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1).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1633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1).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课题:故都的秋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理念: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的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 解读,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中。在新课程标准下,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 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教材分析:故都的秋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都 是抒情写景的名篇,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 感悟力,可以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学习本单元要关注

2、作品 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与人生思考,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基础,但是水平不高,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有一定的 难度和深度,学生还不能够完全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品 味文章的语言,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提升文学鉴赏水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对写景抒情散文的理解。2、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3、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艺术特点,提高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咀嚼文章,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的情感与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研习文章写作手法,对写作方法、技巧进行学习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

3、观:1、从作品中感悟作者对自然和故乡的热爱,体会民族的审美心理。2、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文辞之美。2、教学难点掌握作品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品悟法、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范读音频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秋,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同的。“枯藤老树昏鸦”是悲伤的秋,“万里悲 秋常作客”是悲凉的秋,“塞下秋来风景异”是壮美的秋,“万类霜天竞自由” 是寥廓的秋。那么,你心中的秋是哪样的呢?感知了自己心中的秋,现在我们要走进的是郁达夫心中的秋,体会他对北国秋色 的感受。2、作者介绍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

4、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革命烈士。 1922年H本留学归来后,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 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宣传抗日。1945 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他的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迟桂花 等。3、背景介绍1926年6月,郁达夫的儿子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 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 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 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故都的秋

5、创作于1934年8月17日。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 时间。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朗诵课文,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文章通过悲秋和颂秋,表达了作者对秋的眷恋,对秋的热爱。这秋中的悲情,就 是作者当时心情的写照,国家的衰微让作者感到悲凉与伤感,这悲秋情怀就是对 故乡对国家的热爱与喟叹。2、把握结构,感知秋意一二段总写: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三至十一段分写:记叙:早晨起来感受秋意,感触落蕊,倾听蝉鸣,感知秋雨,观察果树。议论:动物、人类都能感秋,秋对人类来说没有国别,没有阶级。但中国文人更 甚,感受秋非到北方不可。十二、十三段总写:南国的秋:色彩

6、不浓,回味不永。北国的秋:回味无穷。三、深入研读(一)、品读词句1、“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那是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明确:此处用了通感,也叫“移觉”。把不同的感官沟通起来,可以突破语言的 局限,丰富表达的审美情趣,促使我们更好的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秋,去品味秋 的味道。2、“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 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明确:此处用了触感。秋不止可以观赏,还可以用身体去感触,落蕊不写其颜色 与形状,而写其柔软的触觉,把秋铺在路上,让人以最贴

7、近大地的方式去感受。3、”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 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明确:此处用了听觉。秋蝉的鸣叫,是北国秋天的旋律,是家家户户都熟知的音 符,这是大家共通的情感,萦绕在空气中的秋意。4、“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妒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明确:此处用了对比。把两种秋放到一起进行比较,让我们直观、清晰的感受到 秋在南方与北国不同的韵味,色彩的浓烈,味道的浓郁都更加的鲜明突出。(二)、问题探究1、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天?为什么要这样选取?景物:槐树、落蕊、秋蝉、秋雨、果树。这些事物最符

8、合秋天的特征,虽然选取的景物多种多样,但是他们都为了集中体 现秋天的特色,极具代表性,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凸显了秋的特色,形散而神不 散。2.、为什么以“南国之秋”作对比?开篇提到“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结尾提 到“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 的地方的”,并作了适当的展开,以此与北国之秋作对比。对比的目的非常明确, 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 比,以“南”衬“北”,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这种感受既来自空间的对比: 南北两地,也来自时间的积累:“已将近十余年了”。3、文章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对比衬托;以景显情,情景交融;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首位呼应。4、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的眷恋之情和对故都的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 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全文是作者对故 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四、课堂小结由学生对这堂课进行总结,每位同学谈谈自己学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感悟。五、作业布置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完成课后习题。六、板书设计总写(12段) T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记叙:秋色、秋声、秋味 故都的秋T 分写(3-12段) T L议论:秋没有国别LJ总写(13-14段)北国之秋: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