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172248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9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院(系):土木建筑分院土木建筑分院专专业:业: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姓姓名:名:饶先鹏饶先鹏班班级级:20142014 级交通工程级交通工程 2 2 班班 02240224 号号教师签字2016 年 12 月 26 日目录目录一、设计说明一、设计说明.1 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1.2 设计要求.11。3 设计原始资料.1二、道路定线二、道路定线.2 22.1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22.3 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2三、平面设计三、平面设计.4 43.1

2、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43。2 直线设计.43.3 曲线设计.53。4 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6四、纵断面设计四、纵断面设计.7 74。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74.2 纵坡及坡长设计.74。3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84.4 竖曲线设计.8五、横断面设计五、横断面设计.10105。1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105.2 路肩设计.105。3 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105.4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11六、总结六、总结.121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212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说明一、设计说明1 1。1 1 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

3、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1 1。2 2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

4、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 1。3 3 设计原始资料设计原始资料1、等高线地形图,比例为 1:2000;2、起点坐标 A(621061.1230,920590.8070),设计标高为 1290.0000 米;终点 B 坐标(622800.0000,920827.2074),设计标高为 1272.0000 米。3、技术指标:执行

5、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规范平原区、三级公路标准,设计年限为 15 年。路基宽 8。5m,路面宽 7.0m,路面横坡度 ih1。5,路肩横坡度 ij=2.0%,路堤边坡 1:1。5,路堑边坡 1:1,边沟采用底宽 0.6,深1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0.6,边坡 1:1 的梯形形式。4、道路等级的确定:服务水平车道宽度路肩宽度路基宽度停车视距四级3.50.758。550技术指标表圆曲线最小半径最大纵坡:最小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长度10030012045035表 1-1二、道路定线二、道路定线2.12.1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多方案比选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指标3、重视与农业配合4

6、、注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5、保证道路结构安全6、重视环境保护7、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2.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收集资料2、初拟路线方案3、确定可比方案4、确定推荐方案2 2。3 3 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主要工程技术指标主要工程技术指标根据选线的原则与方法选出了两个方案,方案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顺序指标名称主要工程技术指标表单位方案一方案二表 212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12345678910公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路线总长路线增长系数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形凸形最大纵坡最短坡长路基宽度土石方数量Km/hmmmmmmm3三401760580185003

7、5800185001。372243。048。515716三401771550620。6946500620.6941。500231.0518.529190方案一具体经济指标对比表方案二一、平曲线表 221、路线总长(KM):1。7602、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2.8413、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580.000/14、回头曲线(个):5、回头曲线最小半径(米):6、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2.9977、直线最大长度(米):627.4401、路线总长(KM):1。7712、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2。8243、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550。000/24、回头曲线(个):5、回头曲线最小

8、半径(米):6、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41。0037、直线最大长度(米):366。714二、竖曲线1、最 大 纵 坡(%/米/处):1。372/380.852/12、最短纵坡长(米):243.0403、竖曲线占路线长(%):22.8334、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3。4095、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凹)(米):18500。000/35800.0006、竖曲线增长系数:1。00791、平均填土高度(米):1.4282、最大填土高度(米):4.0381、最大纵坡(/米/处):1.500/400。000/12、最短纵坡长(米):231。0513、竖曲线占路线长():35.0554、平均每公里纵

9、坡变更次数(次):3。3895、竖 曲 线 最 小 半 径(凸/凹)(米):620.694/6500。0006、竖曲线增长系数:1。007141、平均填土高度(米):1.2002、最大填土高度(米):3。737三、路基3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3、最小填土高度(米):0.0243、最小填土高度(米):0。035定线定线方案一是沿村庄布线,联系各个村庄之间的,连接交通较好,填挖方相对较少,路线行进方向高差较小,易于纵断面布线,排水较方便,方便填与挖的调配,原路改建减小施工量,无过大山体,大多路线视距较好,有利于驾驶。方案二为新建道路占用农田多,三次跨河,会造成设置过多的桥涵,工程造价成本比较高,从经济

