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敦煌文书面世与各国文化强盗的嚣张劫掠,敦煌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上世 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在许多仁人志士的呼吁下,国民政府开始对已被西方窃贼破坏得满 目疮痍的莫高窟采取保护措施:贵令敦煌县守护莫高窟。这从而结束了莫高窟主要由僧 侣守护的历史。散藏于莫高窟众多石窟中的敦煌文书的出土发现是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重大考古 发现之一。与安阳殷城甲骨、居延汉晋简策相校,敦煌文书同样具有极高的文物珍藏和 学术所究价值。从形式上看,敦煌文书中既有大量手抄本,也有少量刻本
2、。手抄本有多种装换形式, 如卷子装、册页装、梵夹装等。刻本虽不足百件,却为有关印刷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 料,特别是现藏英国伦敦的唐成通九年(868年)所刻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有确切纪年的木刻本书箝。关于敦煌文书的数量,由于目前世界上各收藏机构和收 藏者的公布与研究情况参差不齐,学者们虽作过多种统计,仍无法确知准确数目。根据 已公布的大宗馆藏和有关收藏情况,我们推测估算有五六万件。从抄写或印制时间看, 敦煌文书的写刻年代,上至六朝,下迄宋初,历时达700年之久。目前已知标有纪年的 最早的敦煌写经,是后凉王相高在麟嘉五年(393年)抄写的维摩诘经,现藏于上 海博物馆。现已确知年代最晚的敦
3、煌文书抄于1002年,为俄罗斯科学院所收藏的曹 宗寿造帙疏。敦煌文书的抄写文字多种多样,其中数量最多的为汉文,其次为藏文。 同时,用梵文、回鹘文、龟兹文等古民族文字抄写的也不少。因而可以说敦煌文本是一 座丰富的古代民族文字图书宝库。从内容上看,敦煌文书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这些经籍约略可分为宗教文书和社会 文书两类。宗教文书中包括有佛教、道教等经籍。其中佛教文书数量最巨,占到敦煌文 书整体的90%左右。这对佛教典籍斡佚工作和佛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文书的数 量虽远不及宗教文书,但其研究价值却更高。敦煌由土的社会文书内容涵盖很广,美涉 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众多领域,从各方面反映由我国中
4、古时期的社会状况和 文化风貌,可以弥补现存史料不足给研究者带来的续憾。据此开展的研究工作已纠正了 的惆怅。D.尾联构思新颖,其中“明年”“倍还”等语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洋溢着昂扬乐观 的情绪。15 .诗歌先言“不当春”,后边又说“应尽兴”,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六、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代的圣人,“”,犹且从师学习;然而, 当今的普通人,“,却以从师学习为耻。(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的雄心,但最终落得”的结局。(3)作为占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意象,“归雁”常被诗人赋予游子、征人思乡的意味。例如1, 中
5、即是如此。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今,化学纤维早已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材料,但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化学纤维以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为基础,且废弃物不可降解。为了寻找优质又利于生产的纤 维材料,人们将研究的苗头对准了木本种质资源外表平平无奇的云南特色牛角瓜。 牛角瓜的冠毛纤维手感柔软顺滑,空度适中,吸湿性大,在保暖、吸水吸油等方面性能 卓著,但其提取工艺一直是个难题。最近,李毓陵参考了在纱线上施加浆料以提高其可 织性的工艺过程,宏试用微波的热效应催熟瓜。“微波开果”不仅能降低能耗,又能使 牛角瓜在成熟期内特定的时间打开,确保了果实纤维能够地提取。李毓陵认为从传统剥棉花时候用的皮辐轧棉的
6、机械方法,到现在更加高效环保的物理手段,()。这种冠毛纤维纺织生产而成的面料不但有丝绸的滑爽质感,又有一定的透气性 和舒适感,在化学纤维方面前景广阔。16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或词语。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天然纤维植物中的冠毛纤维被学者们提取出来了B.学者们从这种天然纤维植物中提取了冠毛纤维C.从天然纤维植物中,学者们提取了这种冠毛纤维D.学者们从天然纤维植物中提取了这种冠毛纤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八、简答题组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完成下面小题。莲叶的上表皮由特殊的表皮细胞组
7、成。细胞盘面布满了高1020微米、宽1015 微米的突起,同时被覆着一层疏水的蜡。如此特殊的结构使得 时.会隔离开 表皮细胞,进而形成“玉盆琼珠”。水珠滚动,,莲叶也就实现了自洁。莲叶的自洁本领确实存在,但用它来解释“出淤泥而不染”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稍 加分析便能发现这个解释无法站稳脚跟:假设莲叶发挥自洁效应能使莲免受淤泥污染, 那莲叶刚从淤泥里钻出来时,是否应该呈现展开的盾形模样?否则,如何通过叶表面特 殊的结构来排水除污呢?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秘诀其实很筒单,看一张实拍照即可解谜:刚钻出淤泥的莲叶 长这样一发现了吗?幼叶 ,直至钻出淤泥,这意味着幼叶根本接触不到淤泥。既然接触不到,又谈何
