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对比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对比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国际部高中语文王富超【课标任务群】两篇课文同属于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7单元14课,7单元属于“文学阅读 与写作”任务群,任务群相关表述如下: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 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 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1.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感受艺术形象,理解欣赏语言表达,把握内 涵,理解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 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散文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
2、、意蕴、情 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 艺术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散文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 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 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2. 5学分,45课时。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 要)。(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单元说明】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
3、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 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我曾看过杨万里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蔚为壮观。我曾(走进)朱自清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让人沉醉。我曾(经过)朱自清的荷塘,“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让人陶醉。八、板书景物对比、手法对比、语言对比情感对比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作者对比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 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 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还要反复涵泳咀 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学习提示】阅读故都的秋,要抓住“秋味”这个中心,慢慢读,调
4、动各种感官来体 会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等特点,看看作品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巧妙 地表现这些特点的。作者没有详细描绘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北平著名景点, 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物,这是为什么?再 想想,悲凉的秋味,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有特别的美?作者说中国的文人“与 秋的关系特别深”,有什么道理?阅读荷塘月色,应该多朗读,边读边沉浸到月色清淡、荷香缕缕的意境 中去,品味那种优雅、朦胧、幽静之美。重点学习作者如何写景,如何在景物描 写中自然地融入感情,以及如何通过比喻和通感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学习时要关注两篇写景文章的语言艺术,可以从用词、句式等方面来细
5、细品 味。如故都的秋开头多用短句,句中多停顿,起到了舒缓节奏和营造氛围的 作用;荷塘月色善用叠词,语言朴素典雅、准确传神、贮满诗意。阅读时应 多加体会。【单元学习任务】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 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 评点文字。1 .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凉”,带着传统文人的 某种审美情趣。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 美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两课的单篇学习,需要通过对比阅读提升学生对写景 抒情散文的认识。【学习目标】2 .对比郁达夫与朱自清的文学成就以
6、及文学风格的异同。3 .对比分析文章写作背景的异同。4 .对比分析笔下之景、写景方法、抒情方式以及情感的异同。5 .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以及阅读方法。6 .激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加深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关心。【学习重点】7 .对比分析笔下之景、写景方法、抒情方式以及情感的异同。8 .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学习难点】9 .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学习方法】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学习课时】1课时一、导入处在同一个都市,因为观者的经历心态不同,选用的素材不同,选用的颜料 (手法)不同,总能给我们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散文,吸引我们探讨作家之间的不 同,探讨文本的不同。
7、就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二、朗读作者相关资料,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两位作者。1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一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 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留学英 国。文研会成员。朱自清,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 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一一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 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
8、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 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 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 一八惨案后,朱自清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 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归 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 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10月返北 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1948年8 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
9、于北平,年仅50岁。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 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 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 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成立时间为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 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朱自清晚上夜游荷塘后。写作时,国民大 革命失败。朱自清对于北平来说,是异乡人。2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
