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ppt4.ppt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7181116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37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ppt4.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农业经济学ppt4.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ppt4.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ppt4.ppt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经济学第四章第四章 农业经济要素农业经济要素本章要点:本章要点:农业产业的经济要素主要是生产及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和使用的各类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能源等,这些要素是农业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同时,农业生产也受到这些要素的约束。能源等基础性要素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源消费量的持续增长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增长是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共同驱动的结果。资本要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子,是所有农业经济活动的工具性媒介。但是,投机性资本要素的介入也增加农业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不确定,乃至造成了严重的风险,尤其是金融资本的介入导致的不确定性比较严

2、重。多年来,劳动力要素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总体上是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的矛盾。实施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改善农村劳动力的状况,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结构体系。种地职业经理人是新型农业劳动力要素,具有联通市场和农民的中间桥梁作用,这些经理人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背景,同时也和农业市场主体有一定的联系,在联通市场主体促进农产品和服务转化成现实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要素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水稻基因技术等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给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新常态背景下,技术要素是新的增长潜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着力点。第一节第一节 能源要素

3、能源要素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发展使用更多能源,造成较大数量的能源消费。从能源结构看,农业能源使用主要是柴油、电力和煤炭等能源资源的使用。农业能源消费的第一种构成就是石油类能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柴油使用量呈现显著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目前农用柴油量在2000万吨以上,且增长趋势明显 一、农业能源消费情况一、农业能源消费情况 第二类农业能源要素是电力要素。根据对开放以来农村用电量的统计,农村使用电力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将近9000亿千瓦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生产性用电数量的增加导致的结果。此外,在电力能源消费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这说明农村能源消费的

4、巨大潜力被释放出来,并将呈现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第三类能源要素就是煤炭。近年来,农业煤炭消费量也呈现快速的增长,目前稳定在7000万吨标煤的水平。随着电力能源的使用,农村煤炭消费量未来可能维持平稳的状态。不过,一些地区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可能会导致集中供暖等,进而增加煤炭消费。不过,煤炭利用效率的提高可能会节省一些煤炭资源,但这需要相关技术服务普及到农村地区为基本条件。二、农业能源生产及供给情况二、农业能源生产及供给情况 (一)农业能源生产投资(一)农业能源生产投资 能源行业整体发展对满足农业能源需求发挥了巨大作用。部分满足农村农业能源是通过水电建设投资等方式来实现的。我国对农村水电建设的持续投资保

5、障了电力能源的供应。数据显示,近年我国水电建设年度投资额度在300亿元以上(图5-4)。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估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计算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根据获得的数据,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计算结果如下(图5-5)。结果显示,农村能源弹性系数在0.5以上,而最高时达到1.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的能源依存度比较高。按照节约能源的基本要求,降低能源弹性系数是必然的选择,这需要通过增加清洁能源消费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进行政策调整。(二)农村水电发电量及售电量情况(二)农村水电发电量及售电量情况 据显示,截至2012年,农村水电站全年发电量为21729246万K

6、WH,但是距离9000多亿KWH的消费量相比还存在很大缺口,这需要通过多元化能源供给的形式来缓解和满足。数据显示,2012年,农村水电电网售电量11186815万KWH,售电量不到发电量的一半,这可能是由于其它火力电厂具有很强的输电能力导致的,或者水电输送成本高等原因导致的,而水力发电由于输电能力限制,只能销售电厂附近的区域。三、农业能源的未来趋势三、农业能源的未来趋势 自开放以来的资料显示,GDP增长率和能源消费增长率基本保持同步波动,能源弹性系数基本稳定,但新世纪以来能源消费增长率一度高于GDP增长率(图5-8)。由于能源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对农业能源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以便为

7、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根据目前农业领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基本情况,未来可能存在如下基本趋势:(一)生产性和生活性能源消费的双增长(一)生产性和生活性能源消费的双增长 由于GDP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关系,可以初步推断能源消费的增长。如果要维系和提高农业产值增长,就必然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能源资源。并且,由于农户家电等生活性电器的增加,农村地区生活性能源消费将会继续增加,这会给能源带来供给方面的压力。同时,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将会有生产性能源消费的较大增长。(二)产业增长与发展的能源压力增加(二)产业增长与发展的能源压力增加 由于产业的扩张,尤其是产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过程的发展,将

