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苏轼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1109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苏轼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苏轼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苏轼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苏轼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苏轼专项练习题一、宋史苏轼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耍。嘉佑二年,试 礼部,丰可欧阳修惊喜,眼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 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可穿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 谓提举官打:“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 “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 迁中书舍人。弃生

2、权蝴鹿贡类会大翳寒士坐庭史J魅能言轼宽其禁继缎尽技巡铺内传 母摧辱举子且持暖味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m釉君所恨。轼恐不见 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 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夏常平米,多作熊粥药剂,遣使挟医 分坊治病,活者其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 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 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

3、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I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

4、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第1页共17页 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 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

5、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 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 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 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 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 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 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

6、忍,请求调 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 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乂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 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 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 集多余的钱二千缗,乂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 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 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 父亲苏洵

7、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 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 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附加: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6 .门前流水尚能西

8、,休将白发唱黄鸡.竹杖芒鞋轻胜马7 .水光激潮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第10页共17页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9 .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18、白露横江,水光接天19、触胪千里,旌旗蔽空2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22、寄蜉峭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2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8、诵明

9、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0、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34、寄蜉蜥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B; 2.最后两句是说不要计较升迁和降职这些事情,像朱色那样尽职敬业,受人爱戴。表达了作者对陈海州不计较得失、超然物外的旷达和为官有为的期许。解析:“宓子贱的厅堂错误,应该是以宓子贱指代陈海州;“昔口被绿柳垂杨环绕着,现在却被秋 霜覆盖,一片萧索,表达了世事变迁之感理解有误,应该是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3.B4、答题示例:前三句,写眼

10、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1分)后三句,狂风 忽起,涛澜汹涌,臼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1分)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1 分)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1分)评分标准:内容2 分,手法1分,效果1分。背景1.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第11页共17页 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傀侄,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 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战亭”。 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苏撤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可以当作互补

11、互注的姐妹篇来读。2、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 在当时的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 的。赏析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 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 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 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 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健侄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

12、己而造,乂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 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 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 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战亭”上 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 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 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上片是 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

13、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 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 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 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 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 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 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 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 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

14、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 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 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 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 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 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第12页共17页 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 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

15、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 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 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 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禀然的精神风貌,充分 体现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5、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

16、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 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据其三下阕“垂白杖藜抬醉眼, 捋青捣黔腰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有“饥肠”语,应是青黄不接时农人挨饿;又有 语,特指馈赠饭食。故知白发老人见太守来访,情急之卜.只好从田中捋些将熟的青麦粒捣成 粉状,聊充招待。说“情不自禁地”不合词境,“尝新”也无从谈起。故选C.6、其二上阕,捕捉乡村女子的群像,动态地再现她们稍事打扮争相围观太守热闹欢 快的场景;匆促抹红的外貌描写、挤破红裙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农家女充沛的活力。 其三上阕,描写雨后麻叶滋润光泽,设问谁家煮茧香,以此

17、铺垫,引出娇语缴丝的农 家女,顺序从视觉、嗅觉、听觉中来,着力表现了农家蚕妇的勤劳。【解析】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 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 意中作用。注意题干要求“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要回到两首词 中找到表现乡村女子的相关句子,然后选取最主要的手法来分析其二上阕,主要运用 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乡村女子的活力与热情。”三三五五棘篱门”,捕捉乡村女子 的群像,动态地再现她们稍事打扮争相围观太守热闹欢快的场景;“旋抹红妆看使君”,“相 挨踏破借罗裙”通过对乡村女

18、子们匆促抹红的外貌描写、挤破红裙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 了农家女充沛的活力。其三上阕,主要运用了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了乡村女子 的勤劳。“麻叶层层荷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描写雨后麻叶滋润光泽,设问谁家煮茧香, 以此铺垫,引出娇语缄丝的农家女,“隔篱娇语络丝娘”从视觉和嗅觉再到听觉的描写,着 力表现了农家蚕妇的勤劳。7 . B、C (B是借喻,不是借代。C “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 寂”。)(答对1项得2分,两项得5分)第13页共17页8 .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 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

19、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弥弥” “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守于音韵 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 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 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 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

20、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 顺处逆的襟怀。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 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宵。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 云。春夜,词人在薪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 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 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

