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生物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7175445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陈代谢生物教案.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新陈代谢生物教案 新陈代谢生物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理解 ATP 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 2、理解 ATP 和 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3、理解 ATP 的形成途径 4、掌握 ATP 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 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 ATP-ADP 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

2、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对于 ATP 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 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代表三个,P 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 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 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2、对于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 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 与 ADP 的转化中,ATP 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

3、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于是 ATP 转换为 ADP,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使ADP 又转化为 ATP。在 ATP 与 ADP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同时还介绍了 ATP 与 ADP 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ATP 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如肌细胞中的 ATP 只能维持肌肉收缩 2 钞钟左右。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 ADP-ADP 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 ATP 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

4、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3、对于 ATP 的形成途径,教材是在介绍了 ADP-ATP 循环的基础上,从动物(包括人体)和绿色植物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动物而言,产生 ATP 途径是是氧化磷酸化,即呼吸作用;对植物而言,产生 ATP 的过程包括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和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4、对于 ATP 的生理功能,教材先分析了生物体内糖类、脂肪等物质具有储存能量的特点,指出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还需要能量,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之一,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但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都不能直接被生物利用,它们的能量只有在细胞中随着有机物的逐步分解而释放出来,且储存到 ATP 中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5、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为什么 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在本节的最后,教材还用 ATP 是流通着的能量货币这一形象的比喻,以加深学生对 ATP 的生理功能以及 ADP-ATP 相互转化的认识,即伴随着 ATP 的水解与合成的过程,发生着能量的释放与储存,从而推动新陈代谢顺利进行。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中,ATP 的分子简式、ATP 的生理功能是重点,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变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1引入本节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事实,即生物体的生存不仅仅要依靠物质上的支持,同时还必须有能量的维持,在生物体内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定伴随着能量的获取、储存、释放

6、、利用和散失。这样,引入ATP 这一生物体直接能源就顺理成章了。2引出 ATP 这一高能化合物时,还是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能量形式入手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可先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把光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动植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出:光能只有转化成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绿色植物利用;同样,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或维持体温外,其余的都要转化成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那么这种活跃的、随时可以利用的化学能是什么呢?这样自然

7、而然地就引出ATP 这一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3ATP 的分子结构不宜讲授得过于深入。学生只要了解ATP 中具有不稳定的高能磷酸键,ATP 水解时释放其能量,形成ATP 时需要能量就可以了,应把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 ATP 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哪些生理过程,及形成ATP 的高能磷酸键时,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能量来自哪些生理过程,以便使学生易于理解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变在细胞中能量的储存、转移和利用中的作用。4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及这种转化在能量的储存、转移和利用中的作用,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为使学生的讨论顺利

8、进行,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以下提示:其一,细胞内 ATP 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二,ATP 在细胞内的含量是极少的,其三,细胞内的糖类、脂类等能源物质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ATP 的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是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其四,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能为生物体直接利用,只有这些能量转移给 ATP,且 ATP 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可被细胞利用。最终应使学生认识到 ATP 与 ADP 之间高效、迅速的转化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ATP 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通用货币。5ATP 的形成途径也不宜太深入,因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还没学到。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绿色植物通过光

9、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 ATP 中的化学能,并将 ATP 中的化学能最终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即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的光能是绿色植物、动物和人形成的 ATP 的能量源泉。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 ATP【教学重点】ATP 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 和 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ATP 的形成途径、ATP 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能理解 ATP 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教学难点】ATP 和 ADP 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理解 ATP 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引

10、言 设计 1:通过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引入 ATP 这一高能化合物。新陈代谢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必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为了使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一些能量转化的实例,比如可以提问:(1)“你能举出几个生物体内发生的诸如能量转化、或能量的吸收储存、或能量的释放利用的例子来吗?”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绿色植物能把光能直接用于有机物的合成吗?”或“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些能量能直接被细胞利用吗?”不能,光能必须要转化为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用于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

