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135531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一、小学语文课程性质诸说综合性统一性工具性二、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种属性“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工具性 人文性 综合性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一、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制约性2、教育总目标:四有新人和“四好少年”二、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1、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回顾文与道的关系2、新中国成立后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发展3、小学语文课标中提出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第二节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缘起背景目标缘起:一场争鸣

2、忧思中国语文教育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的三篇文章。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专题,此刊刊登 了一位小学生家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一位大学文科教师的三篇文章:女儿的作业中学语文教学手记 文学教育的悲哀。http:/ 题者都围绕着考试打仗,题目所要求的答案越来越苛刻;第三,教材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利润而被有关部门垄断。http:/ 们失去了什么。误尽苍生一文认为高中语文课本以及相关的“教参”、考卷,给人总的感觉是烦琐而荒 唐,试题花样层出不穷,出题考人成瘾成癖。因而,这实际上已不是误人子弟的问题,而是一件误尽天下苍生 的大事。所有的老师学生们天下 所有当父母都得为这种烦琐荒唐付出财力、精力。我们失去

3、了什么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是人 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并分析应试教育在我国的几种显著特色一是课程的难度、深度已成各国之最。语文教学误区的出路与途径北京文学1998年第7 期又发表了清理与反思著名学者教授谈中国教育的专访稿。该文中四位著名教授(文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从理念上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清理,试图找到走出语文教学误区的出路与途径。1998年11月25日,教育部基教司专门邀请部分在京学者教授,召开“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讨会”,共商语文教学改革大计。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与 思考1998年2月底至3月中旬中国教育报专辟的“调查报道”栏 目围绕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究竟是

4、什么、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困惑有哪些、语文教学改革 的出路何在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1.中小学语文教育有“应试教育”影响下片 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也有学科本身的问题。主要问题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语文教学急功近 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2.提出“阅读教学亟待加强”的论题。中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忽视阅读教学,尤其是忽视课外阅读的状况。语文教学过分注重考试内容而忽视基础的培养,其结 果使人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教条、刻板的问题。3.希望语文教学“走出识字教学的误区”。变单纯的传授技巧为综合性的训练,走出僵化的教学模式。4.“呼吁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5.分析了当前考试

5、指挥棒仍然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要 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其根本出路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如何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1999年6月上旬,中国教育报 又陆续四期刊登该报记者的系列报道如何改革(一)指出“在生活 中学习语文”,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二)认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根本出路是“走出串讲串问的模式”。(三)认为阅读量不够,语言的吸收与积 累太少,必然影响学生的表达。(四)阐明要转变教材观,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语文教学要以 学生活动为主,加强语言训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训练语言文字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材料。“语文教学的成绩、问题及改进方法”199

6、8年3月7日,中国 教育学会中语会、人教社中语室、人教社报刊社、北京市中语会等单位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以为主题的座谈会。肯定二十年来 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同时也应看到,语文教学的问题的 确堪忧。语文教学投入与实际效果的反差存在着问题:第一,从教育思想上来看还存在着 僵化保守的倾向。第二,来自教材方面的问题。第三,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第四,考试的影响。标准化试题比重太大,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平时练习只进行简单的训练。第五,教法方面的问题。教师为了追求艺术上的形式,缺乏理性的思维。第六,缺乏踏踏实实的科学研究。在这场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等媒体,以及诸多

7、语文 刊物也纷纷加入。面对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及种种不解、怀疑和批评,很多大众媒体也认为,需要改革的并非 语文一科。正是由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所以语文教师 的磨炼、成长和成熟必定有一个艰苦且较长的过程。社会各界之所以能够颇为自信地对语文教学发表意见,是当今 社会公众普遍受教育程度提高的结果。对语文教学坦诚地提出批评和建议,其本质无疑是一种关心和爱护。语 文教学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表明促进教育蓬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和大气候正在逐渐形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社会政治背景一、社会政治背景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

