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43194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 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A、B、C三项都只是一个侧面的认 识,D项最全面。2 .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缓解了财政危机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 缓和了社会矛盾A.B.C.D.解析:选A。题目材料“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反映官府的府 库充实,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正确; 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说“彻底扭转了”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故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故错误。综上分析正确,错误,故答案为A项。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 .在实际过程中,青苗法规定的农民自愿请贷(“不愿请者,不得抑配”)被异化为官家 强行派定,许多地方的取息竟从法律规定的二分提高到三分、四分甚至六分。这说明青苗法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

3、借贷过程中出现强制贷款现象 肆意提高利息,反 而加重了人民负担 实际上并不符合农民的利益A.B.C.D.解析:选Bo由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 “官家强行派定”“取息竟 从二分提高到三分、四分甚至六分”的现象,由此可知,在青苗法实行过程中出现强制 贷款现象和利息过高的问题,这加重了人民的负担。4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保甲法、保马法D.青苗法、免役法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和免役法,青苗法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入,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 二是利息

4、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 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因此争议很大,故 选D项。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均输法、市易法主要 打击的是大商人的利益,增加政府收入,排除B项;保甲法、保马法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排除C项。5 . 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洪、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 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解析

5、:选C。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 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因此A、B、D三项不正确。6 .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 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 以下措施与材料对应的是()A.保甲法、保马法、均输法B.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C.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青苗法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

6、”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 时趋事”;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 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工程,保证了灌溉,耕地 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故B项正确。7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 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 九月行将兵法。”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A.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8 .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C.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解析:选B。从材料“七月行均输法

7、,九月行青苗法二月行保甲法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操之过急,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 有体现出用人问题以及大地主与皇帝对新法的态度问题,故排除A、C、D三项。8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辕。”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指的是()A.拥护变法的人B.政府中的贪官污吏C.反对变法的人D.从变法中受益的人解析:选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支持,因此“谗佞”指的 是拥护变法的人,故A项正确;政府中的贪官污吏、反对变法的人以及从变法中受益的人均 不符合史实,故B、C、D项错误。

8、9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接近客 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10 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变法失败与王安石性格的偏执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析:选C。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是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了某些问题,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变法的结局,故A、B、D三 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10 .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人物评价

9、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揍,败坏百 度,以至于此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列宁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解析:选A。结合材料中司马光、梁启超和列宁对王安石的评价可知,不同的人因其所处 的时代不同,对王安石的评价也不同,故A正确;直观感受使评价带有较多主观性,故B错 误;后人掌握的资料丰富,但认识仍有局限性,故C错误;外国人因文化不同,其评价未考 虑中国实际,不一定客观准确,故D

10、错误。二、非选择题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 使民不散,则奸究故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 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王安石材料二 保甲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司马光批评道:“保正保长,依倚弄权,坐索供给, 多责赂遗,小不副意,妄加鞭挞,蚕食行伍,不知纪极。中下之民,废其耕稼,罄家所有, 侵肌削骨,无以供亿。愁苦困弊,靡所投诉。”到宋神宗末年,“诸路盗贼蜂起,皆保甲为之, 本欲御寇,乃自为寇”。马端临说,“保甲之事”“徒足以困百姓,而实无益于军实”。摘

11、编自周联合论保甲法的体制性腐败(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认为实行保甲法的益处。(2)根据材料二,指出保甲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由此得出的认识。解析:(1)益处,从材料“使民不散”“足以除盗”“固可渐习其为兵”“可以消募兵骄 志,省养兵财费”中可以提炼出。(2)问题,从“依倚弄权” “小不副意,妄加鞭挞” “中下 之民,废其耕稼” “侵肌削骨,无以供亿。愁苦困弊”“徒足以困百姓,而实无益于军实” 中可以提炼出。启示,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加以说明。答案:(1)益处:加强地方治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高军队战斗力;节省经费。(2)问题:农民受到欺压、阶级矛盾激化;耽误农业生产;苛政

12、使农民生活更加困苦;军 队战斗力并未提高。认识:改革应实事求是;关注民生。12.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规模较大的社会变革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这项改革计划在 官员中激起强烈反响,许多官员在争论中上表耍求辞职以示抗议。正如司马光批评的那样, 反对派认为,与其说新政节省了财政开支,不如说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进一步加深了官僚 化。他们批评说,从金钱交易中获利不是国家该做的事情。在写给司马光的信中,王安石礼 貌地反驳道,对借贷制度的改革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材料二 二十岁的宋神宗即位,雄心勃勃地宣布“天下弊事甚多,不可不

13、革”之时,王 安石就“以激切奋怒之言以动上意”。扬言“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唐)太宗为哉!”求治 心切的宋神宗把王安石的大话作知音,于是开始了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王安石具有否 定一切的思想倾向,他根本不把宋朝放在眼里。他在变法中废除了宋初许多好的政策法令, 在泼污水时泼掉了孩子。顾全芳评王安石变法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改革计划”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什么法令?从正 负两面简述它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措施是青苗法。其

14、影响结合教材对青苗法的评价分析即可。第(2)问 原因,主观原因根据材料“求治心切的宋神宗把王安石的大话作知音”等信息,从宋神宗和 王安石急于求成、用人不当以及变法指导思想不当等方面回答;客观原因从变法触动大地主 大官僚的利益及一些变法措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回答。答案:(1)措施:青苗法。影响:正面,扶持了农业生产,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剥削;负面,进一 步加深了官僚化,与民间争利。(2)主观原因:改革者求治心切,急于求成;变法用人不当;指导思想偏重开辟财源。客 观原因: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部分变法措施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本课测评(教材P58)1

15、.王安石变法被废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参见本课史料探究 重难突破探究点1 论从史出部分。2 .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提示(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 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二、学习延伸(教材P58)1 .探究活动提不略。2 .争鸣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吗?提示 王安石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能增加国家的财富,但很难 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