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00324人事管理学练习题.pdf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7201973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00324人事管理学练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自学考试00324人事管理学练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00324人事管理学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00324人事管理学练习题.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人事”指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A.人为之事B.人情事理C.交际应酬D.人与事之间D(P2)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人事”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2.()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高效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A.广义的“人事”B.狭义的“人事”C.管理D.人事管理C(P3)题干表述的是管理的定义。3.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时空资源A(P3)管理对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时空资源和信息资源五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是管

2、理最重要的对象。4.人事管理的对象是()的关系A.人与人B.人与事D.人与社会B(P3)人事管理并不直接管理社会劳动过程,也不是简单地对人或事进行管理,而是对社会劳动过程中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5.人事管理学的特点有()A.社会性B.自然性C.交叉性D.现代性C(P4)人事管理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学。(二)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科学。(三)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6.涉及人员招聘、录用、考核、奖惩、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人事管理学内容是()A.人事管理理论B.人事管理体制C.人事管理业务知识D.人事管理现代化C(P6)人事管理业务主

3、要包括:招聘、录用、考核、奖惩、工资、福利、职称、退休、编制、档案、培训等内容。7.能力只有与工作性质和职位相一致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体现的是()A.适应需要B.竞争择优C.适才适用D.依法管理C(P11)在人事管理中,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所谓竞争,就是在人事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无论在考核、考试中,还是在录用、晋升时,都必须实行公平竞争,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均等的机会。所谓择优,就是在竞争中举优劣汰,挑选最佳人才。8.人事管理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源于其()A.政治性B.社会性C.实用性D.科学性D(P12)人事管理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

4、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源于其科学性,而社会属性则源于其政治性或阶级性。9.人事管理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源于其()A.政治性B.社会性C.实用性D.科学性A(P12)人事管理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源于其科学性,而社会属性则源于其政治性或阶级性。10.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A.利益的多极性B.管理的层次性C.科学性D.阶级性D(P15)社会性,这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性。人事管理,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是社会对人的管理。11.管理的基本要素有()A.管理者B.管理对象C.管理理念D.管理手段E.管理原则ABD(P3

5、)构成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12.以下属于管理对象的有()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时空资源E.信息资源ABCDE(P3)管理对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时空资源和信息资源五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是管理最重要的对象。13.属于人事管理业务知识的有()A.招聘、录用B.考核、奖惩C.职称D.退休E.工资福利ABCDE(P6)人事管理业务主要包括:招聘、录用、考核、奖惩、工资、福利、职称、退休、编制、档案、培训等内容。14.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人事”指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A.人与人B.人与社会C.人与事D.人与物E.人与组织ACE(P2

6、)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人事”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15.人事管理学的内容有()A.人事管理理论B.人事管理体制C.人事管理业务知识D.人事管理现代化E.人事管理的比较研究ABCDE16.人事管理在社会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原因。(P13)在社会管理广泛而多样的内容中,人事管理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它的核心部分。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事管理具有普遍性。其次,人事管理具有主导性。最后,人事管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17.人事管理对社会以及处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具有什么意义?(P13)作为社会管理核心部分的人事管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

7、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对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关系的调适,保证社会秩序的安定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第二,合理的人事管理,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证社会向前发展。第三,人事管理通过人与事的适当结合,使人得到展现才能的机会和不断发展的条件,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18.如何理解人事管理学的功能?(P14)人事管理学的功能如下。(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求得最佳的劳动效果。(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做出评价。19.如何理

8、解人事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P20)人事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如下。(1)从联系上看,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有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人事行政、决策等。它既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人事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一般把人事管理学看作行政管理学的一个分支。(2)从区别上看,由于行政管理学中的人事行政只研究对政府部门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而人事管理学在广义上则是指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的各种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研究,因而从逻辑上说,人事管理学的研究范围要广于行政管理学对人事行政的研究。尽管行政管理学对人事行政研究的原则、理论在一