10、和农业等其他方面综合考虑不合理。经过各方面考虑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对两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确定方案一为理想方案。三、平面设计三、平面设计3 3。1 1 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3、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段直线相连;4、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5、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6、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3 3。2 2 直线设计直线设计(1 1)适宜采用

11、直线的路段)适宜采用直线的路段为了更好地与环境相协调、节约耕地和工程造价以及保证必要的视距条件,通常情况下平面线形适宜采用直线的地段有: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长大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为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4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2)2)直线长度确定直线长度确定1、直线的最大长度我国在道路设计中参照使用国外的经验值,根据德国的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为 20V(V 是设计速度,用 km/h 表示,20V 相当于 72s 的行程)。虽然地域不同、环境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地避免追求过长的直线指

12、标.2、直线的最小长度对于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 m 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 6 倍为宜。对于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 m 计)以不小于 2V(以 km/h 计)为宜。3.33.3 曲线设计曲线设计圆曲线能较好的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可以获得圆滑的线形。在与地形、地物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宜尽量采用较大曲线半径,以优化线形和改善行车条件。(1(1)圆曲线半径确定注意事项)圆曲线半径确定注意事项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严格限制

13、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2 2)缓和曲线的作用)缓和曲线的作用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了离心力突变,乘客感觉舒适;为设置超高加宽提供过渡段;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3 3)缓和曲线要素计算)缓和曲线要素计算1、缓和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切线角:=L/2内移值 P:P=LS2/(24R)切线增值 q:q=LS/2-LS3/(240R2)图 31 缓和曲线要素2、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5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Th=(R+P)tan(/2)+pLh=(2o)R/180+2LSEh=(R+P)sec(/2)RJh

14、=2Th-Lh3、主点里程桩号计算ZH=JDThHY=ZH+LSQZ=ZH+Lh/2YH=HZLSHZ=ZH+Lh=YH+LsJD=QZ+Jh/2(校核)图 3-2 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3.43.4 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图 3-3 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1、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由设计曲线要素表得:JD1 桩号:K0+242.129路线转角:右=6210总切线长:Th=74。931m曲线总长:Lh=149.747m外距:Eh=1.500m6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缓和曲线长度:Ls=50.00校正数:Jh=2ThLh=0.115m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ZH

15、=JD-Th=K0+242。129-74。931=KO+167。198HY=ZH+LS=KO+167.198+50。00=KO+217.198QZ=ZH+Lh/2=KO+167.198+74.874=KO+242。072YH=HZLS=HY+(Lh2LS)=KO+217。198+149。747-2*50。00=KO+266.945HZ=ZH+Lh=YH+LS=KO+266。945+50。00=KO+316.945JD=QZ+Jh/2=KO+242。072+0。115/2=KO+242.129(校核无误)四、纵断面设计四、纵断面设计4.14.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纵断面设计的原则1、应满足纵坡及竖

16、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等);2、纵坡应均匀平顺;3、设计标高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综考虑;4、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并应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5、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移挖作填,以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6、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4.24.2 纵坡及坡长设计纵坡及坡长设计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山岭重丘区,它直接影响着路线的长短、线形的好坏、道路使用

17、的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输成本等。1、最大纵坡确定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对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见下表:设计速度(km/h)最大纵坡(%)12034最大纵坡标准值表100805606407308表 412097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最小纵坡最小纵坡挖方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良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各级公路均应设置不小于 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 0.5为宜.当必须设计平坡或纵坡小于 0.3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坡长限制坡长限制坡长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的桩号之差,即水平距离。坡长限制主要是对陡坡的最大坡长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1、最大坡长最大

18、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最低容许速度 V2 对应的纵坡为不限长度最大纵坡 I2,所以当坡度大于 I2 时,其纵坡长度需要加以限制。设计速度/(km/h)34纵坡坡度/%56789120900700各级公路纵坡最大坡长1010008006008011009007005006012001000800600401100900700500301100900700500200表 4-220120010008006003002002、最小坡长最最小坡长通常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 915S 的行程为宜,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纵坡的最小坡长如下表所示:设

