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16385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第 3 3 课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解析:例如,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二是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史书记载,两浙富户交的免役钱是过去的 7 倍。但是,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甚至为支付免役钱而家破人亡。答案:C2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

2、“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推断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 D用人不当解析:急功近利强调变法求快求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可知宋神宗对变法动摇不定,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不能说明宋神宗反对变法,且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用人不当,D 项错误。答案:B3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主要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

3、D募役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农田水利法促进了荒地开垦,保证了农业灌溉,符合题干中“耕桑富” “河淤开亿顷”的信息。A 项符合题意。答案:A4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2 -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解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现状主要是由于宋代设官较多,分化事权导致,故 B 项正确;北宋是不抑制土地兼并,故 A 项错误;此时王安石还没有变法,故 C 项错误;D 项不是导致材料中信

4、息的原因。答案:B5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但这些社会矛盾往往又是封建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因此他的失败带有必然性,因为他不可能改变封建制度,A 不选;B 项只是变法失败的直接因素,而非根源;D 项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说明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5、 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祐年间回复旧法,而熙

6、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中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选举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3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 ,依据材料“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可知重视学问的实用性,以经义策论为主,依据材料“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可知改革兼顾延续性,给传统士子出路,依据材料“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

7、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可知主张兴办学校,逐级培养人才;第二小问“意义” ,依据材料“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可知突破了传统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现实,据材料“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和“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可知引导办学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第(2)问依据材料“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可知读书人从

8、既得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改革,依据材料“变法为旧党所反对”可知新旧两派互相攻击,据材料“于是折中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可知政府的折中兼顾。答案:(1)特点:重视学问的实用性,以经义策论为主;改革兼顾延续性,给传统士子出路;主张兴办学校,逐级培养人才。意义:突破了传统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现实;引导办学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民众文化素质。(2)原因:读书人从既得利益和习惯出发反对改革;新旧两派互相攻击;政府的折中兼顾。7阅读材料: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

9、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 ”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 。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弊制,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

10、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 ”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既安,课利自厚”的目的。白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况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 4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答案:(1)特点:商税征收制度化(或出现了完整的商税制度)。表现:定期公布商税及变动情况;广泛设置税务机构;加强对商品产权的保护等。(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吸取前代征 商弊制的教训;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作用: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赋税制度调整提供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