8、不染?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莲叶确实可以自洁,但这并非,出淤泥而不染 的原因。”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九、材料作文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是万物的尺度,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万物正是因为丰富的生 物多样性,人类社会才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我们今天念兹在兹的一切人 类宏大问题,从人类健康到粮食安全,从经济发展到气候安全,无不与生物多样性息息 相关。遗憾的是,当前人类正在遭遇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2019年,生物
9、多样性与生 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就警告称,除非采取大力行动,否则大约有100万种物 种面临灭绝,“许多物种将在几十年内灭绝这一现状决定了,人类必须在生物多样性 治理上达成更多的共识,并“将雄心转化为行动”。“框架”的通过,预示着人类朝这个方 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臼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D 2. B 3. 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是研究古今敦煌民众生活场景的重要史料”错。由原文“记述了敦煌普通民众的生活状
10、貌 可知,这些社会文书,是研究“古代敦煌民众生活场景的“史料”,不能成为研究现在敦煌民 众生活场景的“史料 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 ”由表及里地论述了敦煌文书的价值”的理解“无中生有”。文章主体“从形式上看”“从内容上 看”并不是“由表及里”。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强加因果。结合原文“散藏于莫高窟众多石窟中的敦煌文书的出土发现是中国文化学术史 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与安阳殷墟甲骨、居延汉晋简策相较,敦煌文书同样具有极高的文 物珍藏和学术所究价值”,“敦煌文书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不是“将其与甲骨文、汉晋简册这些 重:大
11、考古发现比较研究的主要原因C.“散落于世界各国“犯了“扩大范围”的错误。文中相关表述只有“随着敦煌文书面世与各国 文化强盗的嚣张劫掠,敦煌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从中看不出“散落于世界各国D.由原文“吐蕃尽占河西,切断了西城与中原的联系可知不断交流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A。2 . C 5. A 6.材料一回首历史,分析了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的情况及影响。材料二立足当下,列举天问一号、天舟二号的成功例子,概述了新中国在航天路上取得的 成绩。口材料三挖掘中国航天人的精神特质,追溯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梳理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的说法,“环绕器与
12、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 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可见,“天问 一号”实际由两部分构成: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返轨的是环绕器,落火的实际是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根据“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可见“返轨”的是环绕器, 不是着陆巡视器。由此排除A。根据材料二的说法,“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 速”,可见在降轨和进入火星大气之间,还应有一个“两器分离”的环节。由此排除BDo 故选C。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这主要是因为“说法错误。材料
13、一中说的是“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 不同”,并进步解释了双方不同的具体内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 量方法也不同”。因此,“浑天说和盖天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和“双方对宇宙结构的认知、所 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的说法强加因果。 故选A。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叙述了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中出现了观点的分歧,并具体介绍了 浑天说和盖天说的内容和以实践来检验的过程,最后浑天说被采纳;并在此后一千多年的时 间里依旧存在争论。因此,材料一主要是回首历史,分析了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的情况及
