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临床医学本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血液(临床医学本科)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生理学生理学生理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 成春英成春英 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1.1.了解血液的组成了解血液的组成,掌握血量及血液在内环境中的掌握血量及血液在内环境中的 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2.2.掌握掌握RBC比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作用。比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作用。3.3.熟悉血浆、血清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区别。熟悉血浆、血清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区别。4.4.熟悉血细胞的生成及调节。熟悉血细胞的生成及调节
2、。5.5.掌握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的作用,血液凝固的基掌握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的作用,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机体抗凝和促凝的因素。本步骤,机体抗凝和促凝的因素。6.6.掌握掌握ABO血型分型依据、类型以及输血的原则。血型分型依据、类型以及输血的原则。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1.运输功能:运输运输功能:运输O2、CO2、激素等;、激素等;2.缓冲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稳态;缓冲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稳态;3.防御、保护功能防御、保护功能;4.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由血细胞血液由血细胞(blood cells)和血浆和血浆(plasma)组成。组
3、成。血液血液血浆血浆血细胞血细胞红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抗抗 凝凝 剂剂加加加加不加不加全血全血血浆血浆血清血清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红细胞红细胞血凝块血凝块 (一)血浆(一)血浆(blood plasma)含水约含水约9191%9292,含溶质约,含溶质约8 8%9 9。溶质中。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等。1.1.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608080g/L 白蛋白(白蛋白(A):):约约4040 4848g/L/L,分子量最小,而含
4、量最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多。球蛋白(球蛋白(G):):约约15153030g/L,1、2、四种球蛋四种球蛋白白 纤维蛋白原:约纤维蛋白原:约2 24 4g/L;A/G比值:比值:1.52.5/L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协助运协助运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参与生理参与生理止血过程;止血过程;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比比 较较 项项血血 浆浆血血 清清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有有无无抗凝剂抗凝剂加加不加不加血小
5、板释放物血小板释放物 无无有有 (二)(二)血细胞(血细胞(blood cells)红细胞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数量最多,占数量最多,占99%白细胞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血小板(platelet)最少)最少 50100血浆血细胞比容管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其数值反映全血中血细胞数量的相对值。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二、血量(二、血量(blood volume)血量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体重的7%
6、8%,即每公斤体重有,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成人一次失血在成人一次失血在500ml以下以下,即不超过血液总量的,即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及储存血量的动员等机体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及储存血量的动员等机体的代偿作用,血量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能很快恢复到正常的代偿作用,血量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能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少量失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正常人水平。因此,少量失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正常人一次献血一次献血200 300ml,对其身体并不会带来损害。,对其身体并不会带来损害。中等失血即一次失血约中等失血即一次失血约1000ml,达全身血量的,达全身
7、血量的20%,人体功能则难以通过代偿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输血、人体功能则难以通过代偿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输血、输液等处理。输液等处理。大失血即失血量达血液总量的大失血即失血量达血液总量的30%以上以上时,如不及时,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就可危及生命。时进行抢救,就可危及生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一)血液的比重 正常人全血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1.0501.0501.06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的数量;血浆比重(血浆比重(1.0251.0251.030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量;红细胞比重(红细
8、胞比重(1.0901.0901.0921.092)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含量成正比。(二)血液的粘度(二)血液的粘度 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溶液(高)半透膜渗透压渗透作用示意图 1.渗透作用和渗透压渗透作用和渗透压 (1)动力)动力-渗透压:溶液具有渗透压:溶液具有保留和吸引水分子的能力或特征。保留和吸引水分子的能力或特征。(2)结构基础)结构基础
