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杜甫诗词鉴赏汇总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杜甫诗词鉴赏汇总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杜甫诗词鉴赏汇总5篇 杜甫宿江边阁【内容】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赏析】: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杜甫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赏析】: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
2、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验,国家的艰难遭受,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诗人于乾元二年(759)春别了家乡洛阳,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写此诗时,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状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示意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漂零憔悴。诗人到
3、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记忆犹新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微环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颖、观、丰、占,其中颖、观、丰散在各地,只有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唐诗别裁
4、集)这就是说,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详细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悲伤之情。手法含蓄奇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迫心情。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孰有逾于此者乎?作品以充溢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诗人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美丽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
5、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反复吟味。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赏析】: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象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
6、般高雅。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专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受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意。“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际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
7、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也许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肯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知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担心和愧疚。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一树梅花啊,目前也在慢慢地开放,好象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熬煎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
8、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端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本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此诗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原来,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切越好,王世贞立论的动身点,应当也是一个“情”字。这首诗感情深挚,语言浅白,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开诚布公,荡气回肠,“直而实曲,朴而实秀”(清人黄生语),
9、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种风格。 杜甫后游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赏析】: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其次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显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实行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巡游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巡游之后,美妙的江山好象也在
10、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言外之意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详细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
11、白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白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妙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裂,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纳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
12、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赏析】: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白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非常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示意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经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偏僻
13、,为作者的生活增加了隐逸的色调。“但见”,含言外之意:群鸥当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孤独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奇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纳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加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日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孤独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子不由得喜不自胜。这两句,前后衬托,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子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
14、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愧疚酒菜欠丰富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便利,菜肴很简洁,买不起名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意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非常亲切,我们很简单从中感受到主子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意。字里行间充溢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假如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明显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奇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
15、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情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微环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情。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情,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详细呈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
16、,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微环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真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赏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其次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顺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四周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遗忘国难
17、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醉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原来是令人满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好像有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
18、了。 杜甫擅长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