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1 届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届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9(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甲骨文数量众多,刻有文字的甲骨约有16 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有 4000 多个;内容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现已有1000 多个字头被成功识别。但是,
2、由于甲骨残断、拓片不清以及对字词理解的不同等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字词的考释在甲骨学界仍然存在分歧。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一是甲骨文的今字判定。甲骨文中的某字相当于今天的某字,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未识字而言的。目前已被学界所考释出的 1000 多个字头,均属此类。如甲骨文中的“一”“二”几乎与今字毫无二致;再如甲骨文中的“月”“雨”等独体字,象形意味明显;又如“休”“伐”等合体字,古今文字结构始终未变。对于熟谙金石学的学者来说,辩识出部分文字是比较容易的。在未被考释出的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它们大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对这些未识甲
3、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二是甲骨文的今字确释。甲骨文中的某字究竟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某字,长期以来学界认识并不统一,经过深入研究后确认某一种观点可接受,这是对悬而未决之字的考释。如甲骨文中多次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个字,旧无确释,绝大多数学者照摹原形作缺释处理,仅少数学者释“屯”。李学勤在释新出现的一片征夷方卜辞 一文中释读作“禺(遇)”。蒋玉斌在 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 一文中指出,运用“对照法”,经过细致的字形比对,该字可确认为“屯”,主要用为蠢动之“蠢”。蒋说已被学界普遍接受。三是甲骨文的今字改释。甲骨文中的某字,前人已考释出相当于今天的某字,但后
4、人作出了另一种考释,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已识字而言的。如甲骨文中的“凡”是“盘”的象形初文,左右两个竖笔不对称,一个弯曲另一个不弯曲,且不等长。“同”,像木桶形,是“简”“桶”等字的象形初文,左右两竖笔对称等长。在敏锐观察到甲骨文中的“凡”“同”二字的细微差别后,王子杨在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指出,旧释“凡”之字绝大多数当改释为“同”。四是甲骨文的用法考定。不管是已识字还是未识字,均有其在甲骨文中的某些用法不明,需要深入考辨、考定,这是针对所有甲骨文而言的。“未识字”在今天看来其中不少可能是死文字,即这些字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使用过,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被淘汰,现在我们自然已经无法为其找到相对
5、应的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的文字考释工作除了要继续关注甲骨文等古文字中的某个字是后世或今天的某字外,对于实在无法对应者,弄清楚其在文字材料中的具体用法也很有必要。综上所述,正确的释文是通读甲骨文的关键,是利用甲骨文进行深入综合研究的基础。甲骨学者要继续坐稳“冷板凳”,充分利用大数据在搜集材料方面带来的便利,综合运用“对照法”“偏旁分析法”“历史考证法”等文字考释方法,发挥语法分析在疑难辞例疏通方面特有的优势,给目前运用传统手段研究陷于窘境的甲骨文字考释工作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深入发展。(摘编自齐航福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6、A.甲骨文的内容丰富且体系完备,这对学者研究殷商时期的语言和思想等均有极大帮助。B.辨析某甲骨文字是否相当于今天某字并取得一致意见,是甲骨文今字判定的重要工作。C.甲骨文中的部分独体字象形特征明显,从这些字中可以较容易地看出它们的构形意象。D.甲骨文中的“未识字”仅在特定历史时期使用,导致学者现在很难对其用法进行考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提及了甲骨文考释存在分歧的原因,指出考释工作任重道远,并提出自己的主张。B.文章总体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的脉络清晰。C.作者在论述时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多次引用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增强了说服
7、力。D.文末提出了“历史考证法”“对照法”等研究的新思路,体现了作者解决问题的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 项是()A.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还未被考释出,找到其对应的今字,是之后考释工作的重要内容。B.虽然蒋玉斌的观点被学界普遍接受,但并不意味这个字的今字确释工作可以到此结束。C.学者如果想要充分利用甲骨文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就必须先要得到甲骨文的准确释文。D.甲骨文考释工作已陷入困境,需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代替传统研究手段。(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柴薪我小时候生活在小镇里,小镇就像一个蛋壳,
8、藏了多少少年的壮志和梦想,至今回忆起来总能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后来我离开小镇,读书、谋生、飘荡,一晃已是多年。飘荡和飞翔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每个人都渴望飞翔,在没有翅膀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飘荡,也有很多人在飘荡中找到了飞翔的感觉,甚至慢慢生出了翅膀,但是这种生长过程中的痛楚实在难以忍受,除非你学会了麻木。当初离开的时候,我想我会回来的。当初背着行囊离开的时候,我看着车窗外倒退的树木、田野、河流,没想到,故乡从此在我的生命中越来越远。多年以后,我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偶尔回去。故乡的风景有的依然熟悉,有的却变得陌生,我在一个个当初毫无新鲜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新鲜感,仿佛那些被诗歌擦亮的词语。在漫漫的时光
9、中,那个我称之为故乡的小镇也开始离我越来越远。在幽暗的光线里,在朦胧的情景中,在渐渐远去的岁月里,我仿佛只能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人影进进出出那个虚幻般的小镇。整个小镇仿佛荒草萋萋,迷雾蒙蒙,毫无美感。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我曾竭力想表达的最珍贵的东西,但现在它像一幕幕消逝的风景一样离我远去。我也离它远去,做了城市里的居民。那里没有人为我的到来而感到欢欣,我也不曾有过特别的喜悦。我在新的地方安然地生活。毋庸置疑,我的故乡的人们在我离开之后也会依旧幸福快乐地生活着。不知为什么,我对故乡小镇的深深依恋从来没有改变过。虽然我离开它已经二十多年了,不过,我还是深深爱着我的故乡小镇,无论是它的过去,还是它
10、的现在,或者是遥远的将来,这种爱是深入骨髓的。虽然我的少年和成年都没有在那里待多久,但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却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想起那个古老的地方。尽管我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其他城市里,可是我忘不了故乡小镇所有的人和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所有的事。也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的祖先早已把一种所谓“热恋”的东西遗传给了我,除此之外,我再也不能找到什么词汇来表达我此时的情感了。时光可以带走许多东西,就像街道两边那一排新建的房屋最终会变旧变老,到最后又会被另一层新鲜的尘土掩埋一样,发生在故乡小镇的许多故事开始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一百年以后,再也找不到了。命中注定,小镇就是我的故乡。这个古老小镇上的一切,对我来说