11、中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后,也必须转化为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携带这种活跃的化合能的物质就是一种高能化合物,即 ATP,这样很自然地引入了 ATP 这个概念。设计 2:从细胞中能量利用存在的矛盾入手,设计相关的问题串引入 ATP 这一高能化合物。(1)“细胞中主要是由什么细胞器来产生能量的?”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细胞中有哪些生理过程在不断地消耗着能量?”细胞分裂、细胞核中 DNA 的复制、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细胞膜主动运输、高尔基体合成分泌等需要能量(3)“细胞内产能与用能很明显地存在着空间上的隔离,细胞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4)“细胞

12、内存在有糖类、脂肪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含有大量且稳定的能量,但某项生命活动可能不用大量的能量就足以进行,而且糖类、脂肪中储存的能量又过于稳定,不易被生物体利用,细胞又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这样就可自然地引入 ATP 这种储能少、不稳定、可为所有生理活动供能的高能化合物。2、ATP 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 在引导学生讨论 ATP 的分子结构简式及其特点时,可从 ATP 的英文名称中的三个字母含义、中文名称、ATP 是高能化合物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易于理解 ATP 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理作用。需要向学生解释清楚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即高能磷酸键水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一般的共价键的 2 倍以上,如 AT

13、P 末端磷酸水解生成 ADP 和磷酸时,释放出的能量约 30.5kJ/mol 上,而 6-磷酸葡萄糖水解成葡萄糖和磷酸时,释放的能量只有13.8kJ/mol。这种键称为高能键,常以“”符号表示。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统称为高能化合物。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的含义,如 ATP 中两个磷酸基团之间(P和 P 之间用“表示)的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细胞内释放能量的反应,如呼吸作用常会伴随 ADP 转变成 ATP;而耗能的反应,如蛋白质的合成等,需要用 ATP 水解成 ADP 再将能量释放出来,以推

14、动需能代谢反应的进行。ATP 和 ADP 在体内总是处于不停地转化中,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3、ATP 和 ADP 之间的相互转变及其意义 在引导学生讨论 ATP 和 ADP 之间的相互转变时,需强调细胞内 ATP 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ATP 在细胞内的含量是极少的,细胞内的糖类、脂类等能源物质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ATP 的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是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能为生物体直接利用,只有这些能量转移给ATP,且 ATP 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可被细胞利用。最终应使学生认识到 ATP 与 ADP之间高效、迅速的转化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ATP 是生物体的直接能

15、源,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通用货币”。4、在讨论了 ATP 和 ADP 之间相互转变及其意义后,在小结 ATP 在细胞内能量的转换、运输、利用中的关键作用时,可结合本节所讲的内容,提一些与 ATP 有关的综合性问题供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 ATP 这一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的理解。比如,可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众多能源物质中,ATP 这种绝对含量极少的物质为什么成为直接能源?葡萄糖、糖元、淀粉、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磷酸肌酸等,这些都可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但生物体不能利用这些能源物质中的能量,这些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必须要转移给 ATP 中。生物体直接从 ATP 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形式

16、的能量,如 ATP 可转化为机械能、电能、渗透能、化学能、光能和热量等。(2)为什么 ATP 是细胞内能量释放、储存、转移和利用的中心物质,成为生物的直接能源呢?我们来看看葡萄糖和 ATP 分子中储存能量的差异就明白了。ATP 末端磷酸基团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是 30.5kJ/mol,一般把水解时释放 20.92 kJ/mol 以上能量的化合物叫高能化合物,可见 ATP 是高能化合物,而且其能量与某些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相比,要低一些,因此磷酸肌酸中的能量可在不需额外供能的情况下转移给 ATP。而葡萄糖分子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后,释放出 2870kJ/mol 的能量。结果,存在于葡萄糖分

17、子中的能量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钱,而储存在 ATP 分子中的能量则像“零钱”,它更容易在细胞中被使用,因此还有的说 ATP 是能量的“通用货币”就是这个道理。(3)ATP 对生命的维持是极其重要的,试想:当产生 ATP 的过程停止时,会发生什么?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举一个例子,学生可能知道氰化物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使人死亡,其毒理就是阻挡 ATP 的形成。当人体 ATP 合成受阻后,机体没有 ATP,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中的细胞活动就不能继续,人在 3-6 分钟内就会失去知觉。(4)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就是 ATP 在生物体