14、影 响。材料二主要叙述了天问一号降落火星的过程:探测器降轨,进入轨道,两器分离,环绕器返 轨,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气动减速,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最后落火。此外, 还介绍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 内容,以及中国航天事业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因此,材料二侧重立足当下,列举天问一 号、天舟二号的成功例子,概述了新中国在航天路上取得的成绩。材料三主要叙述了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卜.白手起家、 昼夜攻关、挑战极限、攻克难关;敢于创新,独立自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甘冒 风险、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无私奉献。“
15、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 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 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因此,材料三侧重挖掘中国航天人的精神特质,追溯中国航天事 业快速发展的原因。7 . B 8. “父亲的白条”是指郭队长写给父亲的借粮的借条,展现了战争年代军民的困难 生活和父亲对革命的支持;胜利后,政府加倍偿还当初借的粮食,表现了革命政府兑现承诺, 答案第2页,共9页绝不向人民打“白条”。口“父亲的白条”指父亲在鲁家屯“借粮”时的白条,表现了父亲等乡民 在困难生活下的无奈与荒唐;父亲在政府兑现借条时反思这一荒唐行为,撕毁了郭队长借粮 的借条,表现
16、了父亲觉悟的提高。9. 文本一是小说,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较为具 体地展现了父亲借粮给郭队长后的复杂心理,内容较为充实,引人思考。文本二是童谣(诗 歌),采用儿童视角。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句句押韵,朗朗上口,感染力较强。【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 “对敌人咬牙切齿的痛恨”错误,父亲是冒充解放军向敌占区的地主去借粮,能否被识破, 能否借到粮食都是未知数,动作描写体现了父亲等人内心的忐忑,而不是“对敌人咬牙切齿 的痛恨”。故选B。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标题深刻意蕴的能力。结合“郭连长又带着几个战士来到我家,从我父亲家里借走了几百斤玉米。郭连长在一张白
17、 纸上写下了一些字,然后把它交给我的父亲”“郭连长说:侯振田同志,革命胜利以后,我 们借的粮食会还给你的可知,“父亲的白条”是指郭队长写给父亲的借粮的借条,展现了战 争年代军民的困难生活和父亲对革命的支持;胜利后,“新金县人民政府贴出的告示上说,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从群众手中借的粮食,现在以两倍的数量返还”,政府加倍偿 还当初借的粮食,表现了革命政府兑现承诺,绝不向人民打.“白条”。结合“走到天亮,他们来到一个名叫鲁家电的小村子。在鲁家电,我父亲模仿着郭队长的口 气,唾沫飞溅地把自己的舌头嚼了整整一个上午”可知,父亲的白条”还指父亲在鲁家 屯“借粮”时的白条,这是父亲他们冒充解放军的欺
18、骗行为,表现r父亲等乡民在困难生活下 的无奈与荒唐;“就这么折来折去,不到两公里的距离,他走了整整个下午仍然没有到达 目的地。黄昏降临了。我父亲掏出怀里的白条,用力地撕了个粉碎,然后把那些细小的纸片 撒向了天空那一瞬间,秋风浩荡”,父亲在政府兑现借条时反思这一荒唐行为,撕毁了郭队 长借粮的借条,表现了父亲觉悟的提高。9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文体特征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文本一父亲的白条是小说,叙述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围绕着 借粮、还粮展开情节,通过父亲多次询问“革命胜利了么“,具体地展现了父亲借粮给郭队长 后的复杂心理,主要塑造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内容较为充实,引
19、人思考。文本二收了谷子送军粮是童谣,或者诗歌,内容采用儿童视角展开,以“我”和爸爸的劳答案第3页,共9页动为主要内容,写产了粮食要支援革命。童谣语言平实,尤其是“收r谷子送军粮,支援红 军打胜仗”两句,感情自然真挚,表现了农民们支援革命的淳朴感情:童谣句句押“ang”韵, 读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感染力较强。10 . C 11. D 12. C 13. (I)因此,臣子勤勉工作,是为君王,并不是为了求得君王赏 赐,君王施恩德来管理臣下,并不是要求臣下报答(感恩或感激)。(2)你想要得到爵位吗?请等待明日。您想要得到俸禄吗?请让我现在就命令粮官支付。【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20、句意: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 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 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 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数百”是说“君之后宫”的姬妾之数,中间不宜断开,且“妇妾”是下一句的主语,主语前断开,排除BDo“君安得有此”“君何患无有”中“君”作主语,在“君”的前面断开,排除A。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都是“出逃”的意思。前句句意:晋文公出逃。后句句意: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 事。B.前句,陈说。句
