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 具性。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 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 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 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二、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 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开展而来,教材编排有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几个 模块。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 个单元。该教材有以下突出
2、特点:(1 )立足学生实际(2 ) 表达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 )注 重策略引导。10短文二篇11与朱元思书12唐诗5首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第456周第二单元阅读222222钱塘湖春行云水生春意游春莺燕争春光踪踪花草竞春荣早春图(最爱)诗人赞春情13背影1 .品味文章质朴的语言。2 .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3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4 .理清线索,把握中心。反复朗读;师生讨论;小组合作;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新部编版语文
3、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1课时1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重点)2.重点探究,明确行文线索。(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 我们内心的感动。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 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 一桌热气腾腾的坂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提问1:听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本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抒发
4、了 “我”对父亲的感念之情。提问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分小组 朗读、交流这些句子,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目标导学二:重点探究,明确行文线索提问3: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 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提问4: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 的爱子之情的,可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 自然段?明确:这两自然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 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当时,祖母 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 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 父子又要离家分手
5、,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 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提问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试试看,你能发现吗?明确:“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回忆 (惦记)背影;父亲买橘,细看(刻画)背影;父子分手,远望(惜 别)背影;文章结尾,再现背影。“背影”是文章的明线。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气氛;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父子情深”是文章的暗线。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1 .揣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重点).品味语言,感悟父子情深。(难点)2 .分析写法,领悟文章特点。(重点)4.联系生活,
6、拓展写作空间。(难点)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从而顺利转入本课学习。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揣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提问1:体会加点动词的精妙。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 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加点的词都是什么词性的词? 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为何用“攀”不用“抓”?用 “缩”字有什么好处?“倾”字妙在哪里?明确:动词。动作描写。强调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表 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 然后用力支撑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
7、一个上了年纪的 父亲,这一“攀”字多么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 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 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紧张啊!“倾” 字用得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微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 这个“倾”字说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 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影。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感悟父子情深提问2: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体 会话语中包含的感情。(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明确: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抚慰,也表现了父亲的坚强。(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8、!明确: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 人去不放心,表达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明确: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忧 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丧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 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周到。(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明确: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嘱儿子来信以使他放心。(5)进去吧,里边没人。明确: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去照看行李,事事 为儿子着想。提问3: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写 了自己四次流泪。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表现了自己什么样 的感情。明确: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感动之泪
9、(望父买橘);不舍之泪(父子离别);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提问4:作者为什么以背影为题?在咀嚼“背影”这一 意象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与之相伴而生的泪水。请细读课文, 说说“背影”与泪水之间的关系?明确:“背影”是文章的线索,“背影”表达了父亲的爱子情 深,背影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所以本文以背影为题。 文中的“背影”与泪水互为表里,相互引导,共同贯穿于全文的 结构之中。作者抓住了自己难以忘怀的瞬间感受,选取“背影” 作为刻画重心,角度独特而感情真挚。而这种难以忘怀的瞬间 感受,正是作者以充盈泪水的双眸在追寻审视父亲的“背影”的 结果。在这里,“背影”与泪水所代表的父子情感的双向流动,
10、 组成了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构思方式,也构成了这篇文章特有 的情感结构空间。目标导学三:分析写法,领悟文章特点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提问5:小组讨论:本文有何写作特点?明确:朴实无华的语言;客观写实的白描;细致入 微的细节;事件的真实;观察的仔细;情感的真挚。目标导学四:联系生活,拓展写作空间提问6:背影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 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请运用这种方法, 以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为题,写一个片段。例如:上学后,父亲的手是一双抚慰我的手,我被人欺负 了,或是受了委屈,父亲就常常用那双好大好温暖的手轻抚着 我毛茸茸的小脑袋,说着抚慰我的话,我顿时笑逐颜
11、开,那不 正是因为我喜爱父亲的手吗?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缺乏之处14白杨礼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 .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 美,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 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紧扣本文的重难点,凸显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重视在具 体语境下的品词评句。2 .小组合作运用较成功。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每个学 生都有所收获。任务安排还不够合理,第1课时任务较轻,第2课时的任 务
12、较重。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 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 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是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 来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听读课文并思考:文章标题中“礼赞”一词是什么 意思?文中哪些语句能照应标题直接赞美白杨树?明确:“礼赞”是“崇敬”“赞美”的意思。能很清楚地看出作 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 语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
13、的一种树,然而实在 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 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提问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提问3: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恢恢欲睡。提问4: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 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度解读2222222第789周 第三单元 阅读第10周 期中复 习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9引导学生
14、细读文章第五、七、八自然段,然后讨论回答下 列问题。提问5:白杨树外形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 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体特征的?明确: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体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 立。作者是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 形的。提问6: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 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明确: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觉得它只是 树,为下文做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不想 至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个 反问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
15、不屈”的北方农 民。第三个反问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反问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 用,气势充分,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目标导学三:探究写法,理解内涵提问7:第七自然段中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运用了什么手 法?作者又是如何由树及人,写出白杨树的内涵的?明确: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后面 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提问8:文中的白杨树象征了什么?明确:文中的白杨树不
16、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 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 精神。提问9:文中的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诸如国 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 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到达艺术效 果的一致、协调和完整。提问10:学生研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文章结尾 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照,用意何在。明确:把楠木和白杨树进行比照,再次强调了白杨树的不 平凡,与顽固派赞美楠木的观点形成比照,说明作者鲜明的爱 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 反动派。三、板书