9、定程度上也适用于企事业的人事管理,却不能取而代之。从这一点上说,人事管理学是独立于企事业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之外的一门学科。综上所述,人事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0.试述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P6)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如下。(1)必须以人为核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们劳动的目的是满足需要;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2)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施加适当的工作压力;鼓励与批评;广纳合理化建议;关心职工生活;信任尊重员工;注意组织气氛和工作环境:人事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3)必

10、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5)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第二章 人事管理的历史发展1.依照宗法制的血统世袭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的是()A.五帝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D(P27)西周时,依照宗法制的血统世袭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即贵族的爵位世袭制)。2.实行父死子继(而且是嫡长子)与兄终弟及交替制的是()A.五帝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C(P27)到了国家机构比较完备的商朝,实行父死子继(而且是嫡长子)与兄终弟及的交替制,以嫡长子继为主,弟及为辅。3.秉承“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理念的是()A.夏朝以前B.夏朝C.商朝D.西周A(

11、P27)“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度,就是萌芽中的人事管理制度。4.近现代人事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废除古代人事制度的核心()A.察举制B.官吏选任制度C.科举制度D.九品中正制C(P38)同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相比,近现代人事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废除古代人事制度的核心科举制度,开始建立和推行文官制度和公务员制度。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夏朝以前B.夏朝C.商朝D.西周B(P27)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6.设置三公和六官的朝代是()A.夏朝以前B.夏朝C.商朝D.西周D(P27)西周设置了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和六官(天、地、春、夏、秋、冬官),其中天官为首,

12、辅佐周王,主管人事,总揽政务。7.开始设立“三公九卿”这一政治体制来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的是()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D(P28)在秦朝的郡、县级官吏,称为郡守、县令,均由中央政府任免。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其任免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8.我国古代的官吏制度发展到成熟阶段,其人事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实行()A.监察制度B.官吏选任制度C.科举制度D.退休制度C(P29)这一阶段人事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实行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9.西方文官制度是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及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最早起源于()A.美国B.英国C.德

13、国D.法国B(P35)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先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公共人事制度。其中英国的文官制度不仅产生得最早。10.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A.法治化B.政治中立C.政事分开D.职务常任C(P37)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是西方文官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11.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官吏考核办法有()A.“四善”B.课考C.“上计”D.监察E.“二十七最”BCD(P28)在考核制度方面,汉武帝时已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当时的考核办法有三种:(1)对官员实行课考,公卿百官逐级考核下属。(2)“上计”。(3)监察。12.唐代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

14、有()A.“四善”B.课考C.“上计”D.监察E.“二十七最”AE(P29)唐代的“四善”“二十七最”就是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赏罚。13.近现代人事制度开始建立和推行()A.察举制B.文官制度C.科举制度D.九品中正制E.公务员制度BE(P38)同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相比,近现代人事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废除古代人事制度的核心科举制度,开始建立和推行文官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4.我国古代自唐宋以后,涉及人事管理事务的政府机构主要有()A.吏部B.刑部C.礼部D.工部E.御史台ACE(P29)在管理机构方面,我国古代自唐、宋以后,涉及人事管理事务的政府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吏部。礼部。

15、御史台。15.以下属于心理测验法要求的有()A.可靠性B.正确性C.科学化D.法制化E.实用性ABE(P51)心理测验要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一个优秀、健全的测验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验本身应有正确性和可靠性。另外,人事测验还特别注重测量的实用性,也就是希望测验可以有效地达到挑选人员的目的。16.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思想?(P30)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思想如下。(1)“人治”的思想。(2)“任人唯贤”的思想。(3)用人“不求全责备,而取其长,避其短”的思想。17.人事信息的沟通障碍。(P44)(1)传递来的信息表达不清楚,不准确。(2)接受信息的人的主观错觉。(3)个人动机的因素

16、。18.如何理解人事信息对人事管理的作用?(P43)人事信息对人事管理的作用如下。(1)人事信息是人事决策的基础。(2)人事信息是实现人事管理的手段。(3)信息反馈是改进人事决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19.人事信息工作中要处理好哪些关系?(P45)人事信息工作要处理好的关系有如下几种。(1)数量与质量的关系。(2)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关系。(4)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与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的关系。20.人事立法有什么意义?(P46)人事立法的意义如下。(1)有利于保证干部队伍的高质量。(2)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3)有利于推动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过程。第三

