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秋水秋水( (节选节选) )非攻非攻( (节选节选) )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泾流( ) 两涘( ) 渚崖( ) 园圃( )犬豕( ) 鸡豚( ) 栏厩( )【答案】 jn s zh p sh tn ji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泾流之大(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答案】 (1)“泾”同“径” ,直 (2)“辩”同“辨” ,分清,辨别 (3) “兹”同“滋” ,更加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Error!(2)若Error!(3)故Error!(4)之Error!(5)以Error!(6)闻E
2、rror!(7)于Error!(8)则Error!【答案】 (1)动词,看见/介词,与“于”一起表示被动/动词,召见,接见 (2)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连词,假如 (3)名词,原因,缘故/形容词,旧/名词,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4)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5)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拿,用 (6)动词,听到/名词,见闻,学识 (7)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地点/介词,对、对于 (8)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副词,是,就是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秋水时至( )2(2)顺流而东行(
3、)(3)东面而视( )(4)从而誉文( )(5)以亏人自利也(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答案】 (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向东 (3)名词作状语,向东 (4)名词作动词,赞美 (5)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使得利 (6)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义:_今义:表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2)东面而视古义:_今义:指东边。(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_今义:脸的形状,相貌。(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_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
4、束,不俗气。(5)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6)从而誉之古义:_今义:一个词,表示下文是结果。【答案】 (1)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 。 (2)脸朝东。 (3)脸。(4)大道理。 (5)介词“于”(在)和代词“是”(这时)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这时。 (6)两个词, “从”是“随着” , “而” ,连词,无实义,此为“反而” ,表转折关系。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译文:_3(2)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译文:_(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5、:_(4) 以为莫己若者。( )译文:_(5)以亏人自利也。( )译文:_【答案】 (1)判断句 “听到很多的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说的正是我啊。(2)省略句 这比进入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3)被动句 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4)宾语前置句 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5)宾语前置句 因为他损人利己啊。常识速览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庄子(前 369前 286),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终身不仕。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
6、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墨子(前 468前 376),名翟,鲁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低微,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 “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的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 ;反对儒家的“天命”思想,主张“天志”说。墨子在战国时代是享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子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制止战争,安定社会,
7、安抚百姓。著有墨子五十三篇。4秋水(节选)庄子生活在战国后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总体说来,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先验的超乎万物的“道” ,竭力描画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境界。非攻(节选)战国时期,各国争城夺地,战事连年不断,有些规模很大,死伤严重,破坏力强,造成社会混乱,人民困苦不堪。为了社会安定,人民能够安心生活,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进攻别的国家)、节用等重要主张。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秋水(节选)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
8、,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非攻(节选)这段文字用比喻说理的方法,通过论述窃别人桃李、鸡犬猪、马牛以及杀无辜之人等罪行层层加重的事实,点明攻人之国罪为最大,阐明了“非攻” “兼爱”的思想。文脉梳理【答案】 望洋兴叹 杀不辜人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秋水(节选) ,回答下面问题。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显示河伯愧疚的一项是(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望洋向若而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睹子之难穷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A BC DB B 均为对客观事件的叙述,没有情感特征。2下列
9、对原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开篇描写秋天百川灌河的宽广浩瀚,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B两个“于是焉”领起的内容将河与海的不同境界、河伯的不同心态加以对比,塑造了先沾沾自喜而后幡然醒悟的河伯形象。C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显得趣味横生,通俗形象,易为人所接受和理解。D本文引用野语,意在批评河伯的盲目自大,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说明这种盲目自大是不可救药的。D D D 项,河伯的“盲目自大”不是不可救药的,他醒悟后改正了错误。二、阅读非攻(节选) ,回答下面问题。3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一般人所说不义”的一
10、组是(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攻国 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杀不辜人 攘人犬豕鸡豚 从而誉之A BC DA A 是大的不义行为,但普通人“弗知非” ;是写一般人对“攻国”所持的态度。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逐层推进,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罪越大的道理,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B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C文章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揭示出不义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D本文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作者对侵略战争并不进行义正词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
11、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比。D D D 项,本文并不是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做了层层铺垫的。合作探究65文章将黄河拟人化为河伯,将大海拟人化为北海若,通过两种视野、两种精神世界的交锋、对比,鲜明地显现出认识无止境的哲理。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教益?结合文意,谈一谈自己的看法。_【答案】 (示例一)应正视自己,不能骄傲自满。当河伯见到“百川灌河”的雄壮、开阔时,他“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因而得意扬扬。待他见到北海, “不见水端” ,才发现自己“以为莫己若者”的自大和狂妄,感叹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种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示例二)人不能受环境
12、制约。如果河伯永远不走出“百川灌河”的环境,就看不到“不见水端”的“北海” ,就不会有比较,就不知道天外有天,只能是“井底之蛙” 。(示例三)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河伯不亲自见一见大海,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微不足道,就可能被大方之家取笑。由此可知,认识是无止境的。秋水(节选)秋 水 时 至,百 川 灌 河,泾 流之大, 秋天的水应时上涨,上百条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的水流阔大,两涘渚崖 之间,不辩 牛马。 河两岸和洲的两边之间,分辨不出对岸的牛和马。Error!Error!于是 焉 河 伯欣 然 自 喜 , 在这种情况下,黄河之神高高兴兴地自我得意了,以 天下之美 为尽 在 己。 顺 流而东行, 认为天
