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柳宗元著名的诗赏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柳宗元著名的诗赏析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柳宗元著名的诗赏析5篇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予,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柳宗元闻名的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觉衰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跑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挚友常共斟。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一般读者都知道柳宗元的诗
2、中总是充溢了一种酸楚哀怨,凄婉幽深和感厄愤郁之情。特殊是在永州所作诗篇,取境大都以清冷、幽僻、宁静为主色调,读起来给人以郁闷压抑、吞吞吐吐的感觉,总缺少一些豪迈潇洒、明快超脱。而此诗却一反常态,使人耳目一新,在柳宗元诗集中,可算得上非常难得的“快诗”。 觉衰诗的“快”,首先表现在对苍老的看法上。面对提前来临的苍老,他不再是悲悲切切,嗟叹不已,而是显得超脱旷达。这种看法表现在诗的一、二层中。诗的第一层写“衰至”的感受。苍老虽然不期而至,而且来势猛烈。四十岁左右正值盛年的柳宗元,已经是“齿疏发就种,奔跑力不任”,显出了十足的老态龙钟之状。诗的开头,可谓是曲尽老态。留下一个应当怎样面对过早到来的“衰
3、”的问题。诗的其次层,是写对“衰至”的相识和理解。笔势一转,陡然生力,表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识。他以穿越古今、看透人生的目光,找到了面对苍老的最好的方法潇洒和超脱。诗中写道:“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古代的寿者如彭祖、老聃,早已消逝于人世间了。人人称颂的周公、孔子,也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归于宁静了。无论是长寿者,还是圣贤者,都无法躲避必死的自然法则。这是一段特别富有哲理的争论。诗人把寿者、圣者同一般人一视同仁,一切的人在苍老和死亡面前,都是公允无私的。因此,大可不必为功名利禄而患得患失,耿耿于怀,也无须因失意落魄而唉声叹气。只有看透了这一层,精神上才能获得轻松和超越。这种见解
4、和情怀,在柳宗元别的诗中很少见到。 觉衰诗的“快”,其次个显明特点是行为上的潇洒倜傥。面对苍老,面对春光消逝,很多人都会自伤老大,嗟老叹穷,痛感人生苦短,光阴虚掷,生不逢时,明珠暗投。这也许也算得上中国古代失意文人的通病。柳宗元在此诗中却表现得潇洒豪迈:“但愿得美酒,挚友常共斟”,与挚友常举酒杯,放怀痛饮,何愁之有,此其一也;“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呼朋唤友,成群结队,郊外春游,登高抒怀,又何忧之来,此其二也;“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放声高唱古代颂歌,情韵悠扬余音不绝,何闷不去,此其三也。此番举动,其豪迈不下李太白(李白),其潇洒可敌谢康乐(谢灵运),实在让人刮目相看,难怪周珽在唐诗选
5、脉全通中评价此诗说:“绝透,绝灵、绝劲、绝谈。前无古人者以此,言人当刚好行乐也。”蒋之翘说此诗“失却子厚本色(唐四家诗)”。虽然两人评价的角度不同,说法不一,但共同地证明白一点,柳宗元的这首诗,给了读者一种簇新别样的感觉快意。 从觉衰这首诗,读者看到柳宗元人生、性格的又一侧面。幽怨、哀叹和凄婉不是柳诗的全部,他的诗同样可以潇洒豪迈,可以旷达超脱。这首诗展示了一个更生动更真实和更全面的柳宗元。苏轼说此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此话是颇有见地的。此诗正是忧与乐相互渗透、相互陪衬,超脱旷达使幽怨显得更加婉曲,潇洒倜傥使孤愤变得更加剧烈。诗人自己在对贺者中也是这样说的:“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
6、过于恸哭。庸岂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大者乎!”此诗,柳宗元以潇洒的外在形式,抒发出内心深处的哀怨之情,是饱含酸楚地“潇洒”了一回。 梓人传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
7、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
8、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探讨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
9、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则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胜利,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则诚设,高者不行抑而下也,狭者
10、不行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梓人传是唐代闻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解并描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子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白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
11、;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主动意念。 好的管理者应当运用他的思想才智,细致驾驭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 小心翼翼,忙劳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再上湘江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