18、中的绝对含量是极小的,但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 ATP,但在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的ATP 量可满足机体的要求,奥妙何在呢?生物体可把其它能源物质的能量高速地转移给 ATP,以补充 ATP 的消耗,即ATPADP 循环速度是很快的。新陈代谢生物教案 2 P在进行酶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提问: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演示有关实验,也可安排相应的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与多样性特性。(1)酶的高效特性实验,实验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两项内容:一是过氧化氢这种物质,它是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机体有毒

19、害作用。生物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二是本实验的实验步骤。实验后,让学生讨论得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铁离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列举其他实例,概括酶的高效性。教师还应强调正是由于酶的存在及其高效性,所以许多代谢反应在体外很难发生,在体内却可迅速进行。(2)酶的专一性特性 实验前可提问:“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本实验所涉及的颜色反应要在实验前跟学生说明清楚。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会有砖红色沉淀物质产生,淀粉和蔗糖与斐林试剂无

20、此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进一步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有的特性;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酶的多样性原理,可在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原理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的多样性让学生分析得出。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让学生做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这对于训练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等都是很帮助的。在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后,可适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一些与之

21、相关的生活常识。如可提问:“持续高烧不退或严重腹泻有时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学生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人的正常体温是 37,体温升高到 38,虽然体温只是升高了 1,但人已感觉非常没有精神,如果升高到 39甚至 40以上,而且持续高烧,就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反应,如昏睡、昏迷、惊厥、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 值、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酶浓度、酶的激活剂、抑制剂等等,而酶的活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敏感的,影响因素发生很小的变化的,酶活性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人体中酶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37,当人体体温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时,机体中酶活性

22、就会大大降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了。霍乱是一种烈性的传染病,为霍乱弧菌所致,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死亡率甚高。霍乱弧菌通过人的肠粘膜并大量繁殖,同时产生肠毒素引起剧烈腹泻造成迅速而严重的脱水,血容量明显减少,因而出现微循环衰竭,使细胞得不到钾、钠、钙、氯离子,导致肌肉痉挛;细胞得不到碳酸氢根离子而导致细胞内 pH 值发生较大的改变,酶活性即相应大大降低,严重的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最终病人肾功能衰竭,休克、死亡。人体大量出汗、腹泻都要相应地补充水就是这个道理;婴幼儿自身调节能力差,婴幼儿腹泻常常引起严重后果,就是这个道理。或者问:“当人误食了含有重金属的食物或农药后,有一种

23、应急措施,就是赶紧给病人大量喝牛奶或豆浆,学生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酶活性除了与温度、pH 有关外,还受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等的影响。有机溶剂与重金属离子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原因是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离子与酶蛋白上的某些化学基团结合,使酶的活性完全丧失,这也是人误食了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或含重金属离子的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原因。牛奶和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和重金属或有机物结合,而使这些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发生沉淀。当人误食了含重金属的食品或农药后,大量饮用牛奶或豆浆可使这些有毒物质沉淀下来不被消化道吸收,从而也就避免了这些有毒物质与人体中正常的酶接触的机会,而保护了这些酶的活性。当然,这只是

24、应急措施,还要去医院洗胃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扩展资料 淀粉液遇碘变蓝的原因 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 10%30%的直链淀粉和 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为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第一个螺距有六个葡萄糖残基组成。如果在淀粉液中加入碘液,碘分子便嵌人到螺旋结钩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波长范围为 400750nm 可见光,而反射的光是蓝光,所以使淀粉溶液呈现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

25、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

26、从 1783 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 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 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2、酶的特性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 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

27、用切入;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

28、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

29、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

30、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分析酶的特性时,引导学生与蛋白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可使学生易于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注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样性,而且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酶的专一性催化关系密切。3、使学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组织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因素的选做实验并分析、讨论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组织学生操作、分析、讨论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坐标曲线图,让学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教学设计示例【课题】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在生