8、问题;另一方面是知识经济正迅速来临,教育能否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力量;最后就是计算机网络在教育领域的迅速兴起,势必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乃至办学的体制和教学的组织形式。2001年6月,历时2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全国现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区(县、市)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3年,在实验使用反馈和调研基础上,组织修订课程标准。2004年到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全面推广新课程。到2005年秋季,全国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体系。二、教

9、育实践背景教育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课程形态仍然是传统的学科课程(一)课程形态仍然是传统的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在课程实施中,以教师、课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在课程实施中,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方式,忽视交流、合作、堂和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方式,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二)课程观念陈旧(二)课程观念陈旧一方面把课程载体构成狭隘化为一方面把课程载体构成狭隘化为“教材教材”,缺乏课程包的现,缺乏课程包的现

10、代观念;另一方面把课程实质构成狭隘化为代观念;另一方面把课程实质构成狭隘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内容与目的目标、教学方法、评价等割裂开来。将内容与目的目标、教学方法、评价等割裂开来。(三)目的不明与目标混乱(三)目的不明与目标混乱 教育目的和目标是最薄弱的。集中表现为目的不明和目标教育目的和目标是最薄弱的。集中表现为目的不明和目标混乱。在教育目的上,有混乱。在教育目的上,有“培养劳动者培养劳动者”、“培养接班人和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建设者”、“培养培养四有四有新人新人”和和“培育培育四有四有公民公民”等多种提法,还有其他不同提法,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等多种提法,还有其他不同提法,没有一个

11、明确的教育目的。(五)内容膨胀教育内容根本上还是西方近代形成的百科全书式分科内容体系,是一个陈旧的但独立的内容体系。体系不改,老内容出不去,新内容又必须进来,结果必然是内容膨胀。于是,教师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眼比例越来越高,教育脱离实际需要,用非所学等等。(六)方法异化满堂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体罚,办各种类型补习班,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逃学作弊愈演愈烈。!”(七)课程评价扭曲重视评价的工具性,忽视评价的本体性;重视成就性评价,忽视诊断性评价;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发展性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重视量化评价,忽视定性评价;重视科学性评价,忽视人文性评价三、新课

12、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新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表现的成就表现第一,初步推动了统一要求前提下的多样化,所谓“一纲多本”的教材体系,课程资源建设正成为新课程的一个突破点;第二,改变了单一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三,打破了必修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增设了选修课程;第四,打破了只有分科课程的状况,开始发展综合课程;第五,改变了过分集中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体制。第六,教师等教育工作人员和社会基本接受和认同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做法,教育教学观念发生根本变革,学生主体性日益深入人心和受到尊重;第七,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三节第三节

13、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 四、国家课程标准四、国家课程标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标志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标志(一)课程标准的性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相对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具有以下性质。相对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具有以下性质。1.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它不是对内容的具体规定(大纲或教科书),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2.是某一学习阶段的最低的、共同的、统一的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标准的描述是分层次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可理解的。4.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

14、的开发者。5.标准的范围应涉及所有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领域:其中包含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6.国家课程标准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教材编写、教与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二)课程标准的结构(二)课程标准的结构 课程标准的要件有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前言部分前言部分这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各学科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内容标准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这一部分按照学习领域、主题、目标要素(如英语课程: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尽可能清晰

15、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描述。如对于知识的了解,“内容标准”没有仅仅停留在简单地以“了解”一词描述对有关知识内容的要求上,而是以“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操作性较强的动词来进一步刻画“了解”的具体含义,以便教师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把握要求。内容标准的陈述是以学生学生为出发点的,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内容标准没有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实施建议部分实施建议部分考虑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课程标准提供了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此外,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和

16、实施建议均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切实感受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其设计思想,为具体实施课程标准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从而尽可能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三)课程标准的特点(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突破学科中心突破学科中心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

17、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改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方式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评价建议有更

18、强的有更强的操作性操作性各学科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如:成长记录与分析;测验与考试;答辩;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集体评议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