19、计速度/(km/h)最小坡长/m120300各级公路纵坡最小坡长10025080200601504012030100表 4-320604 4。3 3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1、基本要求平包竖;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匀;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4 4。4 4 竖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8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要求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要求缓和冲击行程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要素计算图 4-1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由纵坡及竖曲线表计算第二个变坡点要素:桩号高程/m纵坡/KO+243。0401287。802i1=-0。905i2=-0.569R=3580

20、0半径/m计算竖曲线要素:=i2i1=-0.569(-0.905%)=0。336,凹型竖曲线;曲线长:L=R=35800*0.336=120。288m切线长:T=L/2=120.288/2=60.144m外距:E=T2/(2R)=60。1442/2/35800=0.0505m竖曲线起、终点桩号。竖曲线起点桩号=(KO+243.040)-60.144=KO+182。896竖曲线终点桩号=(KO+243.040)+60.144=KO+303.1849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五、横断面设计五、横断面设计5 5。1 1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设计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求.设计应兼顾

21、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等的需要,尽可能少占耕地。1、路基宽度确定公路等级计算行车度80(km/h)车道数路基一般值宽度(m)最小值10.008。5-12.0010.008。507。504。50(单)22222 或 16.5(双)60403020各级道路整体式断面的路基宽度二、三、四级公路表 51本次设计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 40Km/h 路基宽度 8。5 米,路面宽是 7米,路面横坡度是 1。5%,路肩横坡度是 2%。5 5。2 2 路肩设计路肩设计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明确规定了各级公路的路肩宽度。路肩宽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20100806080二、三、四级公路60403020表 52设计速度/

22、(km/h)土路肩宽度/m3。00一般值或3。002.502。501.500.753.50最小值3。002。501。501.500.750.25一般值0.750.750.750。500。750。75土路肩宽度/m0。25(双车0。750。50道)0.50(单最小值0.750。750.750.500.500.50车道)5.35.3 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10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平曲线加宽平曲线加宽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1003)规定。平曲线的半径等于或小于 125 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平曲线超高平曲线超高超高横坡度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自然条

23、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来说,平曲线半径小,超高坡度就应大一些,反之,超高坡度就可小一些。而当平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就可以不设超高.在路面由积雪或结冰的地区,超高坡度应比一般地区的小一些,以防止出现汽车向内侧滑动的危险。在非机动车通行较多的公路,超高坡度也应适当减小.公路等级一般地区/积雪冰冻地区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大超高值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 或 868表 53二、三、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超高值/806市区路段最大超高值6042表 5440、30、205.45.4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横断面面积计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土石方数量计算;

24、土石方数量计算;土石方的调配;土石方的调配;1、土石方调配原则:就近利用,以减少运量.不跨沟调运.高向低调运.经济合理性.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理.2、土石方调配方法:复核检查: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挖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11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挖方+借方=填方+弃方六、总结六、总结在学习这门课程前我以为道路建设就是单纯的在地面铺上水泥,连接每个城市。只后我才明白,设计一条道路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安全、经济、快速便捷、环境的限制影响等等,还有选线、平纵横设计等,这是一个巨大的工

25、程。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把课本上的知识通过道路设计得以实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很好地巩固了专业知识,同时又让我们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提升,在这过程中我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对于专业知识还不是学的很透彻,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这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以后要从事这方面工作那么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就是掌握好知识,对于知识要点理解透彻,然后就是学好相关的软件,这是很有必要的。在设计中我发现要设计好一条道路是非常困难的,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果我们能很好地用到道路勘察设计的知识就能够相对全面系统地对设计的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所以学好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是很有意义的。我们通过对道路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学会如何正确的设计一条符合要求的道路,去改变我们国家交通网络.虽然在课程设计中遇到了比较多问题,历经坎坷,但我都一一解决了。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也明白只要自己坚持做一件事情,付出行动,你就一定会有收获。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道路勘测设计教材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人民交通出版社5 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许金良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