9、-半透膜半透膜 其大小取决于其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所含溶质分溶液中所含溶质分子的颗粒数目。子的颗粒数目。溶液(低)(三)血浆渗透压(三)血浆渗透压(osmtic pressure)血管内血管内血管外血管外(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血浆晶渗压血浆晶渗压773kPa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晶渗压组织液晶渗压773kPa 组织液胶渗压组织液胶渗压(3.3kPa)(2kPa)水水 水水 (1)组成:)组成:主要来自溶解主要来自溶解于血浆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于血浆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尤其是解质,尤其是NaCl所形成的所形成的渗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2)作用:)作用:
10、保持细胞内、保持细胞内、外水分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外水分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体积。红细胞红细胞 晶晶体渗透压体渗透压 血浆血浆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水水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水水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1)组成:)组成:来自血浆中的来自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血浆胶体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所蛋白,尤其是白蛋白所形成的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渗透压,称为血浆浆胶胶体渗透压体渗透压(2)作用:)作用:调节血管内、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维持正常外水的分
11、布,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的血浆容量。红细胞红细胞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水水 血浆血浆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水水 血浆渗透压的分类及生理意义血浆渗透压的分类及生理意义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组成组成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物质(主要为主要为NaCl)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白主要为白蛋白蛋白)(白蛋
12、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纤维蛋白原白原)压力压力大大(300mmol/L或或770KPa)小小(1.3mmol/L或或3.3KPa)意义意义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和细胞的正常体积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和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血浆浆蛋蛋白白(白白蛋蛋白白)浓浓度度胶胶渗渗压压水水向向组组织间隙转移织间隙转移组织液组织液水肿。水肿。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如如0.90.9NaCl溶液、溶液、5 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
13、、1.91.9%尿素溶液等。尿素溶液等。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等张溶液:能将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保持正常等张溶液:能将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保持正常 形态和大小的溶液。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红细胞红细胞高渗溶液高渗溶液:渗透压高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H2OH2OH2O等渗溶液等渗溶液:与血浆渗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透压相等的溶液。低渗溶液低渗溶液:渗透压低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不变不变皱缩皱缩膨胀、破裂膨胀、破裂 (溶血)
14、(溶血)Hb (三)酸碱度(三)酸碱度(pH值值)1.正常值正常值:pH为为7.357.45 pH 7.35=酸中毒;酸中毒;pH 7.45=碱中毒;碱中毒;pH 6.9或或 7.8,将危及生命。,将危及生命。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通过肺和肾的调节:通过肺和肾的调节: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胚胎早期:卵黄囊;胚胎早期:卵黄囊;胚胎第二个月开始:胚胎第二个月开始:肝、脾造血;肝、脾造血;胚胎发育到第四个月胚胎发育到第四个月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并
15、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逐渐增强;婴儿出生后:主要依婴儿出生后:主要依靠靠骨髓骨髓造血。造血。血细胞发生过程中造血部位的迁移血细胞发生过程中造血部位的迁移 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发生过程。血细胞发生过程一般可分为:一般可分为: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和可辨认的前体细可辨认的前体细胞胞三个阶段。三个阶段。造血微环境造血微环境 造血过程以及各级血细胞在造血组织生存的环境造血过程以及各级血细胞在造血组织生存的环境称为造血微环境。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称为造血微环境。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调节
16、因子,以及进入造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调节因子,以及进入造血组织的神经和血管。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可导致机体血组织的神经和血管。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可导致机体造血功能异常。造血功能异常。正常成孰血细胞类型正常成孰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小板 1.1.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男性(4.54.55.55.5)10101212/L;Hb:120:120160160g/L 女性(女性(3.53.55.05.0)10101212/L;Hb:110:110150g/L150g/L 新生儿新生儿
