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时间:2023-09-25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一片美的叶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2、。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3、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
4、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 ,做一个 的 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F132.cOM更多教案小编推荐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南极,一片净土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南极,一片净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我
5、们的生存环境;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洲、豪、属、企、犹、限、塑、卡、顾。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1、导语:请大家把课前搜集关于南极的资料、图片拿出来,与小组的同学先交流交流。2、全班交流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南极这一片遥远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南极的什么?请提出来。4、读题质疑。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可以知道些什么?2、交流阅读收获。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4、在小组讨论交流。5、全班交流,交流时引
6、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解体会。(1)“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2)“请不要捡石头!”“请不要挑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需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3)“为我们驾驶小船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流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三、拓展活动1、学了这课你希望哪里也成为一片净土?为了能成为一片净土,你准备做些什么?2、将搜集的资料、图片张贴在班组宣传栏上,与大家共享。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湖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7、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材解读: 苏教版第小学语文第五册西湖一课,本文是本单元介绍祖国美丽山川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
8、文笔通达流畅。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
9、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教学准备 1、课件设计。 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订和处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
1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 “杭”是生字,跟读)。 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说明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你知道吗,杭州向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出示文字)指名读,齐读。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吗?(理解:素有 选择词义) 4、你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板书课题)西湖给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学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文字) 5、齐读,你读懂了
11、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镶嵌 结合生活中妈妈的戒指理解) (先让去过杭州的学生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聊一聊对西湖的印象,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没去过西湖的同学对那里产生了想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摄像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好吗?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2、生谈感受。 (通过幻灯片的放映,课文的配音朗读,让学生游览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激情。) 3、
12、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读了,那就读吧,读的时候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并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轻轻用铅笔打个问号;(3)读完后标好小节。 4、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 (1)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素有 连绵起伏 淡 犹如 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 后鼻音:令 去掉拼音读。 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4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13、?(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 6、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1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种解释:abc这里选第种。 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节课再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绵棉 犹优、忧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铃、岭、冷、领 2、如何把字写漂亮? 重点提醒:掩:左窄右宽,“大”要舒展,盖住“电”; 般:注意“舟”的
14、笔顺;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 初:左右部分的起笔一样高。 四、作业: 1、钢笔生字描红。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处就是西湖! 1、出示“西湖”的图片。 (1)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柳丝轻拂的图片)(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自由读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
15、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书 a:你觉得这山怎样?(板书:山峦)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引导理解:层层叠叠,读一读、连绵起伏、)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这山绿,-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 ( 那你能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齐读。)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水怎样?美在哪里? “犹如” 可以换成“好像,仿佛”,硕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湖面看作“银镜”? 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
16、飞掠的景色。指名读,齐读。 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山水景色) 3、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电脑出示画面) 1、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 2、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所有这些景点都在这绿色的镶边之中。(看,出示图片,绿色镶边) 你喜欢西湖中的什么景点呢? a:十里名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颜色很美,看多
17、么秀丽雅致的孤山啊!)小结:西湖周围全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孤山在碧水之间,显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险峻,十分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 b: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 似青绸绿带的长堤在漂浮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朗读体会) c;湖心仙境一般。(朗读体会)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板书:小岛) d: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 你能把“
18、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读最后一句。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曲苑风荷 柳浪闻莺) 3、说话练习: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 4、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西湖的美景使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每当秋高气爽,湖面平静如镜,明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景象。现在,请随我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吧! (板书:夜游)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1)游客们,月下的西湖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 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读这个比喻句。(板书:华灯) (2)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板书:琴声)
19、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2、指名读(电脑出示画面) 3、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4、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 齐读第一段。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6 西湖
20、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行 一、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
21、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
22、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 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
23、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二)初读,感知诗意。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 (三)再读,质疑解疑。 师: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请你圈一圈,画一画。(学生默读,思考,圈画。)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
24、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 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 (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寒山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
25、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四)、画诗悟境。 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请你读一读,看一看。 (五)配乐朗读,再现意境。 配乐朗诵一: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
26、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积累: 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诗,越多越好。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首描写风景的古诗。请你读一读。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寒山 石径 景: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27、 情:热爱 自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行 教材简解: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28、等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媒体选择和应用: 1、网上有关图片的下载; 2、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古诗下载; 3、古筝曲渔舟唱晚。 设计理念: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
29、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诵秋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展现于我们面前。教学中我把握情与景的统一,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1、谈谈秋天的
30、印象。 2、出示图画或课件,配乐朗诵山行。 3、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感知秋天,进而引入古诗,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引发学生了解全诗的兴趣。】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运用不同手段理解“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 “斜”教师用“简笔画”演示; “寒山”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教师讲解。(从该词当中了解古诗所写的季节) (2)出示句式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教师引导学生讲句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讲句意。 【设计意图:
31、紧扣重点词,理解“远上”、“斜”、“寒山”相应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凝练与本诗意境。】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或课件,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机突出“生处”这个词义的难点。 (2)试着让学生自己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自学三、四句。 (1)根据学法指导,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反馈。 (2)汇报交流,教师对重点处点拨。 4、引导学生领会全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突出“词义句意理解”的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改变“讲
32、词语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导学生把景物说具体。 2、面对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声朗读这首诗。 (2)画一幅画。 【设计意图: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设计意图: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想法让学生当堂即做,如朗诵诗,
33、不能当堂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1、学生诵读,怎样才能读得美?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读出节奏美)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适宜诵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既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又可使学生情感升华至对美好景物的热爱。】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 2、学生自由诵读。 【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与秋天有关,学生通过自读,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秋天的千姿百态之美。】
34、“蓝天杯”教学设计三等奖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解题: 2、(图片)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
35、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 (凄凉) 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
36、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5、江枫“对”?面对,相伴。“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 树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原来,作者是对愁难眠啊!生诵读教师改写的诗句 7、后半句 1)“客”思乡 寂寞 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
37、来读! 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1、看画面入情入境,将情融入古诗朗读中。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3、张继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边吟诗句,边想象画面。 2)师引读: 一千两百年前的一天殿试揭晓的黄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没有他张继的名字。他羞愧沮丧本来预期的结果不是这样的。虽经十年寒窗苦读,可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时至深夜,泊船枫桥不能成眠的他。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张继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一句)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
38、点灯火(二句)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三、四句) 没有父母的关怀,没有孩子的欢笑,有的只是读古诗 没有家乡的山水,没有熟悉的乡音,有的只是读古诗 四、“出境”体会表达方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达到美的艺术境界。 1、教师口述作者描写的画面或生设计诵读古诗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并在创编古诗时,有初步的运用)。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张继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他感到孤独,使他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张继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类似的感情经历(夏
39、令营活动中的感受),迁移运用表达方法。 五、整体感知古诗写法,拓展探究。 1、师生讨论:我们学过的古诗或课文中,有没有用到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若有时间,安排学生现场练习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课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写景来衬托你当时的心情?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景:月落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渔火 情:清冷 孤独 寂寞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56 名。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
40、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习了一些字理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 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班里大多数孩子已养成了认真听课,积极大胆举手发言,认真细心工整完成家庭作业,能及时订正错误地题目,能阅读课外读物。但有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还会开小差,作业不够认真整洁,偶尔还会犯丢三落四、不及时完成的小毛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加强综合训练,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教材将课文
41、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思想教育方面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372个生字,会写226个生字。 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