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地理教案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地理教案设计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中地理教案设计5篇 中学地理教案设计5篇 作为一名静默奉献的教化工作者,时常会须要打算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我带来中学地理教案设计5篇,希望大家喜爱。 中学地理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运用常见的GIS产品,能运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重点与难点: GIS基本原理;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探究活动: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 (犯罪地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
2、(空间分析)分析犯罪频率与犯罪模式(哪些地方易发生哪些案件)据分析信息,安排警力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安排警力)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 软件 数据 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 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分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说明和推断
3、的实力,而不是简洁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需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意分析和查询,不行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供应协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推断实力。 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二、GIS应用:(
4、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1)对象(地物)在哪里? (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2、趋势分析: 传统地图:某个时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 GIS:可以表示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随时间改变的过程 因此:可以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即回答: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改变? 3、模式问题: 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即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由很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因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三层数据:交通、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分布。 通过图层的融合可
5、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用途:决策商业网点的布局。 4、模拟问题:利用数据及已驾驭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即回答:假如将如何? 高程与被沉没地区的关系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涨的关系。 三、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的应用: 电子地图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模拟趋势分析决策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2、规划:决策应用 3、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4、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5、环境管理:分析、决策 中学地理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相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推断褶皱的基本
6、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育学生读图实力,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育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长方向的影响。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改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 教
7、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山地的类型的推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推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气,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日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 【导学与自主探究】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索下列问题 (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
8、的骨架。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动探讨】 请视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改变?有几种类型? 【总结分析】 (一)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二)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三、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一)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活动:(课件展示板块示意图)说出板块名称并填注在板块示意图中。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二)板块属性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9、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 (三)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四)褶曲的推断方法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推断背斜和向斜? (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为背斜、向下为向斜。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从地貌景观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究褶皱地形“地形倒置”的缘由是什么? 归纳展示: 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简单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五)褶皱的实践意义 1.利用向斜构造找
10、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合,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中间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假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四、断块山 (一)断层的形成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体承受实力时,岩体就会裂开;岩体发生裂开后,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二)断层的基本形式 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堑)
11、: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三)断层位移与地表形态 (四)断层构造地貌 (1)汾河谷地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这里在地质史上为一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地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北与滹沱河谷地相连,后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浇灌条件优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产地。 (2)渭河平原 又称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
12、之国”的地方。 (五)断层的实践意义 1.利用断层找水。断层由于岩层破裂,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假如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汇合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3.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裂度会变大。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山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地貌特征及其实践意义。在山地形成学习中了解了板块运动的基本特征。 中学地理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四
13、种主要地质灾难(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难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卫地质灾难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难的干脆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难方面的科学探讨的进展。 二、实力目标 1.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难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加学生面临地质灾难时的应变实力; 3.读图获得信息实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爱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打算】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难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老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有关唐山大地震
14、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觉,陆地环境的改变有时异样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经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逼,我们称为地质灾难。请同学们思索,你所了解的地质灾难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难书目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学问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缘由 【老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缘由,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提问】虽然我们很少亲临地震,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震事实上是地球内能在地壳的断层带以地震波形式快速释放
15、的过程,请大家发挥想像,地震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学生分组探讨后回答】略 【老师补充】我们很简单看到地震带来的干脆危害,而事实上,地震经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样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学问。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学问” 【老师引导并提问】通过观看录像,我们了解了关于火山的一些学问,请你回忆一下,火山的分类有哪些?你觉得这样的分类说明白什么问题呢? 【学生思索回答】略 【老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白我们对于火
16、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准确了解这方面的学问,还须要更多更深化的科学探讨。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常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缘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探讨】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难,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难应当有正确的评价。 (1)从灾难的角度看, (2)从资源的角度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特别大的地质灾难。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难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
17、思索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地质灾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当主动的防卫,尽量削减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宽阔,地形困难,地质灾难的发生也非常普遍。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难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难好像有些骇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当如何进行防卫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难的防卫 【分组探讨】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当如何防卫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当做些什么事?) 【老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难的防卫措施(
18、三方面)。 中学地理教案设计篇4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1.理解全球气候改变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我国洪涝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 二、授课内容: 一.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改变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改变的特点(a): 时期1气候改变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始终处于波动改变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改变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是暖和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新生代以潮湿期为主。气候的波动改变,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
19、000年-公元前1500年,为暖和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暖和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逝,海平面上升,热带和亚热带北扩。 寒冷期:欧洲传统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 注: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改变史划分为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历史时期(近1万年)和近现代(近一两百年)三个阶段。 近现代全球气候改变的特点及图示(c): 近现代全球气候改变: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普遍增加(亚热带地区削减),雪盖和冰川面积削减,海平面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快速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
20、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汲取量下降。 2、全球气候改变的影响 全球气候改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详细体现如下: 使资源条件发生改变,变更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加剧了自然灾难,提高了灾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更,使生物的多样性受损。 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主要生产领域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务(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肯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
21、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类型。详细如下: 按自然属性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按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三.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难的概念 自然灾难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务。人类活动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变更这些事务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按成因与发生过程,自然灾难大致可划分为地质灾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难(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生物灾难、海洋灾难等。 2、自然灾难的危
22、害 自然灾难是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它不仅会造成干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三、本次课后作业: 相关练习附后 四、学生对本次课的评价: 特殊满足满足一般差 学生签字: 五、老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状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中学地理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相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学问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
2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得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看法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改变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缘由?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
24、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其次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像的区域,但不行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 师:这
25、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探讨,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困难,生长茂密,林内藤本植物犬牙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
26、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跑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探讨,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擅长奔跑以逃命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样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视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肯定宽
27、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师:对。受这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改变的方向,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请同学们细致视察图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带横穿整个陆地?说一说在低、中、高不同纬度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征?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
28、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细致视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对。请同学们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回忆气候的
29、相关学问,思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着什么气候类型?它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的区分是什么?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详细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燥热干燥,冬天温柔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图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师:请大家视察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探讨:它们各自是怎样适合气候的? (生探讨,
30、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燥热干燥,植物为了削减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缘由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加。 课堂小结 课后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相识到其差异性。 课后习题 1、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
31、础的是:() A、天山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改变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C、从连云港坐火车向西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改变 D、从广州沿京广铁路坐火车北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改变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23题。 2、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3、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 4、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