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 读书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更有趣,令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个人变得更有品味。下面是分享的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1.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 劝学诗 朱熹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解释 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池塘春草梦:东晋诗人谢灵运登池
2、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歌咏南国早春的句子。 阶:台阶。梧:梧桐,落叶乔木。 赏析 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
3、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2.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 劝学 颜真卿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三更挑灯夜读,五更鸡鸣即起,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解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
5、奋进的效果。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正是男儿读书时”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
6、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3.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
7、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解释 示:训示、指示。 子聿(y):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
8、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 赏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
9、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10、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4.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 劝学诗 赵恒宋代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译文 想要让家庭富裕不需要买肥沃的土地,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稻米。 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
11、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书中就有黄金打造的房子。 出门不要怕没有人跟随,读书做了官就能享受车马的簇拥。 娶妻不要害怕没说媒,考取功名后自然能拥有美人。 男人如果想实现平生志向,就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解释 千钟:极言粮多。 安居:安定地生活。 简析 “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
12、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5.关于勉励读书的古诗赏析 观书 于谦明代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解释 故人:老朋友
13、。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 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专心读书,胸无杂念,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赏析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于谦,是明代著 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
14、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花柳逐时新”化用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说勤奋攻读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吹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