11、,就是我少年时的记忆,它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也将成为我永远留存的东西。少年时期在小镇上的生活影响了我的半辈子。小镇的生活给了我滋养,也让我形成了固执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有一天,看了一部叫小镇的电影,电影里小镇的情景和我的故乡小镇几乎一模一样。不知不觉中把整部电影看完,我已经热泪盈眶。每次回到故乡,总会听说,某某老人去世了。有时仔细想一想,我们那条街上的老人差不多都去世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我是认识的。死者长已矣!一茬一茬的人死去,一茬一茬的人出生。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生生不息,不变的永远是永恒的时间。我从容走在故乡小镇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在逆风而行。有一种珍贵的东西,不知道
12、是我丢失了还是人们忘记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陌生人。我看到风中的故乡摇摇晃晃,我知道这是我的错觉,其实那是我的心在摇曳不定,不能自已。(原文有删改)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飘荡”是指在现有条件下离开故乡去谋求基本的生存;“飞翔”是指通过刻苦努力,艰苦磨砺,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去追寻自己的梦想。B.“我在一个个当初毫无新鲜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新鲜感”一句,通过具体细致的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故乡越来越陌生的感情变化。C.本文将“我”对昔日故乡的依恋和“我”在城市生活感情却无处寄托进行了对比,以此表明故乡在“我”的感情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D.本文综合运
13、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了故乡在“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我”对故乡复杂的感情。5.文章最后三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6.作者为什么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三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II(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 美,均作了深入地开掘。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清”的含义极其丰赡。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
14、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依贵清真。”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六朝的淫摩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
15、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请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谆真、精妙、传神。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游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李白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他在 古风五
16、十九首 其一 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虽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修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诗文也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申得到启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剪凿竹石开,蒙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吟诵之间,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清举、清扬之感。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
17、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选自大众日报)7.下列对于文中“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集中地表现了李白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的追求。B.“清”的含义极其丰赡,它主要指自然之清,也可指人物、事物之清,而且既含内容,又含形式。C.“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表现了自然之清,即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D.“清”表现出李白对于“美”的开掘,对“清”的执着追求也能表现李白具有“品格之清”。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指出了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弊端,坚决否定“绮丽”风习。B
18、.建安以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所以李白才倡导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C.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不同于六朝所染的“风习”,所以,李白的批判并不是针对“诗风的美丽”。D.李白所强调的“清真”,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积极地影响了韩愈的古文运动。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某种程度上既表现了“潇酒、自由”的人物风神,又表现了艺术作品“淳真、精妙”的特点。B.李白对“清真”的理解跨越了古今悠远汉漠的时空,他用自己一生的大量创作来践行对于“清真”的追求。C.“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
19、明诗人应将自然美不加雕饰地呈现出来,如此才会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的审美感受。D.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20、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乙兰亭十三跋(节选)赵孟頫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
21、。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始难别矣。王顺伯,尤延之诸公,其精识之尤者。于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盖笑之也。然传刻既多,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损,肥瘦得中。与王子庆所藏赵子固本无异,石本中至宝也。兰亭诚不可忽。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其人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
22、次次:旁边B.况修短随化化:造化C.无虑数十百本虑:考虑D.分毫不爽爽:违背1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B.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C.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D.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12.下列对
