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镇劳动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乡镇劳动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乡镇劳动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乡镇劳动局重点工作计划一 2023年我局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创新管理新常态,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巩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经办能力建设,提升劳动保障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劳动保障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局面,切实为社会发展服务。 (一)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1、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2、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3、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 4、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能力的建
2、设 5、加强就业培训,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6、加强作风能力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要继续抓好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的扩面工作。 2、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3、全面启动失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争取将全额拨款单位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4、继续抓好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提高城镇居民参保率,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力度。 (三)抓好维权维和定稳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加大对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认真受理投诉举报等侵犯劳动者权益案件的查处
3、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抓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落实。 2、强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以实施和谐使命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契机,推动预防调解预防工作新发展,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为核心,实现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双提高”, 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联合司法行政、工会、企业综合管理等有关单位,共同推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逐步形成一个预防功能好、处理渠道多、执行能力强、上下联通、左右衔接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 (四)加强机关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自身建设,以政策法规为准绳,以人民满意为宗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窗口单位行风建设,
4、深入推进源头制腐工程,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杜绝奢侈浪费行为,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三是建立机关建设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基本工作制度,加大制度落实检查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对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确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四是落实政务公开,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全局落实监控机制管理,并设信息公示栏,还开设意见箱、举报箱、举报投诉电话,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坚决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劳动保障队伍良好形象。 乡镇劳动局重点工作计划二 XX县地税局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组织收入及其他各项工作,力争顺利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一)准确把握组织收入原则。在依法行政的前
5、提下应收尽收,确保组织收入质量。 (二)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工作。密切关注县域经济发展态势,深入开展税源调研,科学分析经济税源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影响收入增减的重大因素,加强税收计划和组织收入执行情况分析,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 (三)加强主体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监管。在抓好固定税收征管的同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监管。突出抓好重点工程项目跟进管理,全面深入掌握工程的投资额、工程进度,拨款进度,税款征收入库等情况,及时组织税款入库。 (四)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让利于纳税人,培植涵养后续经济税源,壮大地方财力。抓好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及其它小税种的征收管理。 (五)进一步
6、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强化分析监测,加强企业所得税核定征管工作,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 (六)积极主动向市局及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进展状况,争取得到市局及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及时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强化管理措施。加强绩效考核力度,提高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乡镇劳动局重点工作计划三 2023年,我体育局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认真贯彻落实县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打造美丽建昌、建设宜居幸福城市”为工作重心,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为抓手,以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7、协调推进为支撑 、以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为保证,开创式地谋划发展,激情式地开展工作,提速式地紧上快干,为把我县建成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成绩更加突出、体育赛事影响更加广泛、体育产业效益更加显著、体育文化氛围更加丰厚而努力工作。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开展体育运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人人参与。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提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任务,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人人关心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重视健康的社会氛围。 2、统筹
8、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与农村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重点竞技项目与业余训练项目布局的关系,处理好体育行动计划与体育事业发展相结合的关系,促进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改革创新,人才强体。不断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时期体育工作需要的体育人才队伍,为上级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 (三)总体目标 在2023年,基本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培养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优势突出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服务业品种门类较为齐全;兴建一批