17、:6.0:6.0 7.07.010101212/L;2.2.形态形态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约为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约为8 8m,无细胞核;无细胞核;红细胞从血浆红细胞从血浆摄取葡摄取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产生萄糖,通过糖酵解产生ATP,维持细胞,维持细胞膜上膜上Na+泵活动,从而保持细胞内外泵活动,从而保持细胞内外Na+、K+浓度的正常分布、细胞容积和正常形浓度的正常分布、细胞容积和正常形态。态。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正常红细胞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可塑变形性(二)红细胞的
18、生理特征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衰老或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衰老或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双凹圆碟形);(双凹圆碟形);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衡量指标衡量指标-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SR):即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即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简称示,简称血沉血沉
19、。魏氏法正常值魏氏法正常值:男男 0-15mm/1小时末小时末 女女 0-20mm/1小时末。小时末。0 0mm100100mm血血沉沉管管血沉架血沉架(2)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概念:概念: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不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不 易下沉的特性。易下沉的特性。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增加血沉的主要原因为红细胞叠连,决定红细胞叠连增加血沉的主要原因为红细胞叠
20、连,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而不在于红细胞本身。的因素主要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而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增高时,可加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而血浆白蛋白、磷脂增多时则抑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而血浆白蛋白、磷脂增多时则抑制叠连发生,使血沉减慢。制叠连发生,使血沉减慢。意义: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
21、参考。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0.9%NaCl0.6%NaCl低于0.45%NaCl概念概念: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 性。即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性。即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脆性小=不易破;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脆性大=容易破。容易破。(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正常值正常值:0.42%0.46%NaCl溶液中,部分溶液中,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溶血;在红细胞开始破裂溶血;在0.32%0.34%NaC
22、l溶溶液中,红细胞全部破裂溶血。液中,红细胞全部破裂溶血。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等张溶液。1.9%尿素是等渗溶尿素是等渗溶液,而不是等张溶液;液,而不是等张溶液;0.9%NaCl既是等渗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也是等张溶液。2.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调节酸碱平衡。)调节酸碱平衡。临床应用临
23、床应用:使用血库中存放的血液应加入葡萄糖以满足红细:使用血库中存放的血液应加入葡萄糖以满足红细胞能量代谢的需要;陈旧的血液由于糖酵解产生胞能量代谢的需要;陈旧的血液由于糖酵解产生ATP减少,减少,Na+泵泵活性降低,使细胞外液中的活性降低,使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升高,血液检测时常常会有血浓度升高,血液检测时常常会有血K+浓度升高。浓度升高。(三三)红细胞生成和调节红细胞生成和调节 1.1.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1)造血原料:)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铁铁:Hb合合成成必必须须原原料料。成成人人每每天天需需铁铁2030mg,其其中中5%由由食食物物补
24、补充充,95%由由体体内内铁铁(来来自自RBC破破坏坏)的的再利用。再利用。Fe3+需还原成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才能被利用。临临床床应应用用:铁铁摄摄入入不不足足、吸吸收收利利用用障障碍碍或或慢慢性性失失血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蛋白质蛋白质: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叶酸:蝶酰单谷氨酸: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四氢叶酸叶酸 多谷氨酸多谷氨酸参入参入DNA合成。合成。临临 床应用床应用:叶酸吸收障碍: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VitB12:形成内因子形成内因子-VitB1
25、2复合物:防复合物:防B12被被蛋白酶水解;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蛋白酶水解;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B12吸收入血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部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结合参入参入DNA合成。合成。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成熟因子:)成熟因子:DNA对于细胞分裂和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需叶酸叶酸和和VitB12的参与。的参与。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干 细细 胞胞 早期