17、章 人事分类制度1.以个人的资历条件和身份作为分类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是()A.职位分类制B.品位分类制C.文官制度D.工作分析制B(P58)所谓品位分类制度,就是主要以个人的资历条件(如学历、工作经历)和身份(如家庭背景)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制度。2.品位分类制的基本特点是以()为中心A.官阶B.职位C.职务D.职级A(P58)品位分类制的基本特点是以“人”即官阶而不是以职位为中心。3.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专制制度国家大约产生于()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C(P58)据考证,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专制制度国家大约产生于古埃及。古埃及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国王(称为“法老”)

18、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4.我国的品位分类基本形成是在()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D(P59)到了公元前 221 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建立。所有官吏均由皇帝任免,但是过去执政的贵族已逐渐被全国范围内的官僚所取代,郡县制代替了封国制。同时,文武百官已有了级别和爵号之分。这说明,这时的品位分类已经基本形成。5.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典型国家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A(P59)英国是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典型国家。他们原先将公务员分为工业人员和非工业人员两大类。6.()是应用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分类方法A.社会学方法B.心理测验法C.品位

19、分类D.职位分类C(P59)品位分类是应用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分类方法。品位分类产生的历史源远流长,源于等级森严的奴隶制专制制度的国家管理。7.按照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将职位分为对不同的类别和等级的人事分类制度是()A.职位分类制B.品位分类制C.文官制度D.聘任制A(P61)所谓职位分类,就是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按照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8.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的分类制度是()A.职位分类制B.品位分类制C.文官制度D.聘任制A(P62)职位分类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

20、职位,而对高级行政职位、秘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9.适用于高级行政职位、秘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职位的分类制度是()A.职位分类制B.品位分类制C.文官制度D.聘任制B(P62)职位分类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而对高级行政职位、秘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因为职位分类制和品位分类制是人事分类制度里相对应的两种分类,所以不适用于职位分类的范围就属于品位分类的范围。10.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B(P64)最早实行职位分类的美国,其最初目标只在解决同工同酬的问题。11

21、.职位分类的直接起因主要有()A.实行同工同酬的需要B.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C.进行有效考核的需要D.促进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E.适应专业分工的需要ABCE(P64)职位分类的直接起因主要有:实行同工同酬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进行有效考核的需要和适应专业分工的需要。12.以下属于职位分析因素的有()A.工作的复杂性B.上级的监督C.所需能力D.接触人员范围与目的E.职权行使的范围与影响ABCDE(P77)现在各国通常多用下列八种分析因素进行职位分析:(1)工作的复杂性;(2)上级的监督;(3)所遵循的法规、规范;(4)所需能力;(5)接触人员范围与目的;(6)职权行使的范围与影响;(7)所施

22、予的监督;(8)所需资格条件。13.职位分类的具体原则主要有()A.系统原则B.灵活性原则C.最低职位数量原则D.整分合原则E.能级原则ACDE(P71)职位分类的总原则是“因事设职”,具体原则主要有系统原则、最低职位数量原则;整分合原则和能级原则。14.职位调查的方法主要有()A.分类法B.问卷调查法C.访谈法D.观察法E.文献法BCDE(P75)职位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15.职位评价的方法一般有()A.全部列等法B.分类法C.问卷调查法D.因素比较法E.因素评分法ABDE(P78)职位评价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全部列等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因素评分法。

23、16.工作分析的范围。(P65)一般而言,工作分析的范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谁来做,即需要何种人去做,说明任职资格条件;做什么工作,即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何时去做,即工作时间的分配;在何地做,即工作条件和设备;如何做,即工作的程序和要求;为什么做。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为谁去做,即与其他工作的关系。17.如何理解品位分类的含义和特点?(P58)所谓品位分类制度,就是主要以个人的资历条件(如学历、工作经历)和身份(如家庭背景)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制度。品位分类具有如下特点:(1)品位分类建立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2)品位分类强调公职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3)职责划分简单;(4)官位和等级职