8、会增加对能源的消费,特别是机器劳动替代人工劳动的情境下更是如此。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增加能源消费。但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来看,农业能源消费增长可能慢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增长,因此,农业能源的消费将会相对稳定;但是,在区域性发展来看,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较多的地区将会有较大的能源消费增长。(三)清洁能源普及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三)清洁能源普及存在诸多现实困难 减少对矿物能源依赖,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是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其中,生物质能源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并利用其作为替代能源资源。本章附录二中提到的生物质能源公司就是尝试进行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供给,但是目前总装机容量较低,在解决清洁能源方

9、面还需要突破诸多约束因子。对于农村地区来讲,清洁能源使用首先是电力替代煤炭等矿物能源的使用,应该从消费和生产两个环节进行清洁能源的推广。在城乡结合部等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的地区,应该采取热电联产等强制性措施。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建设小型发电设备以替代矿物能源,允许私营企业生产电力并进入市场。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要素劳动力要素 一般来说,农业劳动力是指能够从事农业生产及其它经济活动的适龄人口,一通常是指18岁以上、65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不过,实际上18岁以下、65岁以上的部分劳动力仍然在不同程度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些劳动力在一些壮年劳动力流出地区甚至成为主力劳动力。因此,如果统计实际劳动力数量

10、,应该将从事劳动的老人和孩子统计其中。这样一来,农村实际劳动人口要比官方公布的数据更多。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必然要素之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基本现状没有改变,虽然经历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进城务工等过程,也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在城市长期居住。因此,中国农业劳动人口呈现稳定下降的基本趋势,目前大约稳定在2亿5千万左右的水平(图5-9)。虽然全社会从业人员虽然持续增长,但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近年开始逐渐降低。农业从业人口的逐渐降低说明了转移劳动力的成效,更说明城市化进程中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这是劳动力结构优化的一个积极信号和标志。二二 农业劳动力基本情况农业劳

11、动力基本情况 之所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基于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这个基本事实。虽然很多机构和学者提出了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但是对劳动力过剩的科学化评价却存在诸多问题。这里,用单位面积劳动力数量作为衡量劳动力过剩或者富裕程度的一个指标,即:劳动力密度劳动力密度=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数量/土地面积土地面积 (1 1)根据以上公式计算,我国目前劳动力密度为1.6人/公顷(图5-10)。农村劳动力剩余或者部分农村劳动力存在失业,是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一个显著事实。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呈现单位面积人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多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农村流出了大量劳动力,而农村人口也增长呈现较慢的增长态势。三、农业劳

12、动力的转移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劳动力转移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涉及到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劳动力结构变化和产出水平变化。总体来看,改革开放后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生产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如果从单纯单位劳动力产出效率来说的话,更是如此。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没有停止,而农村经济的增长也没有停止,说明劳动力转移实际上并没有很大影响农村经济,反而促进了要素流动性,增加了农村生产率的提升。此外,从农民工收入增长来看,劳动力流出对于收入增加具有正向作用,或者说劳动力流出是收入增长的必要条件(见表5-1)。四、劳动力转移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四、劳动力转移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农民工回乡创业是近年来出现的

13、一个重要经济社会现象。一些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获得资本后,回乡创业成为一个自发的行为选择,这是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一个显著的经济现象。回乡创业造成了乡村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些农民就业,增强了当地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部分解决了要素迁移成本带来的收益降低问题,实现了要素资源特别是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应该说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一些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当地宗族势力的阻碍,以及政府部门限制等问题,这成为一个造成新的合作成本增加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管理理念和服务能力等还不能很好地和创业项目结合。政府需要在降低农民工创业方面出台新政策和提供必要的服务。此外,由于风险预

