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5篇 清明节,柳树和路上的人都很难受。一场接一场的毛毛雨让人感觉好多了,春天的颜色也模糊了。我不在乎我的亲戚,我不在乎我的离别。人生只是几十年,我们应当珍惜彼此的真情。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1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唐 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作品赏析 此首词是一个深闺独居的女子流连春光,惆怅自怜之作。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这三句渲染了
2、一种漂亮而孤独的氛围,为全词隐含的感情作了铺垫。春天来了,在幽静的庭院中,红栏碧树环绕,“偎”字显示绿树与红栏彼此交映的景象,杨柳依依,鹅黄嫩绿,温柔飘逸;而“尽”字则写出了春光中枝条茂密的喜悦和生命蓬勃的欢欣。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又飞去。”三句写帘内景。“谁把”两句从听觉写起,在这宁静的环境中突然响起了琮琮的筝声,闺中安栖的燕子,被筝声惊起,双双穿帘飞去了,词人把这些情景都写得美丽、精致,用笔特别细腻,有力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给读者以非常深刻的印象,引发出丰富的情境联想。筝声之后并没有揭起垂下的帘幕,露出弹筝之人,却转写燕子穿帘双飞,以衬托弹筝者的孤独孤独,了无知音,幽思难托。 “满
3、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起首三句用“满眼”领起,依旧写景:满眼的游丝、缤纷的落絮、轻快的海燕、娇美的莺语,杨柳在春风中摇摆着金黄的丝缕,红杏在微雨里绽开的花瓣。全部这些美丽的意象,溶在如梦如幻的清风细雨中,那些好看的颜色,好听的声音营造了一种缠绵宛转的氛围,像是温顺的手触摸到心灵的深处,轻轻地拨动着人的心弦,泛起百般的情诗词思,让闺中之人不由感慨韶华易逝,青春难驻,而自己却独守空闺,无人怜惜。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结末写女主子公因梦醒而引起的恼莺心情。“乱”字示意了闺中之人的心情烦乱。至于她做的是什么样的“好梦”,词人没有说明,却更耐人寻味。浓睡好梦,欢情片刻,这
4、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会面的恋人来讲,也是聊慰其相思饥渴的方式。然而哪怕这样短暂的好梦,也偏偏被莺语惊扰,可见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沽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这首词借用不同的场面塑造了相同的意象。上片抒写春景之中的闺妇独自把弦,下片抒写春景之中的闺妇梦中寄情;上片的环境是风和秀丽,下片的环境则是红杏细雨,上下片场面并不相同,然塑造的意象都是深闺春怨。全词景语远远超过情语,把无形的感情寓于有形的景象来表现,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2 郊行即事 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非常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5、。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作品赏析 古人有“清明季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依据生活的阅历,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当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爽的景致刻画了出来,一败涂地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终归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嬉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移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深思,就想起挚友相聚的美妙时间,遂起了劝告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间的念头,“莫辞盏酒非常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
6、分,后面的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样漂亮,乡间的景色清爽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乏累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凝视那似乎会说话的流水。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宝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挚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日全部的美妙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诗里用到的一些词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非常劝”,“况是”,“游衍”,“暮忘归”。其实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张的,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调,灵动当然来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
7、如此跌宕的诗来的。 理学派的文章离不开思索,细读一读这首作品里也是将一种思索嵌在字里行间。思索的对错或许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很难去推断了,但只要作者有意到处留下思绪,作品就算是难得了。 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3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赏析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愁闷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春游、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由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
8、绵绵不 绝,更增加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心情低落到好像不行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引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特别清爽、明快。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季节,可也是气候简单发生改变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漂亮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
9、;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别的作用,那就是,它事实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心情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非常剧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调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欣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味道是困难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
10、纷”二字上来了。原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心情,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心情。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知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
11、”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显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超群:他只将“画面”赐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观赏了那一指路的美丽“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行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犹如看到,隐隐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