26、红系祖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爆式促进因子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骨骨 髓髓 缺氧、缺氧、RBC或或Hb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肝细胞(次)-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雄激素、T3、生长素生长素PO2 RBCHb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主)(主)肝肝细胞(次)细胞(次)雄激素雄激素 T3生长素生长素(1)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促进早、晚期红促进早、晚期
27、红系祖细胞的增殖、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分化;加速幼加速幼RBC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成熟与释放;(2)雄激素:雄激素:青春期男性女性青春期男性女性 EPO 骨髓造血功能增强 (+)雄激素 红骨髓 红细胞增多 睾丸间质细胞肾(+)(四)红细胞的破坏(四)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120天。天。每天约有每天约有0.80.8%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其中有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其中有9090%的破损或衰老的红细胞被肝、脾中巨噬细胞吞噬,释的破损或衰老的红细胞被肝、脾中巨噬细胞吞噬,释放出的铁和氨基酸可被再利用,
28、脱铁血红素转变为胆放出的铁和氨基酸可被再利用,脱铁血红素转变为胆色素随粪、尿排出体外。色素随粪、尿排出体外。另外另外1010%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被肝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被肝脏摄取。脏摄取。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严重溶血时,血浆中血红蛋白浓度过严重溶血时,血浆中血红蛋白浓度过高超过了触珠蛋白结合能力,未能与触珠蛋白结合的高超过了触珠蛋白结合能力,未能与触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将直接由肾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将直接由肾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一)白细胞的分类
29、与数量三、白细胞三、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生理生理名名 称称百分比百分比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与消化吞噬与消化噬酸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24%参与过敏反应参与过敏反应噬碱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0.51%参与变态反应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040%T细胞细胞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B细胞细胞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单核细胞38%吞噬、免疫吞噬、免疫 变异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多;新生儿最高新生儿最高,出生后出生后3 3天天3 3月月10101010
30、9 9/L/L;进食、疼痛、运动、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娠、分娩WBC数数。白白 细细 胞胞 变变 异异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变形、游走、渗出、趋化和吞噬等变形、游走、渗出、趋化和吞噬等生理特性。生理特性。1.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吞吞噬噬和和杀杀灭灭入入侵侵的的病病原原微微生生物物、衰衰老老的的细细胞胞,在在非非特特异异免免疫疫系系统统中中发发挥挥其其重重要要作作用用。是是炎炎症症时时的的主主要要反反应应细细胞胞。在在血血液液中中存存活活6 68 8小小时时。当当急急性性感感染染时时,白白细细胞胞总总数数增
31、增多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2.2.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能吞噬和消灭细菌、病毒、原虫等致病物及颗粒;以及能吞噬和消灭细菌、病毒、原虫等致病物及颗粒;以及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血小板等;单核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血小板等;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在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3.3.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清晨少午夜多,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周期相反。清晨少午夜多,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周期相反。限限制制嗜嗜碱碱性性粒粒细细胞胞和
32、和肥肥大大细细胞胞在在型型超超敏敏反反应中的作用。应中的作用。产产生生前前列列腺腺素素E E抑抑制制嗜嗜碱碱性性粒粒细细胞胞合合成成和和释释放放生生物物活活性性物物质质;吞吞噬噬嗜嗜碱碱性性粒粒细细胞胞和和肥肥大大细细胞胞所所排排出出的的颗颗粒粒;释释放放组组胺胺酶酶灭灭活活嗜嗜碱碱性性粒粒细细胞所释放的组胺胞所释放的组胺。其其胞胞内内有有过过氧氧化化物物酶酶和和某某些些碱碱性性蛋蛋白白质质,但但无无容容菌酶吞噬能力弱,无杀菌作用。菌酶吞噬能力弱,无杀菌作用。参与对参与对蠕虫蠕虫的免疫反应。的免疫反应。4.4.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
33、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参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吸引、聚集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对“异己异己”构型物,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杀灭和消除的能力。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
34、免疫有关。4.4.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清晨少午夜多,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周期相反。清晨少午夜多,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周期相反。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产生前列腺素产生前列腺素E;E;吞噬颗粒吞噬颗粒;释放组胺酶。释放组胺酶。其其胞胞内内有有过过氧氧化化物物酶酶和和某某些些碱碱性性蛋蛋白白质质,但但无无容容菌菌酶酶吞吞噬能力弱,无杀菌作用。噬能力弱,无杀菌作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5.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参参与与机机体体特特异异性性免免疫疫:对对“异异己己”构构型型物物,特特别别是是对对生生物物性性致致病病因因素
