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11095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5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现在清明季节思念亲人。愿死者在天堂享受华蜜,愿生者为力气而奋斗。祝收到短信的人每天心情开心,恒久平安欢乐!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1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唐代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 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青翠一片。 落花飘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游戏不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

2、以茶代酒,聊以安慰。 注释 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 帝里:京都。 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赏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或许清明是一个一般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春游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纳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如同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

3、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春游。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快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逍遥自在地翱翔,漂亮的蝴蝶成双成对地游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顺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

4、收回身旁。"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静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缄默,同蒸蒸而上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显明的对比。诗人追忆什么,是童年自由自在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味道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担心;欲走进自由自在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冲突的心情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

5、困难的内心世界。 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2 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季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春游、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似乎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郁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心情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6、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季节,可也是气候简单发生改变的期间,经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

7、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漂亮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别的作用,那就是,它事实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心情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非常剧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

8、人有这类心情的时候,就经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日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调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欣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殊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味道是相当困难的。倘如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简单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加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9、原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心情;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心情。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知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10、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显明有力。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行到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肯定离这里还有非常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犹如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肯定是真村名,也不肯定即指酒家。这只须要说明指往这个漂亮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

11、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意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悟。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绽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袤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殊擅长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肯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

12、不用,整篇是非常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非常和谐圆满,景象特别清爽、生动,而又境界美丽、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依次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其次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方法;而这就干脆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终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超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3 清明夜 白居易 唐代 好风胧月清明夜,

13、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由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静默观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注释 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春游、插柳等活动。 砌(q):台阶。 独:独自。 回廊:回旋的走廊。 遥:遥远,远远。 看花:赏花。 赏析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写的清明日外出春游游玩的习俗。在古代,春游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季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间,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春游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

14、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春游,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 “好风胧月清明夜”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妙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疼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碧砌红轩刺史家”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妙的色调,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独绕回廊行复歇”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颂。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

15、上心头,开怀歌颂,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遥听弦管暗看花”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宁静下来仔细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独具匠心;此诗也呈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4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宋代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

16、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照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译文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孤独地过着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予着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照旧到这里来观赏新晴的美景。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么惆怅难过,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注释 草:草,起草,拟写。愁草,没

17、有心情写。 瘗(y):安葬。铭,文体的一种。庾信有瘗花铭。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树碑立传,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中,读仄声也。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 交加:形容杂乱。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赏析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

18、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洁,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画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季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心情,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安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担心心,心想应当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

19、时为花难过,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梦窗和情人在柳丝漂浮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20、 下阙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阔别已久的情人,怎么能忘怀!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常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照旧)去游赏林亭。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黄蜂”二句是窗梦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妙形象凸现出来。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日日扫林亭”,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陈洵说:“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结句“双鸳不到”(双鸳是一双乡绣有鸳鸯的鞋子),明写其不

21、再惆怅。“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不怨伊人不来,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样,仿佛如在昨日。这样的夸张,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古代写清明节的诗词鉴赏5 清明日对酒 高翥 宋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 南北山上有许多的墓地,清明季节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飘舞,痛哭而流出的血泪染红了满山的杜鹃。 黄昏时,清寂的坟场

22、一片荒芜,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晚上归家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人生原来如此,今朝有酒就应今朝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 注释 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九泉:指人死后安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赏析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许多墓田”了呢?莫非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

23、啊!)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莫非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状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苦痛难受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微环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

24、灰飞漫天,好像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漂亮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那么就清晰了:原来蝴蝶是沟通阴阳二界的使者啊,冥纸当然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样的,相思要怎么样来表达才最恳切,总不至于老是“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一类的吧,这样就浅薄了。“我”要告知阴间的人,“我们”想你想得都把眼泪哭干了,现在啼出来的是血啊!这种震撼力,实在是难以言表的。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见所想:“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句当然是虚景,哪里会有这么巧让诗人

25、遇到狐狸在冢穴里面睡觉呢!不过是说,一天的祭扫结束了,日薄西山,人人各自归家,但“我”知道,只有一种动物是不会离开的,那便是狐狸。你凭什么这么说?虽然“我”没有望见,但“我”竟连“狐死必首丘”的道理也不懂吗?你们这些人,祭扫之时哭哭啼啼,平日里哪里见到你们有丝毫的难过难受?狐狸却不同,它们始终对同伴、对“家庭”忠诚无二,即使死了,也要将头对准丘穴的方向!真是“狐如同此,人何以堪”啊!这一层剧烈的反差不经细致的推敲是得不到的。可是哪里知道反差更剧烈的还在后头:晚上回到家来,看到孩子们在灯前玩闹游戏,他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心酸,怎么会知道生离死别的苦痛?这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可是还不止

26、如此,我们再挖掘下去就发觉:这些孩子都还那样弱小,是那么天真烂漫,可是终归要长大,终归要苍老,终归也要死去,这是天命所在,是多么得令人缺憾,令人神伤。你看,这里正好与首联我们提到的诗人厌倦死亡的思想相照应了。是不是吃了一惊,短短十四个字,尽然内涵多至如斯境地,且皆为感人心魄,发人深省之语。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诗人要总结了,也算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应当说这是比较易见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就是刚好行乐。我们读到这里,定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古诗十九首里那么成系统地高唱“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或者会更干脆想到“今朝有酒今朝

27、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但果真如此简洁吗?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我们存在一种相识上的误区:即并未区分与推断抒发刚好行乐思想原委是已臻化境,心本开阔,还是无奈愁极,故作旷达,这一点是极重要的问题,是可以作为专题来探讨的。就高翥这首诗而言,明显是故作旷达无疑。你看,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可见他对这个世界是何其留恋!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由此可见欲望能使人丢失本我,渐成依靠。 原本下面该是艺术手法的分析,因又要涉及理论,与我想要表达鉴赏的最初的心理流变旨趣不合,故略去。高翥是南宋后期江湖诗派的重要作家,且为宁波人,可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我近来探讨的楼钥有偶合之处。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