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 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知识梳理】.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村落的产生、集镇的出现和城市的产生:阅读前三子目完成以下表格村落产生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逐渐形成村落。最早出现在(.)地区,世界其它地区如( )也存在大量原始村落遗址。作用集 镇出现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后 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在聚居的地方(),形成集
2、镇。中国中国古代的集镇主要是为()而设立的;两宋时期:元 代:明清时期:世界7世纪,英国出现贸易小镇,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城 市产生公元前3500年一前3100年,两河流域()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 ( )的中心场所。中国主要分为: 商朝时: 周朝时:世界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古时期:二、世界各地的民居:1、各地民居特点的决定性因素:2、两河流域:(1)建筑材料:(2)组成:3、古埃及:(1)建筑材料:(2)组成:4、古代中国:(1)远古:(2)秦以来:(3)明朝:(4)现存:5、古希腊罗马:6、古代印第安人:【重点阐释】1、宋代集
3、镇开展原因及特点:(1)原因 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开展,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加。 宋朝政府采取了 “不抑兼并”的 土地政策,加兴生产力积平的提高,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宋朝的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草市开展规模扩大,促进了集镇的勃兴。(2)特点 从规模来看,集镇数量总体还较少。从分布地区看,多集中于水陆交通要道,分布不平衡。2、早期城市兴起的条件 (1)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对的高水平,保障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创立 了其集中在一定地方的条件。(2)最初孤立的农村公社政治上的整体化和原始的国家机构的形成。(3) 手工业、军事、祭祀活动等方面的专职化的开展。3、早期城市的特征 (1)城市中
4、已有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员,如官吏、祭司等。(2)早期城市已出现了杰出的建筑物、服垫、绘画等艺术品,有纪念碑、公共建筑物等作为城市政治、经 济力量的标志。(3)已开始有交字记述,如用文字记录粮食、地产等财富。早期城市已有测量及预报的 学科;历法已用于生产。(4)城市的权力机构组织征收赋税,进行社会控制。(5)共同体成员的地域居住代替了部落的血缘居住。(6)有了较以前更为复杂的阶级社会结构,贫富悬殊,阶级差异明显存在。4、中古时期欧洲城市的特点 (1)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2)城市中围绕着公共广场组织各类城市设施以及狭小、不规那么的道路网结构。(3)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和繁荣,使
5、一些城市开始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逐步成为自治城市。(4)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限时训练】1 ,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 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 雅典城市设计()A.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D.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2,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 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
6、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那么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 明明朝前期()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闭关锁国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D.农业对市镇开展具有双重作用3.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 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近代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从本质上()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D.表达了商品经济的开展4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 但凡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
7、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开展水平极端低下B.城市布局表达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5.2019年7月,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 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平民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说明良渚文化聚落群() 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6福建民居一一土楼结构上的特点是中轴对称,在布局方面表达出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清楚等。 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等
8、原那么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利于邻里和睦B.突出皇权至上C.表达宗教色彩D.深受宗法影响7 .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规整,且多呈南北向。出现这种差异主要由于 ()A.政治文化的差异B.经济水平的高低C.民众数量的多寡 D.地理位置的不同8 .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淮子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受伤的 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当赔偿责任。该 规定()A.保护了私有财产B.加强了罗马城市管理C.混淆了法律责任 D.完善了罗马法的内容.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
9、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 “市”连称就构成了 “城市”。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D.政府非常重视开展城市商业贸易9 .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居民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有三千家,且“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 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清初()A.农村集镇开展迅速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集市功能不断完善 D.农耕文明渐趋衰落10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而产生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兴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各种集 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
10、民“买食用盐茶农具”等问题,地方政府也设一定官吏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说明草市的出现()A.最早可追溯到宋朝B.突破了城市中坊市界限C.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 D.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11 . “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那么为镇或 以官监之”。中国古代“镇”的职能演变主要反映了()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B.重农抑商政策放松C.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强化D.商品经济的开展12 .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那么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 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的原因是()A.等级观念和长幼有
11、序制度B.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C.布局对称,主次清楚有序D.使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13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时间松江市镇数量(个)1550年以前5915511722 年11317231861 年16718621911 年369市镇数量增长表达出商人地位上升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开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开展A.B.C.D.14 .中国古代城市的开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店铺 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开展和
12、人口的增加B.北宋时期城市功能的增加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和经济开展D.北宋城市是一级行政机构15 .集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集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 区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集镇,但集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那么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 明明朝前期()A.政府对集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各地的集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新兴集镇导致原有集镇的衰退D.农业对集镇开展具有双重作用16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 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
13、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 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主要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 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 城市面貌。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材料二 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 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收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 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 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
14、,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兴旺和人口 增加而出现郊区城市化趋势。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兴旺,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逢灾荒之年,涌入 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摘编自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8.唐宋以来的城市开展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