17、设计生长环境:黄土高原,黄绿错综,辽阔平坦干:笔直枝:靠拢旺盛,要力争上游白杨树形象叶:向上皮:淡青色倔强挺立气魄向上开展坚强,有斗争精神不折不挠教学反思可取之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 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 生们在参与中不断地动脑、动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缺乏之 处: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但此类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对部 分学生来说仍有难度。15散文二篇知识与技能1 .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2 .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8、全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重点)1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 处。(难点)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 的人生观。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 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 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课文
19、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 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 条理清晰,章法井然。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 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 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 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 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
20、“我们都非常可 怜! ”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 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 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 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 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比照,把对生命的 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提问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 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目标导学二:深度解读,思考人生提问6:
2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 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 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提问7: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 话和同桌交流。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 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 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三、板书设计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生命的赞歌珍惜时间建功立业奉献社会获得永恒第2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1 . 了解作者罗素
2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 .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复习回顾要生活得写意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学习。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提问1:你了解罗素吗?和同学提供你所知道的。明确:伯特兰啰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 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 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 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 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 福之路西方哲学
23、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提问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 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 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 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把握内涵提问3: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 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 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 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那么是追
24、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 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提问4: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明确: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 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 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提问5: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胸怀?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 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 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 也不得不成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提问6:你
25、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明确: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说明对自己一生的 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 高高飘扬。他的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 塑造了伟人罗素。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 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 得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 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 反对战争,对抗专制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狼 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波呼号, 创立和平基金
26、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 外许多伟人共同的人生准那么,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 们的共鸣。目标导学三:思考人生,得到启迪提问7: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 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明确: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诉说,但要注意往积极方面引 导。三、板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带来狂喜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科目语文班级每周节数八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总授课节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9节180节出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入解除孤寂看到天堂对知
27、识的追求了解心灵了解星辰理解力量对人类的同情孩子受饥荒煎熬无辜者饱受折磨老人们变成累赘博大胸怀可取之处这两篇散文,属于哲理散文,表现了作者对人生 的敏锐思考,其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征服了广大读者。学习这样的文章, 既要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产生深深的共鸣,又要有自己的思考,敢于与作者争鸣,深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了共 鸣和争鸣环节,让学生既能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又能辩证地对待前 人观点,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缺乏之处哲理散文侧重对情感的抒发,所以老师的引导占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6昆明的雨. 了解昆明雨的特点。1 .体会作者平淡
28、自然的语言风格。2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把握昆明雨的特点。(重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难点)、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 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 雨吗?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提问2: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
29、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 己的看法。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例如: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 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气氛中,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明确:饱满、饱和、旺盛、柔软目标导学二:深情品读,体会情感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把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深情地读一遍?抽生朗读。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意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地,自由地读一遍。学生读课文。提问7:在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
30、怎样的吗?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 多人听。目标导学三:比拟阅读,拓展延伸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him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节选)提问8: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明确:气氛不同,雨中景不同提问9
31、: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 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明确:婉约。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 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 平淡淡才是真,也更能打动别人的心。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 某个雨季。三、板书设计昆明的雨的特点长不气闷明亮饱满使人动情浓绿想念喜爱赞美人文民风、人情、生活动乱年代少有的宁静与恬淡可取之处缺乏之处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使学 生们
32、在品读过程中增强了对昆明的雨的理解和特点的把握。学习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作为写作素材的能力,对 于学生而言还有一定难度。17中国石拱桥.明确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重难点)1 .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重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合作学习,朗读、默读、跳读等方式相结合。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激发爱国热情。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1课时1 .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重点).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重难点)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亲眼看见了家乡的文德桥 倒塌而砸死淹死
33、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 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 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 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加了新中国第 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他就是中国桥梁 之父茅以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所写的说明文一-中国石拱桥。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提问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提问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 表达了上述特征。明确:赵州桥卢沟桥卢沟晓