23、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时的情形,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是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B.乙文是作者对所得兰亭帖的题跋,有叙述,有议论,既体现了作者对所得拓本的喜爱,也展现了其高深的书法造诣。C.甲文语言或骈或散,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错落优美。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D.乙文提到,兰亭帖传刻版本众多,实难分辨真伪。赵孟頫所得到的兰亭帖五字未损本,的确是世间最好的版本。13.翻译下列句子。(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二)古代诗
24、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9(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经过汨罗江。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与李白相隔千里但不知道其确切消息,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B.汉书苏武传中出现雁足传信的说法,此后“鸿雁”常常借指书信。C.风波险阻,秋水寒凉,诗人借此传达了对于李白流放前途的关切和担忧。D.第三联以“憎”“喜”对比,传达了杜
25、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15.杜甫为什么要在怀念李白的诗歌中联想到“投诗赠汨罗”?(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揭示了思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在思与学的关系上,荀子劝学中的“_,_”两句则似乎更强调学的重要性。(2)白居易琵琶行中交待送别环境、渲染感伤氛围的两句是“_,_”。(3)韩愈 师说 中借用“_,_”两句,揭示了“道”与“师”存在的一致性,为人们选择“师”确立了标准。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一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9(9 分分)17.下面是某校德育处邀请
26、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一封邀请函,请指出文中存在的五处格式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尊敬的家长:您们好!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更好地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推进素质教育,让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我校将于 2020 年 7 月 28 日在学校各班教室开展以“家校牵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您的掌声,孩子们的欢乐将与您一同分享。请各位家长届时惠顾,我们真诚地邀请您莅临我校指导工作。2020 年 7 日 26 日(二二)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11(11 分分)18.班主任李老师准备在复课后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在得知此事后小刚同学给班主任写了一封简短的建
27、议信。请指出信中格式和标点符号不规范、语言不得体及不准确的问题,并进行修改。李老师:您好!我想就咱们这次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主题班会,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次班会必须先谈谈“疫情无情人有情”的话题,主要是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人和事,我们不能不谈,这也正好对大家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就说这些,还请您考虑考虑。2020 年 7 月 10 日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19.根据要求写作。主角不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纵横赛场的体育明星,不只是改革大潮里的风云人物。一次精彩的表演、一场激烈的比赛、一次难忘的军训你都可能是当中的主角。请以“这一次,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8、要求:(1)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规范。(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 项,“这对学者研究殷商时期的语言和思想等均有极大帮助”错,原文中“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可知,看出对“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有很大帮助,对于“思想”则不一定。B 项,“并取得一致意见”于文无据。原文为“对这些未识甲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D 项,“学者现在很难对其用法进行考定”错,原文是说“现在我们自然已经无法为其找到相对应的文字”,但“弄清楚其在文字材料中的具体用法也很
29、有必要”,并且在文章末段指出了认定的方法和途径。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于文本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 项,“文章总体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错,主体部分在论证时,首先提出“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的观点,接着从“甲骨文的今字判定”“甲骨文的今字确释”“甲骨文的今字改释”“甲骨文的用法考定”四个方面对观点展开分析。最后提出在考释甲骨文方面的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因此文章在总体上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 项,“甲骨文考释工作已陷入困境”错。原文是说“现在我们自然已经无法为其找
30、到相对应的文字”,并非陷入困境,并且还说“今后的文字考释工作除了要继续关注甲骨文等古文字中的某个字是后世或今天的某字外,对于实在无法对应者,弄清楚其在文字材料中的具体用法也很有必要”。故选 D。【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 项,“具体细致的行动描写”表述错误,此处应为心理描写。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考生首先要知道表达方式有哪些,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哪些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样的效果,如文章倒数第三段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每次回到故乡,总会听说,某某老人去世
31、了。有时仔细想一想,我们那条街上的老人差不多都去世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我是认识的。”通过记叙,交代“我”在故乡听说老人逝世的情况;“死者长已矣!一茬一茬的人死去,一茬一茬的人出生。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生生不息,不变的永远是永恒的时间。”通过议论,点明“我”对“生死”的看法。倒数第一、二段,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我从容走在故乡小镇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在逆风而行。有一种珍贵的东西,不知道是我丢失了还是人们忘记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陌生人。”通过记叙,写出了“我”回到故乡时的行为;“我看到风中的故乡摇摇晃晃,我知道这是我的错觉,其实那是我的心在摇曳不定,不能自已。”通过抒情,抒发了