21、,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 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两句暗写月光。“障泥未解玉聪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 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晋书王济传:“济 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日: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 便渡。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 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鞠, 即欲眠于芳草

22、。我欲酹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 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 一石三鸟的效果。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 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溪作一个量词,巧妙又无痕地把风,月与溪融第14页共17页 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 的意思。微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 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由于感情的挚浓,使比喻的客体升到了突出的地 位,因而它的形象显得更鲜明,更生动。这种表现手法是

23、从生活中来的,不背埋,更不违情 月色皎洁,加之以醉人痴语,怪不得异想天开,这是理;十分珍惜美好的月色,这是“情。 情理交至,这就更巧妙地揭开了词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帷幕。这个境界是极为幽美、静 谧、纯洁的,如果有一丁点儿外物犀入,就会被损害,被践踏。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 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 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 音不绝。妙在乂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 它。作者在词中不去写乱山攒拥

24、,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声啼叫, 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 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词人真实地记录了他第一次难忘的感受, 因而也就给读者留下了第一次动人的印象。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 凭据。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 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 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 味无穷,令人神往。9

25、. C (“几时”意为“什么时候”,表达想要归去却不知几时可以归去的无奈,并不是归隐的 计划和安排。).闲人可以指散自在、乐观通达的人,(2分)从“且陶陶、乐尽天真”能看出词人的 乐观洒脱,而“作个闲人。对一张琴,壶酒,一溪云”勾勒出的也是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状 态。(1分)闲人还可以指因怀才不遇、不得重用而赋闲归隐的人。(2分)从“虽抱文章, 开口谁亲”可见,词人心有抱负,却世无知己,无人赏识,不得已而只能做个“闲人二(1 分)11 . C.自叹。从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可以看出词人在叹想人生总是喜优参半。而“又何须 抵死,说短论长”中也包含了词人的无奈、自嘲和自我劝慰。解脱。“幸对,”一句即景

26、抒怀美 好的景色让词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得到了解脱。豁达。最后在“江南好,千钟美泗,一面 满庭芳的高唱中。词人从人生的矛盾、感情的漩涡中解脱出,情绪变得豁达开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第15页共17页 C.”全词以叙事为主错误,全词以议论为主。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表达 自己对名利的态度:“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追求。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下阕“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 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这几句是作者的人

27、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 酬的沉痛。“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此句愤激地表达J词人 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下面笔锋一转,以幸对引领,使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 求得了内心的宁静,并得到了解脱。13 .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但不要思念自己”错误,词末 两句表明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就不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词的结 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乂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 生态度。14 .他对友人诚挚相待,至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至精微

28、;对友 人厚道、劝慰、劝勉。【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 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 解读。翻译: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 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 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 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此词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 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 苏

29、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 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 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上片 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 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 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友人所去瀛洲为僻郡,繁华不 如越州,更不如开封府。特别是熙宁年间又连遭旱灾、地震,赤地千里,五谷不收,倾墙摧 栋,遍地洪流。百姓南来逃荒

30、,到元祐年间仍未恢复元气。苏轼送别词的结尾,般均为友 人解忧释虑,此首从道家借用思想武器,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成分。但在当时,他为友人提供 一种精神力量,使友人忘情升沉得失,虽远行而能安之若素。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第16页共17页写得深沉细腻,婉转问互。15: B解析:三四句是实写,应是作者梦醒后推窗所见之景。下阕的“明日分别”是想象。16:想象。作者设想“明日”分别的情景,友人离岸而去,柳絮飘飞,江水东流,通过想 象表达离情。拟人。多情的柳絮,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将“飞絮” 人格化,突出人的情意之深和难舍难分之情。反衬。“水东流”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 情,突出依依惜别之

31、意。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飞絮”“江水”描绘凄迷的春景,渲染一 种感伤的氛围,烘托惜别之情。象征。“飞絮”的飘忽不定、轻虚空灵象征人世的飘泊之 感,传达出迷蒙怅惘、拂之不去的眷恋之情。解析:“ K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 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 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有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第17页共17页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

32、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 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 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 缓灾情;同时乂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 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乂减价枭常平米,多作篦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

33、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二、苏轼诗文情境默写.“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 筹。1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中用“,”发出深 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组。2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和李白行路难 中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3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4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5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