31、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的概念、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手段】板图图、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本质(1)学生在初中生物学课本、高中绪论课的学习或通过各种媒体的介绍,对新陈代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新陈代谢是如何理解的。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例,剖析生命是如何维持的,以此引入本节的学习,如:人体的脑细胞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营养?脑细胞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进入脑细胞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利用的?学生如何理解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32、?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想一想,人体的身体有哪些系统参与了新陈代谢过程,各是如何参与的等等?(2)学生一般只能从生物个体、器官或系统水平上,说明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把讨论引向微观水平,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代谢过程。如可以设问:你吃下的肉类蛋白质,通过什么途径转化成为你自身的蛋白质?你吃下的淀粉类食物,通过什么途径为你提供能量?等等 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不断地合成与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

33、应,从而在细胞水平理解新陈代谢的本质,即“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2、酶的概念、特性及其生理功能 在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本质后,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出无机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需的条件一般是很激烈的,再让学生分析出生物体细胞生存的条件是很温和的,可以提问,如:(1)细胞生存的条件是很温和的,那么细胞内数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如何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pH 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迅速高效的进行呢?(2)在化学反应中有没有提高化学反应的方法呢?这样可顺利地引出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即酶。3、酶的发现史 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发给学生相应的补充资料,尤

34、其是某种酶的研究过程方面的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酶的研究过程、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物学的实验研究对生物学发现的重要作用。学生阅读后,可提问:酶都是蛋白质吗?并做一定的说明。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是细胞中促进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现已发现的酶约有 3000 种以上。它们分别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催化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使生物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等温和的条件下就可顺利进行。很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然而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RNA 也可以是高活性的酶。早在 1982 年,T.Ceeh 发现原生动物四膜虫的 26

35、S rRNA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前体在没有蛋白质的情况下进行内含子的自我拼接,最终形成 L19RNA。当时因为只是了解它有这种自我催化的活性,没有把它与酶等同看待。1983 年 Atman 和 Pace 分别报导了在 RNA 前体加工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是由20%蛋白质和 80%RNA 组成的。如果除去蛋白质部分,并提高镁离子的浓度,则留下的 RNA 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是说明 RNA 具有酶活性的第一例证。“酶不都是蛋白质”,这一科学事实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实验在科学发展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让我们看到,

36、科学是发展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而真理是相对的,现在的科学事实可能在今后会被修正,甚至推翻。另外,酶、激素、维生素之间的区别值得一提,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容易把这些物质和它们的作用搞混。可就高中生物学水平做一简单比较:酶 激素 维生素 从化学本质上看 蛋白质 蛋白质(如生长素、胰岛素等)、固醇类脂类物质(如性激素)多种多样,一般为小分子有机物。如维生素 D 是固醇类物质;维生素 A 是脂类物质(萜类);维生素 C 是抗坏血酸(葡萄糖的衍生物)等等。从生理功能看 可提高生物体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激素又称“化学信使”,是特定细胞合成的,能使生物体发生一定反应的有机分子。它的作用力很强

37、,很低的浓度就能引起很强的反应,但在细胞中不能积累,很快就会被破坏。维生素常常与酶结合,是较复杂酶的组成成分之一。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但这些极微小的量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是必需的,人体一般不能合成它们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可把酶的发现史与酶的特性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可使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酶的特性顺理成章。4、酶的特性 出蓝色来。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 RNA 生物体内存在三千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酶,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有关,因为活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没有酶,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生命也就会随之停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一认识直到 20 世

38、纪 80 年代后才被科学修正过来。科学研究表明,一些 RNA 分子也具有酶的催化功能,如一种叫 RNaseP 的酶,它是由 20%的蛋白质和 80%的 RNA 组成。科学家将这种酶的蛋白质除去,同时提高镁离子的浓度,留下来的 RNA 仍具有与该酶相同的催化活性。后来的科学实验进一步证实其它某些 RNA 分子与那些构成酶的蛋白质分子一样,也都是效率非常高的生物催化剂。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酶工程 细菌细胞直径不足 2m,每时每刻却发生着 1500 一 20 xx 个化学反应,由 1000多种酶对这些反应进行催化和调制,生产着

39、 3000 多种蛋白质,1000 多种核酸;而且细菌合成效率惊人,它合成每个肽链只需百分之三秒,而现代最先进的蛋白质自动合成机器只能合成小肽,而且速度也慢,合成每个肽链需要 7 分钟,两者相差200 多倍;它合成 RNA 和 DNA 的速度更是远远超过了人工合成;另外细胞中能量转换效率也很高,这一切都有赖于生物催化剂,这就是酶。现已发现的酶约有几千种以上。它们定位于各种细胞的不同细胞器中,催化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使这些反应在正常温度等条件下就可顺利进行。酶是细胞产物,但不一定非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在细胞外,即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19 世纪,人们已认识到酵母可以使葡萄糖