10、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 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创造社成员。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 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 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 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七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岛丛 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 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1921年6月8日,郭
11、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赴 日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多次在上海和日本协商,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 学第二改盛馆的郁达夫寓所中,利用上海泰东图书局的一些条件,成立了 “五四” 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团体一一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 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 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 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 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
12、。后期创造社 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8月,郁达夫从杭州经由青岛到北平时。在北平 时,作者参加过两次公务员考试却最终落榜,在北京还见过周氏兄弟,当过北大 统计学教授,挣的工资却少得可怜,他的儿子龙儿逝于北京。写作时,中国正处 于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时期。3 .可以从两位作者的籍贯家乡、学习经历、文学主张、文学成就、社会成就 等进行比较,还可以从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和身世背景比较。三、写景比较1.请从景物、特点、写景顺序、人与景的关系等角度比较故都的秋与荷 塘月色。篇目景景物特点写景顺序人与景的关系故都的秋秋院清晨图、秋槐落蕊 图、秋蝉残鸣图、秋雨 话凉图、秋果
13、奇景图清、静、悲凉普遍之景白天之景无明显逻辑人在景中荷塘月色小煤屑路、月卜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优雅、朦胧、幽静一处之景夜晚之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人在景外2.找出两篇文章的具体景物描写,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鉴赏。(朗读句段)(1)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一一故都的秋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一荷塘月色明确:都使用了俯仰结合的描写手法,多方位描写景色。(2)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 鸽的飞声。在灰沉沉的天
14、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一故 都的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明确:故都的秋使用了视听结合,调动两种感官;荷塘月色使用了通 感,将嗅觉与听觉打通,将视觉与听觉打通,更能沉浸景色之中。(3)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故都的秋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 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一荷塘月色明确:都使
15、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富有动态美。(4)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 的触觉。故都的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一荷塘月 色明确:故都的秋使用了嗅觉和触觉,更富有真实感;荷塘月色只使用 了嗅觉,使用通感,更有意境。(5)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 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 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
16、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 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故都 的秋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 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荷塘月色明确:都没有使用纷繁的颜色,故都的秋使用了 “碧绿”“青”“蓝”“淡 绿微黄”的颜色,比较淡雅;荷塘月色使用了 “青”“黑”,颜色更为暗淡。(6) “唉,天可真凉了一一”(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 一层秋
17、雨一层凉了!” 一一故都的秋明确:故都的秋有对话,表现秋的凄凉;荷塘月色没有对话,更显孤 寂。(7)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 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一一故都的秋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明确:故都的秋只用了虚实结合,荷塘月色用了叠词、比喻、拟人、 虚实结合的手法,富有声韵,景色更加优雅。(8)故都的秋: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南国之秋衬托北国之秋的 “清、静、悲凉”。外国对秋的感情与中国对秋的感情的联系比较,秋都会引
18、起人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荷塘月色:无月之夜与圆月之夜的比较,衬托今夜月色的朦胧。清华园荷塘与江南采莲地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思念。篇目俯仰结合视听结合通感动静结合嗅觉触觉颜色对话叠词、比喻、拟人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故都的秋2处21114112荷塘月色22212312(9)两篇文章都使用了情景交融。荷塘月色是触景生情,起初作者内心“颇不宁静”,淡淡的忧愁之感弥 漫在字里行间。但随着作者独行小路,领略月下荷塘美景,忧愁虽然还在,但心 头平添了一份淡淡的喜悦,感受到一丝得来不易的宁静。这喜悦和宁静都是由荷 塘之景自然生发出的感受,作者在描写荷塘时并没有直接写情,但情自在景中。故都的秋是借景
19、抒情,北平之秋景物众多,作者选择了槐树的落满、秋 蝉衰弱的残声、微凉的秋雨等颇具悲凉之感的景物,来表现对故都的思念与眷恋, 皆因它们与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相一致。3.总结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1)抓住景物特点(寻找关键词,如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荷塘月色“淡淡”);(2)抓住行文线索(如荷塘月色的行踪和感情线索);(3)在对比中抓住景物特点(如故都的秋中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比 较);(4)抓住精彩动词(如荷塘月色的“泻” “浮” “洗”等);(5)关注文章引用部分(如荷塘月色的采莲赋西洲曲);(6)借助写景方法,俯仰、动静、视听、颜色、比喻、拟人、通感等。四、文章各自文化内涵.故
20、都的秋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 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 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秋,暗示着时间,暗示着士子壮志未酬。1 .荷塘月色梁元帝采莲赋,西洲曲。莲,“爱怜”,暗喻爱情。五、文章语言对比故都的秋:开头用短句,句中多停顿。(舒缓节奏,营造氛围)多用记叙、议论。荷塘月色:善用叠词(朴素典雅,准确传神、贮满诗意)多用描写。六、情感比较故都的秋表达了郁达夫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对时间的深切感受,深沉、幽远、严厉、萧索。这是所有人最深沉的情感。荷塘月色表达了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的欣赏与赞美,也表达了朱自清相求宁静而不得的心绪,还有暗含其中的思乡、孤独的心情。这是朱自清个人情感的 表达。二文都是作者在国家民族动荡的背景下写成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七、作业1 .写出你读完故都的秋的感悟。故都的秋是一首好诗,反复吟咏,更感悟其神韵高妙。故都的秋是一幅好画,多方观赏,愈领略其意韵深远;故都的秋是一碗香茗,细细品尝,更体味其清醇可口;故都的秋是一杯佳酿,慢慢啜饮,愈享受其馥郁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