34、月、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形式优美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狮子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结构坚固雄姿修建时间公元605年左右出事公元1189到1192年间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卢沟桥却极少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提问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本文主要写中国石 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自然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明确:开头第一自然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 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二自然段 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 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做了铺垫,自然过渡 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般
35、到特殊的顺序。提问4: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 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明确:第四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新中 国成立后的修整。第五自然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 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 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 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 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提问5: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教师强调“桥长11个 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 等语句,这一局部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明确:由整体到局部。提问6: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
36、及建成时 间,并说说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明确: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双曲拱桥:建于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提问7: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明确: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写赵州 桥是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 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开展的说明那么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 写,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楚,条理清楚。三、板书设计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原因第111213周13背影14白杨礼赞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阅读1
37、6昆明的雨写作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17中国的石拱桥222222事物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说明顺序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时间先后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2课时.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重点)1 .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难点)3.拓展延伸,个性表达想法。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通过对中国石拱桥一般特征的回顾,引入到本次课程的学 习。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提问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来并说说它 们的作用吗?明确:(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 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
38、”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 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 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闻名世界,例子具有代表性、典 型性,令人信服。(3)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 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 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 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4)引资料。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 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 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
39、的赞语“初 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列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6)作比拟。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 比拟,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7)摹状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 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 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刻狮子的 各种情态,突出了卢
40、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目标导学二: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请品味 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提问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拟早。(“比拟”一 词,去掉行吗?) 明确:不行,“比拟早程度较轻,是与其他桥梁比拟而言, 这样表达比拟准确。提问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 但”“而且”能否删去? ”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明确:“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它们之间的关 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 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 不能调整顺序。提问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
41、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 的”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更具可靠性。提问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明确:不行,“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 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提问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 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可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提问7: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卢沟桥) 桥宽约8米。(两句
42、比照,你发现了什么?)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明确:两句比照,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 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达了作者实事求是 的写作态度。教师小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 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方法用准确数字的,就 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 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更准 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 二字。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个性表达想法文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
43、拱桥形式 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 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 越。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的 桥梁事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对 此,你想说些什么呢?三、板书设计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引资料、列数字、 作比拟、摹状貌语言特点准确、严密1 .在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 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步骤。2 .紧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3 .为防止出现枯燥乏味的说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生 互动、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1 .在教
44、学过程中,还没有兼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实际情 况,他们的领悟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效果不太好。2 .在课堂中,有两个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没有给予鼓励,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取之处缺乏之处18苏州园林.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知识与技能.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重点)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掌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重难点)1 .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1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 要点,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 后师生达成共识。2 .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 研讨解决。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
45、生的艺术鉴 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1课时1 .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重点).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重难点)2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难点。一、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 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在我 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 各地园林的标本。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 儿的园林建筑。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提问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 的词语,并说说自
46、己的理解。明确: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提问2: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 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 的总体特征。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提问3: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写了哪几层内容?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明确: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四、讲究近景远景 的层次。提问4: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内容与 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分 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 一方面所表达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 明。提问5: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 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 略。提问6:请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明确: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文章先总括苏州园 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