40、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但是对于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当时主要有两种观点,而且一直未能达成一致。1857 年,法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需要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才能实现;德国化学家李比西则认为酒精发酵要求的只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而不要求完整的细胞参与。直到 1897 年,毕西纳不用完整的酵母细胞,而用酵母汁进行酒精发酵获得成功,从而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能在体外进行。正是基于这点,人们可以利用细胞中的酶能催化体外的生化反应,这就是酶工程得以发现的前提。我们都用过加酶洗衣粉,同一般的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酶等多种通过微生物生产出来的酶,因此,去除汗渍和油污的能力比较

41、强。我们知道,酶作为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是在活细胞内产生的。那么,人们是怎样通过活细胞获得这种酶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这些酶的呢?这些都是通过酶工程来实现的。所谓酶工程,就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技术,而且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没有酶的作用,任何生物工程技术都不能实现。概括地说,酶工程是由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组成的。(一)酶制剂的生产 已知酶的种类大约有几千种,实际已被运用于工业生产的仅 10 余种,如已能够实现工业化大量生产的酶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等,其中碱性蛋白酶用于加酶洗涤剂,占国际上酶销售额的首位,青霉素

42、固化酶用于医疗,占世界用量第二位。早期酶制剂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材料,而今酶的主要来源是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包括酶的生产、提取、分离纯化和固定化。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酶的生产、提取和分离纯化(1)酶的生产 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人们最早是从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中提取酶的。例如,从胰脏中提取蛋白酶,从麦芽中提取淀粉酶;现在,生产酶制剂所需要的酶大都来自微生物,这是因为同植物和动物相比,微生物具有容易培养、繁殖速度快和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人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酶。(2)酶的提取和纯化 从微生物、

43、动植物细胞中得到含有多种酶的提取液后,为了从提取液中获得所需要的某一种酶,必须将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分离,这就是酶的分离纯化。经过分离纯化后的得到的酶,活性不能降低,因此,分离纯化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人们多选择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有机溶剂,以沉淀不同的酶蛋白,达到分离纯化酶的目的。2、酶的固定化 将分离纯化的酶制成酶制剂进行干燥处理,再适量加入相应的稳定剂和填充剂,制成粉状制剂,用它们来催化生化反应。但其结果是酶制剂和产物混在一起,不能得到高纯度的产品;也很难让酶制剂进行重复使用。怎么办呢?科学家们想到了酶的固定化。先将纯化的酶连接到一定的载体上(使酶固定化),使用时将被固定的酶投放到反应溶液中

44、,催化反应结束后又能将被固定的酶回收。固定化酶一般是呈膜状、颗粒状或粉状的酶制剂,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用,产品的纯度高,没有酶的而且酶制剂可反复使用,这种技术是 1969 年日本首先研制成功,现已方法应用到生产中的。固定化酶同自由酶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是稳定性高;其二是酶可反复使用;其三是产物纯度高;其四是生产可连续化和自动化;其五是设备小型化以及可节约能源等。我们知道,蔗糖几乎全部来源于甘蔗或甜菜,但是甘蔗和甜菜的种植范围都比较有限,因此,蔗糖的产量也就受到了影咱。能不能利用淀粉来生产类似蔗糖的甜味剂呢?科学家通过-淀粉酶、糖化酶和将葡萄糖异构酶连接到离子交换树脂上,或者包埋在明胶中,

45、制成的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这种固定化酶可以用于使葡萄糖转化成甜度更高的高果糖浆。一些发达国家高果糖浆的年产量现已达到几百万吨,高果糖浆在许多饮料的制造中已经逐渐替代了蔗糖。3、固定化细胞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利用胞内酶制作固定化酶时,先要把细胞打碎,才能将里面的酶提取出来,这就增加了工序和成本。人们设想直接固定那些含有所需胞内酶的细胞,并且就用这样的细胞来催化化学反应。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研制成固定化细胞,并且用于生产。例如,将酵母细胞吸附到多孔塑料的表面上或包埋在琼脂中,制成的固定化酵母菌细胞,可以用于酒类的