35、素及及其其毒毒素素具具有有防防御御、杀杀灭灭和和消消除除的的能力。能力。T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干干 细细 胞胞 白系祖细胞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定向白系祖细胞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成熟白细胞骨骨 髓髓IL-1IL-1、内毒素、内毒素、CaCa坏死因子坏死因子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生成、释放)-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F
36、SCFS)乳铁蛋白乳铁蛋白 抑制因子抑制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直接抑制直接抑制CFSCFS释放或作用)释放或作用)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一)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一)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正常成人为正常成人为10010030030010109 9/L(10/L(103030万万/mm3)。(二)变异(二)变异:可有可有6%10%的变化;的变化;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1.黏附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
37、的黏着。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需要释放血小板膜糖蛋白、内皮下组织、血浆需要释放血小板膜糖蛋白、内皮下组织、血浆 成分(成分(von von WillebrandWillebrand因子)、胶原纤维等。因子)、胶原纤维等。2.释放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血小板受刺激后释放血小板因子等释放血小板因子等促进纤促进纤 维蛋白形成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网络血细胞加固血栓。加固血栓。3.3.聚集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第一时相第一时相(可逆性聚集):迅速、可解聚;可逆性聚集):迅速、可解聚;第二时相(不可逆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聚集):缓慢、不能):缓慢、不能解聚解聚。
38、(1 1)致聚(诱导)剂致聚(诱导)剂 1.ADP与与凝血酶凝血酶 ADP与剂量呈依赖关系与剂量呈依赖关系注:注:ADP必须有必须有Ca2+和纤和纤维蛋白原的存在,且耗维蛋白原的存在,且耗能。能。注:注:凝血酶使血小板内凝血酶使血小板内的纤维蛋白原释放作用的纤维蛋白原释放作用较强。较强。.胶原胶原是是 一一 种种强强 致致 聚聚剂剂;且且与与 血血 小小板板 释释 放放同同 时时 发发生。生。小板内小板内cAMP、游离游离Ca2+释放释放ADP血栓烷血栓烷A2(TXA2)血栓烷合成酶血栓烷合成酶PGG2、PGH2环加氧酶环加氧酶小板质膜中的小板质膜中的花生四烯酸分离花生四烯酸分离小板内磷脂酶小
39、板内磷脂酶A A2 2激活激活血小板表面激活血小板表面激活.TXA2 (2 2)抑制剂:)抑制剂:PGI2 cAMP、游离、游离Ca2+抑制聚集。抑制聚集。(3 3)聚聚集集机机制制:致致聚聚剂剂血血小小板板膜膜受受体体血血小小板板内内的的第第二二信信使使(cAMP,IP3 3、Ca2+、cGMP)浓度改变浓度改变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4.4.收收缩缩:在在Ca+作作用用下下,血血小小板板微微管管环环状状带带和和骨骨架架蛋蛋白白收收缩缩使使血血凝凝块块回回缩缩坚坚实实血血栓。栓。5.5.吸吸附附:血血小小板板可可吸吸附附多多种种凝凝血血因因子子,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
40、理性止血。(四)(四)血小板生理作用血小板生理作用1.1.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损伤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暴露出胶原纤维 粘附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吸附凝血因子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止血栓松软止血栓 聚集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促纤维蛋白形成 网络血细胞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扩大血栓 收缩收缩:Ca:Ca2+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血凝块回缩 坚实止血栓坚实止血栓 2.2.促进凝血促进凝血
41、 3.3.维持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维持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50109 )(五)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五)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血小板是由在骨髓中形成的成熟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血小板是由在骨髓中形成的成熟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形成。而形成。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与分化、血小板的生成受一系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与分化、血小板的生成受一系列造血生长因子的调节。列造血生长因子的调节。促血小板生成素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重要因子。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重要因子。(六)血小板的破坏(六)血小板的破坏 从原始巨核细胞到释放血小板入血,大约需要从原始巨核细胞到释放血小板入血,大约需要8
42、10天,进入血液的血小板,一半以上在血液中循环,其天,进入血液的血小板,一半以上在血液中循环,其余的贮存于脾脏。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余的贮存于脾脏。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但其平均寿命可有有生理功能,但其平均寿命可有714天。衰老的血小天。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板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血液流出后,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血液流出后,在几分钟内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在几分钟内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称为称为生理生理性止性止血血(hemostasis)。)。临床上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临床上用小针