13、下的美景全都汇集到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Error!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 不见 水 端 。 到了北海,朝着东方望去,看不到海水的尽头。Error!Error!Error!于是焉河 在这时黄河之神才改Error!伯始旋 其 面目,望洋向 若而叹曰: 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仰望着北海之神若叹息说:Error!“野语有之 曰 ,闻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7道百,以为莫 己若者,我之 谓也。 到过上百种道理,就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Error!Error!Error!且夫我尝 闻 而且我曾经听说有认为孔子的Error!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 者, 始吾弗 信; 见识少,认为伯夷
14、的义气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Error!Error!Error!Error!今 我睹 子 之 现在我看到您所在的大海这样茫无涯际,难 穷也, 吾非 至于子之门 则殆 矣。吾 难以穷尽,如果我不是走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Error!长见笑于 大 方 之 家。” 长久地被见闻广博、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耻笑。”Error!Error!Error!非攻(节选)今 有一 人,入人 园圃,窃其 桃 李,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人家的果园,偷人家的桃李,众 闻 则非 之,上为 政 者 得 则 罚之。 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Error!Error!此 何 也? 以 亏人自利也。 这是为什么
15、呢?因为他损人利己。以亏人:“以其亏人”的省略。以, 因为。自利:即“利自”,宾语前置句。至 攘人 至于偷人家鸡犬豕鸡 豚 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 桃李。 犬大猪小猪的人,又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攘:偷盗。豕:猪。豚:小猪。不义:不正当。 又甚:“又甚于”的省略,又比更。是何 故也?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代 词,这。以 亏人愈多。 因为他损人更多。愈: 更。苟 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益厚。 罪越重。苟:如果、假如。兹:同“滋”,更加。 益厚:更严重。益,更。厚,重。至 入人 至于进人家栏厩,取 人 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 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
16、,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8栏厩ji:养 家畜的地方。此 何 故也?以 其亏人愈多。 苟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 杀不辜人也,拖 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其 衣 裘 ,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 ,取人马牛 。 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他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的又更不义。不辜:无罪。 拖:夺取。此 何 故也?以 其亏人愈 多。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苟 亏人愈 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Error!皆知而非之 ,谓之 不义。 君子,都知道
17、这些事,说它们不义。Error!今至 大为 攻 国,则弗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Error!知 非 ,从而誉 之,谓 之义 。 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举。Error!此可谓知 义与不义之 别乎?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别: 区别。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用寓言好说理秋水(节选)这篇文章以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的哲理。这样就使文章显得趣味横生,通俗形象,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2写法指导“寓言”一词出自庄子 。 “寓”是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及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
18、的性质。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些故事很简短,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同时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生动说理,庄子便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家。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寓言故事,能使你的文章更富内涵。3迁移运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一则轻松闲适、诗意盎然的寓言故事。其中的庄、惠二人,一个力辩,一个巧辩;一个求真,一个尚美;一个拘泥,一个超然。读后令人沉思良久。下面是故事的全文,请思考:惠施的说法拘泥于何处?9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
19、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_【写作示例】 按照惠子的说法,不是鱼,便不能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马,也就不能知道马的快乐了;不是风,也就更不知风的方向了。这样按照这个推论继续下去,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知道了,惠子的看法,叫作“不可知论” 。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井底之蛙”的可笑之处在于见
20、识短浅却又执迷不悟。而秋水(节选)中河伯的形象却让我们觉得非常可爱。虽然一开始他有些狂妄自大,有些意满自得、飘飘然,但当他亲眼见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时,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而已,此时就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禁不住发出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他这种能正视自己、虚心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应用角度】 “勇于改过” “认识自己” “拓宽视野”等。2精彩应用骄傲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视比自己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赶上我们,甚至超过我们。此外,我们还要向更优秀的人学习,要学无止境。世界如此之
21、大,我们却如此渺小,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受环境所困,不能因所受教育而束缚住自己。宇宙无穷,而我们只获得了很浅显的知识,明白了很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发现、了解。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10佳作领悟庄子的草帽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
22、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
23、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
24、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粘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亮点借鉴】1学开头开篇以目击现场的方式再现了庄子与惠子濠上观鱼的情景,这种方式具体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突出了庄子的形象;引出下文对草帽内涵的理解。2学象征第段, “蒲草编的草帽”象征了庄子悠闲散淡、梦幻多思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核。3学用词第段, “想当然”指人们将庄子奉为圣哲,顺理成章地认为他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
25、缘了。 “本质”是指蒲草帽象征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11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
26、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人们往往爱犯这类错误,往往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核。4学比喻第段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本质特点,生动地体现了庄子思想的生命力,并揭示了它是孕育自由精神的温床。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Error!B.
27、Error!C.Error!D.Error!B B B 项,攘:偷盗,偷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51362095】A.Error!B.Error!C.Error!D.Error!D D D 项都是连词,那么,就。A 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B 项,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赶得上。C 项,介词,到/介词,表被动。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秋水时至12A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B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C C C 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意动用法。B 项,使动用法。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东面而视B此何故也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 B A 项,古义:面向东。今义:方位词,东边。C 项,古义:脸。今义:面貌或面子,脸面。D 项,古义:深明道理的人,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自然,不拘束;不俗气。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亏人自利也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我之谓也C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D闻道百B B B 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 项为被动句。C 项为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