15、。潘 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兴旺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兴旺,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兴旺。 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 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材料二 晚唐以来商业中心兴起,至两宋而大盛,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开展的新起点,即商业 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开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中的大局部 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开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开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新 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
16、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 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1 .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汴京城市开展繁荣的表现。2 .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业市镇开展的特点。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开展的主要因素【限时训练】参考答案1 .答案:C 解析:由“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见民主政治 影响了城市的布局,同时城市的这种布局也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二者形成互动效应,C项正确;A、B 两项说法都错误,均排除;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表达,排除。2 .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农业的开
17、展对市镇的兴起有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即农业对市镇开展具有双重作用, D项正确;材料表达不出政府对市镇分布的规划,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商帮无关,B项错误;材料未体 现出市镇经济的停滞,C项错误。3 .答案:D解析:人文精神的萌发是在古希腊时期,A项错误;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B项错误;启蒙运动推动了 民主政治的构建,C项错误;材料中时间是14世纪以后,事件是大型世俗建筑成批出现,结合所学可知, 这说明的是经济开展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城市建筑凸显人的价值和作用,D项正确。4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夏、商都城的布局有一定的规矩,说明了礼制观念已经影响到了城市建设,D项符合题 意;夏、商时期经济
18、已经得到了开展而不是水平极端低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夏、商时还没有皇帝, B项说法错误,排除;古代都城模式仍在变化中,尚未定型,C项说法错误,排除。5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良渚文化聚落群中已经有了阶级的区分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故 答案为D项;材料未涉及中华文明起源,A项错误;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B项错误;秦 朝时才建成君主专制国家,C项错误。6 .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清楚” “长幼有序”等信息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表达了 宗法的思想,D项正确;利于邻里和睦并非材料主旨,A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 至上,B
19、项排除;材料中不涉及宗教,C项排除。7 .答案:A解析:雅典卫城平面布局的开放式表达了政治民主理念和商品经济繁荣,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的规 整以及多呈南北向,表达了等级观念、礼仪制度等,A项符合题意;建筑方位与经济水平的高低、民众数 量的多寡无关,排除B、C项;地埋位置的不同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8 .答案:B解析:该规定对罗马城市中的泼水或高空掷物现象进行限制和管理,表达的是加强罗马城市管理,B项正 确。A项不能得出;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9 .答案:C解析:城是从政治功能来说的,市是从经济功能来说的,所以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C项正确。10 .答案:
20、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初江南集镇人数多、规模大,商业繁荣,A项正确。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始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集市功能不断完善由材料不能得出,排除C项。材料不能表达农耕文明的衰 落,排除D项。11 .答案:D解析:材料主旨是宋代草市的开展。依据草市出现的自发性及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等问题的作 用可知,草市是经济开展的产物,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D项正确。南北朝时期已出现草市,A项错 误;材料中未表达城市中的坊市界限,B项排除;材料表达的是官方对草市进行管理,并未表达“大力支 持”,C项错误。12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唐代以前“镇”的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宋代以后那么是
21、经济功能突出,结合所学可知, 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开展,D项正确。A项不能得出;B项说法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3 .答案:B解析:“家长作为全家核心”表达了宗法制的影响,“皆低于正房”表达了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尊卑,故B项 正确;A、C两项是对“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那么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 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的总结而非原因,故均排除;D项是关于使用材料和设计结构的说明,与 原因无关,故排除。14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仅凭市镇数量的上升不能得出商人地 位上升的结论,故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开
22、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故 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7231861年、18621911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度 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通商口岸有关,故正 确。民国政府建立于1912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错误。应选B项。15 .答案:A解析:北宋城市的开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开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政府政策,A项正确;题干表达的是北宋城 市的居住和经济功能,未涉及与前代城市功能的比拟,排除B项;海外贸易的繁荣与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 区是否分开无关,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16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农民与
23、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集镇”可知, 农业的开展对集镇的兴起有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但集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那么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 可知,农业的现状对集镇又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应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在集镇开展中的作用,故排 除A项;集镇与集镇之间的关系在材料中并未表达,故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7 .答案:1 .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是地方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文化教育兴旺且资源较集中;发挥宗族 凝聚作用。2.变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开展;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原因:人口流动更 加频繁;商品经济开展,城市商业繁荣;政
24、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解析:1 .根据“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学校等教育设施”“王室宫殿和 祖庙”结合所学,概括得出。2“变化”比照两那么材料,从城市规模、功能等方面概括;“原因”,根据“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赋税征收 相当繁重” “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等分析作答。18.答案:1.表现:商业街繁荣,商业开展突破了空间限制;金融业较为兴旺;城市交易市场规模扩大;涌 现瓦子等娱乐场所;城市功能多样化。2,特点:逐步形成镇级聚落;主要依托经济功能;处于交通交汇处;得益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城市行 政功能增强;主要聚集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3.因素:地理位置;经济
25、开展;政府政策;历史的积淀与传承;城郊一体化进程。解析:1.据材料一 “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 带等”得出商业街繁荣,商业开展突破了空间限制;据材料一 “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兴旺 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兴旺,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兴旺。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 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得出金融业较为兴旺、城市交易市场规模扩大;据材料一 “城内还有 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得出涌现瓦子等娱乐场所、城 市功能多样化。2 .据材料二“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开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得出逐步形成 镇级聚落、主要依托经济功能;据材料二“它们中的大局部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 开展起来的小城市”得出位于交通交汇处、得益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据材料二“当开展至一定规模时, 政府便赋予它们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 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得出商业市镇主要聚集在大型商贸城市的周边、 城市的行政功能增强。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城市开展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经济开展的程度、历 史的积淀与传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