9、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和设施。 具体目标是: 1、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达41%; 2、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88%; 3、运动员每年参加省市级比赛获奖牌10枚,力争有建昌籍运动员参加全国运动会并获得奖牌; 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 二、主要行动 (一)全民健身普及行动 1行动目标 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加全民健身,倡导一人掌握12个体育运动技能,使广大市民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全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到2023年青少年学生平均身高力争增加12厘米。 2行动内容 (1)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市民体育健身意识,使参与“人人健身”的人数逐年增加。在202
10、3年,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41%以上。具体内容是: 每年举办迎春长跑、登山、太极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冬泳、健身舞等百人以上的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8次以上。力争做到每月有一次大型体育活动。 县级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大中型企业,各乡镇、街道形成有届次的23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端午节”、“全民健身日”、“中秋节”、“国庆节”由体育局和有关部门承办;“三八妇女节”由县妇联、县总工会承办;“五一劳动节”由县总工会承办;“五四青年节”由团县委承办;“六一儿童节”由县教委、县妇联承办;“七一建党日”由县直机关工委承办;“八一建军节
11、”由县人武部承办;“九九重阳节”由县民政局、县老干部局承办。 体育场、馆单独承办市级以上比赛1次以上,承接和协办各种县级体育比赛活动10次以上。 各体育协会组织举办23次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县举办的体育比赛活动。 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坚持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 积极参加XX市举办的各类有关体育比赛活动。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校体育课每周增加到4节,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校运动会,使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并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坚持办好已经形成届次的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选拔和培养
12、体育后备人才。充分发挥青少年俱乐部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配置,到2023年,全县学校各种规格的塑胶运动场达到8个。 (3)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健全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到2023年建XX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点。规范国民体质监测手段、程序和标准,科学指导群众健身,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常年性体育指标统计,不断提高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4)完善体育社团组织网络体系。加强对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带动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 (5
13、)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各中小学校体育老师和各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搞好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到2023年,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城市达到10名,农村达到4名。 (6)完善群众体育法规体系。加快群众体育法制化进程,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体育法律法规,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竞技体育工作提高效率 尽快成立体育训练中心,完善体育训练机制。 1行动目标 围绕市级运动会战略,突出重点运动项目,大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批能在省和市级比赛中争金夺牌的优秀运动员。在参加市运会上力争代表团总分、奖牌总数排位于全市
14、前列。 2行动内容 (1)打造特色运动项目。以创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目标,打造XX市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一是突出跆拳道、武术等运动项目,每年在市级比赛中夺取奖牌;二是大力开展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象棋、围棋、等项目,并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2)以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管理为主导,提高教练员、裁判员的执教、执裁水平。建立健全教练员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建立教练员按运动成绩确定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教练来我县执教。 (3)建立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关于下发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体群字19991
15、7号)文件规定,把体校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序列,在工资、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按照政府举办,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管理,形成以体育部门为主的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要围绕优秀运动队建设,以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场地的单位为基础,以培养后备人才训练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建立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形XX县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有机衔接,使体育后备人才在受训同时能接受国民教育的运行机制。加大对社会兴办体育人才培养学校扶持力度,使社会兴办体育人才培养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同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4)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请进来”“培养好”和“走出去”战略,加强
16、与市级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院校和其他省(区、县)的人才交流合作。 (5)积极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每年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8次以上,促进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蓬勃发展。每年承办12项高水平体育赛事,满足广大群众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 (三)体育产业促进行动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大力吸引社会投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劵、公司债、短期融资卷、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
17、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优化场馆等资源配置,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场馆建筑等行业发展。 1行动目标 着力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等市场,努力构建覆盖面广、社会化高、多层次的体育消费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及经营项目办证、年检实行免费服务。 2行动内容 培育体育服务业。重点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体育技术服务市场等体育服务产业,推动体育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和
18、升级。 积极开展体育商业竞赛经营活动。大力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各类体育项目业余联赛市场,发展赛事经济。推出以“体育旅游、快乐城市”为主题的体育健身和体育休闲旅游。打造一批包括漂流、探险、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展各类登山、攀岩、越野、水上运动等户外活动项目,做大户外运动市场。 (四)体育基础设施推进行动 1行动目标 到2023年,做到全面完善县级、街道社区和乡镇、行政村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使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 2行动内容 (1)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将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并将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19、,同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年度计划。新建城镇居民小区要按规定规划和建设体育设施;已建成的城镇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未达到建设规范的,要根据情况逐步完善。对各级各类已建成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费用也纳入财政预算。 (2)建设完善乡镇、街道体育基础设施。新建登山健身步道1条;完善8个社区以路径建设为主的全民健身设施;在28个乡镇60个村分别修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和1条全民健身路径的综合体育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我县体育局成立体育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各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推进。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并加以推进。为完
