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评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评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评析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评析生物部分评析生物部分评析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 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要紧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淌性增大【答案】C【解析】红细胞会吸水涨破的原因是由于水分子进入红细胞,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部的血红蛋白不能出膜,从而导致进入红细胞的水分子大于从红细胞中出去的水分子,最终吸水涨破。【评价】本题考察中 4是一个小骗局,容易误导学生选择 D。但是本题的考察难度比较低,因此通常学生都能够很容易作答。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
2、处理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由于其分子结构的改变【答案】B【解析】乙酶的活性随着受蛋白酶处理的时间延长而降低,因此可知乙酶的分子结构等被蛋白酶所破坏,而甲酶却没有被影响,可能是甲酶能抗该种蛋白酶,也可能是由于甲酶是 RNA。【评价】关于酶的图像本题的考察方式是一个突破,而且考察了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但是本题的考察点并不难,因此学生较容易得分。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参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
3、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答案】B【解析】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构成元素,缺少镁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光反应减弱,同时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因此也会使得暗反应强度减弱。【评价】镁元素的功能,叶绿素的功能都很容易答出,但是学生分析的时候很可能会选择 D,忽略了暗反应强度也会改变的部分,由于感受上叶绿素与暗反应无关,因此会有一些同学选错。4.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与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培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之甲组;另
4、一组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之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如今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与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答案】C【解析】本题考了物质跨膜运输及质壁分离的实验的原理。甲组在完全培养液中浸泡,表皮细胞会汲取完全培养液中的一些矿质元素,从而使得细胞液浓度升高;乙组在蒸馏水中浸泡,表皮细胞会吸水,使得细胞
5、液浓度降低。将两组细胞均放入蔗糖溶液中时,甲组细胞渗出的水量比乙组低。而第二问题,比较具有迷惑性,水分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评价】本题的阅读量比较大,学生可能由于阅读不认真而忽略一些关键点,同时最后一问具有迷惑性。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含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答案】C【解析】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因此 C 选项具有明显的错误。【评价】B 选项中很多学生认为只有体
6、液调节,事实上在前半句话中就已经表达了神经调节的作用,这是内环境调节的考察中比较简单的方式。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ABCD实验目的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观察 DNA 与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试剂醋酸洋红双缩脲试剂甲基绿斐林试剂吡罗红预期的实验结果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斐林试剂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将 RNA 染成红色【答案】A【解析】脂肪应用苏丹IV 染液鉴定染成红色;葡萄糖需要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产生砖红色沉淀;DNA 用甲基绿检测,呈现绿色。【评价】
7、本题所考内容是平常复习中重点内容,应该将各类物质及鉴定试剂、现象总结,因此这仅仅是一个小检测,因此难度很低。29.(9 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 CO2浓度为 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 CO2浓度为 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 C3与 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 A 是_(C3化合物、C5化合物)。(2)在 CO2浓度为 1%的环境中,物质 B 的浓度比 A 的低,原因是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 CO2浓度为 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 C3与 C5化合物浓度
8、达到稳固时,物质 A 的浓度将比 B 的_(低、高)。(4)CO2浓度为 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 1%时的_(高、低),其原因是_。【答案】(1)C3化合物(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固,即 C3化合物与 C5化合物的含量稳固。根据暗反应特点,如今 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 C5化合物的两倍。当 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而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 C5化合物积存。(3)高(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的 ATP 与H少【解析】CO2降低会导致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升高,因此 A 物质是 C5化合物,B 物质
9、是 C3化合物。【评价】本题需要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图有一定的熟悉,能够清晰的分析各类条件之间的关系。30.(10 分)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之蛋白 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与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 A 的合成或者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 A 合成与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人体胰岛细胞中_(含有、不含有)蛋白 A 基因。(2)为了研究小鼠在同意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 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