21、意:请让我这没有爵禄的小人说几句话。后句,陈列,这里指拿着。句意: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 人。c.都是“犒劳”的意思。前句句意: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卜.去犒劳土兵。后句句意:第 二天犒劳士兵。D.都是“退却”的意思。前句句意:秦军因此退却了三十里。后句句意: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 姑告别。含义相同,判断错误。故选D。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李谈对平原君耽于享乐不忧国事心怀不满”说法错误,原文为“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 可见平原君并没有不忧国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日”,文中也没有提及李谈对 平原君心怀不满,只是提出了建议。故选C。1
2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 “劳勒”,勤勉工作;“牧、管理;“德”,报答(感恩或感激)。(2) “爵”,名作动,得到爵位;“旦日”,明日,第二天;“禄”,名作动,得到俸禄。参考译文孔子说:“有道像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施子德泽的 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臣子勤勉工作,是为君王,并不是为 了求得君王赏赐,君王施恩德来管理臣下,并不是要求臣下报答(感恩或感激)。如果臣子 不回报君王的恩惠而随便谋求私利,那就是灾祸的根源;君王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 行封赏,也是祸乱的根源。那祸乱的根源,是由不报恩而产生的。晋文公出逃后
23、,周游天下,舟之侨离开虢国跟从他。晋文公回国后,选择那些可以封爵 的人赏给他们爵位,选择那些应该得到俸禄的人赐给他们俸禄,只有舟之侨不在其中。晋文 公请大夫们饮酒,喝到酒兴正浓时,晋文公说:“你们几个人为何不为我赋诗呢? 舟之侪 上前说道:“有爵禄的君子作诗赋,请让我这没有爵禄的小人说几句话。话是这样说的:有 条龙威武矫健,不久前失去了它的住所。有一条蛇跟随着它,游遍了天上地下。这条龙返回 自己的深池,安居在原来的住所。那条蛇快要枯干,却得不到它的住所。”晋文公吃惊地 看着他说:“您想要得到爵位吗?请再等待一两天的时间。您想要得到俸禄吗?让我现在就 命令粮官支付。”舟之侨说:“经过请求才得到封
24、赏,廉洁的人是不会接受的;话说尽了才 得到名声,仁义的人是不会去做的。如果天上浓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那么禾苗植物就会 兴旺生长,没有谁能禁止。如果因为一人说了话就施惠给一人,就好像为一小块土地下雨一 样,整个大地也不会生出禾苗。”舟之侨说完后就一级级走下台阶离开了。晋文公到处找不 到他,终身一直念诵着诗经齐风甫田中怀念远人的诗句。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魏国信陵君也矫诏抢夺将军晋鄙的军 队去救赵国。大军还没有到,秦国紧急围攻赵国的邯郸城,邯郸城危急,快要投降,平原君 很担忧。邯郸宾馆吏员的儿子李谈劝说平原君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 ”平原君说:“赵 国灭亡那我就要作俘虏
25、,为什么不担忧呢? ”李谈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 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 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 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 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 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 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于是平原君采纳了李谈的意见,得到敢 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谈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
26、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退却了三十 里。这时也凑巧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秦军便撤走了。李谈在同秦军作战时阵亡,赐封他 的父亲为李侯。14. B 15. “不当春”写京中的自己无心赏春,尽兴则在想象洛阳友人群游尽兴,一实 一虚,形成鲜明对比;用虚笔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 “交代了,愁,的原因”分析错误,“看春不当春”句,诗人宜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 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是愁的结果。故选B。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诗的首联“今FI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中可知,作者此时