14、警机制不健全及保险行业服务缺位等原因,一些创业者容易在信息不对称等条件下造成项目风险和损失。五、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五、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 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全国超过60岁的老人已经达到4亿,农村地区也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第二第二、技术性劳动力比例较低。从接受教育程度看,虽然我国技术教育这些年发展迅速,尤其是技校在校生人数快速上升(表5-2),但是和数量庞大的农民工来比,技术性教育的人口比例还是偏低。第三第三、综合性人才比例降低。能够熟悉商业管理、具有一定风险意识和信息技术技能的综合类人才缺乏,这也是农业劳动力结构矛

15、盾之一。因此,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等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措施。六、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矛盾六、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矛盾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资料要素生产资料要素 农药和化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投入要素,虽然这些会造成一些外部性污染等问题。我国农药使用量在180万吨左右(图5-12),这个数据可能偏低,说明农业生产对农药使用的依赖性增强。一、农药投入情况一、农药投入情况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之一。目前,农业化肥使用总量约6000万吨左右(图5-13)。由于化肥施用造成了环境污染以及土壤结构的变化,控制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比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二、化肥投入情况二、化肥投入情况 农药和化肥使用

16、量的增加被认为是农村环境污染和产品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农业主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政策。如果这个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将会逐渐降低这些负外部性影响。三、农业机械要素投入情况三、农业机械要素投入情况 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接近12亿千瓦时,虽然它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较低,但增长比较快。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达到600万台左右,成为增长最快的投入要素之一(见图)。这些要素为农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服务。(一)水资源要素(一)水资源要素。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不仅要分析水资源总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还要研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水资源

17、总量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充裕,但人均量比较低。目前,农业用水量大约3900亿立方米(图5-16),而水库蓄水量约3500亿立方米,因而水库蓄水在保障灌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口。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水利工程具有紧密关系,对水利工程的投入等直接关系到水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有关媒体对我国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后报道,我国普遍存在水利工程设施服务较低的问题,在解决灌溉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四、其它要素投入情况四、其它要素投入情况(二)(二)种子等生物资源投入要素。种子等生物资源投入要素。遗憾的是,我国对于种子交易等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统计,这给分析种子市场的交易规模和趋势等问题带来了诸多困难。有研

18、究显示,2015年中国种子市场的规模约为1150亿元,居世界第二。目前,农业部认定的种子企业有268家,这些企业的服务在满足农民进行农业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存在区域性垄断和价格合谋等问题,甚至在部分年份存在基于严重区域市场垄断和分割导致的农资价格上涨问题,这加剧了农民的负担。农业主管部门应该着力规划和监管种子生产企业等主体的行为,实现行业发展的良性秩序。比如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重要研究机构的成果应该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尽快地推广和使用,以便降低作物及农产品生产的成本。第四节第四节 资本要素资本要素 资料显示,农村水利环境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增长较快,这可能是粮食产量增长的一个重要保障条件。因此

19、,公共投资特别是环境、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对于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运行仍然十分重要。一、资本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不论是公共投资还是私人投资,都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运作来发挥实际作用。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面,有学者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的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农

20、村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构成了服务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金融实体。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村镇银行,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目前,城市金融机构介入农业问题的比例在增加,形成了城乡金融机构竞争的格局。不过,城乡金融机构的竞争有利于农民及有关主体获得较低的金融服务成本,从而增强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有研究显示,农村金融密度和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关系,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更是如此。关于农村金融与农业发展的问题,本书第11章进行更加详细的专题讨论。二、资本要素的主要提供者农村金融机构 在农村资本构成要素中,固定资产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是重要的经济

21、行为。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竣工住房投资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而住房投资增长在2000年以后出现相对平稳的状态,可能是新生代农民还没有进入扩建或新建住房的时期。2005年以后,这种情况得以改善。随着农民住房的相对饱和,估计未来十几年间农村住房投资增长速度会逐渐回落,趋于平稳的状态(图5-19)。但是,交通条件良好和要素相对集中的乡镇等区域仍然会维持较快的投资增长。三、资本要素的构成及流动性 资本要素介入农业发展,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普遍现象。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资本要素逐渐介入的过程,但是存在很大的区域和行业差异。总体来看,资本介入主要是在国有企业和农户方面进行,而农业产业领域