43、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正常人约为正常人约为13 min;检测血小板的数量;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是否正常。及功能是否正常。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一)血管收缩(一)血管收缩 1.损伤性刺激反射性使血管收缩;损伤性刺激反射性使血管收缩;2.血管壁的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血管壁的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3.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5-HT、TXA2等),引起局部缩血管反应。等),引起局部缩血管反应。(二
44、)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二)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1)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胶原暴露胶原纤维纤维血小板粘附在胶原纤维上;血小板粘附在胶原纤维上;(2)血小板释放内源性)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TXA2发发生不可逆聚集生不可逆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三)血液凝固(三)血液凝固 血管受损后启动凝血系统,使血浆中可溶性血管受损后启动凝血系统,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的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网络血细胞蛋白交织成网,网络血细胞在在Ca2+作用下收作用下收缩蛋白收缩缩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血凝块回缩 形
45、成坚实牢固的血形成坚实牢固的血凝块凝块 血管破损血管破损血管破损血管破损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PL激活激活(粘附、聚集、释放)(粘附、聚集、释放)PL止血栓形成(初步止血)止血栓形成(初步止血)凝血系统激活凝血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形成(二期止血)血凝块形成(二期止血)5HTTXA2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凝块扫描电镜图血凝块扫描电镜图 概念概念:血液由血液由流体状态变成不能流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血凝流动的胶冻状血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凝
46、血。凝固,简称凝血。正常人血凝块形成正常人血凝块形成的时间为的时间为515min(试管法),(试管法),称为称为凝血时间凝血时间(blood coagulation time)。血凝块扫描电镜图血凝块扫描电镜图 血清:血液自行凝固血清:血液自行凝固后,血凝块回缩(后,血凝块回缩(1 12h2h)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清(血清(blood serumblood serum)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和其它和其它部分凝血因子,但增加了部分凝血因子,但增加了少量的在凝血过程中释放少量的在凝血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物质和激活了的凝
47、出来的物质和激活了的凝血因子。血因子。(一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1.1.除因子除因子IVIV与磷脂外,其余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与磷脂外,其余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蛋白;都是蛋白质;都是蛋白质;2.2.除除因因子子外外,II,II、IXIX、X X、XIXI、XIIXII都都是是无无活活性性的的酶酶原原;不不具具有有活活性性X XXaXa ;IIIIIIaIIa ;I I IaIa,凝凝血血因因子子一一旦旦被被某某些些物物质质激激活活,将将引引起起一一系系列列连连锁锁酶酶促促反反应应,按按一一定定顺顺序序使使所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而发生瀑布式的
48、凝血反应;3.3.除除因因子子外外,其其余余都都在在肝肝脏脏合合成成,其其中中IIII、XII XII、IXIX、X X在在肝肝脏脏合合成成过过程程中中,需需维维生生素素K参参与与;缺缺乏乏维维生生素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4.4.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IIII、IXIX、X X、XIXI、IIII、XIIIXIII;5.5.起起辅助因子作用的有:辅助因子作用的有:IIII、和高分子量激肽和高分子量激肽原。因子原。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出血不止的血友病。凝
49、血因子的特点凝血因子的特点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 a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a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酶复合物物 Fa -Fa-Ca 2+-磷脂复合物磷脂复合物(二)凝血的过程(二)凝血的过程内源性凝血的过程内源性凝血的过程 外源性凝血的过程外源性凝血的过程异物表面异物表面a aa a a a a Ca Ca a2+2+PL PL a a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PK)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K)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aa C Ca a2+2+高分子高分子激肽原激肽原(HK)分分 类类 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分布凝血因子分布 全部在血
50、液中全部在血液中 在组织和血液中在组织和血液中参与因子数量参与因子数量 较多较多 较少较少凝血时间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慢、约数分钟 快、快、约十几秒钟约十几秒钟凝凝 血血 小小 结结(形成凝血块形成凝血块)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激活物凝血酶原酶激活物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复合物复合物激活因子激活因子因子因子X X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结合因子结合因子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因子激活因子 (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四)血液凝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