27、游寓长安,远离家乡洛阳, 作者此时充满着思乡之情,虽是春光大好,但作者完全没有心情去欣赏买好的春色,即使是 长安著名的美景,“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也让作者亳无兴趣。相反,作者想象此时的洛阳亲友们赏春的情景,“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儿留宾”,作者 写自己在长安无心欣赏春天的美景,是实写,而想象洛阳友人群游尽兴,是虚写。一实一虚, 虚实结合,形成鲜明对比。其次,作者写自己在长安无心赏春,却想象洛阳的亲友赏春的情景,此处是用虚笔反衬自己 的孤寂,尾联“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更是对明年春天作了想象,想象明年春天 自己回到洛阳后与亲友们一同赏春的情景,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
28、之切。16. 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封狼居胥仓皇北顾(“赢得仓皇北顾”亦可)示例一: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示例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示例三: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矣、狼居胥、仓皇、赢、蓬、塞、雁、华。17. 不可或缺完好无损替代18. B 19.人们将研究的方向对准了外表平平无奇的云南特色木本种质资源一牛角瓜。【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第一处,由“化学纤维早已是日常生活中”“重要材料”可知,语境强调化学纤维在日程生活中 很重要,不能缺少,填写“不可或缺”。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
29、能少 一点。第二处,“但其提取工艺一直是个难题”强调提取难度大,又说“微波开果不仅能降低能耗, 又能使牛角瓜在成熟期内特定的时间打开,确保了果实纤维能够“,可见以在表明“微波开果” 可以保证提取时的完整度,因此填写“完好无损”。完好无损:很完整、完好无缺,没有一点 儿损坏或残缺。第三处,由整段文字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用“冠毛纤维纺织生产而成的面料”取代“化学纤维”, 因此填写“替代”。替代:以乙换甲,并起原来由甲或应该由甲起的作用。或说用一物质代替 另一物质(多为强者取代弱者的地位),指代替。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A.是被动句,这里不具有使用被动句的意义,故排除;C、D两个
30、选项,“这种”代指的是上文提到的牛角瓜,应该放至广天然纤维植物”之前,故排 除 C、D;C.将状语前置,强调了提取的来源,不恰当。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搭配不当,苗头:预兆:因由。“研究的苗头”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研究方向”; 第二处,第三处,语序不当,”外表平平无奇的云南特色”应放在“木本种质资源”之前。故病句改为:人们将研窕的方向对准了外表平平无奇的云南特色木本种质资源牛角瓜。20. 口水滴落在莲叶上 口带走叶面上的脏东西 口被芽鳞包裹着21.匚原句将自洁功能 说成莲叶的“本领”,拟人化,生动活泼;运用俗语“牛头不对马嘴”,口语
31、化,语气强烈。口 原句与整个文段的表述风格更和谐,有利于吸引读者,改句表述则较为普通。以往史书中一些不确切的记述,解决了许多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并改写了中华文明 史的某些篇章。例如,以往史书中关于敦煌的记载很简略。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吐鲁番尽占河西, 切断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致使中原史官对河西史事鲜有知闻,史书中的片言只语也多 据传闻特录。但敦煌文书再现后,研究者们惊喜地发现藏经洞中保存了大量中唐至北宋 初期的社会文书。这为这一时段的敦煌地区史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可信的资料。至于社 会生活与民众习俗方面,敦煌文书为我们提供的研究资料更丰富,难以计数的契约、诉 状、祭文、愿文、信札书牍与社司转帖等
32、多侧面多角度地记述了敦煌普通民众的生活状 貌,为后世描绘出了一幅跨越数百年的生动历史画卷。(摘自杨宝玉敦煌学的诞生与发展,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遭到多国文化强盗劫掠的敦煌莫高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前主要由僧侣守护。B.敦煌文书是藏于莫高窟众多石窟中主要记录或反映当时宗教、社会生活的经籍。C.敦煌木刻本书籍金刚经刻于我国唐代,是世界印刷史上一件重要的文物。D.敦煌文书中的社会文书内容丰富,是研究古今敦煌民众生活场景的重要史料。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概述了莫高窟曾经遭遇破坏的情况,为下文部分省例的叙述作了铺垫。 B.