20、成体育行动计划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二)推进组织建设。在县政府领导监督下,进一步深化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工作效能。完善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体育工作职能,做到乡镇、街道体育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有考核。 (三)增加经费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机制,为体育局体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积极争取省和市级部门的支持,确保XX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运用财税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四)强化工作考核。充分发挥政府兴办体育事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政府发展体育事业、提供体育公共服
21、务的责任。建立完善体育行动计划指标考核体系,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反馈、研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五)坚持按不同年龄结构分时段对青少年实施培训,篮球、乒乓球、排球、足球、中长跑、短跑、投掷等项目全面启动。 f132.cOm更多工作计划扩展阅读 旅游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以深入推进市旅游及度假产业培育发展意见为主抓手,牵头抓好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旅游企业发展以及旅游宣传推介、行业管理等工作,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0亿元以上。 一是重点抓好旅游及度假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1、上溪君澜福地一期项目完成分时度假公寓及商贸设施基础工程量的
22、50%; 2、莱子古城商业街项目完成商业街建设,并启动对外招商工作; 3、碧海丛林一期高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完成科技研发中心安装装饰工程; 4、完成黄水河湿地公园西岸园建工程,完成跨河桥梁设计、招投标及主体工程建设; 5、完成徐福文化园园林景观工程; 6、全面完成核心区主干道建设及二级路网部分路段绿化工程;完成核心区水、电、暖、燃气等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已竣工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积极协调配合各镇区街加大重点旅游度假项目推进力度,完成年内项目建设目标。 二是全面加大对重点旅游企业的扶持发展力度。 注重在旅游企业软硬环境的建设。引导旅游企业开展服务质量培训和文化活动,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企业文化建
23、设;支持与国际金钥匙、绿色环保、经济性连锁等旅游组织的合作,引进新兴旅游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位和档次,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深入贯彻推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星级饭店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等行业标准,做好星级酒店年审、旅行社年检、旅游景区复核等工作,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和档次。加大旅游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旅游接待能力。10家重点旅游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亿元,其中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三是大力强化行业管理工作。 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活动,严厉查处旅游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营造规范有序、诚信文明的市场秩序。开展
24、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为旅游及度假产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化旅游行风建设,以深入学习“刁娜精神”为契机,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旅游局关于旅游行风建设要求,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弘扬爱岗敬业、诚信服务、文明礼貌的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的旅游对外形象。 四是深化招商引资工作。 全力加快中医养生基地、国际温泉老年公寓、佛家文化养生基地等项目在洽谈、规划设计等环节的推进力度,力争项目早签约、早开工。积极参与省市各级政府招商和各类会展招商,积极寻求与国际国内500强企、大型旅游集团的沟通合作渠道,实现在“招大引强、项目合作”上取得更大突破。
25、五是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组织举办好一年一届的“好客贺年会”、国民休闲汇、国际长寿文化节等节庆节事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影响力,拉动旅游客源量的增长。优化整合城市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城市群众性文化休闲活动,丰富“宗教文化之旅”、“养生休闲之旅”、“高尔夫之旅”、“葡萄酒文化之旅”、“滨海休闲度假之旅”、“城市绿道之旅”等城市特色旅游产品品牌内涵,完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七日游”等旅游线路,形成内容丰富、旅游要素齐全、文化品位高、旅游吸引力强的特色旅游线路,并进行对外推介,满足多层次游客需求。积极开展与上海春秋、中国康辉、港中旅等国内大型旅
26、行社在市场开发上的合作,建立巩固的客源输送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客源链;积极寻求与中央电视台好客栏目,以及中国网、乐途等国内主流媒体的宣传合作,积极开辟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等交通宣传渠道,扩大城市形象和旅游产品的宣传途径。 经信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经信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全省经信系统要进一步聚焦重点、狠抓关键,努力用新思路、新办法推动新发展,突出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主动减量,努力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毒瘤,严重危害着工业经济机体健康,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都与产能严重过剩密切相关。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着力推进
27、结构性改革,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为先进生产力腾出发展空间。最近,省政府对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作出部署,围绕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8大行业的过剩产能化解和脱困发展,提出了10条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涉及经信部门,其中5项明确由经信部门牵头。我们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过剩产能化解和特困行业脱困。 一是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部署要求,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过剩行业
28、新增产能项目,特别是要严禁以技术改造为名扩大产能。确实要新建项目的,不再实行等量置换,必须按照减量原则办理,上新厂、采用新技术,都要搞减量置换,坚决杜绝先建后换、建而不换。联合有关部门,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全面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二是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这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要紧紧抓住。国家已经决定设立1000亿元左右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僵尸企业”界定标准和总体处置方案正在制定之中,并确定率先从钢铁、煤炭2个行业入手,推动一批无效产能退出市场。各市要切实担负起处置“僵尸企业”的主体责任,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抓紧摸清底数,一企一策分类制