24、位可以分离。18.品位分类有何优缺点?(P60)品位分类制的优点如下:(1)品位分类制度没有严格的分类程序和依据,职位划分简单,在实践中简便易行,在应付特殊情况和紧急需要时具有优势。(2)注重公职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实行官随人走的品位分类,有利于公职人员的正常流动,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工作门类和工作内容,成为通用型人才。(3)注重学历背景,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吸纳优秀人才。(4)强调年资、官职相对分离,使公职人员不致因职位调动而引起地位、待遇变化,有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品位分类制的不足如下:(1)由于品位分类强调的是人在事先、因人设岗,按此形成的行政组织结构比较松散,

25、容易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2)过于注重公职人员的学历、资历、身份、地位等条件,不利于学历低、资历浅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脱颖而出,不利于人尽其才帮充分合理地使用人才,影响公务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3)全部公职人员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等级,容易滋生上下隔阂、彼此歧视的心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差,工作步调难以一致与整齐。(4)缺乏对公职人员的规范化工作要求,使公职人员的考核、培训、晋升等缺乏客观依据。(5)以官阶定待遇,容易导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不利于对公职人员的激励。19.简述工作分析在人事管理上的用途。(P65)工作分析在人事管理上的用途如下。(1)工作分析是招收与录用人员的基础

26、。(2)工作分析是职工培训的根据。(3)工作分析是工作评价的基础。(4)工作分析为职工考核提供依据。(5)工作分析为职工的晋升、调配提供根据。(6)工作分析为指导工作、简化工作提供依据。(7)根据工作分析,正确处理工作之间的关系。20.简述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的异同。(P66)职位分类是由工作分析发展而来的。但是,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1)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的相同之处有三点。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都是一种人事管理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都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都是以“事”为中心,事在人先,以事选人,达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都

27、是以工作事实为基础进行分析或分类,剔除了人们的主观随意性。(2)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的区别如下。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最明显的区别是:工作分析只是对工作的描述、记载;职位分类则是选择若干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因素,对一个组织机构内的所有职位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作用做出比较,确定每一职位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任职资格条件,以便进行统一的科学分类管理。工作分析的具体目的则在于对工作进行分析,达到对一个组织机构中所有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而职位分类则是实现待遇的公平合理。第四章 职务与职称管理1.行政级别与职级的设置,类似于古代()的划分A.官职和阶品B.职品和阶品C.官职和职品D.职务与职称C(P86)行政级别

28、与职级的设置,类似于古代官职和职品的划分。2.古代的()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职级”A.官职B.职品C.阶品D.职称B(P87)职品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职级”,是与官职对应的级别。3.古代的阶品类似于(),代表官员的身份地位A.衔级B.职级C.阶称D.职务A(P87)阶品类似于军队的衔级,代表官员的身份地位。4.阶品属于()的范畴A.官职B.职品C.职务D.品位D(P87)阶品主要是荣誉地位的标志,荣誉称号主要根据功勋、贡献等确定,完全属于品位的范畴。5.公务员的领导职务呈金字塔式分布,这体现了()A.职务是机关职能的微观载体B.职务具有独立性C.职务是职权与职责的统一D.职务数量具有有限性

29、D(P88)公务员职务数量的有限性特点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公务员领导职务数量是有限的,从办事员、科员到主任科员,乃至县处级、厅局级职务,呈金字塔式的结构。另一方面,公务员职务数量受编制控制,任何组织中,职位设置不可能是无限制的。6.()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A.综合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C.行政执法类D.法官、检察官A(P88)综合管理类职位则是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以外的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这类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综合管理类,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7.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

30、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不因行政领导意念的改变而受影响,这体现了()特点A.纯技术性B.低替代性C.技术权威性D.独立性C(P89)技术权威性是指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不因行政领导意念的改变而受影响。但这种权威性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仅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8.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是()A.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位B.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C.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D.法官、检察官职务序列C(P90)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指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这是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本质特征。