12、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肯定是真村名,也不肯定即指酒家。这只须要说明指往这个漂亮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意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
13、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袤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非常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非常和谐圆满,景象特别清爽、生动,而又境界美丽、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依次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其次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方法;而这就干脆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终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
14、高超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4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宋 柳永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春游。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 木兰花慢 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常期的繁胜场面。清明季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 、春游 。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
15、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 ,兼写清明乍雨、群花烂漫,点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风物。起笔便异样简洁地点明白时令 。紫桐即油桐树 ,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记郊野清明的到来。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先清明 ”,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 ,郊野显得特地晴明清爽,点出“清明之明”。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明丽色调的景物,运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不过,这首词的重点不在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作者擅长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
16、又能捕获到一些典型的具象 。“ 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画。人们带着早已打算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会大自然的景色 ,充共享受春天的观乐 。“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结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情向快乐的高潮发展。词的上片,作者用浓墨重彩绘制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春游游乐图。 词的下片着重表现江南女子郊游的快乐。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将留意力集中于艳冶妩媚、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在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在作者看来,为节日增加了浓郁的趣味和色调,而事实上也如此。“盈盈”以女性的轻快体态指代妇女 ,这里兼指众
17、多的妇女。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嬉戏。春游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快乐和春的赐与 。作者以“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示意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这是全词快乐情景的高潮。而作者对春之美妙和生之快乐的体验也抒发到了极致。继而词笔改变,作者继以确定的语气,设想快乐的人们 ,在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 ,陶然大醉 ,有如玉山之倾倒 。“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词的结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一句意思是,这些快乐的人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不能把这一句简洁用“醉生梦死”去界定,事实上,柳
18、永在这里呕歌的是古代女子在这难得的自由机会和场合中所迸发的生命的欢乐。 这首木兰花慢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表现特征。作者依靠调式改变、句式参差,造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同时又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微环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这是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快乐颂”和“春之歌”,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5 渡江云三犯 宋 吴文英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
19、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作品赏析 词主要是写西湖访情人不遇的惆怅。开头三句写落花,接由各种景物,渐渐引入仙坞深处,见美人倩影,引起无限怅惘。下阕写到了伊人门前,人却不在,更惹闲愁。悬想“明朝”事,更觉风雨愁人。 上片追忆与杭妾始遇时的情景。“羞红颦”三句,描绘出湖边暮春景色。“重茵”,原指厚席,这里喻厚厚的芳草地。此言暮春的湖边阵阵晚风吹得落英缤纷,点缀着绿茸茸的芳草地。这落英恰像那少女们浅颦含羞微怨的娇态。“旧堤”三句,述湖景。“旧堤”指西湖苏、白两堤;“燕尾”言两堤在湖上交叉形如燕尾。“桂棹”,以桂木为桨的船,这里泛指西湖中游船;“宝勒
20、”,即用珍宝装饰的马络头,这里指代马儿。三句言远望湖上苏、白两堤交叉,形如燕尾,湖中众多的游船与鸥鸟一起荡漾在碧波之中。词人骑着马,背衬着西天的彩云伫立在岸堤上欣赏远近景色。“千丝”两句,游湖思亡妾。“千丝”指堤岸边的柳枝。此言眼前这些既青柔又浓密的柳枝却不能为词人挽留住就在这儿相识的亡妾。词人到了这湖边,像又回到了刘阮入天台而遇仙的地方(即点明词人与杭妾在此初见之事)。“柳”即留也,所以古人多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今杭妾不幸亡故,不禁使词人见柳丝而“怨碧”。“肠漫回”两句,因思之深而致幻。“楚腰身”,楚谚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里泛指美人的细腰身。此言词人对亡妾牵肠挂肚朝夕相思,以致伫立
21、在这两人初识之处,幻觉中向花丛中望去好像隐隐看到了她奇妙的背影。 下片追忆不遇以悼念亡妾。“逡巡”四句,忆不遇。“题门”,事见世说新语吕安访嵇康不遇,题字其门。此处借代不遇。“堕履”,本史记留侯世家,张良遇黄石公故事。这是作传艺、钟情解。此言词人想起从前初识之时曾多次来到她的门前徘徊,终因两人不能见面而心情惆怅,词人像张良盼望黄石公传艺那样希望她能对其钟情,但又因为好几次约会都没有实现而感到牵肠挂肚。又“堕履”,事见北史韦琼传,有“不弃遗簪堕履”之语。“还始觉”两句,“缘”,因也;“宽带”,语出沈约与徐勉书:“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柳永蝶恋花词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
22、句,词人用柳词意境。此言词人对亡妾难舍难忘,细想缘由,一是因为她有一双令人消魂的多情的媚眼。照现代人的说法,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而古时作画也有“画龙点晴”之说,所以词人突出了亡妾双眼摄人心魄的魅力。二是词人值此清明季节,自然引起了对亡妾的怀念,以致因对她的刻骨相思而日渐消瘦。“明朝”两句,点出悼念。因为今日正是清明节,是祭祀亡灵之时,所以词人想到如今自己与杭妾早已阴阳异路,两人往日的恩爱情景已似幻梦般的风消烟散,词人对亡妾的悼念,也如那湖上的风风雨雨一样愁煞人啊。“山黛暝”一句,以景作结,点明游湖。此句语出苏轼次韵促仲殊游西湖诗:“水光潋滟犹浮碧”,言山色空蒙,湖面浮碧似镜,一切都归结于这安静之中。 表达清明节的古代诗词鉴赏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