10、成_细胞能够产生抗体。通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 AKP 进行第二次免疫,_细胞能够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经历、特异性【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的过程需要通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而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种生物的全部基因,但是不一致的组织的细胞所含有的蛋白质不一致,这是基因选择性表的的结果。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 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效应 B 细胞)与经历细胞,而在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时候,经历细胞能够迅速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评价】
11、这道题的难度有点太低了,特别是(1)部分,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别给了学生,只需要进行排序即可,确实是有点超乎想象。而(2)小题则仅仅考察了体液免疫的过程,并没有太难的内容。31.(12 分)某岛屿栖息着狐与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固。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与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 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 6 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与牧草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 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增加、减少、不变
12、)。(4)通常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增强、减弱、不变)。【答案】(1)捕食与竞争 寄生(2)(3)增加(4)减弱【解析】首先根绝题意能够绘制一下食物网关系,那么能够明显的看出人与狐既有捕食关系,又同时以羊、野兔为食,存在竞争关系。病毒与对应的生物的关系属于寄生。人登岛第5 年时,由于狐灭绝,因此野兔的数量会有所增加,从而导致种内竞争增强。【评价】本题的难度不高,仅有(4)问相对较难,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会对被捕食者的种群进行了自然选择,会提升被捕食者生存能力,这叫相对进化,而这样就会使得被捕食者的传染病的流行程度降低。本空填写有一点难度。32.(8 分)某
13、植物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操纵(如 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 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比如下: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什么遗传定律?(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操纵,为什么?【答案】(1)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4 对。本实验的乙丙与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81/(81175)81/256(3/4)4,根据n 对等位基因自
14、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后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推断这两个杂交组合都涉及到四对等位基因。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推断乙丙与甲丁两个杂交组合涉及的四对等位基因相同。【解析】多对性状的遗传,确信要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评价】高考确实没法猜,很多时候已经不敢相信今年还会再考多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了,但是想想遗传也只能考这个内容了,曾经跟学生说过,三对相对性状已经考了 N 次了,很可能要开始考四对相对性状了,结果今年就来了!四对相对性4状的比值应该是(3:1)。39.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有些细菌能够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
15、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与_。(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使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与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邻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答案】(1)原油 选择(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3)强(4)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火焰【解析】类似于教材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
16、离”的实验,结合微生物类实验的操作,能够很容易的作答。【评价】本题的难度谈不上,由于在学习选修 I 的时候,我就把宝压在了微生物培养这一块,而这样的题能够说我们做了 N 多次,除了没有考石油,其他可能考的都做了一遍,因此感受难度很低。另外关于题干中的“唯一”有一点建议,现在(九十年代以后)各大报刊杂志等都不在使用了,而且国家文字委员会建议使用“惟一”来替换“唯一”,看来高考还是不够与时俱进呀!40.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 分)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
17、。回答问题:(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与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所固定的_能。(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与_等原理。(4)通常来说,生态工程要紧任务是对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1)有氧与无氧(或者细胞)(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
18、者受损的生态系统)【解析】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的处理,既包含为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又包含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因此本空答细胞呼吸最恰当。植物池中的各类生物构成了群落。生态系统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评价】假如说这是一道选修 III 的题,那么惟一能说服我的就是(3)与(4)两小问。(4)的问题有点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由于感受后面的内容又有重复,因此可能一些心思缜密的学生反而不敢轻易作答。事实上在复习的时候就很担心选修 III 会出生态,由于很多时候选 III 的讲解中注重的程度
19、是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态工程,由于感受生态工程的部分不容易讲解,更有点接近选 I 的特点。因此我们学校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做法应该说是在本次考试中“成全了选 I,略亏待了选 III”【总评】本次高考的试题更加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侧重实践,注重与生活相联系,更于现在的主基调相协调。本次考试中生态内容的比重比较大,必做与选做都有提及。本次考试中生态题的比重明显提升,除了必做题的 31 题的 12 分,更有选做题 40 题的前两问估计在 9 分左右都是必修的生态问题。在对试题的初步熟悉之中能够看出,试题的难度呈现的是稳中又降,但是又不乏一些能拉开分数的小陷阱,因此感受本次生物考试的成绩应该是总体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