31、9.在我国事业单位,()是不单独列的一类岗位A.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C.工勤技能类D.特设岗位D(P92)特设岗位实质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中的一种,不是单独的一类岗位。10.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是()A.管理岗位B.专业技术岗位C.工勤技能岗位D.特设岗位C(P92)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11.职务的特征有()A.构成组织的基本单位B.责权的统一体C.没有数量限制D.与职品一致E.指挥性职责AB(P86)职务的特征有:1职务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单位;2职务是责权的统一体。12.古代官员地位评价实际包括()三

32、个等级体系A.官职大小B.阶品C.职品D.职称E.阶称ABC(P86)古代官员地位评价实际包括三个等级体系。1官职大小;2职品;3阶品。13.我国公务员职位横向分为()等类别A.综合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C.行政执法类D.法官检察官类E.工勤技能类ABCD(P87)我国各类公共职位横向分为各种职务类别,如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法官检察官类。14.我国事业单位职位横向分为()等类别A.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C.工勤技能类D.执法类E.后勤类ABC(P87)事业单位职位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工勤技能类等岗位类别。15.我国的专业技术类职位可分为()A.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

33、C.高级D.中级E.初级CDE(P87)我国各类公共职位,纵向上分成若干职务序列,如行政管理类职位的处级、科级等,专业技术类职位的高级、中级、初级。16.公务员的职务具有哪些特性?(P87)公务员职务具有如下特性:(1)职务是机关职能的微观载体;(2)职务具有独立性;(3)职务是职权与职责的统一;(4)职务数量具有有限性。17.级别具有哪些功能?(P93)级别具有如下功能:(1)级别是对不同类别职务进行平衡比较的统一标尺。(2)级别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3)级别是体现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18.设计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时要遵循哪些原则?(P94)在建立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方面,

34、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职务与级别相结合。(2)级别体现激励功能。(3)“一职数级,上下交叉。”19.如何推进职称制度的法制化?(P115)推进职称制度的法制化,应在加强职业准入、水平认证和国有单位岗位聘用等的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职称制度改革和法制化提供基础和保障。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根据职业准入、水平评价、任职评价的不同性质,分别履行公共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监督职能。20.试论述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的重要意义。(P90)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对完善和加强对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是建立一线公务员执法队伍的长效约束机制的需要。(2)设立行政执法

35、类职位,有利于促进建立一线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标准,规范录用,克服实际中的“近亲繁殖。(3)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可以更好地激励一线执法公务员。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对解决基层执法部门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职务晋升困难的问题,激励一线执法公务员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一线执法公务员的管理和约束,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第五章 人事规划管理1.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按规划的性质分类,企业的人事规划可分为战略规划和()A.长期规划B.整体规划C.战术规划D.项目规划C(P123)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组织的人事规划可以按性质分为战略规划和战术规划。2.在人事规划制订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原则,这

36、体现了人事规划具有()的特点A.针对性B.发展性C.科学性D.实用性C(P123)在人事规划制订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原则,规划制订过程中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人事规划的最终成效。3.人事规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体现的是人事规划的()特点A.针对性B.发展性C.科学性D.实用性D(P123)人事规划最终的目的是为组织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而服务的,这就要求人事规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能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发展可以做出合理的调整。4.为了某种目的而制订的人事规划是()A.整体规划B.部门规划C.项目规划D.战略规划C(P124)项目规划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制订的,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特定方面进行的规

37、划,它可以是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晋升计划等。5.()是人事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需求保障原则B.重点明确原则C.环境适应原则D.流动适度原则A(P124)需求保障原则是人事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从员工创造力发挥的角度论证了人员流动必要性的理论为()A.勒温的场论B.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C.雷诺曲线D.库克曲线D(P126)美国学者库克以研究生为例,从员工创造力发挥的角度论证了人员流动的必要性。7.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双赢,这体现了人事规划的()原则A.需求保障原则B.重点明确原则C.共同发展原则D.能力层序原则C(P127)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关爱员工、促进员工成长。

38、当员工发展与组织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实现员工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双赢。8.社会保障政策体现的是人事规划的()分析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C.社会环境D.技术环境A(P128)影响人事规划的政府政策主要有劳动保护制度(如安全卫生制度、女性与未成年人的特殊劳动保护等)、社会保障政策(如最低工资的政策、人事制度等)。9.()是影响组织人事规划的众多变量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变量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D.技术环境C(P129)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组织人事规划的众多变量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变量。这些社会文化环境的直接影响可以体现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于就业的态度、消费的观念、企业文化的认同等方面