33、全文论述层次清晰,以并列结构由表及里地论述了敦煌文书的多种特点与价值。 C.文中以“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维摩诘经”之例,说明了敦煌文书写经年代很早。 D.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论述了佛教文书与社会文书的数量之别与价值之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出土的敦煌文书为古民族文字、宗教发展、民俗研究等学术领域提供了宝贵文献资 料,需要妥善保护与认真研究。B.敦煌文书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将其与甲骨文、汉晋简册这些重大考古发现比 较研究的主要原因。C.目前,我国很多敦煌文书都散落于世界各国,这给相关的学术研究与文物收集整理 工作带来了困难。D.由敦煌文书的内容可推知,古敦煌曾经是
34、一个文明交汇的地区,见证了中原文明与 西域文明不断交流的历史。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口处,下文“会隔离开表皮细胞”说的是莲口|上的水滴,这也是“形成玉盆琼珠”的条件, 故画线处“使得时”可填“水滴落在莲叶上”。第1处,讲述了实现自洁的原理,即“水珠滚动带走了叶面上的脏东西,因此可填“带走叶 面上的脏东西”。第处,由图片可知,幼叶在钻出淤泥前是被芽鳞包裹着的,正因为如此,“幼叶根木接触 不到淤泥”,故可填被芽鳞包裹着”。2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比较改句与原句的差异点:一是将“莲叶的自洁本领确实存在”改为“莲叶确实可以自洁”,由此可
35、知原句用“本领”来形容 莲叶的“自洁”,有拟人意味,更加生动形象;二是去掉了“牛头不对马嘴”这一俗语,由此可知原句运用俗语,口语化,通俗易懂,活泼俏 皮,语气强烈。所以,整个文段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表述的生动活泼,原句与文段的表述风格如“进而形成 ,玉盆琼珠“既然接触不到,又谈何不染? ”等更和谐,有利于吸引读者。改句则既无修辞又 无引用俗语,仅仅只是表述这一事实,较为普通。22 .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所供材料是一则有关生态保护的材料,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性,强调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36、第二部分则指 出当今世界正面临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并强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我们 应根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面临的危机和我们的对策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进行本次写 作。构思时,我们首先应思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谓生物多样性是 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 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 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物种多样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仿生学的发展离不 开丰富而奇异的生物世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必要条件。写作时,鉴于高
37、中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建议考生不必过多纠缠“生物多样性”的专业知识,可 以把重心放在挖掘人类活动造成生物灭绝的原因匕进而探讨“怎么做我们可以先指出物 种灭绝的危害,接卜来简要论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为人 类提供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等。然后,重点分析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众多原因中,来 自人类活动的那些原因,比如:盲目的自大、愚昧的认知、无止境的攫取等等。接下来可以 分析人类应该怎样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敬畏自然、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类发展与生物多样 性之间的关系、控制人性中的贪婪的欲望、全球合作当然,我们也可以由具体的“生物 多样性”这一话题延伸开来,谈保持“文化的多样
38、性”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提倡多样文 化的相互包容、和谐共生。立意:1 .万类霜天竞自由,人类发展可持续。2 .万物共生,世界和谐。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 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 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阂提出了一种新的 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 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 而浑天说
39、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 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 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 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维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 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 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 宙结构认识的主流。(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材料二:5月15日凌晨1时许,
40、天间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凯道实施降扰,机动至火星进 人就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就道,着 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天间一 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抛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当 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间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再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 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间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后,着陆 巡视器在缓冲装置的保护下,落到火星表面。5月29日,我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