46、发酵生产。(二)酶制剂的应用 1、治疗疾病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品,这种蛋白质是胰脏中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一条由 21 个氨基酸组成,称为 A 链;另一条由 30 个氨基酸组成,称为 B 链。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由于糠尿病患者很多,胰岛素的需要量很大,所以许多糖尿病患者使用的曾是猪的胰岛素。但是,猪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在化学结构上有一处差别:猪胰岛素 B 链上最后一个氨基酸是丙氨酸,人胰岛素 B链上最后一个氨基酸是苏氨酸。因此,用猪胰岛素治疗人的糖尿病,容易使一些患者产生免疫反应。现在,科学家可利用酶,切下并移去猪胰岛素 B 链上的那个丙氨酸,然后接上一个苏氨酸。这样

47、,猪的胰岛素就魔术般地变成人的胰岛素了;尿激酶可以用来活化人体内的溶纤维蛋白酶原,使溶纤维蛋白酶原转化为溶纤维蛋白酶,是治疗脑溢血、心肌梗塞、肺动脉阻塞等疾病引起的血栓所需要的药物,它是能利用培养哺乳动物细胞得到的唯一可以商业化的治疗剂。但由尿或组织培养的产物中提取价格较高,1980 年 4 月,科学家已经通过质粒 DNA 诱发大肠杆菌生产出尿激酶,为在工业上利用酶工程方法生产酶开辟了道路;青霉素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但是,多年的使用使得不少病原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为此,科学家一方面研制新的抗生素以替代青霉素,另一方面设法通过有关的酶制剂来改造青霉素的分子结构,进而研制出新型的青霉素

48、。青霉素的分子是由一个母核和一个侧链组成的。科学家利用青霉素酰化酶,将母核和侧链水解开,然后,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使青毒素的母核与其他的侧链连接,从而研制出氨苄青霉素等新型的青霉素。现在,制药厂已经能够利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反应器,成批地生产用于合成氨苄青霉素等新型青霉素的母核了;再如,溶菌酶可分解病原菌的细胞壁,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消炎作用;溶纤维蛋白酶具有溶解患者血管内纤维蛋白凝块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血栓病。2、产品加工 利用酶制剂生产一些产品,这一过程是在酶反器中进行的,酶反应器是指供酶制剂催化化学反应容器。酶反应器分成多种,如具有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的反应器叫做柱式酶反应器,柱式酶反应

49、器是将含有底物的液体,以一定的速度连续不断地从一端注入装有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的容器,在液体流经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时,容器内就发生催化反应并且生成产物、含有产物的液体则连续不断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地从容器的另一端流出。同一般的化工容器一样,需要对酶反应器温度和 pH 等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不同的是,酶反应器必须进行无菌操作。食品加工业方面。酿酒厂和饮料厂利用果胶酶来澄清果酒和果汁,效果十分明显;又如,葡萄糖氧化酶可以除去密封饮料和罐头中的氧气、从而有效地防止饮料和食品氧化变质;再如,用木瓜蛋白酶制成的嫩肉粉,可以

50、使肉丝、肉片等烹调后吃起来嫩滑可口;例如,支链淀粉酶是分解多糖类支链淀粉的酶,它能把胚芽转变为色泽较好的麦芽糖糖浆。麦芽糖的甜味没有葡萄糖浓,但很适口,且容易发酵、粘度大、溶解度大,用其制作糖果可以防止遇热变色,用于冰激凌可以防止产生砂糖结晶。日常生活方面。照相业由于采用了酶技术使照相材料发生了很大变革;家庭用的洗衣粉里加了一些酶,它能够分解某些蛋白质等物质,使衣服上的血迹、汗渍等容易洗掉。但是,由于这些酶比较脆弱,在漂白剂一同起作用下很容易被破坏,然而酶工程可以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目前,市场上己经出现了能够和漂白剂一同起作用的去污酶洗衣粉。科学家通过对去污酶结构上的两个氨基酸进行修改,提高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