39、的差异。10.国民收入水平和国民生产总值体现的是人事规划的()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D.技术环境B(P128)宏观经济环境中,在国内的方面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国家实行的经济制度及其市场体系、国民收入水平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预算规模和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在对外方面体现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状况。11.人事规划的特点有()A.针对性B.整体性C.实用性D.科学性E.发展性ABCDE(P123)人事规划的五个特点是:(1)针对性;(2)发展性;(3)科学性;(4)实用性;(5)整体性。12.人事规划按时间长短可分为()A.长期规划B.中期规划C.短期规划D.战略规划E

40、.战术规划ABC(P124)从时间的角度分类,人事规划可以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三个类别。13.以人事规划涉及的范围大小为分类标准,可以分为()A.项目规划B.部门规划C.季度规划D.整体规划E.销售规划ABD(P124)人事规划按涉及范围可分为:整体规划、部门规划和项目规划。14.目前世界上的三大资源是()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时空资源E.信息资源ABC(P128)目前世界上的三大资源分别为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的地位日趋重要。15.以下属于人事规划环境分析中的内部环境分析的有()A.组织特征分析B.发展战略分析C.企业文化分析D.人力资源系统

41、分析E.成长阶段分析ABCDE(P129)人事规划内部环境分析包括:1组织特征分析;2发展战略分析;3企业文化分析;4人力资源系统分析;5成长阶段分析。16.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有哪些?(P132)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有三类:一是咨询,即员工对组织的经营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低级形式;二是员工直接参加到管理中去,员工可以有建议权,还有部分决定和监督权;三是自主管理,在自主管理中,员工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和决议权。17.运用德尔菲法时的具体做法是?(P135)德尔菲法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确定预测题目及专家组,将所需咨询的内容编写成若干简明扼要的问题,以问卷式列出;其次,

42、将包含预测项目的问卷及相关背景材料寄给所选定的专家,请专家在背对背、以匿名的方式下完成答卷;再次,收集第一次专家的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每个专家,请他们根据新的预测表做出第二轮预测,再将修改意见寄回;最后,经过34 次的反复修改,在最后一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出所要的结果。18.人员核查的典型步骤。(P138)人员核查的典型步骤是:首先,对组织的工作职位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划分其级别;有些组织的工作种类及级别已在工作分析后的工作说明书中体现,有些组织尚没有,需要对工作进行归类。其次,统计每一职位、每一级别的人数。19.人事规划实施的程序是什么?(P142)人

43、事规划实施的程序包括如下三个步骤。(1)规划任务的落实;(2)组织结构的调整;(3)资源的优化配置。20.结合实际谈谈人事规划的作用。(P127)人事规划的作用如下:(1)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对能力;(2)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3)指导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4)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开发。第六章 人事录用与培训1.录用工作的首要环节是()A.人员需求预测分析B.人员录用C.招募测试与甄选D.制定录用策略A(P149)人员需求预测时录用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的环节。2.以尽量少的招募甄选与录用成本,获取高素质、符合组织需要的人员,这体现的录用原则是()A.公平、公正、公开原则B.效率原

44、则C.合法原则D.以上都不是B(P148)效率指的是组织运营的效率。主要包括:以组织战略规划和职位的实际需求为标准,以工作岗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录用各类人员;在甄选录用阶段,应在候选人与评价标准之间进行比较,录用合适的人员;应对应聘者的德智美体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测试,录用德才兼备的人员;以尽量少的招募甄选与录用成本,获取高素质、符合组织需要的人员。3.人事录用工作的最基本原则是()A.公平原则B.合法原则C.效率原则D.公开原则B(P149)合法是人事录用工作的最基本的原则。4.容易产生“涟漪效应”现象的招募方式是()A.内部招募B.外部招募C.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招募D.发布