34、的诗句是:6 .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中与这句诗 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c.苏轼浣溪沙词中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7 .自古以来,登山给许多诗人以感悟,留下不少名句。杜牧上寒山体会到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登泰山领略到, ;王安石登 飞来峰领会到“,苏轼上庐山领悟到第2页共17页8 .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面对苦难,苏轼吟啸徐行,用“,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 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9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以新奇的角度描绘了西湖美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江山

35、,想起许多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不禁感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发词人年岁将老、功业未成的感慨的两句是10 .苏轼被贬于黄州,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 ”的心底悲歌。11 .描写周瑜应战时的潇洒从容,体现他对赤壁之战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词句是.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两句是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12 .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13 .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14 .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15 .苏

36、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o.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16 .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17 .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o.赤壁赋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27、赤壁赋.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 仙境里去的句子:。28 .赤壁赋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29 .赤壁赋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 子:。30 .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第3页共17页31 .赤壁赋以月亮作比

37、,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32 .赤壁赋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o 33.赤壁赋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34 .赤壁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 子:o.赤壁赋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三、苏轼词专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浣溪沙忆旧苏轼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避桐乡。注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苏轼,眉州眉山人。子贱: 即宓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其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仲卿: 指西汉人朱邑,字

38、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宜时,以礼乐教化人民,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 有方。B.宓子贱的厅堂昔日被绿柳垂杨环绕着,现在却被秋霜覆盖,一片萧索,表达了世事变迁 之感。C. “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比喻,写出了人生聚散如同梦境一般,与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 之妙。D.全词语言质朴,用典贴切,感情深沉而丰富,既有对他人的情谊,也包含了自己的人生 感慨。2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倨.侄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

39、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 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门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庄生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刚道:硬说。3 .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第4页共17页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B.上阕写景,虚实结合;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 一旨。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

40、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4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阙的画线句。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浣溪沙苏轼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蓿罗裙。老幼扶摧收麦社,乌莺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其三麻叶层层荷叶光,谁家煮茧-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鼓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 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蒂:同茜,绛红色。络丝娘:纺织娘, 此处代指缠丝姑娘。女嫁三口送食日IT,此处指馈赠饭食。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

41、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 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 “词为艳科”的藩篱。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 乌飞莺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 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 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6 .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西江月【宋】苏轼

4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照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薪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 马精,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第5页共17页7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障泥未解玉腮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 脖,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 里代指月

43、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 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 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8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 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 一溪云。9 .下列

4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 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B. “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迅速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 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C.词的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 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D.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 “溪”,比“一朵云” “一团云”,都更有意境。10 .词中“作个闲人”中的“闲人”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45、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 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 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6页共17页A.诗歌开篇就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对名利的嘲讽之意一览无余。8 .词人在上阕中认识到荣辱得失,祸福生死都是事皆前定,不用干忙。C.全词以叙事为主,间以抒情,表达对名利得失的看法,对自由的追求。D.词人善用修辞,同时多俗语口语,明白晓畅,率真自然,充满豪迈之气。12

46、.下阕依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具体内容梳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鳖。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本词写于元祜六年(1901年)春苏轼时任杭州知州。改火:古时候钻木取火,四时 各异其木,故称改火,后来以改火为一年,“三改火”即过了三年。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词的上片写友人久别重逢,又勉励友人,为其开释胸怀。B.话别时对友人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以思想活动为线索,扣人心弦。c.词的F片写在月夜之中送

47、别友人,穆父所去的是偏远之地,早春时节,春风已绿江南岸, 但规定的到任时期已经迫近,不得不启行。D.苏轼的尾联,为友人提供一种精神力量,告诉友人离开后虽然艰难,但不要思念自己。 14.本文情感一波三折,委曲跌宕。结合本词及所学知识,你对苏轼送别友人有何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夜听名曲,本是乐事,却似乎引起了怨恨;一旦梦醒,袭来的是离愁。B.三四句作者想象江天情状,新月下江面上,迷迷蒙蒙,混沌一片。夜愁浓郁。C.欲去又还不去”虚写分别情景,伤离别终须别,但迟迟没成行,难舍难分。D.笛声、绿窗、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织成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图画。16.本词最后两句“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足见苏轼文笔之高妙,请作分析。第7页共17页【参考答案】1. A 2. B 3. C4.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 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