41、船准确送入预定凯道。30 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 和核心舱迎来第一位“访客”。按空间站在就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共实施11次 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开始,中国人 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就徐徐展开了。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 业在几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下,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 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像英国广播公司(BBC)所说,“中国最近在太空方面表 现出了强大的能力。(选自南方日
42、报中国青年网等)材料三:飞天梦是我们民族的千年梦想,正是这种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才可能有特别 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 史无前例的赘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 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 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 抗寂寞训练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 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 主
43、基础上的创新道路。为了确保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 改进、就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 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 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据统计,目前世界 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 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 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选自光
44、明日报2020年12月)4 .对天问一号降落火星过程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降轨两器分离返轨进入火星大气层减速落火B,降轨进入火星大气动力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C.降轨两器分离减速悬停精准避障一落火D.降轨进入火星大气减速悬停精准避障落火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浑天说和盖天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对宇宙结构的认知、所采用 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B.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这可以证明在当时浑天说对宇宙结构 的认识比盖天说更为合理。C.从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到天问一号、天舟二号成功巡天,种种成就展现了中国在 太空探索上步步提
45、升的能力。D.中国载人航天白手起家,却能取得辉煌的飞天业绩,是与航天人心中坚定祖国和人 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息息相关的。6 .这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中国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侧重点有何不同?三、文学类阅读一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父亲的白条侯德云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国民党新六军攻占老镇皮子窝不久,我的父亲就迎来了他生命 中最严重的一次惊慌失措。东北民主联军的郭连长,是红嘴堡乡亲们的老熟人。这天,郭连长又带着几个战士 来到我家,从我父亲家里借走了几百斤玉米。郭连长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些字,然后 把它交给我的父亲。郭连长说:“侯振田同志,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借的粮食会还给你的。”郭连长还说:
46、“你要好好保存这张纸条。革命胜利以后,凭着这张纸条,我们一定 会还你粮食的。”我的父亲用手指头捏着那张纸条,翻来覆去看个没完。他整整一夜没有合眼。他在 心里一次次问自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很久以后我父亲才知道,那张纸条的名字叫“白条”。此后郭连长经常到我父亲家里来。他已经不是郭连长了,他变成了武工队的郭队长。 他是到敌占区去打游击的。我父亲的家,处于敌占区和根据地交界的地方,郭队长和他 的武工队经常路过这里。每次见到郭队长,我的父亲都要问上一句:“革命胜利了么?”郭队长每次都说:“革命一定会胜利的。我父亲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郭队长和武工队到家里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要请他们吃饭。也没啥
47、好吃的,好大饼子熬白菜,外加一碟小咸鱼儿。这样隔三差五吃 下去。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了,临近开春,除了一点点玉米种子,就再也没有正经粮食 了,全靠萝卜白菜打发日子。我的父亲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那时候,整个根据地军民的日子都很困难。由于困 难,郭队长和他的武工队才有了到敌占区大规模借粮的举动。我的父亲曾经跟随郭队长到敌占区借过一次粮食。那天晚上,他看见郭队长写下了 几十张白条,把它们分发到地主富农手里,对他们说:“借不借粮,是对共产党、对东 北民主联军的态度问题,你们要好好想一想”跟随郭队长到敌占区借粮的故事在我父亲嘴里津津乐道了几十年。然而他更加津津 乐道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那也是一个借粮的故
48、事,不过故事的主南不是郭队长,而 是我的父亲侯振田同志。一九四七年六月,辽南我军向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强大的夏季攻势,很快就解放了皮 子窝。我的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了郭队长,对他说:“这一回,革命算是胜利了吧?”郭队长说:“还没有。我们马上就要出发。我们要把东北的国民党反动派全部消灭!”我父亲的本意是想问问郭队长能不能还给他一点点玉米,家里眼瞅着又要断粮了, 孩子哭老婆闹的,他总该想出个什么办法才行啊。郭队长的一番话,把我父亲心中的小算盘砸了个粉碎。他垂头丧气回到家里,冲着 老婆孩子大发了一通无名之火。我那救世主一样的父亲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把村里几个跟他关系密切的 年轻人叫到家里,对他们说:“今天晚上,跟我出去一趟,咱们去搞点粮食。”村里边几乎家家户户都缺粮食。几个年轻人听了这话,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