45、招募广告A(P151)如果组织过度依赖内部招募,基于内部招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员调动和晋升的基础上,就容易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涟漪效应”,使得组织不得不去接受不该移动的员工和职位,从而给组织带来负面效应。5.为了实现录用计划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是()A.录用规划B.录用策略C.发布招募信息D.招募测试和甄选B(P152)录用策略是为了实现录用计划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具体包括确定录用周期,选择招募渠道,根据招募人员特点,确定招募方式和地点,最终进行甄选和录用。6.以下不属于招募通知发布原则的是()A.面广原则B.及早原则C.最佳形式原则D.合法原则D(P153)招募通知发布的原则包

46、括:面广原则、及早原则、最佳形式原则。7.招募测试和甄选环节中,一种能直接证明求职者情况的有效方法是()A.背景调查B.心理测试C.面试D.评价中心A(P153)背景调查是通过向应聘者提供的证明人以前的工作单位收集资料,核实求职者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是一种能直接证明求职者情况的有效方法。8.素质测评阶段中最基本的甄选方式是()A.笔试B.面试C.心理测试D.评价中心A(P153)笔试是最基本的甄选方式。笔试指让被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试卷的要求,解答事先拟好的试题,然后依据解答的正确程度,通过卷面评分某评判其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9.面试对所

47、涉及的题目、维度、评分标准等进行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的面试方式是()A.心理面试B.情景化面试C.结构化面试D.非结构化面试C(P154)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对所涉及的题目、维度、评分标准等进行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的一种面试方式。在非结构化面试中,面试考官可以完全任意地与应聘者讨论各种话题,面试问题没有一个事先安排的需要遵守的框架。其优点在于没有压力下双方可以自由沟通,能够了解到应聘者的深入信息。10.给应聘者一个情境,并提问他们过去在该职位工作时,是怎么样处理的,这种方式是()A.情景化面试B.职位追溯面试C.行为描述面试D.心理面试C(P154)题干描述的是行为描述面试的定义。11.向组织外部发布招

48、募的信息的招募方式是()。A.广告B.学校C.人才中介机构D.推荐法E.调用ABCD(P151)。外部招募的方式方法有:广告,即向组织外部发布招募的信息;学校,即通过校园宣讲等方式,寻找合适的员工;人才中介机构,即使用人才中介平台寻找合适的人选;推荐法,即以组织内部员工推荐组织外部的他人应聘的方式或其他熟人介绍的方式,寻找合适员工。12.人事录用包括()A.员工的招募B.考核员工C.甄选员工D.录用决策E.试用员工ACD(P148)人事录用包括员工的招募、甄选及录用决策三方面的内容。13.影响组织员工需求的因素包括()A.社会因素B.经济环境C.政治压力D.技术的改进E.组织政策ABCDE(P

49、149)影响组织员工需求的因素包括:第一,整体经济环境;第二,社会及政治压力;第三,技术的改进;第四,组织政策。14.以下属于需求预测技术和方法的有()A.趋势预测法B.比率预测法C.工作负荷预测法D.电脑软件分析法E.回归分析法ABCD(P149)员工需求预测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第一,趋势预测法;第二,比率预测法;第三,工作负荷预测法;第四,电脑软件分析法。15.属于招募通知内容的有()A.岗位名称和职责B.应聘人员任职资格要求C.工作地点D.拟录用人数E.投递简历的联系方式ABCDE(P152)有效的招募信息决定了应聘人员对岗位职责了解的清晰度。其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描述、应聘

50、人员任职资格要求、工作地点、拟录用人数、甄选和录用的计划安排、投递简历的联系方式等。16.员工供给预测应考虑的内容。(P150)对内部供给进行预测时,需考虑:第一,组织内部员工状况;第二,建立职位置换卡;第三,计算组织的员工变动率;对外部供给预测应考虑:第一,人口因素;第二,经济因素;第三,政策因素。17.内部招募的方式。(P151)内部招募的方式有:提升,即从组织内部选拔符合条件的员工,从一个低级岗位晋升到高级岗位;调用,即从组织内部的其他部门选择合适的员工到需要的岗位上,包括岗位调换和岗位轮换;内部公开招募,即以内部所有员工为招募对象,经甄选录用员工;内部员工重新聘用。18.外部招募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