29、定处置方案,抓住用好国家政策机遇,争取第一时间做好对接实施。对能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品更新、链条延伸、企业转型的,要抓紧组织实施;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要积极稳妥推进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不能再靠财政补贴、拉其他企业输血等方式避免破产清算。 三是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适应结构调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技术、质量、安全等落后产能界定标准。按照新的界定标准,启动新一轮落后产能摸底工作,尽快摸清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等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底数,分年度制定淘汰计划,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新建项目实施减量置换,其置换产能也要列入淘汰计划监督落实。完善激励和
30、约束政策,分行业制定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态环保标准,对不达标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或产能退出。 四是优化产能组织结构。完善和落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重大问题,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开展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富裕产能有序转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行业“走出去”,带动大型成套装备、产业标准以及上下游服务等输出。 (二)突出调整存量,努力推动供给体系优化提升。坚持从需求
31、侧和供给侧共同发力,在抓好需求引领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创新,支持企业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层次。 一是加快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落实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典型引路、整体推进,今天会上印发了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汇编,要分行业加大推广力度,带动同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全面评估每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情况,挖掘转型快的经验,找准转型慢的薄弱环节,加强行业间的对标赶超,解决好各行业进展不平衡的问题。深入开展“行业走出去对标”活动,依托德国汉诺威工博会等国际性工业展会,以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
32、流合作,以对外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扎实开展化工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启动“三评级一评价”工作,实施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工程,加快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步伐,全面提升化工行业安全、环保、节能、质效水平。组织实施钢铁企业搬迁改造、有色金属企业退城入园等重大工程,推动城区高污染高风险企业搬迁。牵头制定烟草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快推动烟草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二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抓好项目储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发挥技改稳投资的关键作用,筛选一批投资总量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编制年度项目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
33、设备更新。利用好财政贴息、财政奖补等手段,发挥好产业引导基金作用,调整优化技改投资结构,重点支持转型升级遇到困难的行业,以及产品更新和品牌创建任务繁重的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地方性立法,推动出台*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 三是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改善工业品供给结构,在消费品产业领域,率先开展轻纺行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专项行动,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全方位提高消费品档次和质量;在原材料产业领域,扎实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促进绿色建材、钢结构和铝型材扩大使用;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深入开展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
34、,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范低速电动车管理,开展农业机械装备、船舶配套自主化、重大应急装备和产品推广等专项行动,加强光伏、医疗设备、文物保护装备等示范应用。进一步做大做亮“好品*”区域品牌形象,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的合作,完善“好品*”网络平台功能,促进大宗工业品网络营销,力争“好品*”平台上线企业达到5万家。启动实施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开展“*工业之最”主题活动,带动提升全省工业质量和品牌建设。 四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新培育4家贯标服务机构,力争首批39家试点企业全部通过国家认定,在300家企业启动省级贯标试点。深入实施两化融合专项行动,争取700个配套
35、项目的开工率达到90%以上,完工率35%以上。抓好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围绕转型升级重点行业,组织20场行业对标和专题培训活动。搞好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完善评估指标和服务平台建设,争取企业两化融合指数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达到信息化综合集成水平以上的企业超过40%。加强两化融合地方标准建设,深入研究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律与可行路径。 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完善市场销售网络,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力促*产品销得多、销得好。实施工业电商普及培训、重点培育、创新提升3大工程,对万家企业进行培训诊断,帮助千家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新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100家、行业垂直化电子商务平
36、台20个,力争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 六是推动企业改制改革。针对民营企业正由规模化向现代化转型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实施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5年行动计划,对有改制意愿的企业进行分类排队,逐个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相关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好财务规范和土地证、房产证等资产确权方面的问题,为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接资本市场打好基础。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鼓励引导众创、众筹等新型城镇集体经济业态,支持各类城镇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 (三)突出做优增量,努力推动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立足打造制造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增强持续
37、增长新动力。 一是抓好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对接国家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争取更多承担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大数据、新材料研发应用等领域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4000项以上,争取在100项关键共性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完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新培育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左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主导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积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高层次、高密度、开放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从战略高度抓好人才工作,以企业为中心,集聚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具
38、有带动作用的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今天会上印发了高端装备、农机、纺织服装、轮胎、食品5个行业的技术发展白皮书,其他行业的下一步也将陆续推出,要盯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做强长板、补齐短板。 二是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出台中国制造2025*省行动纲要,研究制定若干分领域实施方案,形成“1+N”措施文件体系。成立互联网工业促进会,组织企业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企业深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抓好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研发生产,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