32、“我”对故乡的依恋和因故乡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复杂感情。【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的标题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6)一语双关。本文主要描写了“我”对昔日故乡的怀念,将“我”对昔日故乡的依恋和“我”在城市生活感情却无处寄托进行了对比,以此表明故乡在“我”的感情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抒发了“我”对故乡复杂的感情。所以可知,作者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一是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我”的故乡;二是明确
33、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我”心目中故乡的特点在时间的“风”中变迁,以及“我”对故乡变化的复杂感情;三是揭示全文的线索是“我”对故乡的所见所感。【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 项,“它主要指自然之清”理解错误,在文中没有依据,选文第二段指出:“清”的含义极其丰赡。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又是指诗文之清了。“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文中并没有“主要
34、指自然之情”。故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 项,“指出了梁、陈推崇靡艳”理解错误,断章取义,文中说“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而不是“梁、陈推崇靡艳”。故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
35、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 项,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理解,曲解了文意。文中强调自然美是“不加雕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而诗人的诗应以“清真”为贵,强调自然美,而且“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也仅是李白诗句给人的审美感受。故选 C。【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
36、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D 项,爽:差错。“分毫不爽”译为:分毫不差。故选 D。【1
37、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动词等,其次还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独孤长老送余北行”,兼语短语作谓语,“独孤长老”作主语,“送”的宾语“余”同时作“北行”的主语;“携以自随”承前省主语“独孤长老”,“以”目的连词,连接“携”和“随”,不可分开;“来归”,过来归还,连动短语作谓语,“他日”作“来归”的状语,承前省略主语“余”,中间不能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CD。“南浔北”是偏正短语,南浔的北面,作“至”的地点即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译为:这是五字已损的版本,是独孤长老送我
38、去北方,他自己随身携带的。到达南浔以北时,他便拿出来给我看。我就从独孤长老那里乞求得到了它,携带来到了大都,以待他日再来归还,可与独孤长老结此一重翰墨的姻缘。故选 A。【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D 项,“赵孟頫所得到的兰亭帖五字未损本”错误,依据原文“此盖已损者”“五字镵损”可知赵孟頫所得到的兰亭帖是损本,里面五个字受到凿击致损。故选 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
39、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得分点:所以,用来;骋,放开、敞开;极,穷尽;信,确实、实在。得分点:日,一天天地;亡,消亡、消失;识真者,能够辨别确认为真迹的。得分点:舞,使跳舞;泣,使落泪;嫠妇,寡妇。【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
40、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甲)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
41、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
42、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乙)王羲之的兰亭序法帖自定武石刻后便再无传刻的版本流传了,而定武石刻的拓本在人世间留存的也就是那么有数的几本。并且随着时间的进程只会越来越少,不可能再增加了。
43、因而喜好古董文玩的雅士们都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稀世珍宝。然而这些留存的珍宝却极难辨别真伪。特别是有一卷五个字没有遭到损坏的版本。尤其这五字未损的版本更是难得了。这里的一件便是五字已损的版本,是独孤长老送我去北方,他自己随身携带的。到达南浔以北时,他便拿出来给我看。我就从独孤长老那里乞求得到了它,携带来到了大都,以待他日再来归还,可与独孤长老结此一重翰墨的姻缘。兰亭序定武石刻的拓本在宋朝尚未南渡时,在朝为官的士大夫们几乎人人都有。待到定武刻本的原石消亡后,江东那些好事的人,往往是每家都镌刻一块刻石,不必想就知道如此会产生出数十百本之多的拓本了,因而自此真假就难以分别了。王顺伯、尤延之等诸位先生,是精
44、于鉴赏者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墨色、纸色、字体肥瘦、用笔粗细之间的差异,能辨别得分毫不差。所以朱熹为兰亭题跋时说:“看来不只是古人对礼的阐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呀。”看来是一种调侃的说法。然而既然传刻版本如此之多,实在也不易确定它的好坏。此卷真是极佳的版本,五个字受到凿击致损,字迹的肥瘦十分得当。与王子庆所收藏的赵子固那本没有差别,是石刻拓本中至尊的宝物。兰亭序的艺术价值诚然是不可忽视的。其流传于世间的墨拓本逐日消亡越来越少,而能够辨别确认为真迹的非常之难。凡是能鉴别为真迹的便被人收藏起来了,怎能不好好地当至宝一样珍藏呢。【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 项,“杜甫对自己坎
45、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分析错误。此联的对象是李白,并非杜甫自己。故选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结构、情感、内容等方面的鉴赏能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此诗以秋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的意思是李白,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
46、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
47、、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点睛】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第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二,把握诗中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
48、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做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
49、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16 题详解】【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须臾”“浔”“荻”“瑟”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50、【17 题详解】“2020 年 7 月 28 日”改为“2020 年 7 月 28 日上午 9 点”;“学校各班教室”改为“各班教室”;“惠顾”改为“光临”;落款处日期上面补充:某某学校。【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您们”不符合语言习惯,应为“你们”或者“您”;这是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一封邀请函,所以时间表述至少应具体到日期及上午或下午几点;“学校各班教室”表述啰嗦,前文中已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