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单元名称第四单元课题写作:修改润色节次1课时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作业(必做)“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鹏城中学文学社的编辑部在修改同学们的投稿,请你也参与进来,帮助解决发现的问题。【小贴士】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言”的修改的第一个层次是改“对”:改正错误的字词句和标点;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文段一: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拨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再看他,手还侵泡在冰冷的水里。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
2、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反应。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拿起打气简为车胎重新打气。做好这一切后,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1.改正错误字词请改正文中三处错别字 改 改 改 参考答案:拨改拔 侵改浸 应改映 设计意图:通过修改错别字,掌握字形的正确书写。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推敲用词文中划横线句的表达不太合理,请分析原因并修改。 参考答案:作者描写的应该是寒冷的天气,寒风凛冽,而“拂面”二字
3、适宜“春风拂面”。因此,这个词的选用与具体语境相违背。改成:寒风呼啸着扑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设计意图:通过推敲用词和修改,引导学生掌握具体语境的词语选用。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3.推敲句子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中出现了四次“车胎”,四次“然后、又、并”等句子连接词,显得冗长拖沓。请多读几遍,将改后的顺畅语句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然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又拿起打气简为车胎打气。设计意图:通过推敲句子和修改,引导学生注意语句的流
4、畅简洁。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拓展性作业(选做)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结合题中的提示,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小贴士】“言”的修改的第二个层次是改“好”: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以下妙招可供参考:1.记叙文:补充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2.写景:调动多种感官描写,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3.适当炼字、炼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寻人启事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5、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
6、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竞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改编自孙道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1.文中三处划线词“最前面”“然后”“再然后”是口语化的表述,在文中不够典雅通顺,请修改,将其表达得更准确。 参考答案:“首先,寻人启事要先说明所寻找的人的姓名和性别。”“接着,我们还要告诉别人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同学们写好了吗?写好了我们就
7、要描述妈妈的外貌特征了。”设计意图:通过“言”的修改,引导学生注意书面用语的使用和表达的流畅。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例如,语言方面,可以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描写,加入动作、神态等。“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改为:“首先,寻人启事要先说明所寻找的人的姓名和性别。”老师说道。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然后快速地在纸上写下自己妈妈的名字和性别。 参考答案: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解寻人启事的写作要点,一边让我们写一则
8、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首先,寻人启事要先说明所寻找的人的姓名和性别。”老师说道。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然后快速地在纸上写下自己妈妈的名字和性别。“接着,我们还要告诉别人妈妈的年龄是多少,便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辨认妈妈。”老师有条不紊地说着。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下了妈妈的年龄,有的同学虽然要思考几秒但也很快写出来了。可是,还有的同学只在纸上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最后也没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我想,他们的妈妈知道后会很失望吧。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同学们写好了吗?写好了我们就要描述妈妈的外貌特征了。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有什么外貌特征吗?”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答道:“我妈妈有一颗痣!”“很好,”老师说,“但是
9、要写出痣的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妈妈的模样:她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她胳膊上到底有没有疤呢?在不确定中我只好胡编乱造了几个特征赶忙写上去,而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老师接着说:“此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穿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早上妈妈妈穿了什么衣服?”“我妈妈好像穿了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今天也穿了吗?”大部分同学都为此苦思冥想着。这时,我忽然想到,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同学们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学的妈妈穿了什么衣服,却没有人注意过。
10、想到这儿,我内心满是愧疚。最后,竟没有一个人将这则简单的寻人启事写完整。回家后,我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只见她稍作思考,便迅速又具体地写好了。妈妈很爱我们,总是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修改润色文章的技巧,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维度: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补充阅读材料谈文章的修改叶圣陶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有人说,写文章只是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看来没错,即使带些小
11、毛病也没关系。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也只成个规矩人,缺乏活力,少有生气。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没有拘忌,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净了。这个话当然有道理,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根据,因而纵容自己,下笔任它马马虎虎。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若说写文章不妨马虎,那就等于说想心思不妨马虎。想心思怎么马虎得?养成了习惯,随时随地都马虎地想,非但自己吃亏,甚至影响到社会,把种种事情弄糟。向来看重“修辞立其诚”,目的不在乎写成什么好文章,却在乎绝
12、不马虎地想。 想得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得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两层功夫合起来,就叫做“修辞立其诚”。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乎学习思想。那些把小节小毛病看得无关紧要的人大概写文章已经有个把握,也就是说,想心思已经有了训练,偶尔疏忽一点,也不至于出什么大错。学习写作的人可不能与他们相比。正在学习思想,怎么能稍有疏忽?把那思想表达出来,正靠着一个字都不乱用,一句话都不乱说,怎么能不留意一字一语的小节?一字一语的错误就表示你的思想没有想好,或者虽然想好了,可是偷懒,没有找着那相当的语言文字:这样说来,其实也不能称为“小节”
13、。说毛病也一样,毛病就是毛病,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无所谓“小毛病”。修改文章其实就是修改思想。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光是个一字不易,那不值得夸耀。翻开手头一本杂志,看见这样的话:“上海的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廉价的房间更难找到,高贵的比较容易,我们不敢问津的。”什么叫做“上海的住旅馆”?就字面看,表明住旅馆的原来是人。从此可见这个话不是想错就是写错。如果这样想“在上海,住旅馆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就写对了。不要说加上个“在”字去掉个“的”字没有多大关系,只凭一个字的增减,就把错的改成对的了。推广开
14、来,几句几行甚至整篇的修改也无非要把错的改成对的,或者把差一些的改得更正确,更完美。这样的修改,除了不相信“修辞立其诚”的人,谁还肯放过?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朦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常有人说,心中有个很好的思想,只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又有人说,起初觉得那思想很好,待说了出来,写了出来,却变了样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其实他们所谓很好的思想还只是朦胧的思想,就语言方面说,还只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怎么说得出来,写得出来?勉
15、强说了写了,又怎么能使自己满意?那些说出来写出来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文章,原来在脑子里已经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也就是清明的思想了。说他说得好写得好,不如说他想得好尤其贴切。因为思想依傍语言,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能不求其好,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能不求其好。坏的语言习惯会牵累了思想,同时牵累了说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有些人把“的时候”用在一切提冒的场合,如谈到物价,就说“物价的时候,目前恐怕难以平抑”,谈到马歇尔,就说“马歇尔的时候,他未必真个能成功吧”。试问这成什么思想,什么语言,什么文字?那毛病就在于沾染了坏的语言习惯,滥用了“的时候”三字。语言习惯好,思想就有了好的依傍,好到极点,写出来的文字就可以一字不易。我们普通人难免有些坏的语言习惯,只是不自觉察,在文章中带了出来。修改的时候加一番检查,如有发现就可以改掉。这又是主张修改的一个理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