39、物流与仓储等关键装备创新应用,推动康平纳集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研究中心。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改造,启动“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推进机器人和智能成套装备在机械、钢铁、危险化学品、民爆、电子、医药等领域应用。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食品等行业分类推广智能矿山、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争取新培育智慧园区20个,力争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0亿元。深化工业云平台建设,抓好工业大数据开发应用,争取服务企业超过6000家。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增加服务环节,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40、,完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实验室建设,深化工控系统安全管理试点,探索建立安全检查规范和评估指南。 三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专题调研,摸清产能底数,谋划产业布局,避免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强稀土、石墨烯等产业联盟建设,探索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突出产业培植、自主创新、改造提升和产业链延伸,组织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新培育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办好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工业设计周活动;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技艺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工艺美术产业文化附加值。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落实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41、规范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和中心建设,推动建设大宗生产资料物流供应一体化交易平台,推进临沂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以多式联运为抓手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深入开展总集成总承包项目示范推广,通过支持一个企业带动提升一个甚至多个产业链。统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创建一批军民融合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 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再打造5个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和管理提升工程,用好场地租赁、税费减免、创业补贴、融资支持等优惠政策,推进创业培训实训,强化创业实践孵化,力争培训创业创新人才10万名,新增中小微
42、企业20万户。深入开展“一企一技术”和专精特新育苗扶壮活动,争取新增“一企一技术”企业500家、专精特新产品800个。跟踪衔接好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摸清底数,做好储备,争取更多企业列入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 五是扎实开展工业和信息扶贫。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制定实施支持贫困地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按照“一县一策”、“一乡一业”的思路,精准编制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规划,支持培育产业项目新增长点,培植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补齐贫困地区工业“短板”。启动实施“互联网+扶贫”试点示范,围绕农资购买、农技推广、农产品交易、金融支持等内容,打造适合贫
43、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贫困地区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突出降本增效,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多措并举推动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和生产要素保障,搞好重大政策措施预研和储备,努力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当前,税费负担、社保费用、融资成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等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急需精准施策,加快化解。联合有关部门,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深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抓好地炼企业申报进口原油工作,推动组建地炼企业国际原油采购中心和成品油销售联盟,促进地炼企业提质增效。有序放开发电计划,加快电
44、力市场化改革,启动电力市场建设,力争直接交易电量600亿千瓦时。认真落实执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配套组织“管理效益年”、“行业对标挖潜”等活动,总结推广一批精细化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出台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企业家培养培训、激励约束、强化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强化青年企业家培养,制定企业家队伍培训规划,用5年时间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家轮训一遍,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落实企业家年度培训计划,以中国
45、制造2025、品牌建设、精细化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为重点,举办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和县市区长培训班,争取培训1000人以上;举办2期长期培训班,每期5个月(每月集中4天),争取培训企业家200人左右;围绕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跨国并购等方面,组织100名以上优秀企业家到境外培训。 三是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加强分析监测和预测预报,进一步扩大重点监测行业企业覆盖面,增加企业新增订单、产品库存、产能变动情况等监测指标,提升分析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高度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大企业集团等领域风险情况,超前搞好形势预判和措施储备,及时防范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和系统性风险。建立各级经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
46、定点联系工作机制,省联系市,市联系县,分级分片联系企业,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提高服务指导、辅助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抓好电煤资源协调,严格执行省内电煤合同履行情况与电力生产运行挂钩考核奖罚措施。组织好电力生产运行和供需衔接,制定电力迎峰度夏预案和有序用电方案,确保电力稳定可靠供应;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扩大自备机组替代发电试点,推动其结构调整和主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能耗低、附加值高、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发挥好各级中小企业过桥资金作用,支持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置换企业互保贷款,及时防范和化解工业领域的金融风险。 五是抓好重点领域监
47、管。加强成品油全过程监管,发挥好成品油监管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快建立覆盖成品油生产、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的监管体系,实现各部门管理的无缝衔接;加强对炼油企业和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督导做好国五标准车用油品置换,确保市场稳定和有序供应;抓好加油站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部加油站建有对外开放的水冲式公共厕所。打好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原油管道以新代旧工程,推进管道安全工程联合实验室和“811”管道信息呼叫中心建设,确保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五)突出普及应用,努力推动网络强省建设步伐。顺应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大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以信息化为创新要素的发展新形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