝对化。20 .【答案】D【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仕途,唐代的选官用官制度主要是科 举制,但从材料“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 得荐举。”可以看出科举制虽然实行,但是原有的门阀制度观念依旧影响选官用官。故D.门 第观念依然浓厚符合材料内容,所以D选项
12、是正确的。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中贪腐现象,故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下门第观念依然浓厚,AC两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C错误。21 .【答案】D【解析】据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可知,其反映的是唐朝的藩镇割据丁据“往 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可知,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出现 在西汉时期,西汉没有方镇,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藩镇割据使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君 主专制指皇帝和丞相的矛盾,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2 .【答案】C【解析】A.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受到压抑,故不选A。B.唐代赋
13、税 依然征收谷物,没有完成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故不选B。C.唐朝将征收的布帛改为折钱征 收,这会推动更多农产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C正确。D. “不以 丁身为本”说明唐代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不选D。23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彰显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精神自由、富于智慧的 时代精神的文化成就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风格各异文学,C项正确;京剧艺术形成于清代, A项错误;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是宋元时期的文化特色,B项错误;着眼民风世 情,反纲常之道的小说是明清时期的文学成果,D项错误。24 .【答案】A【解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戒”反映的是佛
14、教,“不叛逆君王”是儒 家的忠君思想,唐代的“道教”经典既有“戒”又有“不叛逆君王”,材料主要是反映了儒 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而BCD均不能完整全面的揭示材料的主旨,A项正确。25 .【答案】C【解析】天王送子图的创作受到外来佛教文化的影响,说明唐代中外文化 交融加强,选C;材料反映佛教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不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排A;唐代还没 有出现繁荣的市民文化,排B;天王送子图创作并不能体现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排D。 27.【答案】C【解析】A.题干论及的是农民的受田数量,而不是社会人口的增加,排除A。B. 题干论及的是在均田制之下,百姓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不是耕地的减少,排除Bo C
15、. 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在北魏、隋朝、唐朝时期所推行的“均田制”下,老百姓都得到了 一定的土地,在此基础之上,社会经济一定相比较之前会有较大的发展,故C项正确。I).通 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一直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排除D。 28.【答案】C【解析】材料“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说明了宋朝的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是政 治机制注重预防和制约,结合所学不难得出宋朝政治制度强化分化事权,故C项正确。重文 轻武不符合材料主旨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分散官职职权,不是强化皇权,故B项 将错误。控制地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9 .【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财用有无不
16、知也”“何故用不知也”“谓兵非职事也” 等信息可以看出,各个职能部门只顾自身利益,不能相互配合协调,反映了北宋中央官僚政 治的弊端,故答案为C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兵土激增国家负担沉重,排除A项;材料没有 反映专制集权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30 .【答案】B【解析】“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说明漕渊 之盟后宋辽边境较长时间和平局面,选B项。A、D项不符合史实,C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31 .【答案】A【解析】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传统、直接的赈灾方式相比,王安 石通过“募饥民修水利”,将“赈救”灾民和兴修水利工程相结合,说明其力图长
17、远解决灾 民生计问题,A项正确;王安石采用的赈灾方法不能“彻底”解决社会危机,B项错误;材料 中王安石采取的措施不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错误;王安石推行新的赈灾方式,不 能说明其建立了 “完备的救荒体系”,D项错误。32 .【答案】C【解析】岳飞要想进行军事行动,需要报呈掌管军事的中央机构枢密院,选C; 御史台是监察机构,排除A;三司是宋朝掌管财政的机构,排除B;军机处是清朝中枢机构。33 .【答案】C【解析】据材料“皇帝时时下手条激起群臣愤慨事不出中书,是为乱 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下诏令,被视为乱政,这说明中书的地位 仍然受到重视,宋代中书是宰相,故c项正确;
18、材料反映的是群臣对皇帝不经过中书而直接 下诏令的不满,不是对即将亡国的不满,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反映君主专制加强, 故B项错误;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故选C。34 .【答案】D【解析】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反映,故排除A。B. 从题中可以看出,县在各个时代都存在着,但这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故排除Bo C. 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故排除C。D.从题中可以看出, 由两级到三级甚至更多,体现出了中央在地方设置上,机构更加完整,管理更加具体,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说明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强化,故I)正确。
19、35 .【答案】A【解析】9161227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契丹”;都城在 兴庆,并创制“西夏文字”,模仿北宋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南 宋长期对峙,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了短暂的稳定繁荣局面“大定之治”;1279年统 一中国,并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行省制度)的是“蒙古族”,选择A项符合题意。36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 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 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 和行政等
20、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 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 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37 .【答案】D【解析】元朝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这有利于及时传递国家政令,故选D;元代 实行四等人制,民族矛盾尖锐,没有出现民族关系的和谐,排除A;元朝统治时间较短,没有 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排除B;驿道的修筑是在元统一完成后,并不是扩张的工具,排除C。38 .【答案】D【解析】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 纸币交子,宋代“商业革命”表现,选D;宋代 城市中已突破了坊市限制,
21、排除A;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明代,商帮的形成在明清,排除BC。 39.【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可 知,太湖洞庭山区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依靠市场换取所需,这都体现了农业生产以市 场为导向,体现了农业的商品化,故应选C。40 .【答案】B【解析】宋代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苏轼这首 诗名为石炭,石炭指的就是煤,B项正确,其他三项错误。41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代限制各规模”得出宋代未放弃朝贡贸易,故A项 错误;材料未提及对海外贸易征税,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整经济政策和官商分利,故C 项错误;宋朝一方面限制
22、朝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鼓励海外民间贸易,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 推动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见采取务实的政策,故D项正确。42 .【答案】B【解析】由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可知,南北分卷制度不是回应了文化中心 的南移,故B项正确。“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并不是“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A项 错误。南北分卷制度不会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南北分卷制度 实际上就是为了遏制而非提升南方士人地位,故D项错误。43 .【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井田制下奴隶集体劳作,封建小农经 济下,农民个体劳动,以及田庄经济租佃经济,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土地经营制度发生改变而 导
23、致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出现对农民称呼的变化,A项正确;夏商西周时期没 有小农经济,B项错误;C项与农民的称呼没有关系,排除;材料无法反映自耕农阶层在曲折 中渐趋发展壮大,而且与历史事实也不相符,故D项错误。44 .【答案】C【解析】据材料“意思是说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 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可知,张载主张要学以致用,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以致用, 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而不是探究规律和明白道理,A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学以 致用,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而不是学习的态度,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学以致用,为 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而不是育人的方法
24、和思维,D错误。45 .【答案】C【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南宋杭州灵隐寺的一 幅漫画”“不受戒律拘束,貌似疯癫的形象”反映了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广 大市民的文化需求,故C项正确;宋朝儒学发展到理学,儒家思想仍然是正统思想,A项不符 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心学”,排除B项;济公是南宋佛教高僧,故D项错误。 4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并用在了科举考试中,故选C项。47 .【答案】(1)举措: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北方大片土地;设置河西四郡,把 西域纳人汉朝统治范围之内;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设置郡县,加
25、强对东 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出兵朝鲜,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4分)(2)具体史实:宽容大度地安置东突厥降众;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以和亲形式与吐蕃 交好;欣然接受西北各族请尊的“天可汗”称号。(3分)(3)共同影响:有利于疆域的扩大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原地区与 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王朝走向鼎盛准备了条 件;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了借鉴。(8分).【答案】(1)特征: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4分)(2)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 官员担任。(6分)(3)历史作用: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 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