22、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还不尽完善,需要进一步采取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等进入农业产业,尤其是金融资本适度进入农业领域,但要防止系统性风险。因此,国家应该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重大主体进行资本构成等方面的分析和研判,对于产权结构导致的不同经济效率进行分析,以便实现一种动态优化的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四、资本要素推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第五节第五节 技术要素技术要素 农业技术,主要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采用的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或改善产品品质等的行业技术或综合性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农业技术是粮食等作物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但一些技术的使用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外部性,比如

23、种植方面农药的使用增加了污染的风险。因此,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需要综合性评估。一、农业技术的内涵一、农业技术的内涵 农业生产的技术类型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1)着力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具体生物类技术。这主要包括:一一是种植类技术。种植类技术包含丰富的内容,比如测土配方技术,果树嫁接技术等。这些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地应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比如,雾化营养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水汽化的营养来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从而直接地提高吸收能力的一种方法。二是养殖类技术。三是加工类技术。四是储藏类技术。五是其他技术。二、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类型 (二)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科学化的技术。(二)着

24、力提升农业生产科学化的技术。这主要是集成化信息技术。这是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处理的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平台。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研发了农业集成化信息技术平台,这将是未来支撑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这种技术将在水资源高效利用、能源节约使用等方面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技术市场化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更是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但是,技术推广与农民实际经营活动之间存在复杂性关系。农民田间学校的研究表明,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北京市农民田间学校的各项活动显著提

25、高了农民的生产管理知识,进而又提高了农民设施番茄生产的产量,但农民田间学校并未使农民显著降低农药投入。不过,对于农业技术交易的机制、规模和经济效应等,还没有系统性的成果和材料,这对判断当前农业技术的总体情况造成一定困难。一些经验事实显示,技术平台总成本高是农民难以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土地等要素的集中流转等能够较好地提高规模效用,从而会推进这些技术的使用。三、农业技术的市场化行为 农业技术发展的显著趋势是技术集成,就是以信息技术等作为媒介,将各类技术在统平台上进行集聚,形成综合性的支撑技术体系。目前,已有将土壤环境指标、农作物生指标及气候等指标综合在一起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

26、信息化,这方面的推广将极大地降低农民和有关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单调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这种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一些大农场和农户会购买这种技术,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与此同时,这种技术也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来维护和管理,因此会增加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市场需求。总之,这种技术是目前具有相对竞争力的技术,也是农业技术的成长潜力所在。四、农业技术发展的趋势 五、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 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诸多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技术要素通过技术创新及技术效率提高两种方式推进农业增长,一项针对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的研究表明:大

27、规模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损失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此时的农业生产率增长开始由技术推进主导;从总体上说,各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基本是由技术推进或效率驱动单独贡献,没有出现“双驱动”模式。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水果作物的生产率差距扩大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从技术进步导致增长的时空分析来看,其结果表明:在时间趋势方面,1978-200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3.17%,并且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损失并存的特点;在空间格局方面,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均主要源于农业技术进步。有研究显示:1978-2007年中国农

28、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7%,其增长主要来自农业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明显的波动性(阶段性)、地区之间增长的不平衡。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中国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有学者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85-2007年中国地区农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八大地区平均的TFP和技术进步率都为正增长,同时技术效率的改进不明显且为负增长,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负增长,只有少数地区的配置效率改进有正增长;从地区差距和波动来看,八大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有所缩小,其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同,并且两者的波动性不大,而规模

29、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波动都较大;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配置效率的波动是农业TFP波动的首要推动力,即近20年来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业TFP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如果农业科技回报率很高,那么大量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应该投入农业技术研究,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评估农业技术方面,有研究运用参数和非参数混合的计量方法对我国农业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对资本、中间投入要素粮食和肉类产品产生了较大的作用;通过诱致性创新,市场机制主要在产出方面发挥了一定影响,。思考题:1.你熟悉那些农业生产技术,或者了解那些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技术经济的基本理论谈谈这些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2.请结合某一个具体行业,对技术进步对行业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3.请考察一个技术进步促进产值增长的企业,并进行案例分析。4.谈谈网络技术或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5.请根据国家专利局网站公布的专利数据,对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