12、,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今去,更遣几年回。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这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再上湘江"四字。此时是春末夏初,湘江水暖,江水碧绿,两岸杂花生树,青山叠翠,柳宗元对众山之会的湘水之流早就醉心过。可是此时此地,他却无心观赏,只用“好在湘江水”一句带过,便回到他的再度被贬这一令人难过的事务上来,所以次句诗,便紧接首句,顶前补足,用“今朝又上来”承接,不着争论,不写景物.满腔悲愤,藏而不露。 “不知从今去,更遣几年回”这两句,转笔写对前途的忧虑。不知此去要经过几度春秋?贬在离京城万里之外的荒远边州,何时才能被召还?瞻望前途,真是毛骨悚然啊!柳宗元离开京城长安以后,对京城是眷恋的,
13、那里是政治中心,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地方,而柳州当时是一片开垦很少的荒芜之地,古树参天,杂草丛生,毒蛇猛兽,比比皆是,而且瘴疠之气盛行,中原人士一向把这里视为畏途,从秦汉以来,这里始终是谪放罪人的地方。想到这些,他自然盼望被召回京。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中,从“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看来,他已流露出“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情怀。刘禹锡酬赠诗中的“归目并随回雁尽”,也同样流露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北归的企望,但是柳宗元此去却再没有回来。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到达柳州;七月十七日,随他同去的同祖弟柳宗直便突然患暴病去世了。柳宗元由于长期被贬远州,精神上受到压抑,已经是未老先衰。元和十四年(819),宪宗
14、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确定在这次大赦中召回柳宗元。然而此时柳宗元已经病人沉疴,诏书未到柳州,宗元便在这年的十一月八日含冤长逝了。 “更遣几年回”的希望,晚年盼望与好友刘禹锡作邻居的心愿,一切都落空了。 “不知从今去,更遣几年回”的诗句,已经成为诗谶,一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只活了四十七岁。读此诗,对他的悲剧生涯,读者会感到痛借的。 再上湘江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朴实无华,如对友人说家常话,毫无斧凿痕迹,通俗而又自然。后两句诗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前途未卜的情景,用一句设问“更遣几年回”来作结,把思维活动表现得很真实,颇有情趣。虽篇幅短小,仍不失为一篇清爽隽永的小诗。 元和十年(815)二月
15、,柳宗元满怀希望返回长安,但席未暇暖,即于三月十三日被迁为柳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遭遇到又一次沉重打击。带着难以言说的悲愤和悲伤,他与同时被迁为连州刺史的刘禹锡相伴,长辞国门,再次踏上了遥远的迁谪路途。这首再上湘江,便是行至湖南境内写下的。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味道还堪养老夫。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通过种甘(柑)树一事,反映了作者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同时也流露了久谪的哀怨。在写作
16、手法上,作者擅长运用典故和比方,形象生动,含意丰富。全诗言淡意远,韵味深厚。 桐叶封弟辨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行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行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行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
17、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行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本文论述了大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问题。通过桐叶封弟的典故,作者指责了君主随意的一句玩笑话,臣子也要肯定听从的荒唐现象,主见不要盲从统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在封建时代,发表这样的观点须要非同一般的胆识。 “桐叶封弟”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典故。在“君权神授”的谬论横行的时代,君主具有无上的权威,君主的言行被肯定化了。“天子无戏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绝好的说明。作者在本文中
18、虽然指责的是周公,事实上是借题发挥,其主旨是说明对君主的一言一行要从实际效果上来视察,而不应盲从。这种观点无疑是进步的,它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此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扼要地介绍了“桐叶封弟”的史料。然后斩钉截铁地亮明白自己的看法:“吾意不然。”接着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封”或“不当封”,而不在于这是谁的意图。最终提出了周公应当用什么方式来辅佐成王。全文丝丝入扣,有破有立,立论明确,读后令人为之叹服。特殊是结尾的“或曰”一句,使全文的论证留有余地,更是耐人寻味。 柳宗元闻名的诗赏析5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